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十年后的自己 A Letter to Myself in Ten Years

20140503_120932.jpg

老吴同志:

还是称呼为同志吧,党内一律称呼同志,好歹你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脱离了组织啊。

今年是你知天命之年,再过十年正好是花甲之年了。那时你的白头发也就露出了本来面目,还要继续染吗?1988年, 即将中专毕业的你怕少白头影响了你的光辉形象,就开始染发,而这一染就30年了。60岁的人了,满头黑发反而更让人惊奇,不染也罢。

我想,你看这封信时也不会戴着眼镜。说来也怪,整日看书,坐在电脑前的你,视力还竟那么好。就像你小时候写作业一样,边写边哼唱着不着边的流行歌,那作业像是在谱曲了,作业写完了,歌也唱完了。只是可惜那用来写作业的方桌了,后来让弟弟 @xiaoshancun 过年在上面放礼花时给炸了个洞,便成了烧火的材料。

人老易松,本来你就没有多少爱好,当然也没有什么恶习和不良习惯,你还是生活有规律的。那时的你还会在学英语、搞翻译,也会在Steemit上写作,这些都是你的爱好,你不会丢弃的。

五十知天命,可你就是不认命,你六十、八十也改不了你那个倔脾气——耿直,善良,看到不平事就愤愤然。若赶不上延迟退休,60岁也该退下来,享享天伦之乐了。

那时的你带着外孙(女)外出游玩,你在前面倒背着手走着,小孩子在后面学着你的样子,也倒背着手跟着,一老一少,也是道风景啊。这不正是女儿小时的情景吗?

你会养养花,弄些好养的,就是看看绿叶,也是一种享受啊。

现在家里的书橱太小了,再买个书橱吧,十年间你也会再买不少书啊。放在书橱里,是你对书的疼爱,给它们安个家,不是摆出来给别人看的。

60岁的你肯定还会想着去做翻译的事,你会说人家日本人70岁还到中国来创业呢。量力而行吧。

你还会那么讲究,把地板拖得铮亮,这些习惯都改不了了,锻炼一下,不改也罢。

老伴还是唠叨,年轻时听妻子训斥,一会就睡着了;年老了一时听不到老伴的絮叨,还浑身难受吧。

唯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你的牙齿,50岁不到就脱落了几颗。你可要注意保护,否则吃饭就真的不香了。

即使到那时延迟上一年半载退休,你也要退下来。眼不见心不念,平头百姓一个,倒无牵挂,也无失落感。到了该下车的那一站,就要下车,否则会坐过好几站的。

花甲之年,你还是那个样子,脾气、劲头、不认命。毕竟,按现在的标准,60岁还是壮年呢。

最后,我提名 @wnh518518, @wing1995来参与大伟老师的“写给十年后的自己”征文活动。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写给十年后的自己 A Letter to Myself in Ten Years

中文区文章被推广到了 OCD International Daily

几天前,@travelgirl 在群里@我,原来是弟弟@xiaoshancun 的那篇《腊肉飘香情满怀》的帖子內容精彩,已被OCD的中文小队——@htliao 和 @travelgirl 所发掘。在给弟弟留言一段时间后未见回复,@travelgirl才在群里找到了我——他的二哥@bring。正好是下午时间,我想弟弟可能正在梦乡,想不到好事临门,正做着Steemit的美梦,却想不到梦想成真了。

随后,就看到了弟弟的那篇帖子在OCD International Daily: Issue #71 上做了推广,而这篇帖子的收益也从$6左右一跃升至今天的$40以上了,这得益于包括@ocd在内的几位国际大鱼的点赞和支持。

艳羡之余,我也开始关注起了大神@ocd。

“These works as provided by newer Steemit users don’t have the audience which their quality content deserves. @OCD strives to provide that audience and intends to showcase Steemit users who put in tremendous effort to create flourishing content.”

这才是一位国际大神所具有的胸怀和气魄,Steemit 具有这样的团队何其幸哉!

