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终将逝去的优势︱月旦评 Advantages That Will Eventually Pass Away

1989年,我中专毕业后进了一家国营企业,算是走出校门,正式踏入了社会的大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耳闻目睹,也见证了许多“香饽饽”单位由盛走向衰弱、直至解散的过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粮食局(包括公社的粮所,那时叫公社,就是现在的乡镇)、物资局、公路局、交通局、商业局(包括一些百货大楼)、供销社等都是很吃香的单位,让各种有关系、门路之人挤破了脑袋,毕业生、转业军人、工作调动者趋之若附。

我记得原单位一同事的侄女,托了各种关系,缴纳了8000元的保证金后,才有幸进入了市里的百货大楼工作。要知道,那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也就150元左右。

可随着市场、政策的调整,这些单位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撤销、合并,纵是单位还存在,不过也成了自收自支或者半自收自支的单位了。如公路局、交通局,原来是多么牛气的单位,可现在已今非昔比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等国对我国纺织品实施贸易制裁,作为市里最大的棉纺织国营企业,我们原单位自然首当其冲,影响颇大。原棉价格上涨到了1-2万元/吨,可原材料还是供不应求。厂领导找到了省里的一家棉麻公司,对方答应可以长期合作,优先供应部分原棉,不过有个条件:把他在我们单位车间里工作的一个侄女调到科室里工作。厂领导们一商议,很快就答应了,就算白养着那么一个人也无所谓了,只要能解决原材料问题。

原单位里的很多中层领导,在自己退休时向厂领导提出了最后的一个要求:把自己的子女从车间里调到销售、进出口等有油水的部门,最差也要去个清闲的科室。

这些优势不是一个普通工人所能具有的,他们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除了叹息,还得继续倒班工作。

说起优势,那些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在那个年代,不要说大专毕业生,就是我这样的中专生也是为数不多了。学历、专业,也都受到了重视,也赋予了某种优势,也让分到单位里的大多数毕业生开始躺在毕业证上,自我感觉良好,悠哉悠哉。

可这一切瞬间就破灭了,市场变化,竞争激烈,经营不善,一个有着5000多人的国营企业破产了。所有的人都回到了一条跑线上,无论先前有何优势优越条件,有何关系门路,有何学历文凭,都通通失去了意义。在这个小小的城市里,原来企业里的工人四处打工,几乎遍布了每个角落。

今天,机关事业单位也在改革,医院、大学已经拉开了序幕,取消事业编制,人员竞争上岗,签订聘用合同,不合格可辞退等等。一句话,凭着关系混日子的时代一去不返了。铁饭碗、金饭碗,不如自己用知识换来的饭碗金贵。

一切皆会变化,关系、岗位、文凭学历等,唯有知识不会变。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拥有永不过时的优势,才能脱颖而出,而不被快速发展的这个时代所抛弃。

最后,我把在网上看到的几句话摘录于此,算是作为文章的结尾。

“未来社会,产品、信息、货币、人群的流通会越来越快速,而中间所有的阻碍,也就是传统那些存在却不产生价值的节点,都会被冲击掉,比如那些加价的代理商、经销商、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的商家、囤货的投机者等等。”

“按照这个逻辑,社会一定会越来越公正,价值正在变得越来越对等,这才是一个高效运转的社会,中国正在一点点接近……”

mmexport1505909724491.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那些终将逝去的优势︱月旦评 Advantages That Will Eventually Pass Away

行百里者半九十︱月旦评 A Thing is Not Done until It is Done

“行百里者半九十”,说实话,最初我并不知这句话的确切含义,待查询网络后,才有了清楚的认识。

出自《战国策》:“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原文的意思是:能走完百里路程的人,比走完九十里路程的人少了一半。后人将“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改为“行百里者半九十”,去掉一个“于”字,意思就又可以理解为: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越要坚持到最后。(引自百度百科)

一百里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这句话主要是强调“末路之难也”。

越往后走,人就越来越疲惫,就会懈怠起来,很可能坚持不到底,最终半途而废。

正确的做法,就是把自己以往的成功只看做事业的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还未完成,还需要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

正如Steemit上的写作一样,无论过去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充其量也不过是走了Steemit长征路的一半,还有更艰难的一半,需要付出几倍的努力。

回望自己走过的Steemit之路,怀着好奇、热切之心加入到Steemit中,从每日一篇到每日两篇、三篇,甚至四篇,声望值直线上升,也有了不错的收入。真可谓快马加鞭,如日中天,情绪高涨地在Steemit上前行,竟不知疲倦了。

待到体力消耗大半,大脑粮仓告急,江郎才尽之时,方知前方的路还很长很长,而这时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了。

是半途而废,选择退出?还是稍作调整,补充给养,继续前行?

