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不好当 It's Not Easy to Be a Landlord

春节是个团圆的日子,远在上海工作的女儿、在北京工作的侄子、在济南上学的侄女也都放假回到了老家。这是一个难得相聚的时刻,三个人便拉开桌子玩起了斗地主扑克游戏。

说实话,我并不懂如何玩,观看了一番后,也大体知道了基本的着法。回到自己家里后,我和妻子、女儿便开始训练起来,不懂的着法有时还要求助于网络。看来,女儿他们三个的打法也是现学现卖,以娱乐为主呀。

我的手机上下载了一个元游的游戏软件,本来是我下中国象棋用的,里面的斗地主、升级等游戏从未用过,况且我也不会用。不过,春节期间学会了斗地主的扑克游戏,我便和女儿轮番在手机游戏里实战起来。可惜,我那积攒的17万的游戏金币,最终被我们两人输的干干净净。可这学费不能算是白交,总结一下,看来这地主并不容易当。

“斗地主”扑克游戏,最初的叫法是“跑得快”、“二打一”,谁最先把手中的扑克牌出完,谁就取得了胜利,所以叫“跑得快”。而“二打一”是三个人游戏,两个人联合起来打一个人,这才体现了这个游戏的本质,是两个农民联合起来与地主斗。最后,演变成“斗地主”的叫法,才是解了农民的心头之恨,才更贴合发明这游戏的人的初衷。

地主享有的机遇:

既然把地主抬出来,公开地斗,起码也应赋予地主点机遇吧,至少也体现出公平的东西来。那就是地主可以享有最后剩下的三张牌的权利,再就是先出牌的权利。最后的那三张牌到底是什么,谁也不知,可能里面有大王或者小王,大小王(火箭),虽是一般的牌却可以凑成连对或者炸弹的,也可能什么也凑不成,甚至还不如没有这三张牌的好。

所以,叫不叫地主,就要看自己手里的牌了;如果牌壮,可以借着先出牌的机遇,还有三张牌的运气,斗上一斗。可叫了地主,也带来了诸多不利。

地主面临的不利:

一旦叫了地主成功,那就成为另外两个人打击的目标,他们会尽其所有来进行攻击的,而若他们其中一人跑掉,那地主就输了。另外的两个人,就是被称为农民的,可以相互联合,还可以送上一程,甚至农民甲可以不顾农民乙,自己只顾往前窜,因为他有把握能够自己跑掉。任何一个农民跑掉,地主不就输了?

地主输了,要赔给两个农民钱财,而发明这种游戏的人,大约也是这样的心态,让农民最终斗败地主,看来这是容易的,也是经常出现的结果。

故此,在斗地主游戏中要想取得胜利,除非自己摸到的牌很好,否则不要轻易叫地主。牌很壮,当个农民隐藏起来,关键时候对地主痛打一顿,甚至把他憋死在家里。两个人联手,可以放心去打,而自己可以送一下同伙,也可以让同伙送自己一程。

农民最终能够推翻地主的统治,这就是斗地主游戏的最终体现。而其中也包含着更多的哲理和智慧,比如:枪打出头鸟,一个好汉三个帮,团结就是力量,韬光养晦,不露声色,不显山不露水……

看来,高处不胜寒,当个地主真的不容易啊。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地主不好当 It’’s Not Easy to Be a Landlord’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A Refined Egoist

那些包装美观精致的礼品盒是有着别样的用途,只是给人一种形式美观的享受,而至于内容如何,就不是人们主要关心的东西了。反正那些外观奢华的礼物,迎合人们的虚荣心,送者不会品尝,收礼者转手又送了出去,这些金玉其外的礼品最终的归宿可能就是楼下的垃圾桶了。比如,中秋节过后,总会在小区的垃圾桶里躺着还未打开的月饼礼品盒。

把外观包装做的精致,内容可以一般,花费在表面上的精力要大于内在质量上的追求,为何要本末倒置呢?因为这有市场需求,人们往往通过外表来琢磨优劣和高低,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就会蔚然成风。

