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及的大鹏有着三千里长的翅膀,能够展翅飞上九万里的高空,靠的是海上的飓风。长江、黄河滚滚入海,川流不息,因其源头是被称为“世界屋脊” 的、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那里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
正如我在《写作,究竟为了什么?》一文中所言,经历丰富了,书读得多了,就会产生表达思想、抒发情怀的念头了。
就像有个人惹你生气,让你大怒。你大骂一番,逢人就说这个人的种种不是,以解心头之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就到了你开始写作的火候了。
一个人经历的多了,就有了感悟,能够站在一个高的角度来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经历的是是非非。
写作或者创作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不是对生活的简单重复或复制,而是对生活的凝练,是经过大脑的加工而再现事件的过程。这里面凝聚着作者的独具匠心,并被作者赋予了更深的意义——赞美、警示、同情、嘲讽等等。
要想写出好的文章,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要善于观察,能够换个角度考虑问题,透过一丝一毫、一点一滴,感悟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和世间万象。
关于写作上的灵感,我们是无法否认的。其实,它就是一个构思、一个巧妙的安排在脑海中的闪现,是一种知识、经验积累到一定量度后产生的质的飞跃,是妙手偶得。门捷列夫在长期的冥思苦想后,似在梦中勾勒出了元素周期表。这是偶然,也是必然,机遇常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对写作却深有体会,虽谈不上什么灵感。喜欢思考的我会突然想到一段话、一个情节,以及如何编排等,倘若不用纸笔快速记录下来,过一会就忘掉了。即使再极力去想,却怎么都想不起来了。所以,我手头上经常准备着纸和笔,如突然想到一句话、一个情节,我会赶紧写下来,生怕灵感走掉。
《老吴小传》这篇文章,我是在今早上五点左右开始写的。突然来了灵感,拿起放在枕头边的纸和笔,天还黑着,根本看不清字迹。我就只顾在纸上写,只是掌握着字别写到一块就行了,连看也不看,事实上也根本看不清。我没有开灯,一是怕惊扰了熟睡的妻子,更是怕惊走了脑海中一时闪现的那点灵感。
有些农民作家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可进了北大作家班接受培训后,一时竟什么也写不出来了。这些作家们从生活中走来,把所见所思所闻所感一气呵成,一吐为快,不受约束。但若还未开始动笔,就要开始考虑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遣词造句,就会把他们心中的情感的自然流露给挡回去了。所以,也就发挥不出来了。
有目标固然是好事,但目标有时会束缚了你的手脚,使你不能随心所欲、尽情发挥。
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就要多读书,多实践,汲取营养,并要善于观察,拓宽视野。
功夫在诗外。一心只想着当作家的人终究成不了作家,而坚持不懈,默默努力,做活源头的人,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作家。
http://img0.ph.126.net/mG-DGUC1yKSxIFbVxEefFw==/3081025095093365772.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为有源头活水来 Fresh Water Comes from its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