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机关事业单位之怪现状 Witnessing the Strange Statu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003.jpg

机关事业单位除了党委、政府下面所有的部门外,还包括各种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一般享有财政拨款。当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职工的收益是建立在企业利润之上的。机关事业单位自是旱涝保收,并且工作压力不大、相对清闲,加之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福利待遇等,便成了很多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削尖了脑袋,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挤进机关事业单位里来,竟成了一件可以炫耀和自豪的事情了。

目睹机关事业单位之怪现状,只是腹诽得很,最初以为只是个别现象,不具有代表性;渐渐才知早已是不公开的事实了,只不过谁也不愿把那层窗户纸捅破,更没有人认真去思考一下,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了。

我只不过是举上几例现象,目的还是要找出这现象后面的本质来,也只能摇旗呐喊几声,为彻底改变这种现状的变革的设想和努力。

一、受到批评最多的,往往是干得最好的

按理说,谁最兢兢业业,谁付出的最多,理应受到表扬和提拔才是。可结果往往并非这样,干得多自然就会出错多,不干事的人自然也就不会出错。机关事业单位里的人大多都有着一定的背景和关系,而他(她)在单位里的地位与他(她)的那种关系和背景是成正比的。所以,我没看到这其中有一些人什么也不干,也无多大的能力,人家照样活得滋润,活得潇洒,甚至随心所欲。

为何?人家有关系,单位里的领导对其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倘若人家背后的那层关系比本单位领导的级别还要高,还要牛气,恐怕领导也要让其三分了。而那些兢兢业业干事的人,往往是没有任何背景的人,为了在单位里能够立足,唯一的办法就是实干、苦干,别无选择,而一旦出了错,领导为了杀一儆百,为了杀鸡给猴看,实属无奈,只能拿这些实干的人开刀。觉得委屈,觉得是替罪羊,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为了生存,为了家人,只能忍气吞声。

二、得到提拔重用的,往往不是最优秀的

学而优则仕,可能只是一句设想。无论书面还是口头上,我们都是这样强调的,有为才有位。可优秀的人始终在那里优秀着,很多并不看好的黑马常常脱颖而出,让人大跌眼球,也很出乎意外。

我认识某开发区的一位局长,正科级,既有工作能力,为人也公道正直,每次组织部来测评拟提拔重用的人选时,他都是民主测评第一。可每次测评结束,待到集中时,最终提拔的人员便是花落他家了。后来开发区领导找其谈话,面露难色,深感愧疚:我只带你干得好,人也好,应该提拔了;可在这关键时刻,xxx 领导的秘书来电话,言外之意要提拔xx 了。我也无奈,也不能违背领导的意思,只能委屈你了,你先让一让。下次吧。可第二年,历史还是在重演,不变的还是这位局长测评第一,改变的是另外的领导要求提拔另一个xxx 了。

让来让去,这位局长最后超了年限,最终提前离岗而去。

还有每年年终的测评,民主测评为优秀的,未必到领导那里集中时还是优秀,甚至人人都不知最后报上去的优秀人员到底是谁。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必须排好队,一个个来,这是领导们在谈到提拔重用时常说的话,可至于如何排队,谁先谁后,那就不得而知了,也不能用常理来推断。讲大局,看风格,讲奉献,只把你说的无言以对,而若你愤愤不平,吃亏的最终还是你自己。

我实在不愿再继续举例子来,大的方面讲,这两条就足矣。为何这种奇怪的现象一直存在呢?气象万千,都是源于本质。毋庸讳言,机关事业单位绝大多数都是靠关系和背景的,很多人并无真才实学,也无良好道德思想品质。他们混进革命的队伍中来,不过是混碗饭吃,逍遥过日子,甚至有百害而无一利。领导们投鼠忌器,也不敢对其动真格的。

另一方面,某些领导们整日的工作就是为自己的子女、亲人以及各种关系,说情走关系,大开便利之门,任人唯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败坏了风气,也影响了他人。