如果说把无生命的东西精心打扮,使其摇身一变变作美丽的化身能够宽恕和理解的话,那么有生命的一个人不断把自己精心打扮,变得世故老道、会来事而又会耍小聪明,这样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太可怕了。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说,是北大钱理群教授提出来的,指的是高智商、世故老道,只懂得做人而不懂得做事,精心忙碌钻营的利己主义者。

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表现:

一、只唯上不唯下

凡对其有用之人,比如领导、上司,便竭尽全力奉承巴结、讨好接近,甚至请客送礼,想尽千方百计;而对无用之人便视而不见,冷若冰霜,带搭不理。
这样的人只往前看、往上看,风风火火,大步流星,奔着心中的目的而去。身边的同事,不在他们的视野中,为了往上爬,踩着同事的肩膀,甚至挖坑使坏。总之,就是为了自己的升迁发财和锦绣前程。

二、只懂做人不懂做事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会做人,他们整日研究学习的可能就是《厚黑学》,如何让领导高兴,怎样说话,如何拍马屁。在同事的眼里,这样的人很会来事,似乎还挺善交际、关系融洽、也很是得领导的赏识。总之,八面玲珑,忙忙碌碌,使自己成为一个懂事而又让人羡慕的红人。可这样的人心思不在工作上,甚至工作一塌糊涂,因为他们的精力不在工作上,他们的聪明才智没有发挥在事业上。

三、只为自己不为别人

无论精致的还是粗糙的利己主义者,首先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大局、集体利益,他们都可以置之度外,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或者,他们口头上唱着高调,而践行的却是卑劣的勾当。

他们只是精心打扮的,表面看起来识大体、顾大局、一心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他们是高明的伪装者。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何能够长存、不衰且有市场?那是因为有他们生存的土壤。只懂做事而不懂得人情世故,只埋头工作最终默默无闻,不就是做好的例证吗?

私人企业、外资企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所以要消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必须要毁掉他们滋生的土壤。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A Refined Egoist’

鲁迅与藤野先生 Lu Xun and Mr. Fujino

我是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学到鲁迅先生的那篇《藤野先生》的,“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这些句子至今还印在我的脑中,还能脱口而出。那时并没有关于这篇文章的诸多背景,也更多是因为自己的年少无知和孤陋寡闻,一直也没有读出更深的东西来,只是觉得一篇普普通通回忆纪念的文章了。

前几日,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篇谈论鲁迅与藤野先生的文章,该文作者似乎有两大发现:一是当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是因为成绩不佳才改行的;二是鲁迅与藤野先生的关系只是一厢情愿、单相思,一方念念不忘,一方日益淡薄。

甚至找到了当年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的成绩档案,在124名学生中排名68名,不过是中等。据说,在鲁迅逝世后,曾有记者拿着鲁迅当年的照片去采访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几乎记不起鲁迅来,只是淡淡地冒出一句:那个中等生啊……

那个年代,在日本留学的中国人常遭受日本人的鄙视甚至欺凌,真是弱国无外交。鲁迅先生猛然醒悟,医治民众思想上的麻木和不仁,才是最为关键和急迫的,于是他毅然决定弃医从文。鲁迅当时的成绩虽在中等,但却是很不错了,甚至那些日本学生认为是藤野先生提前透露给了鲁迅试题,因为他们认为愚钝的中国人是不会考试及格的。鲁迅先生能够在众多自视聪明的日本人中取得及格以上的成绩,实属不易。

藤野先生也许是出于对有着同种文字的中国人的同情、怜悯、恻隐之心,也许是本着严谨敬业的治学精神,才对鲁迅加以关照和帮助,藤野先生只是在做他该做的事情。可这一切却给鲁迅先生莫大的慰藉,在满是鄙视和嘲弄中,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藤野先生的善意怎能不令鲁迅感动?!人在落难之时,袖手旁观而不落井下石者就是好人了,何况能够雪中送炭、好言相劝者,他们会被人终身难忘的。

