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月旦评 Going Out of the Mountains

与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相比,我还是幸运的,尽管我也出生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大山深处信息闭塞,交通不畅,通讯滞后,除了种地,农民别无其他经济来源。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又能如何走出大山?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我懂得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何曾知道山外面的世界?问天天不语,呼地地不应,很少有人能够萌发走出大山的念头,更没有那种勇气。子承父业,耕种着贫瘠的土地,放牧着满山的羊群,引颈高唱着那粗犷的山歌。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如要有人想走出这大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走出大山的道路山重水复、坎坷曲折,而且路上的行人稀少,势必要忍受孤独和寂寞,甚至冷嘲热讽。

父亲坚硬的臂膀和坚强,还有母亲粗糙的双手,家里人的牺牲,才能托起一个山里孩子大学的梦想。

实现这个梦想靠的是你的努力了,你丝毫不敢松懈更不敢回头看,因为身后那是父母、亲人期盼的眼神,你就是他们的希望。

走出家乡的大山并不难,难的是能够走出自己心中的那座大山。

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上海海事学院的杨元元,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困着家乡的那一座座大山。可惜的是,他们没能越过自己心中的那座大山,走出自我,来个脱胎换骨的变化,最终困于心中的那座山中,无法找到出路而毁了自己。

从贫困和艰难中走出来的孩子,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和过于敏感的心态,加之专心攻读圣贤书,而忽略了人际交往和其他兴趣的培养。艰苦的生活和环境形成了吃苦、坚强、自立的性格,把一切困难、挫折藏在心中,从不轻易向人诉说。最终在他们的心中形成了一座大山,外人走不进来,自己走不出去。

1991年,一张“我要上学”的照片让全中国人记住了那双大眼睛,安徽金寨农家女孩苏明娟成为“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今年,34岁的苏明娟当选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

“大眼睛女孩” 苏明娟的人生经历值得每一个学子学习,尤其是走出大山,走进校园,步入社会的孩子们更应该深思。

cec668054f5ad17e9ac41e3022ec1bd1.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走出大山︱月旦评 Going Out of the Mountains

英语学习的三大功力︱月旦评 Three Abilities in Learning English

我曾在以前的帖子中《英语学习点滴》(1–10)以及《给英语专业学生的几点建议》(1-2),谈了英语学习方面应注意的有关问题,今天主要谈谈英语学习方面的三大功力。

一、要坐得住

这是英语学习最基本的要求了,只有稳稳地坐下来才能静心求知。打坐悟禅,冥思苦想,都是静静地坐下来,然后才能够达到境界,实现成果的。猴子喜欢玩耍,纵是一时闲下来也抓耳挠腮,东张西望,不会专注去做某件事情,好似屁股下面有一团火。难怪人们称之为毛猴子,就连其祖师猴王孙悟空也很难静心禅悟。

坐下来,而且坐得住,这是研究学问的第一步。我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从未觉得有何不妥。我新来的对桌是个年轻人,原在乡镇里工作,刚来局里时,他竟惊讶于我的坐功,这许是我多年形成的习惯了。

坐得住,这是钻研学问的第一步,如打坐或禅坐,是修炼内功的途径。

二、要有定力

仅仅坐得住还远远不够,还要有定力,或者说是一股专注力、凝聚力,抗干扰的能力。坐在那里,身在曹营心在汉,挂羊头卖狗肉,就是没有定力的表现。

有定力,方能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方能潜心研究英语知识,有所成就。无定力,便会为功名利禄所诱惑,被欲望所驱使,就会半途而废,或止于小成。

蹲马步、站梅花桩、金鸡独立,展示的是一种定力,因为心无杂念,心无旁骛,或者说只有一种意念,用到英语上来说,那就是只有一个目的——把英语学好。

当你陶醉于英语学习之中,你就会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也就有了很高的定力。

三、要下苦功

坐得住,有了定力,还要下苦功夫。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越难以达成,说明所从之事越有价值,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