过了两天,我的那篇《英语茶馆系列一:词汇与词典》竟也有幸被OCD的中文小队——@htliao 和 @travelgirl选中,发表在了今早的OCD International Daily: Issue #72 上。可惜我无法复制图片,只好用手机拍了一张附在下面。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看着自己主页标题内容,真的好感动,自己的文章能够得以在国际站上推广,我当谢谢两位前辈 @htliao 和 @travelgirl,是他们的辛勤工作,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这些小鱼的成长。

截止发文时,我的这篇帖子的收益已从$8左右升至$23以上,应该感谢@ocd及其他前辈了。

以下是我的摘录:

今日OCD中文區小隊 - @htliao 和 @Travelgirl 想為大家介紹 @bring. 他剛剛開始一個關於英語的系列。 @bring 會跟大家分享一些歷史和練習英語的意見。最後,不要錯過他下一期的題目。

Chinese OCD team @htliao and @Travelgirl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bring. He has started a new series where he introduced the English vocabulary and dictionaries. His article touches on some history & his recommendation on how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vocabulary. Don’t miss out on his next topic for this new series.

英语茶馆系列一:词汇与词典︱月旦评 English Teahouse Series One: Vocabulary and Dictionary

勤能补拙,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愿Steemit上的朋友们一起加油,共同迎来美好的明天。

mmexport1514561009053.jpg

IMG_20180109_082338.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中文区文章被推广到了 OCD International Daily

英语茶馆系列三:英语阅读理解︱月旦评 English Teahouse Series Three: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咸亨酒店.jpg

无论是在高考,还是在研究生考试中,阅读理解都占着很高的份额。我记得在我参加研究生考试时,那时阅读理解占到40分,5篇短文,每篇给出4个小问题,每小题2分。在100分制的考试中,占40分的阅读理解,应是重中之重了。

在做阅读理解的题目时,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阅读理解试题,如果不仔细阅读就弄不懂文章所讲的意思,如想细细读来,却又没有那么多时间,时间不允许。最后,只好一目十行,连蒙带猜,草草交卷,其结果可想而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一是词汇量不够,在阅读过程中碰到了不认识的生词,遇到了拦路虎,一时被卡住。只好慌慌张张绕过去,却又心有余悸,怕那生词影响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二是看似简单的句子结构,每个词也都熟悉,可它们堆在一起时竟不知是啥意思。这是语法问题,没有正确理解句子语法结构,还有就是一些惯用法和固定搭配不了解。西洋文章何以那样稀奇古怪?他们的表达方式与我们有着天壤之别,不理解有关的知识,就会陷入谜团中,越咂摸越搞不清楚。

三是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没有感知,对理解文章内容造成误解。

四是平日里缺乏阅读理解训练,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更没有阅读技巧和策略。所以,阅读效率上不去。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提高记忆单词的能力,扩大词汇量,才能为阅读理解奠定基础。一篇文章中,碰到的生词越多,就越难理解文章的意义,又怎能看得懂?

单词的学习和记忆,是一个长期的功夫。我不主张死记硬背,那样记得快忘得也快。我的建议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阅读的文章多,碰到同一个词的概率就高,次数多了,自然就记住了。第一次碰到,你把这个词的读音、意义标记下来,加以记忆,再一次碰到你就会感到欣喜,似有故人相见之感。

正如你见到一个人一样,长得啥样子,戴着什么样的帽子,穿着何种颜色的衣服、裤子和鞋子,初次见面你会刻意去记一下,如果以后天天见面,你就与他非常熟悉了。纵是有一天,这个人换了一顶帽子或者鞋子,你也能够认得出来。这样,你就认识了很多的人,记住了许多的单词。比如:你认识了popular,那么polularity, unpopular 这两个词你也就熟识了。无非就是换了鞋子,加了顶帽子罢了。

