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另一个自己 Looking for Another Me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由此可见,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人有各式各样,不能强求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尽管我知道自己的努力终是徒劳的,可我还是试着去找寻另一个自己,会不会有奇迹出现呢?

心细则易忧伤,思虑过多便会有无尽的烦恼,可这并非是杞人忧天。妻子常常揶揄我是忧国忧民,既然无法改变现实,徒生悲伤和忧虑,只能是自寻烦恼了。可我无论如何不能做到听而不闻和视而不见,唯有独自长吁短叹,郁郁寡欢。

流落街头的乞丐,也不免多看上几眼,纵是老弱病残,他们也本该有个哪怕是简陋的家,哪怕是徒穷四壁,可毕竟能够遮挡风雨。富人山珍海味,一掷千金,可为何我们这个社会就这样无能为力?世态炎凉,情如纸薄,人为何那样的冷淡和无情?人为何那样的忙忙碌碌,都无暇看一眼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这些人,更何谈关心这些人的生死和未来了。

高中时,女儿有个同学,其父母离异,她只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她住校时每月的生活费只有200元钱,青黄不接之时,便常常向同学们借钱。又因为缺少父母之爱,她便在学校里谈了一个男朋友,许是那个男孩给了她关爱吧。女孩曾省吃俭用,省下钱来为那个男孩子买了一条腰带作为礼物。可有一天,有人发现那女孩独自一人坐在路边哭泣。

女儿跟我讲这件事情的时候,早已是中学毕业了,也失去了那个女孩的消息。可我听到这故事的感觉,就是心情沉重,好久都不愿说话。如果能够有机会见到那个女孩,我一定会给她一点钱,哪怕只是200元钱。这样做或许会减轻我内心的悲痛,我真的不愿直视,更不愿深想。父母离了婚,可孩子有什么错?即使有错,错的也是你们。你们使她失去了父爱和母爱,让她在这个世界上自卑艰难地挣扎着,你们何以心安?我只希望那个男孩子会对她好,不想再让她遭受磨难。

心地善良、多愁善感的自己,何以生活在困惑和忧郁之中?许是心细如发丝,看的太真真;许是看透而又无力也无助;许是世人皆醉唯我独醒,倍感孤独和寂寞。

我便把眼光伸向身边的人,是否也有那么一个人,像我一样在凝神沉思,心情沉重,在思忖寻找着解决问题的良方呢?若真的找到这样的一个人,我也不至于踽踽独行,孤立无助了。

寻找的另一个自己并非相貌上的一致,纵是孪生兄弟姐妹,达到相貌难以分辨的地步,性格脾气也可能迥乎不同。

几十年过去了,我找寻的努力没有结果,我最终明白,注定不会有任何结果。多样的世界,才是多彩的有活力的世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更多的是看客和过客。我独自醒着,经受着孤独和寂寞的煎熬,是因为走得太快,进入了无人之境吧?

本来我是想寻个伴儿,一起向前走,可最终明白,有些事只能对自己说,有些事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有些事唯有自己感受的到。

若真的有那么一个人,完全像你的那么一个人,他只会在你的心里,永远住在你的心里。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寻找另一个自己 Looking for Another Me’

与高手过招 Gripping with Superiors

蛇的爬行靠的是一屈一伸,若是直来直去,恐怕这蛇是难以前行的。不过这也是一种本能或者说是技能了,否则古人怎会有笔走龙蛇的说法,形容书法笔势矫健多姿,生动而有气势。虚与委蛇指的是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对。这个成语中的“蛇” 应读作yí,因为在表示曲折通过时,“蛇”读作“移”, “委蛇”的本义,也就是随弯就弯的蛇。由此可见,爬行的蛇变化多端,给人一种捉摸不定,云山雾罩的感觉,才生出了虚假的情义。可这却是动物蛇的一种招数。