多年前,哥哥 @wnh518518在报考律师资格考试时,又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恐怕只有他本人清楚。有一次,我回到了老家住了下来,第二天清早大约4点钟左右,我起来到院子里去上厕所,却发现哥哥住的那个小屋里已亮着灯。哥哥在看法律方面的书籍,已这样坚持很久了。后来,哥哥终于拿到了律师资格证书。

还有哥哥的一位同事,是一位数学老师,立志考研。冬天的学校宿舍里没有暖气,那位老师就披上被子,把自己裹起来,坐在床上看书。最终考取了山东科技大学的研究生。

学英语也是这样,不付出艰辛的努力,不会有好的收成。曾有一位大学生向我讨教学习英语的捷径,我没有答复他。我不但不预备答复他,而且还要轻视这样无知的见解。

坐得住,有定力,下苦功,一定会把英语学精、学透。

mmexport1508504736133.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英语学习的三大功力︱月旦评 Three Abilities in Learning English

我的理想︱月旦评 My Dream

1979年,在我11岁的时候,我们全家就搬到村最西头新盖的房子里去了。原来在村中住的房子是地主家的一个仓库,屋顶墙角处已裂开了一个大大的缝隙,赶上雨雪天还要用盆接着,最担心的是下大雨,生怕房子经不起风雨会塌了。在这之前,能住上遮挡风雨的房子,也就是我的理想了,尽管那时的我还对理想有着模糊的概念。

自己渐渐长大,也就在放学后干起了农活。薅草是农活外最主要的事情了,把薅来的草晒干,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那时也没有现在人用的除草剂和农药,草疯长,到处是割草的伙伴。当然,农活还是主要的。收割小麦时,毒辣辣的太阳晒得脸和胳膊红肿,似扒皮的样子。秋季还要钻到玉米地里,去掰下部分那脏乎乎的玉米叶子,为的是让玉米棵子通风,减少营养散发。不只是又脏又累,手和脸有时要被划破了,玉米叶子的边角也很锋利。

还有刨地、播种、施肥、浇水、锄地,推磨、压碾等等,总之永远有干不完的农活。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跟着姐姐到村东最远的一块地里去干活。那块地在村东,走着要用40分钟的样子;还隔着一条河,河上只有几块石块,算是过河的桥了。遇上水大的时候,就得脱鞋光着脚丫子过河。

因为离家远,也只好把地里的活一块干完再回家,毕竟来一趟也不容易。那一次,天下着牛毛小雨,虽戴着一顶草帽子也无济于事。我肚子也饿了起来,衣服也湿漉漉的,鞋上也粘上了泥巴,只好光着脚丫继续干。冷了,就蹦上几下,活动活动。那时的我就有了自己的理想,一定要好好学习,离开农村,农村太苦了。

1985年,我考上了一所中专,吃上了“国库粮”,也算走出了农村。这一年,哥哥也考上了一所高等专科学习。一个贫穷家庭同时走出了两名吃“国库粮”的学生,曾轰动了那个村庄,还有公社(就是现在的镇),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

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进了中专学校,开阔了眼界,也感受到了英语的重要性,我便对自己喜爱的英语有了一个设想,也是我的理想了——那就是通过自学拿到英语专业的专科、本科毕业证书,以圆自己的大学梦想。

仅在初中学过两年英语的我,开始了漫长的自学历程。1993年参加自学考试英语专业专科考试,1995年获得专科毕业证书;1998年参加英语专业本科考试,1999年获得本科毕业证书。2001年,我又通过日语考试,拿到了文学士学位。

拿到本科毕业证书时,我已工作10年了。困于拮据的生活,面对着死气沉沉的单位,还有各种不公,我又有了新的打算,新的理想了——通过考研,上升到一个高的层次,离开原单位。

这便有了2000年后的三次考研,可结果未能如愿,我的理想落空了。

可我有幸考入了机关事业单位,现在从事着具有挑战性的招商引资工作。虽步入知天命之年,可我并不认命,我还有自己的理想——过几年离岗后,到外语院校深造,系统学习英语;或者招聘去民营企业做翻译,可以拿到双份的工资了。

