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搞得好的地方,经济必定有好的发展;同理,经济高度发展的地方,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样出类拔萃。
2003年我们才成立的招商局,主要的方式就是全民皆商,动用各种可以利用的关系,然后就是以热情感动投资商。这种方式对于小项目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大的集团公司投资的项目却是没有意义的。难怪曾有领导断言:小项目都是喝酒喝来的。
我们盯着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央企、行业百强等,试问一下,像我们这样的三、四线城市,人家大企业集团为什么来你这里?你会说,我们这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土地、人力资源低廉等等。除了矿产资源这一独特的资源外,纵然你那里交通再便利,土地价格再低,甚至零地价,如不符合大集团产业布局,他们也是不会到你那里投资的。
所以,我们要正确地衡量自己,不能好高骛远,不能只盯着天上的星星。全国各地都在招引500强,如果我们也加入进去,我们没有多大的把握?
或许,老百姓就有一种浅显易懂的经验:人人都在种植姜蒜,那自己就不要再种了,不如另辟蹊径。
我们还在摸石头招商的时候,青岛市招商局就已经走在了前列。他们的招商人员大多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专门研究与地方产业相关联的500强企业和大企业集团,研究他们在国内的布局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地方承载其产业的优势和条件,然后分析在青岛落户的可能性。最后,对目标企业登门拜访,提交可行性分析,把本该企业做的工作,青岛市招商局都提前做了,这样的成功率就很高。这才是真真意义上的招商。
招商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所做的就是做好服务和环境,给予投资商以优惠的政策,完善好投资环境。政府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能越位,也不能不到位。
越是经济不发展的地方,越把招商引资工作抓得紧,全民皆商,人人有招商责任,层层分解招商任务,可结果事与愿违。拼土地、拼政策,盲目引进,为引进而引进;最终的结果就是引不来、留不住,就算留住了,也不长久。忙活了几年,产出与投入极不相称。
如何做呢?
1.老树发新枝,要把自己现有的产业培植好。制定政策,分批次扶持规模企业,企业发展壮大了,他们自己就会招引合作伙伴,就会扩大规模,转型升级,引进企业来。这叫老树发新枝,这比培育新的项目要容易,也更容易成活。
2.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企业到底有什么难处,需要政府解决哪些问题等。真正跟着企业走,为企业服务。不能只重视远来的和尚,而忽视了本地企业。
3.政策的制定要接地气,不能只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不切实际。企业生产环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政府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实地调研,了解清楚,然后出台政策引进或奖励企业人才。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
4.真正了解自己,应该发展什么,引进什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大企业集团,谁都看着好,可最终能不能来我们这里,为何来我们这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再下手。找准方向、目标,然后再努力;方向错了,用多大的劲也是白费。
搞形式,走过场,假引进,假签约,搞政绩,这在欠发展地区尤其为甚。理性招商,为发展而努力,实为自然发展的过程。任何脱离实际的生搬硬套、死拉硬拽,均不会长久,对地方经济发展毫无益处。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招商引资与地方经济的发展 Investment Promo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