同时,学习一点构词法,有这方面的书籍叫“词汇学”,可以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你记住了create 这个词,那么creation, creativity, creative,这几个词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不能一个个词、一句句话地读,这样会大大降低阅读效率。不能只理解字面上的意义,要把握文章的内涵、作者写作的目的和对所述事物的态度,要从字里行间理解作者的思想。改变一词一句抠着读的习惯,把注意力放在更高的语言层次上,把握文章的思想。

三、运用多种阅读技巧进行阅读,包括:预读、略读、浏览、依上下文猜测、推测等。当然,这些阅读技巧自己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灵活运用。在阅读中既不能浪费过多的时间,也不能失去阅读的信心和兴趣。也可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达到了一定程度,你也可以做到一目十行。

四、在阅读中要将背景知识、情感和社会因素融入其中,包括专业知识、社会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等。只有了解了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意图,才能准确、快速地理解文章。

总之,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多读、多记、多总结阅读中出现的单词和词组,并及时通过多次阅读加以巩固。阅读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愿意付出,熟练运用各种技巧,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才能让英语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附:参考书籍

IMG_20180108_192252.jpg

IMG_20180108_192259.jpg

IMG_20180108_192316.jpg

IMG_20180108_192326.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英语茶馆系列三:英语阅读理解︱月旦评 English Teahouse Series Three: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中西文化差异(六) 汉语的“重复”与英语的“替换”

汉语习惯于重复,讲究均衡美,有意运用相同、相似或相对的词语或句式,目的是突出或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增添文采。而英语却忌讳重复,常用代替、省略和变化的表达方式。尽管英语中也有重叠、反复、对偶和排比等表达形式,但无论在使用范围、出现频率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方面,都远远低于汉语。

汉语的重叠、重复、对偶和排比

一、重叠

汉语的重叠构词使得音节匀称、形式整齐,具有新的意义和感情色彩。如:年年、三三两两、收拾收拾、干干净净、花花世界、有形有色、心连心、哗啦哗啦等。

在英译汉时,可以适当地运用汉语的重叠形式,使之符合汉语的习惯。

The road was packed with a noisy crowd of men and women, who were selling and buying all kinds of things.
路上挤满了男男女女,他们熙熙攘攘,正在买卖各种各样的东西。

二、重复

有意重复同一词、语,用来强调作者的意思,加强语气和情感,以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在重复方面,汉英大体是相同的,但英语的重复一般是修辞性的。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Silence, silence! Unless we burst out, we shall perish in this silence!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One for all and all for one.

三、对偶与排比

对偶,是把结构相似、字数相对、意义相类、相对或相反的两个语句对称地排在一起,使之相互补充、映衬、对照,以提高表达效果。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Fierce-browed, I coolly defy a thousand pointing fingers,
Head-bowed, I like a willing ox I serve the youngsters.

排比,是把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词或句子排列成串的修辞方式,这种结构在汉语里十分常见。

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The abolition of foreign stereotypes wa demanded in that report, yet some comrades are still promoting them. Less singing of empty, abstract tunes was demanded, yet some comrades are obstinately singing more. The demand was made that dogmatism be laid to rest, yet some comrades are telling it to get out of bed.

英语的替代、省略和变换

英语总的趋势是尽量避免重复,这样就能文章简洁、有力,也符合英语民族的语言心理习惯。

一、替代

用替代的形式来代替居中或上文已出现过的词语或内容,这是英语的一项重要原则。

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Ours is no longer a nation subject to insult and humiliation.

玛丽会讲英语,而且讲得很好。
Mary speaks Chinese, and that very well.

二、省略

省略也是为了避免重复,英语常常省略前面已出现过的词语,而汉语往往重复这些词语。

Work with, and not against, nature.
要顺应自然工作,不要违反自然工作。

Reading exercises one’s eyes; speaking, one’s tongue; while writing, one’s mind.
阅读训练人的眼睛,说话训练人的口齿,写作训练人的思维。

三、变换

除了替代和省略外,英语还常用同义词替代、近义词复现和句式变化等方法来避免重复。

另外一种方法是化学方法。
Another method is the chemical process.