然后,当我老了之时,我会在电脑前读一读Steemit上各位朋友的大作,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在上面发表。如果累了,我会离开电脑,去拜读一下那些名人的篇章。

回顾一下自己的理想或者说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未能如愿,但它们却一直激励着我。

正如余光中在《写给未来的你》中写的那样:理想不是实惠的东西,它往往不能带给你尘世的享受。因此你必须习惯无人欣赏,学会精神享受,学会与他人不同。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我的理想︱月旦评 My Dream

中西方文化之差别︱月旦评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学习过翻译的人都知道,老外喜欢开门见山,写作时都是先说什么人做什么事,然后再说周围的环境。可我们国人喜欢转弯抹角,喜欢迂回,把周边的环境大加渲染、描绘,无非是为了引出一个人一件事来。

请看《鹿鼎记》的开头:北风如刀,满地冰霜。江南近海滨的一条大路上,一队清兵手执刀枪,押着七辆囚车,冲风冒雪,向北而行。

再看英译本:Along a coastal road somewher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 detachment of soldiers, each of them armed with a halberd, was escorting a line of seven prison carts, trudging northwards in the teeth of a bitter wind.

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别跃然纸上,究其原因,我认为大约是这样的:

英美人的祖先生活在气候恶劣的近海边,暴风雨雪,飓风海啸,随时都可能来临。为了生存,必须同大自然做坚决的斗争,提倡个性的发展和对自然的索取,注重对自然的研究,珍惜文化艺术的成果。

所以,西方尤其是英美国家诞生了许多自然科学家,也形成了西方人直率、务实、严谨的性格和工作作风。为了征服自然,必须研究自然,然后用实力改变自然,让自然为我所用,最后形成的结果就是“船坚炮利”。文艺性的东西在西方(包括日本)也很受重视,比如日本的歌曲、动漫等,也常见抗日片里,日本人哼唱家乡小调的插曲。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相对温和的大陆内地,气候适宜,也无大的自然灾害。所以,我们的祖先就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环境,祈求上天的保佑,倡导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尊重自然,把自然摆在了首位,自然带来了富裕,也带来了福音。

然后就有了祭天、封禅活动,以及对保佑黎民的各路神仙的崇拜。对天和自然的颂扬文字铺天盖地,注重的不是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各种成果,而是理论性的东西。一些文艺性的东西,被列入了下九流,而“戏子”一词也带有明显的贬义了。

所以,西方的坚船利炮很快就打开了旧中国的大门。

从下面的这段翻译中,西方人的务实也能窥见一斑。

这项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英语译文:This program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nhancing national spirit and a spirit of the times, cultivating good moral habits, coordinating material civilization with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advancing the great caus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我们国人绕了一大圈子,说了一大堆,无非就是强调这项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先把理由摆出来,让你心服口服,不得不服,最后才下定论。而老外一开始就说其结果,意义重大,最后才举出那些例子。

这使我想起了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水平考试,我曾看到过两个题目,真让老外摸不着头脑。

录音:小明,吃早饭了吗?——吃个蛋!请问,小明早饭吃的啥?

录音:小明,这是小红的书吗?——你大爷的,我的!请问,这是谁的书?

我们中国人就是喜欢拐弯抹角,很简单的事却不明说,硬要拐一大弯。

还有,如果有人向你借钱,你如不想借,会有一大堆理由,还不能明说出来。比如,你可以回答,“孩子也要上大学了”、“我还要买房子了”等等。我们国人一听就明白。可老外会一直纳闷:借给还是不借给?与孩子上学,买房有啥关系?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反映到语言上会有许多有趣的地方,值得我们仔细研究体会。

http://img1.ph.126.net/6bMw2U87TlQm-s2YOXFNaQ==/2592384535523383996.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中西方文化之差别︱月旦评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怀念余光中先生︱月旦评 In Memory of Yu Guangzhong