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严格刹住不正之风,严把机关事业单位入口关,来一场大的变革;要公开、公平、公正地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人选进来。同时,在选拔重用人选时,要破除任人唯亲的恶习,严厉监督,对违反者严厉惩处,把那些有能力有担当有责任、真正为民着想的老实人重用起来。

不动摇陋习的根基,不打破谁的饭碗,不让谁出出汗、红红脸,不让谁丢了乌纱帽,改革就很难有大的效果。

7A2A713E918D492A81AC6ADCE59B4B2FF23544DB_size52_w800_h535.jpeg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目睹机关事业单位之怪现状 Witnessing the Strange Statu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月亮 Partly Concealed Moon

6609c93d70cf3bc7b65dc79b2cb6e1a4cc112aa7.jpeg

我对月亮出没和盈亏的规律,一直未有很是精准的把握。只知道农历十五前后,月亮变得又圆又大,又明又亮,而且这圆月晚上七八点钟就早早露出头来,然后渐渐爬到头顶上的天空中来。

这圆圆的月亮自古就被人寄托了一种团圆的心愿,也就有了圆圆的月饼,也就有了赏月的那份心境。可圆月不堪重负,更多的是被世人赋予了一种思念和愁绪,一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难怪圆月昙花一现,随之就是慢慢煎熬消瘦下去,一圈又一圈,只露出半张脸,犹抱琵琶半遮面。可待最后,脸瘦的只剩下一张镰刀的样子,若隐若现,凄楚地挂在遥不可及的天边。

过了农历十五的以后几天,月亮就姗姗来迟了,甚至久呼不出,望眼欲穿。小时候,母亲常说“十七、十八坐着等”,大意就是这月亮到了农历的十七、十八就不那么急着出来了。小时候的我晚上早已睡去,终没有等到那时月亮的出现。月亮或许在梦中才露出头来,笑眯眯地来寻找那个翘首期盼的孩子,可月亮只能透过那窗户纸,把一窗的清寒洒在那个孩子的身上。

大约是前天的子夜过后,两三点的光景,月亮爬过楼房的建筑,透过宽大的落地窗,爬进我的床上来。卧室照得如同白昼,我忽然醒来,外面的月亮好似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的女子,轻柔带着一丝忧伤。不是照无眠,却是照得我无法入眠,我只好把窗帘拉上,不让她看到我倦怠而又昏昏沉沉的脸。

第二天的子夜过后,抱着琵琶的月亮又来了,只是感觉她又消瘦了一点,又迟缓了一些,又遥远了些许。她是否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忍受着欲罢不能的煎熬和痛楚?她是否也想把内心的酸楚向人诉说,然后走进别人的房中,走进别人的梦里?

我却把窗帘拉上,把她拒之门外,不让她走进我的睡梦里。我是不是有点残酷无情,是不是不那么善解人意?第三天,我便不再拉上窗帘,盼着那月亮来。可月亮未如期而至,到了清早四五点钟,她才出现在遥远的天空里。她明显憔悴了许多,也不那么耀眼夺目,更多的是离我隔得更远了。我想象着她最终的样子,像镰刀?变成月牙?只那么一丝弯弓的样子,最后便销声匿迹,好久不见了。

或许,下一个轮回,她便又来了,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就是世间的无奈,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月圆,让人兴奋也让人忧伤,给人喜悦也给人乡愁,她更多的是一种期盼,一种不敢直视的挂念和心痛。月缺,缺了大半,让人遗憾,毫无光彩,却感觉离得太远。天快亮了,她才露面,太阳公公出来赶她去,可她赖在天边不愿离去,最后只消失在阳光里。

我还是喜欢这半遮面的月亮,她会在午夜来访,既不光芒四射,也不黯然无光。既非遥不可及,也不近在咫尺,似近非近,若即若离。

她只在睡梦中来访,然后静静听那无眠者的心语,笑看辗转难眠之人的窘境。她却遮着脸,不停地弹着琵琶曲,声声慢。

http://newappaz.oss-cn-hongkong.aliyuncs.com/wherein_images/post/20200317/59bcdd4862fd45bcaed5973c8b57d8ac.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月亮 Partly Concealed Moon’

