明白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更重要

哥哥十岁,弟弟五岁,哥哥喜欢带着弟弟玩,弟弟喜欢跟着哥哥跑,但在玩耍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情况,小摩擦,有时弟弟可能会受点轻伤,但据我平时观察,首先,哥哥肯定不是故意为之,即使有意也是有分寸的,闹着玩的,除非是确实不小心,一旦不小心伤到弟弟,哥哥肯定会第一时间就冲上前去关心,也一定会自责的,但如果这个时候大人出面(不是说不能出面),斥责或者数落哥哥的话,“味道”就完全变了,如果我是哥哥,这个时候我自然也会有两点疑问:

一、 我和弟弟玩耍,大人为什么要介入呢?

二、 粑粑麻麻是不是更疼爱弟弟一些呢?

如果大人一定要出面,建议采用下面的办法来处理:

一、 首先关心伤势,即使没有伤,也要问一问,摸一摸,不是说这种情况下才这样做,任何情况下都先要关心有没有受伤,伤势重不重? 绝不能呵斥。

二、 可以问哥哥或弟弟,分别描述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毕竟自己没有亲历整个事件,所以不能妄下定论,在让他们讲事情经过时也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一点比讲很多所谓的“大道理”更有效果,可以帮助他们冷静下来,往往在他们描述事情经过时就已经释怀了。

第二个办法我曾经在一次兄弟冲突中实际应用过,之前的一天,哥哥和弟弟坐在一个凳子上,依偎在一起看动画片,其乐融融的样子,我和妈妈也就各忙各的,相安无事。突然,弟弟很伤心的大哭起来,声音有些震耳欲聋。

我们赶紧跑过去,发现弟弟已经站在地上,眼泪哗啦啦地往下流,哭声愈来愈响,哥哥在忙着修手机,好像是手机摔在了地上,有些裂痕,哥哥一边给手机粘胶条一边还余怒未消的样子。我问哥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指着弟弟说道:“他把手机随手扔在了地上,把手机摔坏了!”,弟弟情绪也很激动,继续哭泣着,只是小声嘟囔:“哥哥打我,哥哥打我!”,停顿了片刻,我对哥哥说:“以我的理解,如果手机摔到了地上,弟弟会和你的心情一样,也会很难受的,你说对吗?”

哥哥若有所思,没有对我说的话提出异议。又过了一会,哥哥的心情平静了一些,他和我说:“弟弟咬我!他兴奋过头了!”,哥哥继续说,他甚至还还原出当时的情景,他把动画片恢复到之前的某个场景,接着说:“就是看到这里,他兴奋过头了!咬了我一口,我袖子现在还湿着呢!”。听了哥哥说的这些话,我已经有些忍俊不止,但仍然强忍住笑之后,接着问哥哥:“那你就打弟弟啦?”,哥哥继续说:“他咬了我一口,我就轻轻的拍了他脸一下,他就把手机扔地上了”。

此时弟弟的哭声已经小了很多,他也在认真听哥哥描述事情的缘由,大概停了十秒钟,我先自言自语的说道:“噢,原来是弟弟兴奋过度了!但我想,弟弟也不会是故意摔手机的吧?很有可能是你打了弟弟脸,弟弟本能地想反击,但不小心碰到了手机,如果手机摔坏了,弟弟会和你的心情是一样的,你说对吗?”我继续问哥哥。

弟弟听了我说的话,一边抽泣一边使劲的点头,哥哥没有直接回答我,但看得出,他已经释怀了。我想事情发展到这里,已经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让小朋友自己描述事情经过,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平静心情,很多事情本身没有对和错之分,明白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比很多所谓的“大道理”更重要。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明白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更重要

一次“参加”航空模型比赛的经历

今天哥哥要去参加飞机模型比赛,由于离比赛开始时间还比较早,把哥哥叫醒时,他仍然睡眼朦胧,虽然还没醒,但哥哥爬起来第一件事情就开始给他的飞机模型充电,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哥哥迫不及待地跑去准备试飞一下。

"坏了,螺旋桨不转了...",哥哥看着昨天晚上工作到很晚才搭建完成的飞机模型显得有些沮丧,他跑到水池边开始用凉水冲,又试着放进冰箱里,我猜是要给模型降温,可能是有零部件的温度太高了。

