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村东有一条小河,那时没有污染的工业企业,一切皆保持着自然的样子,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小河水流不深,清澈见底,自然也少不了鱼虾。我上小学时经常去那里捉鱼摸虾,每周最期盼的事情,就是扳着手指头算一算今天是星期几。那时星期六只上半天的课,下午就不用上学了。那种期盼的心情,还有一句顺口溜来形容:过了星期三,一天快一天;过了星期四,快的没有治;过了星期五,还有一头午;过了星期六,书包一提溜。我真的佩服这打油诗作者的才华呢。
回到家,吃过午饭,我就急急往那小河里赶。河里经常有一个中年人在那里撒网捕鱼,他用力把那渔网抛出去,然后慢慢拉上来,总有不错的收获。我们几个小孩子跟在后面,捡他不要的那些小鱼、小虾、小螃蟹、泥鳅,甚至波螺油子我们也不放过。可那毕竟是去捡人家扔掉的东西,少得可怜。
那时候家里穷,不过整个村庄里也穷,大概农村都一样穷。没有捕鱼的网子,即使有卖的,我们也买不起。没有办法,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对着有水草的地方,或是发现了在水中沙里藏着的小鱼,把手掌的后面部分并拢在一起,前面部分张开,形成半圆状,然后慢慢合拢,有时感觉到鱼儿的挣扎,有时空空如也,还有时会被扎的心痛,那是一种叫做“硌牙”的小黑鱼,长着硬硬的尖刺。最容易抓到的,是一种叫做“沙里趴”的形状长长的丑鱼,不善于跑,最喜欢钻到沙子里藏着。有时,摸到小虾也不舍得扔掉。
再后来有了纱窗,去街上小店里买来一小块,用线绑在用粗一点的铁丝弯成的圆环上,纱窗缝合部分也用线缝上,这样就做成了渔网。有了网子,也就等于有了工具,收获也多了起来。
逆水而行,这样能看到前面的情况,把渔网放在水草的后面,用手去前面赶,鱼儿就进入到了网中。
后来渐渐长大,更因为乡镇企业如日中天,造纸厂、印染厂产生的废水全部排到河中,河水变黑了,两岸连草也不长。我也有好多年没有去看一看那条河了,不知还有没有当年的模样。
一路拉杂写来,写了这么多,只是想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尽管收获小,也是劳动所得。如想有大一点的收获,就需要有思维、有行动。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Better Return Home and Make a Net Than Long for Fish by the Water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