我选择了后者,我将继续前行,尽管可能走得慢一些,但却能够保持足够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也尽管收益少了许多,但我还会继续在Steemit上写下去。

不继续走下去,怎会观赏到沿途的美景;怎能偶遇前辈们,以欣赏他们的迷人风采和精彩故事;又怎能踏着他们的脚印,走向未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http://img2.ph.126.net/GNrx_l8TRFywpQkmESM5Fg==/2603362059616174778.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行百里者半九十︱月旦评 A Thing is Not Done until It is Done

一成不变与灵活多变︱月旦评 Inflexible and Flexible

昨天有幸与一大公司的一位副总张总一起吃饭,张总常年在美国,主要负责其公司产品的国际贸易工作。长期与老外接触交流,还有贸易上的往来,自然对老外有着透彻的了解和认识。

据张总讲,日本人和德国人的一成不变和按部就班,几乎到了死板的地步了。一旦与日本人签订了供货合同,会有一日本人专门来厂里盯着。工人几点上班,几点下班,产品的工艺和质量检验过程,每日每月的产量等,他都了解得很清楚,并且时时关注,寸步不离,直到其所需产品装船后,这个日本人才会离开。

产品出口到德国,考虑到各种因素,会对价格做些浮动,等把这情况向德国人解释,德国人很爽快地答应了。这让我们中国人简直有点无法想象,德国人根本都不怀疑我们所说理由的真实性。

所以,老外的这种死板,一根筋,几乎被认为是傻到了极点。这使我也想到了另外的一些事情。

抗日战争期间,我们的八路军战士大多大字不识几个,可为何日语说的那样流利,连鬼子也都骗过了?后来才弄明白,原来鬼子的口令一旦定好了,几乎长时间内不变。只要把那几句话练习得滚瓜烂熟,见到鬼子就讲那几句话,保准凑效。

德国的8月—10月大概是最热的季节,商家为了促销搞了一系列活动。空调可免费试用3个月,如在使用中发现任何问题,可无条件退货。结果发现,总有一些中国留学生会在8月初来订购空调,到10月底就找个理由把空调退掉了。这项促销活动最终也被迫取消。

德国人和日本人的一成不变实则是一种严谨、执着,凡事按规定、原则执行。他们那种类似无知的“傻”,实际是建立在坦诚基础之上的一种信任,他们把诚信视为做人的根本,不会失信于人,也不会想到有人会拿诚信做文章。所以,在我们中国人眼里,老外尤其是德国人和日本人,却显得那么死板,不灵活,甚至有点傻。

而他们却凭着这种“傻”劲,制造出了世界一流的宝马、奔驰、丰田、本田等知名品牌,并在战后的废墟上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我们中国人灵活多变,善于游击战术,所以才有了“三十六计”等各种各样的兵法战术。对于这些理论,那些老外们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就算研究也无法学到其真谛。所以,无论抗日战争、朝鲜战争等陆地战,中国人总是无往而不胜。

灵活多变用于战争策略,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如果用于制度、规定甚至法律上,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而执着、坚持、守信的敬业精神才是干事创业之根本。

mmexport1505909724491.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一成不变与灵活多变︱月旦评 Inflexible and Flexible

文以情动人︱月旦评活动 Writing Should Affect People by Emotion

我一直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如按有些人的冠冕堂皇之言,那应该是内秀了,可我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夸夸其谈,也只能用纸笔来弥补这一缺憾了。

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便是我的素材,再加以整理就变成了我的文字材料。所以,如果你看一下近四个月来我的博客文章,大约有200篇了,你会发现那几乎全是我自己心里的东西。偶尔讲一点趣人趣事,以缓冲一下我那张一板正经的脸面,还有那颗善良而又多愁善感的心。

我的那篇《母亲的伟大》几乎是流着泪写完的,那是前一天的晚上因工作事情喝了点酒,第二天凌晨3点多就醒来了,再也睡不着了。想起了自己过往的艰难,却想起了苦命母亲的坚强,然后就有了那篇帖子。以后每每看到这篇文章,我都止不住自己的泪水。 @tumutanzi 前辈留言,给了这篇文章很高的评价,文章也有了不错的收入。

我当感谢所有支持关心着我的那些朋友们,我们虽未谋面,却也能心心相通。

《我的女儿》、《致女儿书》、《与女儿书》,却都与女儿有关,女儿幼时无人照看,妻子又远在市区的分厂里倒班,所以一直是我把女儿带大,对女儿的感情也一直很深。寒来暑往,春来冬去,却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英语学习点滴》一直写到了十,《杂谈》也写到了十,这都是自己的亲身体会,何为真情实感,我想大概就是这些。从女儿写到了我的母亲,又转而写到了岳父一家,是岳父一家给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我当感激不尽。