这也看出鲁迅先生的善良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哪怕是对方的善是无意的,并非针对他个人的。

鲁迅先生并不满意母亲为他定下的婚事,可他心地善良,不忍心像郭沫若那样把婚离了,那样的话会把一个女子逼上绝路,所以原配妻子朱安一直就跟着鲁迅的母亲生活。

不论藤野先生如何看待,鲁迅一直将其视为自己的恩师,一直念念不忘曾给予自己的厚爱。或许,在藤野先生那里他并不觉得有何不同,但他善意的一言一行就足够了,足以让一个来自异国的年轻人刻骨铭心,感激涕零,终身难忘。

不知网上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出于何样的动机,来揣摩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还有鲁迅与藤野先生的关系。若鲁迅先生地下有知,先生该有怎样的感慨啊?

我恍然顿悟,其实先生早有先知和论断——“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鲁迅与藤野先生 Lu Xun and Mr. Fujino’

关于翻译计划的几点思考 My Thoughts on Translation Plan

1842548401688822505.jpg

中文区翻译计划的最早倡导者和实践者应是@rivalhw大伟老师,而我也是这个计划的受益人之一。尽管该计划未能坚持至今日,我却一直心怀感激和思念之情。昨日,看到@chinesebi的帖子《想启动一个“中文翻译季”活动》,欣喜之余,备受鼓舞,便把自己的一些思考草草写出来,借以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和意见来。

一、 关于翻译的内容

翻译界有一条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以母语为目标语言,这样才能保证译文的质量,当然也有例外,但例外情况并不多。就我们中国人而言,那就是应以英译汉为主,也难怪我们很多人总觉得英译汉要比汉译英容易的。国家领导人的选集和重要著作译成外文,尽管由我们的外语专家执笔,但最后都是由以那种目标语为母语的专家认真审校后再出版发行。

大翻译家林纾(林琴南),实际上不懂英文,他是通过懂外语人士的叙述,然后再加工成汉语译文的。弄懂了原文的意思,掌握其真谛,然后将原文揉碎,经过一番加工、打磨,千锤百炼,再按照汉语的习惯,创造出地地道道汉语的东西来。

1.所以,我的建议就是翻译的内容以英译汉为主,寻找Steem上那些原汁原味的文章,译成汉语供更多的人欣赏。

2.介绍国外大鱼的文章,中文区的大鱼几乎耳熟能详,人人皆知,可国外的并不一定知晓。每期(或每隔一段时间)选出一位国外的大鱼来加以介绍。

3.介绍外文区内容风趣幽默的帖子以及推出的一些类似竞赛的活动。

4.与比特币、Steem相关的一些内容。

二、关于计划的实施

1.推选致力于中文区发展、信誉好有能力的热心人士为“翻译计划”评委。

2.建立一个“翻译计划之家”,符合条件者均可申请加入,自行筛选文章翻译,但需链接上原文,并加上指定的标签。

3.对翻译发表的文章,定期组织一次评奖活动,除给予点赞外,还要根据奖项予以奖励。

4.在半年或年度末,评选出“翻译之星”,并给予一定奖励。

5.最后一条,也是关键的一点,就是邀请中文区的大鱼们加入到该计划中,这样获奖的文章就能够得到大鱼们的点赞而收益倍增,如OCD Daily.

