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是这样,上学时自己还年轻,看不懂先生所言所指,待自己看明白有真悟之时,自己却早已不再年轻。或许,这就是先生的文章逐渐淡出中学课本的原因吧。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渐渐地,我对这样的猛士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和认识。
我刚参加工作时,是在一家大型国营棉纺织厂,企业惨淡经营,职工也并未感受到任何实实在在的实惠,倒是像鸡肋一般,令人欲罢不能,尤其是那些已到中年的职工,更是艰难地煎熬着。
老贾哥住在我前面的那座筒子楼的一楼,他是车间里一名普普通通的设备维修工,妻子没有工作,在厂里附近的市场上卖些布匹、衣服之类的小商品,还有一个女孩子和一个男孩子在上小学。全家人的经济来源就靠着老贾哥的那几百元工资,还有妻子那点微薄的收入,家境可想而知。
个子矮矮的,瘦瘦的,老贾哥许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还有些驼背,不苟言笑,只是默默地上下班。因为是轮班,所以他便有了更多的时间,也就有了我常常见他在楼前面石板上趴着读书的场景。
与老贾哥的一番交谈才了解到,他在参加高教自学考试中文专业的考试学习。年龄大了,记忆力减退,尤其是中文专业需要背诵的东西太多了。可老贾哥竟然坚持下来,并拿到了中文专业专科毕业证书,至于用了多少年的时间,就不得而知了。
在他的影响下,老贾哥的女儿、儿子学习特别刻苦,女儿山东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如今已毕业,进入了中国电信北京总部;儿子也考取了西安一所大学,也考取了该校的研究生,相比现在也应该毕业了。
“我学不学,拿不拿证书,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只是,我影响了孩子,我要让他们努力,我要给他们做个榜样。”老贾哥这一番话才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
老沈哥毕业于青岛纺织工学院(现并入青岛大学),比我早几年分到了那家国营棉纺织厂,我也有幸与老沈哥成了一个厂里的同事。虽是纺织专业,可他却对计算机情有独钟,一直坚持自学。与他一块分来的同学深知功夫在诗外的道理,一个个都成了厂里的中层,可老沈哥埋头于自己喜爱的计算机世界里乐此不彼,一直是平头百姓一个。
谁也不曾想到,老沈哥竟考取了山东矿业学院(现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竟连大学的教授也感叹,“想不到你们棉纺厂里竟藏着这样的一位人才。”
那一年,老沈哥37岁,同办公室里的年轻人,26、27岁的样子,竟是博士,分房、加薪,论资排辈,自然没有老沈哥的份。老沈哥于是决定考博,后来他考取了广东一所大学的博士,毕业后去了微软上海公司。
老沈哥架着一副眼镜,不善言辞,丝毫看不到眼睛后面有任何忧郁的样子。
他们没有怨言,没有悲天悯地,怨天尤人,更没有自暴自弃,甚至仇视社会。他们只是默默地努力向前,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残酷的现实,心里想着如何改变这种现实……或许,在夜深人静的孤独的灯影中,才会看到他们脆弱的、流泪的心……可面对家人,面对无情的现实,他们是暗暗努力的强者,含泪奔跑的英雄,不惮于前驱的猛士。
高山流水,曲高和寡,知音难觅,正是这样才有了英雄的孤独和寂寞,才有了鲁迅先生的那几声呐喊,“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他们是先驱,用实际行动在无声地呐喊着。我在他们故事的感召下,也加入到了棉纺厂考研队伍中。我也要呐喊几声,不让他们感到寂寞,不只是给别人,更多的是给自己以力量和勇气。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真的猛士,不惮于前驱︱月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