Steemit上写作的动力 The Motivation of Writing on Steemit

凡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任何事物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比如在Steemit上的写作,能够坚持或者离去,都有其合理性。我从几个方面来谈一下在Steemit上写作的动力。

一、为利而来,为利而往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天攘攘,皆为利往。”无利不起早,有一部分人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去。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币值高涨之时Steemit中文区活跃用户高达1000人以上,而币值跌落,币圈萧条之时,只剩下200余人了。

为利来为利往,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好坏,只能说目的单纯而简单。曾有一个笑话,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季早上,天还未大亮,此时骑着自行车在农村大街上急奔而去的只有两种人,一是菜贩子,二是教师。这是对教师工作辛苦的一种自嘲,或者说是一种讽刺。菜贩子只为利来,也能为其戴上一顶搞活流通蔬菜市场的高帽子,可这些菜贩子们未必领情,因为他们就是想着挣钱。而教师的工作就不是单纯为利往了,教书育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似乎更为恰当。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孩子们的明天,这才是教师的事业,同时也有一份收入,却是一份应得的报酬了。

所以,蔬菜没了差价,菜贩子也就无利可图,最终不再做这份营生,可教师的事业一直会坚持下去。

Steemit上为利而来为利而往的那些用户,最终随着币值浪潮的汹涌高涨而来,又最终随着浪潮的黯然低落而去。

二、既为事业也为利益

这应是占大多数的,既为了事业,同时又能有保不准还很意外的收益,为何不致力而为呢?写作是一种爱好,是兴趣使然,所以才有了在Steemit上的笔耕不辍。我们既不能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地高喊着口号,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故此,如能有点收益,无论多少,也是多收了三五斗。只是,这种收益并不是主要的,也是可有可无的,关键是把写作当成了自己的一种事业,一种责任,一种不吐不快的惬意。

所以,才有了一直的坚持和努力,永远的不言放弃。这就成了Steemit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一篇篇精致的帖子。

事业为重,利益次之,因为任何高雅的事业和理想,都不能脱离了物质现实的基础。来自现实的芸芸众生,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Steemit上坚持下来,这是Steemit的中坚力量。

三、只为乐趣或追求境界而来

在Steemit上的写作只为乐趣而来,只为追求某种境界,这样的人或许有之,但却是凤毛麟角。他们坚持在Steemit上发表文章,只为兴趣而无视文章的收益。这样的人能够坚持下来,真的是一种难得的意志了。

这正如那些独钓寒江雪的渔翁,或者江河湖泊的垂钓者,他们顶着一个斗笠或者一个破草帽,在寒风中在烈日下在寂寞中,屏息小心谨慎,只陶醉于把鱼钓起的过程而享受这种乐趣,而不在于鱼的数量和大小了,最后,他们把钓到的鱼儿全部倒回水中,然后满意而去。

这种人享受的是过程,追求的是境界,Steemit上可有此种人也?相必有之。

在Steemit上的写作之人,单纯为物质者和为精神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是物质和精神兼而有之。这就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椭圆形状,不易破损,能够保持稳定,这也是鸟蛋以及部分水果的形状。无论如何,中间那一部分才是中坚力量,也是最好吃的部分。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Steemit上写作的动力 The Motivation of Writing on Steemit’

后怕,也是一种欣慰 Being Frightened Afterwards Is also a Kind of Relief

青蛙被扔到滚开的沸水中,它会猛然跳起,尽管可能烫伤了皮肤,但它却保住了性命。这只受伤的青蛙对这一锅的沸水,开始时定然是愤恨和咬牙切齿的,可待过去一段时日,它或许要感谢这锅沸水的。