John’s bought himself a new Ford. He practically lives in the car.
约翰给自己买了一部新的福特牌汽车,他几乎就住在这部汽车里。

mmexport1514772304708.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中西文化差异(六) 汉语的“重复”与英语的“替换”

你缘何来到Steemit? ︱月旦评 Your Reason for Joining Steemit

近一个月来,steem 和SBD大涨,Steemit像一块被赋予了魔力的磁石,吸引着源源不断前来淘金的人们。中文区活跃用户目前已达到了近640人,而在中文区遭遇寒冬时,这个数字才不过300出头。

Steemit 是一条长河,有人在河中淘到了砂金,金贵的黄金成了淘金者梦寐以求的追求。可并非人人都能淘到金子,因为在这河流中淘金有着一整套健全的规则和制度,也可以说是游戏规则。如要进入河中淘金,自然要按规则办事,按套路出牌,否则就要被淘汰出局,最后只能选择离开了。

抱着发大财的梦想,肩扛着淘金的工具,大步流星迈入河中,蜂拥而至,却不知从哪里淘起,又该如何淘?只是看着老一辈淘金者们大把大把往岸上运砂金,平添了自己心中的艳羡不解、不平和愤懑。

如果你只是奔着钱而来,我还是建议你寻找更能挣钱的渠道,不要在Steemit上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了。如果你想在这长河中有一席之地,最终能够淘到属于自己的一桶金,那就跟我来吧,我的一席谈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一、摒弃挣大钱发大财的思想

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思想,加入Steemit的目的是出于自己的某种爱好和兴趣,比如:写作、才艺展示、交友、交流等,而不是为了挣大钱发大财。动机目的要纯,不能有任何非分的想法和企图。否则,功利性目的太强,会毁了自己。这正如立志要当作家、诗人者,却永远成不了作家,而默默无闻,笔耕不辍者却不小心就成了作家、诗人。

当然,一个人不可能完全脱离生活,不为钱所动,不食人间烟火。但这有个主次问题,顺序问题。辛勤耕耘,自然就会有收获,加入到Steemit中来,只要勤奋努力,收获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了解游戏规则,适者生存

既然坚持留在Steemit,那就必须遵循它的游戏规则。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没有公平不公平之说,同时也要记住,凡规则都有例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若Steemit不合常规,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被淘汰出局只是时间问题。同样,如果Steemit具有顽强生命力,而你却不认同且不遵守其游戏规则,离开将是你最后的选择。

说的土一点,就是端人家的饭碗,就得受人家的管制,听人家的安排。否则,你就走人。

三、向前看,不要环顾左右

在Steemit上写作发文,如同在这条长河里淘金子一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收获的。坚持写作,不问收益,低头向前赶,才是保险之策。

看到别人的一篇文章有了几十、甚至上百美元的收益,或者看到别人只是发了一张照片就有不菲的收益,或者人家大鱼给自己点赞,给相识的人点赞,而对自己视而不见,你就愤愤然,大骂制度的不公,社区的不平。再或者,看到别人淘出了金子,不停跑去看,羡慕得很,回来后就没了力气。这不仅仅是酸葡萄心理了,而是一种病态,几近病入膏肓。

给谁点赞或者给自己点赞,那是人家的自由,那是人家自己的钱,容不得你说三道四,人家也没有给你点赞或发钱的义务。大鱼就像那明星,一出场就会掌声雷鸣,欢呼声尖叫声不绝于耳,哪怕做个鬼脸、挥一挥手,也应者云集。

作为一条小鱼,努力做好自己,不断提升自我实力,渐渐长成一条大鱼,才是最关键的。不要往两边看,那里满是诱惑人的风景,会诱你偏离了目标前进的方向。

那些让你这条小鱼自惭形秽的场面,不去掺和也罢,眼不见心不念。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要与自己相比,每天都有点小进步,也就很不错了。