正所谓毒蛇猛兽,这毒蛇也应划入同猛兽一样的类别了。猛兽捕食也是要绕圈子的,在没有弄清对手的实力前,即使是猛兽也不会贸然出手。

我们把毒蛇猛兽可以看作是自然界的高手,人世间也不乏智者高人,而大自然不就是拥有超力量的高手吗。

一、自然界的猛兽

古人在《黔之驴》中早已有详细的描述,老虎见庞然大物,甚是恐惧,只能偷偷地远远观之,细细观察。后慢慢走近,才摸清其真实技能不过尔尔,最后才敢断其喉、啖其肉。老虎的战略是遇到对手,不动声色,默默观察,任对手表演,了解对手或者抓住对手的弱点,后发制人。老虎这样的猛兽采取的是迂回的战术,是等待时机。家犬见到异类就会追上去狂吠一通,最后只能是被打得落荒而逃,夹着尾巴,如不瘸着一条腿则是万幸了。所以,狗永远成不了猛兽。

与老虎这样的猛兽过招,唯有势均力敌者或者如武松般能够超越猛兽的强者,才能较量一番。

二、世间智者高人

智者高人更是把那份不慌不忙,那份淡然和沉着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与象棋高手对弈,他不急不慢,沉着应对,也不急于进攻。好似他只是在守,平淡无奇,可你又无懈可击,你看不出其中有何深奥来,可你就是找不到突破口。实则高手是在一步步试探中前行,在搞不清对手的虚实之前定然不会贸然出击,他在等对手露出破绽。一旦抓住对手的漏洞,定会将对手拿下。

人如棋,棋如人。人称围棋第一人的吴清源,曾横扫日本棋坛,可生活中的他看起来就是平平常常的一个人。有记者采访见到他时,第一眼看不出有何特殊的地方,很平静淡然。但随着接触交流的深入,才会发现他身上藏着的那种坚韧和不凡。

太极宗师好似在那里自娱自乐,花拳绣腿,没有攻击性;可你就是打不着他,就似打在软绵绵的棉花上。太极宗师在守,在等待,在找着反击的时机。

与高手过着,比的是心力、耐力和实力,如能从与高手的较量中学到经验和教训,才能提升自己。

与智者交谈,如不能明了智者所言,如坠云雾之中,不知其所言。智者的话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或者点到为止,如天机不可泄露,只有靠自己的领悟了。

三、超越一切的大自然

自然的力量非人类所能想象,更无论与之抗衡了。自然给人的表象就是无力反抗,任人宰割,可又有谁能够相信自然,拥有超力量的自然,在默默看着我们,看着我们在践踏着自然中的一切。
我们人类陶醉在破坏自然的快乐中,甚至高呼要战胜自然之时,自然却给了人类致命的一击:洪涝灾害、极端气候、蝗灾、瘟疫…… 人类猛然醒悟,大自然才是超越一切的高手,不可挑衅。人类只能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水浅才会哗哗响,静水流深,那些表面看起来平静的一滩水,下面可能是万丈深渊。

故此,与大自然过招,不能是对抗,只能是从过招中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并加以利用,最终造福于人类。

与高手过招,学到的是没见过的招式、没见过的套路,甚至是没见过的天地,最终改变了我们的思维、观念和境界。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与高手过招 Gripping with Superiors’

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真才实学 What’s More Important Is That You Should Have Genuine Talent

mmexport1561449970451.jpg

昨晚在微信上与女儿一席谈,谈到了工作时,女儿流露出些许遗憾,就是升入大学时没有选择一个好的专业。除了安慰,可我更多的是有不同的看法。我思忖良久,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程,再加上自己的所见所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肺腑之言,也算是给女儿的一个建议吧。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程,只是现身说法,切身感受,并非自我标榜,自吹自擂。只是想说明一点,所谓的专业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1985年,我通过了升入中专的考试后,就是面临着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问题了。那时可以报三个志愿,第一志愿我填报的是山东省电力学校,第二志愿是潍坊纺织工业学校,第三志愿是保本的学校,我填报了泰安师范学校。许是成绩不很高的缘故(我超出录取线40多分),也许是热门专业学校竞争激烈,我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而被录取到了第二志愿。那时的我,根本不知纺织学校是学什么的,不知纺织是干什么的,更不知泰安还有一个大型的棉纺织企业。