一口装满水的大锅,下面用文火慢慢煮着,把另一只青蛙放入水中,它悠然自得地游到锅底,那里舒适极了。可待它感觉到不妙之时,已经无力跳出来了。

那只受伤的青蛙,看到锅中的青蛙,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自己一开始也被人扔到这温水中,自己岂不也是一样的下场吗?受伤的青蛙开始后怕起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甚至有点寝食难安了,可最后它还是感到一丝欣慰;或者说,这后怕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联想起自己的境遇来,而我与这只受伤的青蛙竟如此相似。

中专毕业后,我分配至一家国营大型棉纺织企业,可我始终不愿放弃自己的梦想,一直坚持自学英语,也酷爱读书。许是书生气太浓,无暇顾及方方面面的关系,实则也不愿奉承巴结,溜须拍马,走歪门邪道。2001年,女儿6岁那年,我被从科室里精兵简政了下来,科室里唯一的一个全日制毕业生去从事四班倒的污水处理工作。

我与妻子都在原单位里干着倒班的工作,女儿也一直由我们照看着,实在没有办法时,我就带着女儿上班,那情形到现在我都不忍回顾。整整一年后,我便辞职离开了原单位,应聘去了一家外贸公司,一年后我便考入了机关事业单位。进入机关时,我已经35岁了,而这已是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年龄极限了。

2008年,原单位最终倒闭了,5000-6000人的国营大企业一夜之间没有了。曾经的同事,还有原单位里的大学生也都四处打工,他们其中很多都是在原单位有着辉煌的过去,升官、分房子、把妻子调到舒适一点的工作岗位上,而这一切皆与我无缘,我只努力着自己的梦想。2008年,我正好40岁。我在想,如果我当初不一气之下辞职而去,如果他们还让我在科室里得过且过,那么,2008年,40岁的我又能到哪里去呢?我和妻子到处打工,辛苦不说,除去自己缴纳的养老保险等,还能剩下多少收入呢?女儿还能去上海上学吗?

我越想越感到害怕,甚至要感谢起决定要我离开科室的那位领导了,他才是英明决断的领导。

尽管有点恐惧,可后怕之余却是感到欣慰,毕竟经历过磨难,甚至一场劫难,可却是劫后余生。这余生不是靠的上天的恩赐和神助,靠的是自己的坚持和努力,靠的是在逆境中的不离不弃。

我无意中看到这样的一段文字:胆小者在危险之前害怕,懦弱者在危险时害怕,勇者在事后害怕。(A timid person is frightened before a danger, a coward during the time, and a courageous person afterwards. )

尽管有点后怕,希望我们都是勇者。

注: 图片来自网络。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后怕,也是一种欣慰 Being Frightened Afterwards Is also a Kind of Relief’

又见公交来 Seeing the Bus Again

春节后,因疫情原因停运公交车,至今大约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了。今早上班的路上,看到多辆公交车涌了出来,说实话,当时我心里确实很激动,有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

这种久违的感觉,给人的是一种亲切感,似好久未见的亲人朋友,乡里乡亲。也唯在此时,更是体会到了何谓失去时才懂得其价值的意义。

平日里,那姗姗来迟的公交车拥挤不堪,人声聒噪,单调乏味,昏昏欲睡,只让你心烦意乱。而当你百米冲刺冲向那站台上的公交车时,人家却车门一关,疾驶而去,只留下你在车身后摇头叹息,甚至骂起娘来。

这就是我们对日常公交车的印象了,否则就是熟视无睹,它就像磨道里的驴子,沿着设定好的路线呆呆地绕来绕去,与我何干?否则就是抱怨起它的不守时,它的邋遢,它的拥挤,它的漫长以及它难闻的味道了。我们何曾为它带来的便利和默默付出而心存感激呢?