正如前辈 @hannahwu所言:执着,念旧,知进取,懂感恩。温馨平淡,却暗藏血肉的故事,为诗书一门点赞。说的真是一针见血啊,我又何尝不是念旧,懂得感恩之人啊。

所以,文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无病呻吟,为赋新辞强说愁,终是不可取的。

53&img.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文以情动人︱月旦评活动 Writing Should Affect People by Emotion

投大鲸们之所好——我不会那样做 Pandering to Whales—I Would Never Do That

几天前,我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了一篇英文帖子,大意就是如何在Steemit上写作能得到大鲸们的青睐,那就是写大鲸们感兴趣的东西,迎合大鲸们的口味,投大鲸们之所好;并进一步解释说,大鲸们是Steemit的创始人和管理层成员,他们最想要谈论的就是Steemit。还举了一个视频中的个人例子,说他的一个帖子就挣了$15k,原因就是这个人是推广Steemit的一个半知名人士,而对Steemit进行推广恰是那些管理人员极力想做的事情。

投大鲸们之所好,而我不会那样做。迎合主流、时尚而丢掉自我,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效应,但不会持久。海尔如要迎合某一市场,不会成就世界品牌。

反观大学里为迎合市场而开设的所谓热门课程,等过了那个热度,也就没有了市场,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就找不着工作。

流行的东西未必有生命力和持久力,如要吹毛求疵,非要找出一个来,那只有流行性感冒了。

我就是我,不丢掉自己的东西去迎合某些人的口味,以求其恩惠,这不是我要做的事情。

不人云亦云,不做作,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看准了目标,走自己的路,才是良策。

附:英语帖子原文

Attached: (the original text)

How much money a post earns on Steemit is determined by how many people upvote it. An upvote from a minnow is worth a penny. An upvote from a dolphin could be worth ten cents. A handful of upvotes from whales can be worth hundreds to thousands of dollars.

So right now, the correct way to use Steemit is to pander to whales. This means you need to write posts about things the whales are interested in. The whales are the founders and executive team members of Steemit. What they want to talk about most, is Steemit.

For example, the guy in the video below made $15k in one post, which makes it sound like anyone can get rich on Steemit. The reason he made so much money is because he’s a semi-famous person promoting Steemit, which the executives wanted desperately to promote.

http://img0.ph.126.net/KsO4TH_zgDKsLuL-JfbFAw==/6632480638143834630.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投大鲸们之所好——我不会那样做 Pandering to Whales—I Would Never Do That

和气生财,寂寞生才 Loneliness Sharpens One’s Wits

一、和气生财,看来原意是用在生意上的。做生意本来就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我多一点你就会少一点,所以要想成交生意,就必须放弃分歧,做到“和”。

用到现实生活中,就是指凡事要心平气和,不惹是生非,就能得到贵人的扶持,就能招财进宝。

昨天下班回来,路过桥头上那个自发形成的小市场,有一中年人守着一车葱吆喝着叫卖。也是济南章丘大葱,可不是那种一米多高的专门出口的大葱,一捆子大约20多斤,1元1斤,价格还算便宜。我上前翻弄着看了看,除了外面较粗的葱以外,里面的都是较细的葱,这是做生意一般用的手法了。我倒并没有很在意,因为以前买到的成捆子的葱也都是这样的。

正准备买上一捆,这时卖葱的中年人不太耐烦了:“你不懂,知道吗?神仙不贩葱,因为葱的斤两掉的厉害。我大老远从济南赶来,你们懂啥……”我一下子购买的情绪就没有了,做生意和气生财,哪位买主会原意听着卖主的唠叨声甚至教训声,也心甘情愿地买他的东西呢?

二、寂寞生才。看一个人有没有思想和独立的思维,就看他是否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寂寞的人才会静静地看到自己汹涌的内心,才能透过繁华尘世看到背后隐含的哲理、智慧和真谛。

所以,夜深人静之时,在烟卷冒出的袅袅青烟中,那支笔才有了灵感,生了文采,奋笔疾书。

所谓寂寞是一种境界,高山流水,曲高和寡,也唯有孤寂才会达到这样的境地。

把自己的时间、内心和思想统统交给生活琐屑的人,不会有深邃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也就无所谓生才。

当年明月在写《明朝的那些事儿》时,忍受着孤独和寂寞,实在难以忍受了,就骑上自行车到附近的市场上逛逛,什么也不买,只是排遣一下积压在心中的孤寂。

高处不胜寒,能够经受住磨难,耐得住寂寞者,最终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IMG_20171108_163309.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和气生财,寂寞生才 Loneliness Sharpens One’s Wits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