"什么问题呢?",我问哥哥。
"不知道,是不是接触不好?",哥哥一边说一边已经把模型拆开,动力部分是有一个电机带动着螺旋桨,由电机引出的线连着一个小的电路板,电路板上有开关控制,后面接着一个小的蓄电池,蓄电池、电路板和电机之间都通过线进行连接,哥哥把各部件的连接部分又加固了一下,但是仍然没有动力。
"会不会是蓄电池被烧坏了?",我问。"换个电池试试",哥哥回答。他边说边开始操作,先把线焊接电池的部分剪断,又找来一个5号电池,正负极对好,打开开关,成功,螺旋桨转起来了,而且马力十足,比之前的蓄电池更有劲!哥哥又找来胶条把连接部分粘好,如果能焊接就更好了。

可是很快问题又来了,由于5号电池比原装蓄电池大很多,现在装不进模型里了,宽度够但长度不够,我们决定先把模型里的隔板拆掉,然后再用胶条缠绕捆绑了一下,虽然比较难看但至少螺旋桨是转起来了。

问题又来了,我们把模型放在地上,打开开关,螺旋桨动力十足,但是飞机却飞不起来。"噢,是电池重量太重了,比原装的重很多",哥哥用手端着原装电池和5号电池分析道。

看来,虽然是一个小小的飞机模型,如果要想让它飞起来,不仅要解决动力的问题,还要考虑好飞机重量和结构等问题。

事已至此,我们一看表,已经赶不上今天比赛的时间了,但我却觉得今天的经历比参加比赛更有意义,因为我们遇到问题没有放弃,而是一起分析,一起解决问题,我又和哥哥说,这个模型就可以作为我们的试验品了,可以随意的拆装和"糟蹋"了,哥哥很坚定的点了点头。

航空模型比赛,我们明年再来。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一次“参加”航空模型比赛的经历

信任与胸怀

弟弟终于买到了他期望已久的面包,吃了几口后舍不得再吃,每个人都会把自己喜欢的事物留到最后慢慢欣赏,舍不得破坏,小朋友表现尤其突出。弟弟又找来一张非常干净的白纸把剩下的面包包了起来,又用皮筋缠了两圈,不紧不松,说要带到爷爷家再吃。

中午等哥哥下课后,我们开起车往爷爷家出发,由于哥哥早饭吃的不多,一会就饿了,他向弟弟“恳求”,希望能吃几口弟弟的面包,以便充饥,弟弟很舍不得,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后还是勉强答应了哥哥,但约定只能吃到他们划定的位置。哥哥表现的很兴奋,我们都觉得有些夸张,他从弟弟手中拿过面包,迫不及待的就咬了一口。

但是没想到,哥哥吃完后弟弟就伤心的哭了起来,嘴里囔囔不清好似很委屈的样子。经过询问才知道,弟弟是觉得哥哥吃的多了,超过了之前他们约定的界限。我知道,这是小孩子之间的事情,弟弟可能有些无理取闹,甚至还有可能是故意撒娇,哥哥也有可能是故意找乐,想逗弟弟玩,甚至看到弟弟着急的样子还有些庆幸的感觉。事情其实很小,但我感觉这是一次难得的教育机会,能够谈谈我对做人做事的一些经验和观点,近处讲,希望快速平息弟弟的哭闹,往处说,希望他们能听懂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一、我们都觉得弟弟非常棒,在哥哥很饿的情况下,能够把自己心爱的面包与哥哥分享,这叫做“雪中送炭”,哥哥一定会感谢弟弟的。弟弟听我说完这些后,之前激动的情绪开始有些缓解,开始继续听我往下说。

第二、既然答应让哥哥吃,就要给予充分的信任,相信哥哥会按照约定的方式去执行,这叫做胸怀,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这时弟弟已经停止了哭闹,若有所思的样子,在听我继续往下说。

第三、哥哥如果没有按照约定去执行,你可能会觉得委屈了,但你知道吗?其实损失最大的是哥哥自己,可能他为了占些小便宜,多吃了一些,但是他违反了约定,就丢掉了别人对他的信任,下次可能就没有人愿意再和他合作,如果长久以往,他可能就没有了朋友,那他的损失该多么大啊!

