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热衷于他人的琐事? Why Do We Take an Avid Interest in Other People’s Trivia?

打开网页,那些吸引眼球的大多是有关明星的八卦故事和无聊的花边新闻,离婚、生子、外遇、午夜外出、夜店买醉、国外购物,还能看得出明星是变得滋润还是沧桑,由此衍生出各种奇妙的联想来。

街头巷尾,办公场所,茶余饭后,便是三五成群,一两知己,窃窃私语。无聊的话题,他人的是非,东家的长西家的短,便成了主要的话题。

每逢这时,我便想起沉默是金的英国人来,他们就算极力搭讪,也不过是“呵呵,这天气……”,便没了下文。

分析其中的原因,也许我们就不会那么好奇和迷惑了。

一、无所事事,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

生活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人一旦变得无聊,便总会找点事干,比如手机、电脑上聊天、打游戏,这是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存在感和安全感;再就是在现实世界里找人闲聊,街头巷尾,与一群相识不相识的人天马行空、天南地北胡侃起来,甚至相互取笑寻乐,打发难捱的时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远大理想,眼界窄境界低,只能关心起身边那些琐屑的事情来。乐在其中,其乐融融,不能自拔。

二、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随大流

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就是天人合一,要遵循自然规律,要有集体思想,强调整体观念。相对于西方的崇尚个人主义,自古就是枪打出头鸟,特立独行会被视之为异类。办公陋室,狭小空间,三五人便可以摆起龙门阵来,领导、同事、家长里短,都是谈话的主题,你若也不热衷一下,不参与到其中来,岂不是就成了孤家寡人了?即时心中不愿,也只能表面上装着关心一下。由此来看,谈话的内容有时还成了交际的一种手段。为了不至于被孤立,只能也随大流。而如能像当年明月那般不为所动,埋头于历史书中的刀光剑影里,那就是奇人了。

国人一见面便是“吃了吗”的问候,随之就是对个人工作、生活、家庭的一番关心和打探,而这一切都会被认为是热情、亲近。自然谈论起这些事情来,再正常不过了。

三、仿效他人,梦想着奇迹再现,找到发财捷径

对别人的关注,尤其是对明星的热衷,实则是为了自己。那些一夜成名的明星,他们的生财之道,是否可以拿来一用?众多的人便开始在明星身上做文章,希望奇迹出现。

大衣哥成名后,村里的村民便整日赖在大衣哥家里,拿着手机在拍着大衣哥生活的视频,然后发到网上挣钱。有的村民竟凭此挣到了几十万元,可算是发家致富了。就连大衣哥当年花30元买的大衣,几十年不洗,也能卖到51.8万元。买者到底有何用途?拿着这件大衣,到处炫耀一下,抖一抖上面的灰尘,沾一沾名人的光辉,借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恐怕才是真实的意图吧。

模仿明星的穿戴、姿势、走路的样子,一笑一颦,举手投足,关注着明星的八卦,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以此为荣。如此劳累奔波,劳心劳神,终不过是奔着一个钱字而去。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为何我们热衷于他人的琐事? Why Do We Take an Avid Interest in Other People’s Trivia?’

寻找现象后面的本质:(二)别人给予的尊敬 Looking for the Essence Behind the Phenomenon: (1) Respect Accorded by Others

001 (2).jpg.jpg)

年老,虽然代表着资格老、资历长、经验丰富,但更多的是意味着陈旧、衰退和没落。因此,因年老而给予的尊敬实则是一种敷衍。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以胡子的长短来论知识的渊博,那山羊也算得上博士了。

故此,当别人给予尊敬时,并非发自内心,也许只是一种客套罢了。尤其是年老之人,万不可倚老卖老,更不可被他人的恭维吹得晕头转向,沾沾自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预热能够发发光,毕竟火力有限了。

“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不知这话是否真的为鲁迅先生所言,但至少言者看的真真。

见了面,人家非常客气,毕恭毕敬,平白给自己增添了不少腰板挺直的感觉。你看人家多么尊敬我,由此可知,我是多么地优秀,并由此飘飘然也未可知。结果却是人家优秀,优秀的人时时刻刻以自己的标准要求自己,来对待别人,丝毫不打折扣,并不因对象的改变和不同而发生变化。这是优秀之人的处世之道,是对自己的内心和人格负责任,哪怕面对的是一只流浪猫、流浪狗也会慈悲为怀。