一月有余,不见了公交,我们才感受到由此而来的诸多不便。

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唯一样东西失去,我们才会关注它,念起它,才会想起它的好来。可它在我们身边时,我们又往往视而不见,意识不到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便宜,甚至还会抱怨起来。

我们对待时间、亲情、友谊、岁月的态度,又何尝不是这样子的呢?时间每时每刻陪伴在我们左右,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可我们总是注意不到时间的流逝。待到双鬓华发,却在感叹光阴似箭,心里还纳闷:这时间都去哪了?父母的唠叨,亲人的陪伴,一直在自己身边,可有时觉得老人太絮叨,家人管的太多,太令人烦躁。可待孤独之时,才知那唠叨、那争吵原是幸福的一部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岁月悠悠,走过后才会有“想当年,我曾……想当年,我该……”的叹息,而这只剩下回忆和悔恨了。

失去后才懂得其价值,但愿我们不再有这样的痛彻心扉,应该明了自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应该珍惜这幸福。心存感念,世间万物皆为自然,顺其自然,努力向前才是。

车来了,从现在起,抓住幸福,抓住便利,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无愧于苍天和良心。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又见公交来 Seeing the Bus Again’

社区执勤随感 Working Temporarily in the Community

早上上班迎着朝霞,下午下班又正好追着那夕阳,这两个时段里行人匆匆,车辆疾驶,而我的许多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细枝末节,就在这段时间里渐渐变得清晰起来。我也能够在不急不缓的电瓶车上,一边前行,一边再梳理起这些琐碎的枝叶来,我要用它们编织成一个个好看的花篮。

我一直认为写作的素材来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因为写作不是简单的流水账式的记账,平淡而乏味;也不是素材的堆积,杂乱而无章。写作是抓住生活的某一点、一个细节、一个故事,将那些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显露出来。

《父母爱情》小说原作者刘静,是在烟台长岛上长大的,正是她的所见所闻才有了这部小说。赵树理在农村的生活体验,才有了他那些土得掉渣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

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而我在社区执勤时的耳闻目睹又给了我创作的素材,也使我感慨万千;而这感慨又促使我拿起了笔来。

我们在社区的执勤,主要是在疫情期间帮助社区服务人员做好居民出入的登记等。在这各单位人员执勤及社区居民进进出出的过程中,却时时上演着一个个故事,而在此时每个人的内心和本来的自我就渐渐走了出来,让我们看到其真实的面貌。

来社区执勤的还有几个城管,所谓的城市管理人员,可我一直对这个称呼和称呼之下的那些人没有多少好感,甚至将他们与土匪相提并论。城市管理,本来是管理好城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可他们只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动用起自己手里临时的那点权力来,变成为难欺压百姓了,或许这就是为何“城管”一词大多带贬义的缘故吧。

执勤的那几个城管,从不认真在小区出入口做好执勤工作,经常躲在一边玩着手机,或者几个人在一起吹牛皮、打打闹闹,好似小区不存在一般。偶尔,他们站在小区门口便开始大声训斥起出入的居民。居民外出拿快递还是允许的,快去快回,可城管们硬要拿快递的人在门口摆起长队,一个个去拿,这不同样是扎堆吗?还有带着孩子的居民,在这春寒料峭中焦急等待。有一个应该有60多岁的老妇人,趁着外出拿快递的机会到附近的药店里拿了点药回来,被那个大腹便便的城管看到,便似狼一般怒吼起来。老妇人很是惊慌,躲在一边自言自语:算什么为人民服务?有点权就不知啥样了?有心脏病的会被吓死……

那吼声隔着一条街也会听得真真,根本没有什么必要的,如若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倒也罢了,可是这些人…… 即使站在那里也对进出的人员不管不问,可若是有一个美女走来,他们便来了兴致,装模作样地看人家的出入证,让人家手机扫码,然后再在人家的身后猥琐地瞟上几眼,再来一番评论。

城管人员,大多是从社会上招来的临时工作人员,既无素质也无责任心,更甚的是那些还有些家庭和社会背景的城管,更是有恃无恐。

我无意贬低一类人,也并非出自个人的偏好,这是一种群体和现象,而一定还存在其它这样的群体。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如何改善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我想不是通过简单教育就能扭转过来的。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社区执勤随感 Working Temporarily in the Community’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