这时的弟弟已经停止了哭泣,像是在思考我说的话。哥哥却有些坐不住了,让我不要再说了。

这件事情本身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但我希望能借这个机会传达给他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说的大一些,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要的是才能和朋友,要想走的更远更健康归根结底是做人。

哥哥10岁,弟弟5岁,作为父亲,我有义务和责任把我对社会的一些看法和自己的一些经验与他们分享,希望他们能够听得懂,希望他们能够慢慢理解。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信任与胸怀

再推荐一部韩国电影《出租车司机》

据真人真事改编,豆瓣高分 看完很是感动~ 对于似曾相识的历史有种莫名的无奈和伤感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再推荐一部韩国电影《出租车司机》

诚信,与年龄,性别,资历无关

弟弟六岁,国庆节前的围棋课上,老师答应他升级之后送他一个恐龙蛋。弟弟心里一直记着,国庆期间他也在很努力的下棋,终于升到了六级,非常兴奋,昨天也是满怀希望的去上围棋课。但是,老师却忘记了这件事情 :(

看得出,弟弟非常失望,对于6岁小朋友来说,第一次体会到了人的复杂和无奈,还好老师并没有找任何理由,也没有搪塞,直接承认说自己忘记了,下次会再带过来。老师讲课可以打100分,但这次食言,即使是勇于担当不找任何借口也不免要失分的,与年龄,性别,资历无关。所以在最后老师单独给弟弟讲作业的时候,老师话还没有说完,弟弟转身就自己走了,虽然我在现场圆了一下。但心里还是很理解孩子的。

这件事情,我会再和老师沟通的。也会提醒弟弟要懂礼貌。

小孩只关心对错,大人会考虑利弊。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诚信,与年龄,性别,资历无关

小朋友哭闹为哪般?三条锦囊妙计应对

小朋友有时会莫名其妙的“无理取闹”,常常搞的大人不知所措,甚至怒火燃烧,经过很多次的被“折磨摧残”之后,痛定思痛,总结了一些应对策略,一定要和娃“斗智斗勇”,争取最后胜利,噢耶~,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如下:

一天,哥哥和弟弟坐在一个凳子上,依偎在一起看动画片,其乐融融的样子,我和娃妈也就各忙各的,相安无事。 突然,弟弟很伤心的大哭起来,声音有些震耳欲聋。 我赶紧走过去看看什么情况,发现弟弟站在地上,眼泪哗啦啦地往下流,哭的声音也愈来愈响,哥哥在忙着修手机,好像是手机摔在了地上,有些裂痕,哥哥一边给手机粘胶条一边还余怒未消的样子,弟弟一边哭一边嘴里嘟囔着:“这是我的手机,我的手机~~~”,一副充满委屈的哭腔。 哥哥反驳说:“上次已经说好,你把手机给我了,给我了!!!”,哥哥显得很激动,貌似很有理的样子。

我不由得快速思考,对于“手机是谁的”的问题,我没有合适的办法应对,我想也肯定解决不好,孩子之间的问题就交给他们自己解决吧。 我能做什么呢?为了能让他们尽快平静下来,我决定以“还原事情原貌”为切入点。 首先让哥哥描述一下事情的经过,这时的哥哥稍微平静了一些,他指着弟弟说道:“他把手机随手扔在了地上,把手机摔坏了!”,弟弟的心情还没有平静,还是哭泣着,只是小声的嘟囔:“哥哥打我,哥哥打我!”,停顿了片刻,我对哥哥说:“以我的理解,如果手机摔到了地上,弟弟会和你的心情一样,也会很难受的,你说对吗?” 哥哥若有所思,没有对我说的话提出异议。又过了一会,哥哥的心情平静了很多,他和我说:“弟弟咬我!他兴奋过头了!” 哥哥甚至还还原出当时的情景,他把动画片恢复到之前的某个场景,接着说:“就是看到这里,他兴奋过头了!咬了我一口,我袖子现在还湿着呢!” 听了哥哥说的这些话,我已经有些忍俊不止,但仍然强忍住笑之后,接着问哥哥:“那你就打弟弟啦?”,哥哥继续说:“他咬了我一口,我就轻轻的拍了他脸一下,他就把手机给扔地上了” 此时弟弟的哭声已经小了很多,也在认真听哥哥描述事情的缘由,大概停了十秒钟,我先自言自语的说道:“噢,原来是弟弟兴奋过度了!但我想,弟弟也不会是故意摔手机的吧?很有可能是你打了弟弟脸,弟弟本能地想反击,但不小心碰到了手机,如果手机摔坏了,弟弟会和你的心情是一样的,你说对吗?”我继续问哥哥。 弟弟听了我说的话,一边抽泣一边使劲的点头,哥哥没有直接回答我,但看得出,他已经释怀了。我想事情走到这里,已经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