举个例子,武功高手是决然不会与不懂功夫之人或功夫差距极大之人动手的,因为高手一出手,对手可能连命都没有了,不值得动手。至少,高手没有兴趣,也无意动手,也可视为武功高手对普通人的尊敬。

高手不屑与你较量,害怕与你比武,害怕一出手就伤人性命,所以高手越发恭敬那些普普通通之人。高手寻找的是能够与其对阵,一绝高低的对手。遇到这样的对手,才会激发其兴趣,使其斗志昂扬,在相匹敌的对手面前,不会再保持那般恭敬和谦卑了。

我忘记了那部影视剧的名字,是不是《霍元甲》不得而知,大约是一位日本武林高手来到中国,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可以与之对决的高手,却发现有卑鄙之徒企图以奸计谋害其对手,这位日本高手便日夜守护着他的这位对手,保护其对手免遭卑劣之徒之黑手。然后,再与其一绝高低而后快。也许英雄惺惺相惜,英雄间全无了那种客套和恭维,而表现出真实的自我。

再从另一个方面上看,有时我们不用警惕那些对我们冷眉横对的人,倒是要时刻提防向我们陪着笑脸之人,因为这笑脸的背后可能藏着比这冷眉横对还要厉害的东西。

除非你非常优秀,否则,那些别人给予的恭维和尊敬,只不过是优秀之人散发出的光芒,照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如温暖的阳光、皎洁的月光,普照大地,而不是只照在某个角落、某个人身上,因为太阳、月亮足够优秀、足够耀眼。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寻找现象后面的本质:(二)别人给予的尊敬 Looking for the Essence Behind the Phenomenon: (1) Respect Accorded by Others’

寻找现象后面的本质: (一)官场中的互捧与艺术圈中的互贬 Looking for the Essence Behind the Phenomenon: (1) Log-rolling in the Officialdom and Belittling in the Art Circle

我愿透过现象去挖掘那藏在深处最本质的东西,只有那本质才是最真实的,也最有价值和意义。这使得我独坐静思,冷眼看人生,也使得自己变得郁郁寡欢,有点多愁善感了。但我还是愿意去找寻那现象后面的东西,这一期就来谈一谈官场中的互相吹捧与艺术圈中的互相贬低现象。

有时,我们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一见面就互相吹捧的,一定是官场中之人;一见面就互相贬低的,一定是艺术圈中之人。为何会这样呢?

官场中人,就算是芝麻大的官,也能为民做主,成为民的主人,尽管表面上还要以人民的公仆自居。两人相见,如了解到对方也是官场中人,那客气和恭维自是在所难免。一是展示自己领导风范,人民的公仆,谦虚卑微,鞠躬尽瘁,所以必须表面上把自己放到一个较低的层次。抬高对方,恭维别人,就会显得自己会做事会做人,自然对方也会高兴。二是借机与对方拉近距离,有谁知对方会一夜之间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呢。若不表现出亲近友好,有朝一日成为自己的领导,再给穿了小鞋,或者,即使没有成为自己的上司,就算是业务部门,人家公事公办,如有关联业务故意拖着靠着,那如何是好。再者,拉近了距离,熟悉了,说不定哪天会遇事有求到人家呢。

所以,官场中人一见面皆是恭维声一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是最恰当的写照。凡事不可乱说,不可多说,只剩下那些虚伪的廉价的恭维的词汇了。

艺术圈中人,视艺术为生命,为艺术而献身,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攻读圣贤书。聚才智,大多个性鲜明,特立独行。他们为艺术而生,靠艺术而生存,最看重的就是能力,视自己的流派为正宗。

才高自然气傲,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才气的人有一种气质,也会使得他们鹤立鸡群,卓尔不凡。对自我艺术的热爱,使得他们排斥同类,甚至千方百计要找机会较量一番。

比如武术、书法、诗歌、绘画等等,流派繁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认定谁是正宗,孰优孰劣。各执一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会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来抬高自己。你贬低我的书法、诗歌、图画,那是你看不懂,不会欣赏。

所以,艺术圈中之人一见面就互相贬低,自是难免的。

当然,以上只是普普通通的官员和搞艺术之人才会发生的事情,而真正的高人之间就另当别论了。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寻找现象后面的本质: (一)官场中的互捧与艺术圈中的互贬 Looking for the Essence Behind the Phenomenon: (1) Log-rolling in the Officialdom and Belittling in the Art Circle’