可为了能够被录取,能够走出农村吃上“国库粮”,也只能抛却了兴趣爱好,向生活低头了。我那时爱好的是英语,可那一年的考试连英语都没有考,更没有与英语沾边的学校。

四年的中专学习,只是学了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可待分配到企业后,才发现自己的这点知识连普通工人都不如。如何在专业上提升?没有多大的兴趣,更没有那个能力,但为了生活,只能忍气吞声。好在我不放弃自己的英语学习,那时只是向前赶,慢慢积累,相信到了一定程度,定会发生质变的。

在车间里待了大约2个星期的时间,我便被安排到了厂里的计量科工作,从事起了计量技术的工作,完全与自己的专业脱离了。

而这一干就是十多年,后来从企业离开,应聘去了一家外贸公司从事起了国际贸易。2003年,又通过考试进入了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招商引资和贸易促进工作。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程,自己所学的专业其实一点也没有用上,倒是又从头开始学习了计量技术、国际贸易、招商引资、贸易促进等,而主要还是通过自学获取的知识,这期间还一直没有丢掉自己的英语学习,反而是加倍努力。

厂子里也有许多大中专毕业生,都是纺织或针织专业,毕业参加工作后,他们未在自己的专业上走得更远,反而是吃着专业老本。十多年过了,当年在学校里学到的那点专业知识早已过时,可又没有新的专业爱好和兴趣,待到2008年企业倒闭时,已经是人到中年。此时,若再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谈何容易。

而厂子里有一位大学生,是青岛纺织工学院的毕业生,姓沈,我们就称其为老沈哥吧。老沈哥干着自己的纺织方面的本职工作,可对计算机却有着浓厚的兴趣,业余时间里便不断钻研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后来考取了山东矿业学院(即现在的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再后来考取了广州一所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进了上海微软公司。

一个纺织专业的大学生竟考取了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就连大学里的教授也感到惊讶。老沈哥的成功得益于他的真才实学,所以,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这样走到哪里也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当我们四处奔波寻找适合的工作时,最关键的是要把真正的知识学到手,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英雄不问出处,其实很多公司并不关心你的学历和专业,只要你能胜任。

为了有一个好的工作,为了能够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努力奋斗吧!学习上不吃苦,最终工作上会吃苦,这苦迟早是要吃的,还不如让这磨难来得早一些。俗语言,年轻时吃苦不算苦,反倒是一种激励,一笔财富;年老时吃苦才是人生的悲哀。

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为了不致自己在年老时颓唐凄凉,趁着年轻,撸起袖子加油干!

mmexport1561449962348.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真才实学 What’s More Important Is That You Should Have Genuine Talent’

我参加纪念Steem四周年的挑战 Taking Part in the Challenge to Mark the Fourth Anniversary of Steem

mmexport1568796542824.jpg

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bring,老吴,男,汉族,生于1968年12月12日。敦厚善良,自学英语30余年;从不认命,只管刻苦努力。幽默而又乐观的老吴,愿成为您的好朋友。

Brief Biography of @bring— Old Wu, or 老吴 in Chinese: Old Wu, male, born on Dec. 12, 1968, Chinese nationality, is a good man and has been studying English for over 30 years. He teaches himself English, and he never believes in fate, so he keeps working hard. Humorous and optimistic, he will become your good friend.

2017年7月我加入Steem的时候,我现在才知那时Steem是1岁3个月大了。我对这个年龄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因为就在女儿1岁3个月大的时候,我抱着女儿恋恋不舍地把她送进了幼儿园。我知道,从此我便把女儿交给了世界。我的不舍、我的心酸、我满脸的泪水,都无法替代她去完成属于她自己的一生旅途。

1岁3个月大的女儿走进了世界,开启了她的人生之旅;而1岁3个月大的Steem最终走进了我的世界,可我曾将其拒之门外,差一点失之交臂。

一、我与Steem的相识

哥哥@wnh518518是最早加入Steem的,有一天哥哥指着Steem上的一篇文章对我说:你看,在这上面发表一篇文章就有十几、几十美元甚至有上百美元的收益。你也加入进来吧?我那时还不知Steem为何方神圣,满怀疑虑地一笑,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随后,便忘记了这个故事,天方夜谭般的故事。