应对小朋友哭闹的一个好办法是让他们自己描述事情经过,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平静心情,很多事情本身没有对和错之分,明白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比讲很多所谓的“大道理”更为重要。

IMG_20170624_115638.jpg


另一天,弟弟很兴奋的制作了一个手工陶艺-“花瓶”,尽管我们都和他讲要再等些日子泥土才会干,才会结实一些,但弟弟仍然爱不释手,走到哪儿都带着,小朋友往往就是这样,异常兴奋时就大脑充血,见他如此,我们也就不再多说。 下午回到家,弟弟自己开始摆弄起他的花瓶,他先把一些小玩意塞到了花瓶里,然后捣鼓来捣鼓去,终于,不小心把花瓶磕在了地上,花瓶口被碰碎了。弟弟开始很认真的想办法解决,他先尝试用胶水去粘,发现不行又用白乳胶去粘,结果发现还是不成功。没有办法了?怎么办? 此时的弟弟瞬间开始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伤心的嘟囔着:“妈妈,妈妈,我要再去做一个花瓶~ 我要马上再做一个~”,小朋友本能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和他“就事论事”,结果往往可能会是这样:大人会讲一大串“大道理”,最后大人痛快了嘴,但小朋友如愿以偿(重新又再做一个),此后,小朋友会本能的感受到“哭”字诀很管用。 应对小朋友哭闹的第二条办法是避免和他们“就事论事”,引导小朋友从不用角度看待问题。 我先试着假装不知道事情经过,问弟弟:“咦?怎么花瓶口碎了?是怎么碎的呢?”,弟弟放缓了哭声,想了想,对我欲言又止,如果他说是自己不小心打碎的,那后面该如何继续呢? 所以,弟弟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他停了几秒钟后继续开哭。看来这招对他触动还不是很大,我继续问:“咦!哥哥做的手工呢?”,哥哥在旁边马上搭话说:“我没拿回来,放在奶奶家了”,接着哥哥又补了一句:“还没干呢,在奶奶家多放些天再说”,哥哥说最后一句话时语调明显加重了,“刀”补的不错! 此时的弟弟平静了许多,若有所思的样子,已经不再很激动地吵吵着马上再做一个了。

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能帮助他们学着看问题更全面一些,避免太以自我为中心,留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己思考问题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100.jpg


再一天,由于明天幼儿园有跆拳道课,弟弟一早醒来就显得有些不太高兴,还不太明白为什弟弟上中班后开始不喜欢跆拳道了,小班时他可是学跆拳道的积极分子,经常在家里兴奋的比来比去,在课堂上也经常被老师选为优秀典型,向小朋友们示范动作要领。 他之前说练习的时候腿太疼了,是这个原因吗?是因为他练习太认真,把自己腿压得很疼吗?我们感觉都不太像。曾经也旁敲侧击的和他了解到,上中班后跆拳道换了一位老师,之前是女老师,现在换成了男老师,是因为不适应新老师吗? 我们也尝试用过激将法,问弟弟:“是因为现在学得太难了?所以不想学了吗?”,“男子汉可不会轻言放弃哦!”,但他没有正面回答。在没有想明白原因的情况下,不如把问题返回给他自己决定。 应对小朋友哭闹的第三个办法是把问题返回给他,让他自己思考,自己决定。 我们对弟弟说:“如果你决定了不上跆拳道课,想好了理由,可以直接和老师讲”。希望他可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正确对待这个问题,也给我们争取些时间,后续再多观察观察。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小朋友哭闹为哪般?三条锦囊妙计应对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