因为又爱又恨,所以欲罢不能 I Love You, I Hate You, So I Can’t Leave You

有时,我们会发现一种奇怪或者有趣的现象:对某人或者某物,又褒又贬,又爱又恨,既不能全盘否定,又不能一概接受。正是这种矛盾的统一体以及矛盾的心理,才使得我们欲罢不能,才使得这个人或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甚至变得更加可爱起来。

在爱情上,男人老实本分、中规中矩、唯女人马首是瞻,应该说这样的爱情才是女人所期望的。可结果往往相反,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不老实、不那么听话,甚至有点坏坏的男人,当然不是真坏,才是女人的最爱。那个让你又爱又恨的男(女)人,才是最让你牵肠挂肚、魂牵梦萦的冤家。

一方面,我们在谴责、痛斥狼的残忍和狡猾、狼的忘恩负义。不是吗,白眼狼,狼狈为奸,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东郭先生与狼的寓言,连带有贬义的狼窜一词,无不都在诉说着狼的种种罪行。可另一方面,在某种文化里有着狼的图腾,对狼的歌颂和崇拜。即使在当今,也曾刮起了一股对“狼性”精神的认可和仿效,认为狼的穷追不舍、锲而不舍之精神,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之韧劲,乃是人人学习之楷模。

提起狗,人们想到的是走狗、狗腿子、夹着尾巴做人、狗东西、人模狗样、狗头军师等贬义的成分;同时也让人想到忠诚、有责任、始终如一、狗不嫌家贫等褒义的成分。

人们不禁要问,这狼这狗是好是坏?孰是孰非?就是这样的一个矛盾统一体,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不断变化着,为不同的角色和场合服务着。而这种鲜明对照、集正反两方面形象于一身的事物,恰恰越令人难以忘怀,无法割舍。

《三国演义》中,可以说最出色的角色应是曹操,说曹操奸诈狡猾、诡计多端、心狠手毒也罢,说曹操有雄才大志、文韬武略,有经天纬地之才也罢,可夸大任一方面都不是真正曹操的面目。正是曹操同时具截然相反的两种特征,才使得世人对其又爱又恨。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是《北京人在纽约》里的一句经典台词。因为爱因为恨,纽约就成了一座有名的城市,一座人们无法逃离的城市。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因为又爱又恨,所以欲罢不能 I Love You, I Hate You, So I Can’t Leave You’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都有几把刷子 Really Powerful People Always Have Real Skills

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那些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都有几把刷子:身怀绝技,特立独行,亦或不显山不露水。他们或许还具有其它的一些特征,但若有这三把刷子,便是厉害之人。

一、有一技或多技之长

有一技或多技之长,这是立身之本。云游天下、行走江湖的侠客,身怀绝技,淡然洒脱飘逸,真的如俗语所言“会打拳的不用慌”。技多不压身,多掌握一种技能或者能力就多一种机会,而在面对激烈的竞争时,才不会慌乱。唯有学到的东西才不会被别人拿去,所以厉害之人都是喜欢读书勤读书之人。

人与人之间没有多么大的先天差距,也没有三头六臂之人,而一个人能够出人头地,崭露头角,最终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凭借着不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平时日积月累形成的。

当年明月就是凭借着他对明朝那些事的熟知,才写下了《明朝那些事儿》,一举成名。他对明朝那些事儿的熟知,来自于他在别人侃大山时对明朝历史书籍的沉浸和思考。而他的这种技能深藏于身,不为外人所知,待到身边人感知他的这种能力之时,只有大跌眼镜的份了。

厉害之人必定有超常人之初,那是常年磨炼、努力的结果,单凭外表是无法感知的,正所谓才美不外现。

二、特立独行

说特立独行也罢,独来独往、不合群也罢,厉害之人总是形只影单,看似非常孤独。也许正应了那句话:猛兽都是独行的,唯牛羊成群,当然还有蚂蚁。

厉害之人的不合群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厉害之人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凡事有着独到的见解,所以他的言行看起来都不合时宜。二是个人的力量有限,才会联合起来互帮互助,才能够生存下去。这或许就是弱者的生存之道,而强者完全有能力生活得更好,他不会乞求任何人的帮助甚至怜悯。三是厉害之人已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和层次,芸芸众生难易比及,也无法理解他的世界。高手知音难觅,知音少,弦断有谁知,高山流水,世间难寻,只好在自己理想的世界里默默无语,踽踽独行。身边的那些圈子和热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根本不在他的视野中,更不会勾起他的兴趣。