女儿书桌前面的书架上,有一本《余光中散文精选》,那是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的。余光中先生用“上游的风景”来代替了序言,代序的末尾是这样写的:近年来我为中学生题字,常写:“中学是学问的上游,上游清则下游畅。”但愿我这本书能成为上游的一片风景。

我深深折服于先生的洞察力和文笔的清新。初次听到先生的名字是他的那首传遍海峡两岸的《乡愁》,那种对祖国母亲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时时折磨着一个游子孤独的心。

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

翻开《余光中散文精选》,先来《听听那冷雨》: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恰似今天这恼人的天气,临近冬至,渐入寒冬,这里迎来了2017年的第一场雪。我却在雪中往返于泰安、济南间,把在济南租赁办事处房子里的东西全拉了回来。住了近一年,真要搬走了却有种惆怅的感觉,似这天气。加之又在感冒中,精神颓废,10点04分,正是我在赶回泰安的路上,天潮地湿,却不想先生今天在高雄辞世了。先生再也不能为我们写作了……

再听听先生讲的《朋友四型》:来按你门铃的人很多,岂能人人都令你“喜出望外” 呢?大致说来,按铃的人可以分为下列四型:第一型,高级而有趣;第二型,高级而无趣;第三型,低级而有趣;第四型,低级而无趣。

把人间百态,各色人等一下子就划清了界限,还不失幽默。

来看看《开你的大头会》吧。我们中国人似乎有一种爱好,那就是喜欢开会,大事小事都要不停地开会研究,研究来研究去,最后还是要开会研究。于是,余先生就把散会称之为会议最好的部分了。

针砭时弊,敢于直言,是因为爱着才会在意、才会痛斥,这是先生的可爱和真实之处。

“我在乡愁里如梦如幻……”是降央卓玛的歌声。乡愁里的先生没有在梦幻中哀叹,那是他深深的爱和愁。

我又何以来怀念先生呢?我会细细品味先生的那本散文精选。

愿先生安息!

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英文译文
When I was young,
my homesickness was a small stamp,
I was here,
my mother was there.
After growing up,
my homesickness was a narrow ticket,
I was here,
my bride was there.
Later,
my homesickness was a little tomb,
I was outside,
my mother was inside.
And now,
my homesickness is a shallow strait,
I am here,
the mainland is there.

9dd0dd1624dfa3f56199e7387cef39b1_bea05c0b6379713_size51_w750_h498.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怀念余光中先生︱月旦评 In Memory of Yu Guangzhong

一只蚊子造成的伤害 The Damage Caused by a Mosquito

许是我的皮肤有点与众不同的缘故,被蚊子叮咬后,会留下一个小红点,也不扩散肿胀,很长时间消失不了。大约是前年,我的额头中央,正是天眼之位置,被蚊子咬了一口。不知不觉我就用手抚摸、抠挖,皮肤感染、结疤,最后色素沉淀,留下了一块小小的遗憾。

本来我可以完全置之不理,过上一段时间,不止是这个红点,就是那只做了坏事的蚊子,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小不忍乱大谋,过于注重琐碎的东西反受其累,欲罢不能。

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一天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最后这里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有些事,淡然处之,学会忍让,包容,勿怒,才会收获快乐。

使我也想起了幼时发生在村里的一件事情,两个孩子因为2元钱,大打出手,其中一个用砖头把另一个孩子拍得头破血流,最终死亡,肇事者也难辞其咎,被判了死刑。为了2元钱搭上了两条人命,值得吗?

佛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亲爱的兄弟请不要动怒,因为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多行不义必自毙。那我们还有什么耿耿于怀的呢?

有些事,有些人就是垃圾,粘上只能给你带来恶臭和不快。恐怕你一时还难以摆脱,得不偿失啊!

心怀高远,抱一颗仁慈之心,就会无视,也不会困于碎屑之中。因为你的心,你的眼光,是向着远方的。

照片 084.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一只蚊子造成的伤害 The Damage Caused by a Mosquito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