直到后来,哥哥确确实实提现出的真金白银,才使我感到那不是海市蜃楼。我便在哥哥的帮助下加入进来,前辈一哥@myfirst慷慨相赠此前注册的账号@bring于我。这个账号是2016年10月注册的,所以注册日期也就显示了这个时间,实则我是2017年7月30日加入的。

由相遇时的怀疑否认、冷淡拒绝,到相识相知,这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后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另外一种境界了。不是吗,有缘千里来相逢,即使是一种遗憾,命运却安排一种特殊的方式来令其圆满。

尽管我来的稍晚了点,不也是源自与Steem的一种不解之缘吗?

二、Steem带来的变化

  1. 提高了写作能力

在Steem上主要的还是写作,尽管内容各式各样。只有认真写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点赞,敷衍了事,终会无人问津,也会被抛弃的。能够留下来的理由,只有好好写,不停地写。积累经验,思考人生,观察生活,逐步就找到了写作的素材,也就在不知不觉间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待到一定阶段,会突然发现自己变了,变得爱思考了,细心观察了,不再为腹中空空烦恼了,总觉得肚中有好多的话要说。一个人,一句话,一句歌词,一个笑话,那山那水那景,古人、今人、来者,过往、现在、未来,都是你的素材。

一直还纳闷,为何当年求学时最怵头的事,现在却是乐此不疲?

2.改变了生活学习习惯

现在,我已养成了一个习惯,有空便登录Steem开始浏览。每天都想着,准备将哪些素材揉成一篇文章,然后发表在Steem上。

工作之余,我又多了一项职业,能够有地方把我的所思所想所经历的东西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这使我更加充实,生活的更有意义。

我与弟弟@xiaoshancun的交流中也曾坦然,只要努力去写,说不定哪一天会成为了作家。或许弟弟觉得这遥不可及,想想而已。可我认为,那些一心只想着成为作家的,可能永远成不了作家;而那些辛勤耕耘、默默努力的人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为了作家。

我的床头上也时时放着一沓纸和一支笔,每每灵感来袭,便奋笔疾书,匆匆记下。有时是在半夜里醒来,灵光一闪,便在纸上飞舞,又怕影响了妻子睡觉,也不开灯,只是小心着空开行不写到一块便是了。

每日里,收拾完家务,我便坐在电脑前,泡上一杯茶,开始了我的Steem之旅。每每半夜里醒来,我也会打开手机登录上去,看一看是否还有人像我一样恋恋不舍、不愿离去。

3.磨练了心态

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很难在Steem上坚持下去。自以为辛辛苦苦、精雕细琢的大作,其收益可能最终还是零蛋开头,而别人的一篇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文章随随便便就是几美元,甚至10美元以上了;点赞者上百,甚至200、300以上。再瞅瞅自己文章那点可怜的收益,你的心能做到平静如水?

专业的那些东西,你望尘莫及,可人家就只是发了一张照片,寥寥几行字,帖子一发表出来就有几美元的收入了。自己的文章躺在那里,几小时过去,那收益,那点赞的人数,任凭你再瞪大眼睛,也是“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你若心理不平衡,按捺不住内心的唉声叹气和愤愤不平,很容易一走了之,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信条,而这也是最好的结果了。如果你打算继续留在这里,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或许对那一切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了。你无法改变那一切,只能改变自己,只能暗暗努力。

能够撑下来的,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或者在此练就了不凡的意志和心态。否则,早已离开Steem久矣。

三、何去何从

Steem给我带来了用文字写作捞取的第一桶金,我不会忘记,饮水思源,故土难离。如今,Steem也有了孪生兄弟Hive,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我还会一直在Steem上发表文章,然后同步到Hive上,两者均兼顾。我对那些专业技术上的东西一窍不通,对那些分分合合,纠缠纷争,无力分辨,也不会站队。凡是有利于Steem和Hive发展的,我都会支持。

我会一直在这里,在这里等那春暖花开。

Steem 4岁了,像个可爱的孩子,欢快地向我们跑来,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拥抱她,然后携着她的手走向未来。