三、不显山不露水

所谓不显山不露水,就是善于伪装,那些强者或者厉害之人总让人捉摸不透,一眼难以望穿。他们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高深莫测,大智若愚。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为了不致惹人嫉妒而招致祸端,厉害之人总是小心翼翼,把自己伪装起来,伪装成一个弱者,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这样既能避人耳目,瞒天过海,更能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时间。另一方面,厉害之人非常清楚,谦受益满招损,谦虚谨慎才能成功,骄傲自满必定失败。夸夸其谈,大言不惭,不懂得韬光养晦,是不会有所成就的。这样就使得厉害之人谨言慎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显山不露水,随时等待着时机。

当年刘备在曹操手下,心怀壮志,只好在菜园子里等待时机。后来奸雄煮酒论英雄,刘备雄心被曹操说破,最后只好带着关张二弟远走高飞了。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都有几把刷子 Really Powerful People Always Have Real Skills’

电视剧《父母爱情》最真实的部分 The Most Real Part of the TV Drama “Parents' Love”

多年前,我曾看过几集电视剧《父母爱情》,尽管是断断续续地看,也没能了解全集的故事情节和来龙去脉,但丝毫不影响我对这部电视剧的喜爱。今年春节假期延长,江苏卫视和山东卫视又在热播《父母爱情》,我便有时间与家人仔仔细细观看了一遍。

说实话,这是一部难得的优秀电视剧,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不做作,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一直就是一个笑点很低的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影片中的那些有趣的话语和言行,都能惹得我大笑起来。少见多怪也罢,缺乏内涵城府也罢,总之做个简单快乐之人,不是很好吗?而《父母爱情》中的很多情节、许多言行都让我忍俊不禁。江德福在老婆大人面前的低三下四、点头哈腰,那副在老婆面前瞬间就眉开眼笑陪着笑的笑脸。这是对老婆的真爱,是一个男人为家庭为孩子而做出的牺牲。老欧(欧阳懿)的迂腐穷酸,自命不凡,自视清高,对没文化农民粗俗的鄙视。安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即使在穷困之时也不丢掉生活的情趣,也不降低生活的质量和情调。

还有许许多多,都让我看不出半点的忸怩作态和虚情假意,这与电视画面上的那些肥皂剧、抗日神剧相比,简直就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因为真实,才觉得好看;因为真实,才感到就在身边,就是我们的生活中人,生活中事。

在这真实之中,《父母爱情》还让我们看到了最为真实的部分——那就是我们始终是一个关系社会、人情社会。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升为海岛警备区司令的江德福通过关系将大姨子的两个女儿安排进了军队中,也将自己的大儿子、二儿子、女儿江亚菲,还有那个名义上的儿子江昌义都安排进了部队中。江德福大舅子一家也跟着沾了光,江德福渐渐成了他们家的贵人。

电视剧《父母爱情》一点也不避讳这种利用职权的人情关系,而我们的观众也丝毫感觉不到有何异样,因为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毫不讳言,那些手中掌握着职权之人,不也在利用手中的权利和关系,为自己七姑八大姨的各种关系大开方便之门呢?试想一下,那个江德福的侄子江昌义,为何冒着那么大的风险要冒充江德福的儿子呢?因为,他要通过这层关系,走捷径,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否则,一个农民的儿子只能永远待在贫穷落后的农村,没有司令的关系,他又怎能进入海军舰队学校,一毕业即成为营副级呢?

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甚至那些掌权者退下来后还掰着手指头来数一数,谁谁的工作是自己安排解决的,以此为荣耀,念念不忘。

这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一种需要几代人几十代人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改变的状况。

当人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处在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凭着自身的努力和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才是最理想的世界。

当我们看到电视剧中利用关系人情的片段感到异样,感到不解甚至愤慨之时,当我们觉得这种描述或者表演不真实时,才是我们为之向往之时。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电视剧《父母爱情》最真实的部分 The Most Real Part of the TV Drama “Parents’’ Love”’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