总之,举办“翻译计划”的最终目的就是推动中文区的繁荣昌盛,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把中文区办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才能够推动Steem的发展壮大。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关于翻译计划的几点思考 My Thoughts on Translation Plan’

那些不畅销的书籍 Those Books That Don't Sell Well

我手头有两本陈嘉编著的《英国文学史》(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商务印书馆),第二册和第四册,那是2001年我从泰安外文书店里的特价书中淘来的。那时也不知陈嘉为何许人也,只是觉得这种书虽然专业性强,但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而这种帮助是体现在潜移默化和日积月累中。

后来才知,陈嘉是南京大学教授,在耶鲁大学读的博士学位,是最早获得英国文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这套四册的《英国文学史》,从1986年开始,就一直作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英国文学史教材,多次出版,影响广泛。

遗憾的是,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只对第二册做了精读,而厚厚的第四册被埋没在那些关于翻译的书籍中,我几乎忘掉它的存在了。

我从英语言文学的研读转而到主攻翻译,不能否认有着利益上的关系。有一段时间,我接手了很多材料翻译的任务,那是按每千字多少元来计算费用的。有时需要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才能按时完成翻译任务的,我甚至也买来法律英语方面的书籍来研究,目的是能够对付那些英文合同和章程的翻译。

为了能够赚点钱来补贴捉襟见肘的生活,只能被利益驱动,向着快学快见效的目标前进了。

随着公务员、研究生考试的火热,各种英语考试辅导教材、高分宝典、过关三月通等等面世,铺天盖地,应接不暇。我知道这些教材实际是教给你如何备考、猜题、押题等应试技能的,而并非如何提高英语知识。就如同给蔬菜、植物等施肥,给人注射激素,只管让你达标,而至于是不是对未来的生长和成长有益,已无暇顾及。也见好多人,在考试过关以后,便把那些英语的教材、那些曾经的畅销书,统统扔掉了,也很快忘掉了魔鬼训练来的那些英语教条知识。

一个人饿了,总觉得那些火热的快餐、饮料、山珍海味,那些垃圾食品好吃而又方便,而对馒头、煎饼心生厌倦,甚至对粗粮做的食物嗤之以鼻了。待到身体健康亮起红灯来,才念起平日里不屑一顾的那些家常便饭的好处来。

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才是身体保持长久健康之根本,可我们总是视而不见,有时反而会觉得索然无味,而心生厌倦。

学习上也是一样,总奔着利益而去,能够快速发家致富、改变命运的,便趋之若鹜,而那些短时看不到效益的基础性知识的学习,便置之不理。从畅销书和不畅销书上就能看得出来。

再往深处想,父母的爱就像那些不畅销的书,不会教给你挣钱的法宝,却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你学到做人的道理,为你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那些不畅销的书籍 Those Books That Don’’t Sell Well’

来自遥远国度的美丽 Beautiful Things from a Distant Country

去年夏天,有一荷兰客商来泰安,我有幸陪同其考察了工业园区。临别时,那位荷兰人送我一件小礼物,是一个玻璃的镇纸或者叫纸镇,英文是paperweight。里面印着一位西方女子的图像,应该是荷兰历史上的一位公主或者一位明星吧,这当然只是我的猜测。

礼物虽小,但却很精致,外包装盒上还用彩色的宽纸条系成花的样子。这小巧、做工精细而又来自异域的物品,让人想像起那个美丽国家的风情来,那该是一个景色多么迷人的地方啊。

在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世界很多国家也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也送来了抗疫物资。包装箱上除了写有“大连加油”、“辽宁加油”的字样外,还写有这样的文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看到写有这些美丽诗句的救援物资,我们是不是有一种复杂的心情?既干温暖,又感惭愧,惭愧的是我们除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外,能够随手拿来用的词汇已捉襟见肘。更为惭愧的是,这些用汉语写就的温情美丽诗句竟被老外运用的恰如其分,炉火纯青。

那该是怎样的一个国度?如隽永诗意的诗句,很美也很有力量,一个遥远的学风蔚然的美丽国家。

一群日本学生在泰国清迈机场候机时,清一色地拿出书来静静地读书,成了一道美丽而又让人叹服的风景。

日本能够在二战后迅速崛起,应该说与这种学习氛围、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分不开的。

原来,温情可以如此美丽,有力量!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来自遥远国度的美丽 Beautiful Things from a Distant Country’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