1.jpg

2.jpg

3.jpg

4.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你缘何来到Steemit? ︱月旦评 Your Reason for Joining Steemit

英语茶馆系列二:英语听力︱月旦评 English Teahouse Series Two: English Listening

英语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听力排在前列是有道理的。学习外语,你可以不会读、不会写,但你如果听不懂老外或者别人的话,也就无法破解接收到的信息,那你根本就无法进行交流了。所以,听是第一步。

一、我锻炼英语听力的经历

在我上初中时,我有时看到英语老师在办公室里听英语。那是一个小收音机,许是信号不好,老师要把耳朵贴到收音机上去了,趴在桌上听,那时还没有那种收录两用的收录机。

后来家里也有了台收音机,我就是从初中时开始收听英语广播的。那时的广播中经常有中学英语教材的讲座、广播电视教材的讲座,英语学习氛围高涨浓厚。许是刚开始改革开放,急需外语方面的人才,全国都在普及英语教学。那时的讲座我记得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琳教授编的教材,有一课的题目是The Bigger Brother and the Younger Brother (老大和老二)。可惜,那本书后来就不知去向了。

尽管收音机信号不好,但总算能够听到发音准确的英语讲座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英语教师师资力量极其缺乏,到最后没有办法,就把高考落榜者请来给我们上英语课了。英语听力没有专门练习,单词和课文就是跟着老师读,老师的发音也很难保证准确。

那时教我弟弟 @xiaoshancun英语课的是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她常领读单词三遍,然后学生们跟着读。学到down 这个词时,女老师开始大声领读:当——当——当,那声音听起来就像鞭炮声,惹得学生们大笑。

直到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开始接触到了CCTV-4的英语新闻,尽管只是听懂了几个单词,但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毕竟,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了真人的发音,主持人纯正的英语口音,流畅而又快速,将我带入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随后央视英语频道就改为CCTV9,CCTVNEWS,直到现在的CGTN,为此我还写了一篇帖子《跟着央视英语频道一起成长》。

在那几年间,我就坚持听,从听懂几个单词,一句话,一段话,到听个大概。看到字幕上不认识的单词或者认识但不知其确切含义的单词,我就马上查词典。听到一个不知何意的单词时,我就慢慢琢磨一番,联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内容,再确定一下是哪一个词。这样边听边记,边查词典,总算能够完全听懂了。

2000年前后,我有了一台收录两用的收录机,能够收到短波段的信号,就能收听到VOA(美国之音)和BBC(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了。那才是最地道、最纯正的发音了,变化开放的美式音,正统保守的伦敦音,让我领略到了什么是原汁原味。VOA美国之音对PLO leader,ballastic missle的发音,我现在还记忆犹新,有时还会不自觉地模仿着重复一遍。听起来,那简直是一种享受啊。

二、英语听力要达到的水平

我曾在泰安的一家五星级酒店的休息区看到了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节目播放,那时我就想,能够完全看懂CNN 就可以达到一般老外的水平了,就像老外如果完全看懂我们央视的节目,也就达到我们国人的水平了。

能够读懂的东西未必听得懂,这要取决于说话者的发音、语速和你的听力水平等,能够读懂反映的是你的阅读能力,而能否听得懂是你的听力能力。

所以,在初级阶段要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等),观看电视节目可以增加对听到信息的理解,可作为锻炼听力的首选。应先以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为主,以VOA、BBC为辅,待达到一定程度时,可根据自身情况再做选择。

我们看央视的节目或新闻,不用盯着电视,或者屏住呼吸侧耳倾听,就能听得懂,而我们收听收看外语广播和节目,却没有这般自如。这说明,我们还没有达到那样的水平。

而我们与熟悉的人之间交流,仅凭口型或者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要表达的意思,这不只是语言上的熟悉了。

常听,常看,把自己融入到所学语言的海洋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日子久了你就不觉得自己是个老外,也就没了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了。

IMG_20171108_161911.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英语茶馆系列二:英语听力︱月旦评 English Teahouse Series Two: English Listening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