最后,我邀请@xiaoshancun @livinguktaiwan @sunai @lanhange @abcallen @lovelemon 一起来参与这个活动。

这项挑战始于帐户@enmovimiento,旨在庆祝Steem Blockchain成立四年,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这一挑战,请进入RETO MUNDIAL CUARTO ANIVERSARIO DE STEEM BLOCKCHAIN

一起见证历史

mmexport1568796519506.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我参加纪念Steem四周年的挑战 Taking Part in the Challenge to Mark the Fourth Anniversary of Steem’

老吴的真面貌 The True Face of Lao Wu

4a36acaf2edda3ccc820e75dec5f5404233f92c7.png

本来我这篇文章的题目取作“老吴的真面目”的,可仔细一想,面目这个词一般有着不好的搭配和意义,比如:面目狰狞,面目可憎,总之多是代表着丑陋和险恶。所以,我最终还是用了面貌一词,其本意就是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

昨天,我在刘美女前辈(总觉得这个称呼有点别扭,年轻靓丽的美女与年高老成的前辈,连在一起似乎不那么协调)的帖子下面留言,让前辈给我在HIVE上的用户名后面加上“老吴”的字样。

自称为老吴,实至名归。据我所知,中文区里除了贺老师@hqy,恐怕我就是年龄最大的了。不过我同一帮子年轻人在STEEM和HIVE上驰骋,也是其乐融融。可他们未必知晓老吴的真面貌,我只想解剖自己,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展示给大家。

一、年龄高

因为免贵姓吴,所以自称为老吴,老不老,已年过半百而又二岁了。若照过去的说法,岂不是黄土埋了半截子,已是一个半截老头子了?年龄高,并非资格老,经验多,更不敢倚老卖老,因为实在是无所依无所卖。老吴也常言,若以胡子的长短来论知识的渊博与否,那山羊至少是个博士了。可老吴终究是老了,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显露出少白头,然后在20岁临近中专毕业时开始染发,这一染就是30多年,染发龄都超过自己的工龄了。

可最近竟然看淡了,不再那样虚荣,觉得还是保持自然风貌才是真实的、健康的,也丝毫不觉得白发有损于自己的光辉形象了。回归自然,不矫揉造作,不再顾及别人的眼神和碎语。即使有风言风语,自己也能顶得住,不被其所扰了。恐怕只有年老之人才会有此大彻大悟,只是遗憾地说,自己真的老了。

二、学历低

老吴的第一学历是中专,若在当下定是让年轻人笑掉了大牙的。博士、硕士、只少是个本科,才是当今社会的趋势。可这中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却是大势所趋,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当今的大学入学考试。

那时的中专之所以成为热门,是因为农村艰难的生活逼着这些孩子们尽快跳出农村,吃上“国库粮”,为家里减轻负担。吃“国库粮”就是考上中专后办理“农转非”户口手续,而且毕业后还能安排工作。这样的待遇即使放到现在,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农村里的孩子千军万马过起了独木桥,都奔着中专而来,一年不行,二年,有的甚至把初中的三年又重新来了一遍。

中专要经过三次考试,首先是毕业考试,也同时是选拔考试,初选留下来的同学准备备考公社里的考试。那时叫公社,就是现在的乡镇。县里给每个公社下发名额,我考试的那一年,县里给的名额是5个男生,5个女生,而这是不少的数额了。公社里选上的同学,才有资格来县城里参加最后的考试,当然还会有1-2名同学过不了关。

最后的胜出者也是悲喜交加,回头看一看走过的路,何等壮怀激烈。

可这种优越感渐渐消失了,中专不再包分配;生活条件好转,更多的学生开始追求更高的目标,向着大学的殿堂进发了。老吴终归明白,纺织学校的一名中专生,如果还停留在中专的水平上,注定不会走远。老吴便参加了英语专业的高教自学考试,从专科、本科、学士学位,一直到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最后败下阵来。老吴没有倔强地向南墙撞去,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老吴也常言:狗有狗道,猫有猫道。

三、幽默中

老吴多少有点幽默,这似乎很符合老吴的性格,既不张扬也不内敛,既不外向也不内向,甚至是双重的。你能透过老吴的文章,看到一个老气横秋的老吴?恐怕不能。老吴用冷眼看世界,多了些沉闷和忧伤,可也不是陷得太深。有时语言变得轻松,偶尔还有点幽默滑稽。说稚嫩也好,幽默也罢,只是觉得有趣就好,老吴有一颗年轻的心。

同年轻人在一起,一起努力,一起交流,忘记了年龄的差别,老吴瞬间觉得年轻了许多。你说,老吴是不是有点幽默?

