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国内的英语教学还是英语学习,都不乏一些奇怪的现象:有的学英语多年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可到最后,尽管通过了各类考试,却根本无法与老外交流,不是听不懂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连简短的英文信件或者简历、通知都不知从何处下笔;翻译出来的东西生硬晦涩,让英语国家的那些老外颇觉得难以理解,一眼便看出译者或者作者就是个老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还是把英语当成了一门学科来学习。把自己的英语学习定下了目标和目的,仅针对着考试类型,展开了有时间限度的英语学习。一旦目标达成,证书得手,功成名就,那些证书连同英语方面的学习便束之高阁了。
我们的英语学习,包括英语教学,制定好了目标、范畴和时限,好似要攻取堡垒一般,学习者为完成任务而攻城,为学习而学习,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一、从英语学习的高度上看
英语学习的高度,指的是学习英语的目标或者目的,就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或者高度,是获取毕业文凭,英语四、六、八级证书,还是为了应付职称评定,出国进修,抑或完全是兴趣使然,不由自主,无法割舍?
有目标或者目的,这是好事,可以促使自己的英语学习,使之看得见摸得着,不那么迷茫,有动力,有奔头。可就恰恰是这目的目标限制、阻碍了你的学习,你也就只能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
二、从英语学习的宽度上看
有了较低的目标,为达目标便会寻找捷径,便会依照着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而学习,大纲不涉及或不做要求的便不再涉足。最后就是照着考试的题型,一遍遍地模拟作答,也不忘搞上几套押题宝典试题,临时抱佛脚。
对英语语言的学习,这样就局限在了很窄的范畴内,不是学习语言,而是练习如何打赢一场猜题蒙题的战争游戏。就算侥幸打赢了,不过是考试制度的悲哀。
三、从英语学习的长度上看
这长度指的是学习英语时间的长短,高度不高,长度也就不长。待到英语学习的目的达成,证书在手,便停止了对英语的学习。短则几个月,长则三年五载,一时的热度和劲头,任务完成便万事大吉。从此,英语学习便与己无缘。再过上几年,学到的那点可怜巴巴的英语知识,慢慢就生僻了,连自己都不认得了。
当年证书今犹在,只是自己朱颜改,问君还识英语否?似曾相识燕归来。最后,就变成这种尴尬的境况了。
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就造成了英语学习方面的怪现象。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需要终生不懈为之。
有目标,有理论规则,有方式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这只是调味品,不能用作主食的;有些东西也只是拿来限制初学者的,不能长盛不衰,也不能屡试不爽;更不能仅停留在口中念念有词,而不去付诸于实践。
我们不应“学”英语,而要“用”英语,这样才是自然的而不做作的,这才是修炼英语的“六脉神剑”大法。一句话,就是把英语当作母语来用。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可我们是如何学习汉语的?我们无需制定学习计划,也不用去考汉语等级证书等之类的考试,不用拘泥于汉语语法的学习和运用,也不用死记硬背某个字某个成语。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使用着这种语言,与人交流,听到的语言、广播,阅读的报刊书籍,观看的电影电视等等,皆是使用的汉语。一个人的每时每刻都处在汉语的海洋之中,怎能不会被融入其中?
语言的学习如学骑自行车、学游泳一般,如只钻研规则和条条框框,只在理论和陆地上用功,而不去实际运用,终不会学精学透。
当你整日里翻看着英文报刊、书籍,收听收看的是英语节目,提笔写的是英文材料,与己交谈的是同样操着英文的人们,你还需要制定英语学习计划和目标吗?
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的水到渠成的过程,是一个无需刻意追求实现的东西。正如一个人有话要说,自然而然地就会写出东西来。曾有一批草根、农民作家,被送到北大作家班去培训,结果他们什么也写不出来了。拘泥于格式、步骤、规则,以及方式方法,就会阻碍灵感的迸发。
一心只想着当作家的人,永远成不了作家;倒是不想当作家的,却在不停地写作中成了作家。语言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刻意追求却适得其反,在自然而然的使用中,不知不觉却熟练掌握了起来。
注:图片来自网络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千万不要“学”英语 Never Learn English in a Mechanical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