昨日,老吴在床上看书,妻子在旁边跟着手机上视频学练气功。里面传来悠扬的声音:摇头摆尾——右倾左弓,左倾右弓—— 老吴实在是不解:哪来的尾?右倾左倾,好似在开批斗大会。

你能看出老吴的那点幽默?

d0c8a786c9177f3eb3ded44d2e7756c29d3d56c1.jpe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老吴的真面貌 The True Face of Lao Wu’

另一件小事 Another Little Thing

mmexport1507472326828.jpeg

随着疫情好转,社区基本上解封了,不过那些临时设置的路障还挺在那里,被跨过的居民弄得有点狼狈。可我就是不明白,外面大路上的检查点都撤了,为何小区内的这些路障不也及时拆除,方便居民的出行呢?摆在那里也不过只是一种形式罢了。居民可以跨越过去,可我骑着电动车,只能绕上一大段路程才能到小区楼下。

在靠近围栏的石桥边上,有人开始摆摊卖水果、蔬菜,有了点往日的景象。这在往日,石桥上就是一个小市场,附近的村民把自家种的瓜果蔬菜等拿到这里来卖。农民自家种的蔬菜,不会使用农药和化肥,绿色无公害还新鲜,加之农民们都很实诚,价格也便宜,所以农民们的产品很抢手。

昨日下班后,看到石桥边上有一辆电动三轮车,边上一对老夫妇在那里摆摊卖菜。上前一看,有菠菜、韭菜、小葱、水萝卜等,水萝卜应是埋在土里保存的,看起来就不是那么新鲜了。菠菜、韭菜、小葱,一看就是农民家自产的,生的小又矮,绿油油的。老两口连个秤也没带,论把卖,一把菠菜1元,一把小葱1元,一把韭菜3.5元。尽管我不是很了解价格,但这已经是很便宜了。

我正想去买,可一摸口袋才想起没带现金,再者即使我带上100元的钱,老两口多半会找不开零钱的,因为他们一看就不是做生意的。一问才知,他们开着电动三轮车,从西边距这里大约十几公里的乡镇赶来的。拉着不算太多的蔬菜,不算近的路程,老两口实在不易。

老人也没有微信支付码,也不会用手机,地地道道很朴实的一对农民。我只好想办法去搞点零钱来,旁边有一个卖水果的中年男子,他一定使用微信或支付宝的,我便问道是否用微信支付换点现金来。可那人一脸的严肃:“唉,这事可不好办,如果你买我的水果……”。我低头看了看他面前的那点皱巴巴的桔子,摆摆手。

我赶往附近的一家药店,看那里能否换点现金。营业员是位小女孩,听完我的解释,连忙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我知道凡是来拿药的都有单据存根,凭空支取是讲不过去的,小女孩只是替人打工,倒也可以理解。

我正犯愁之际,里面的一位拿药的女士竟主动要换给我现金:“刚换开的零钱。”我终于用微信支付换来了零钱,赶忙连声道谢。这位女士的小小善举,既帮了我,也间接帮了那两位老人。

那位卖水果的中年男子即使帮助别人,也是附带了一个条件的,那就是以购买他的水果为前提。附加条件的帮助,不是善举而是一种交易。那位女子的无私帮助,才是一种善举,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一个善行。

我理解那个药店女营业员的做法,甚至敬佩其她认真负责、敬业的态度来。我为卖水果的那个中年男人感到可叹,感到不屑;为卖蔬菜的那两位老人感到生活的不易。

我更为帮助我的那位女士感到高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要把这玫瑰再赠送下去,那就是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0130716_173846.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另一件小事 Another Little Thing’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