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樱桃树的坚强 A Tough Cherry Tree

f02024eddb51f2276659564a4772350.jpg

五一节过后,我们这里的樱桃便进入了成熟期。小区附近的桥头上、路两侧,便成了樱桃的天下,那大的小的、红的紫的樱桃,就算不让你垂涎欲滴,你也会忍不住驻足多瞅上几眼。所以,我们便把五一看作是吃樱桃的季节,樱桃在五月中旬达到高峰,到下旬渐渐退去,六月便销声匿迹了。故此,能够吃上樱桃的日子,也就有一个月的时间,时间短,加之樱桃不能长时间存放,人们对樱桃更是期盼和留恋。

樱桃好吃树难栽,也有人说,应是樱桃好吃熟难摘,我倒以为“熟难摘”是对的,可能读音相似,便把意思串改了,变成了“树难栽”。

摘樱桃是一件很累人的活,要站在人字形的梯子上才能够得着树梢上的樱桃。而且不能等到樱桃熟透了再去摘,那样在摘的过程中就会把樱桃弄坏了。尤其是小樱桃,更是不易摘,费时费力,还卖不上价格去;不过很多人还是觉得这小樱桃的口味才纯正。

樱桃树并不难栽,我们亲自种下的一棵樱桃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约是2015年的五一节,大姐从北京来我们这里游玩,有一天我们去了泰山脚下一个叫做樱桃园的地方,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那里有一座大的樱桃园。

进入园中,每人交20元钱便可以在园中随便摘樱桃吃。在树下摘樱桃时,发现了一棵樱桃树幼苗,我们便把它带了回来,种到了大姐楼下的绿化带里。绿化带里也有几棵果树,多是冬青和一簇簇绿油油的草。

樱桃树苗渐渐长大,我们只是偶尔去看它一眼,几乎没有浇过水更没有施过肥。可它就在我们近乎的遗忘中,长成了一棵小树,可后来竟被小区的绿化工人砍去了脑袋。许是樱桃树苗长得太高了,比那草丛和冬青要高出许多,破坏了这里的和谐吧。

我们不忍心再去看这棵樱桃树,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小树肯定伤心透了绝望死了。可第二年,它竟从底部另一侧发出了新芽。谁又曾想,真是祸不单行,这棵樱桃树苗又被邻居家堆放的泰山石压住了半个身子。它只好弯曲地扭着身子钻了出来,若不是看到它的根部,我还以为与其它的树没啥两样。

今天,同妻子特地去看望了那棵樱桃树,它已长成了一棵小树,尽管与周边的树相比略显细瘦了些,枝头上也没有长出樱桃来,可它却枝繁叶茂,长得挺拔。

因为历经艰难困苦,所以才坚忍不拔,我看到了一棵坚强的樱桃树,看到了它的毅力和决心。同样,一个人在吃过苦后,他的心才会坚强;一个人受过磨难之后,他的心才能坚忍不拔。

e8f02f80cd260dae878f86228362f1b.jpg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一棵樱桃树的坚强 A Tough Cherry Tree’

读书如旅行 Reading Is Like Traveling

四月二十三日还是“世界读书日”,想来真是自己无知,竟然还是初次听到有这样的一个日子,而且还就是在前天。设立这样一个日子的目的应是鼓励世人读书和写作,当然绝非像“无车日”那样,仅在无车日不开车。读书不是只在“读书日”才想起读书来,而是提醒世人要时时读书写作。

仅在年除夕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不算是过上了好日子,平日里顿顿有可口富足的饭菜,才是真正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读书也是这样,天天读书写作,才是真正的爱好读书,才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女儿升入了大学后,她中学时的那些教材、读物等,别人能够用的上的便送人了,大部分卖作了废品,还有很少的一部分留了下来。

昨日,在阳台上纸箱中的一堆书中,我发现了当年留下的几本书。那是阅读读物,就是现在看起来也是很新的。由此来推断,当年女儿很少看甚至并没有看这几本读物。也难怪,高考前各种训练、过关、冲刺等习题、辅导材料堆积如山,课本上的内容都应对不过来,哪有时间去读那些课外的东西呢?

为应试而学习,为考试而考试,这是我们教育的一大弊端。可我总觉得这读书与旅行很是相似,有目的的读书与跟着旅行社外出旅行,没有目标计划的爱好读书与自由自在的旅行,是不是很相似呢?

一、有目的有选择的读书,有计划有限制的旅行

还未开始读书,就有了对读书的要求:读后要写读后感,不少于800字;要分析书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甚至能够背诵精彩段落;书中有些内容还要拿来考试的。这种带着紧箍咒的阅读,不是阅读而是完成一项任务。为了完成任务,阅读者硬着头皮也要读下去,为了找到任务的答案,一目十行,直奔主题而去。就像在山野中寻找指定的野花,漫山遍野地寻觅,疲惫不堪,反而忽略了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了。

还未外出旅行,便制定好了详细的旅游计划:去某地几日,几时的高铁飞机,几日返回。细致到几点几分游玩,几点几分到某宾馆就餐,几点几分再出发。一旦开始旅行了,满脑子是你拟定的那张旅行计划方案,还生怕错过了预定好的时间使这计划泡汤。到了景点,草草拍几张风景照,浏览上几眼,便开始了下一个目标和行程。这种机械地旅行,按部就班,怎能体会到旅行的快乐?

二、出于兴趣和习惯的阅读,漫无目的的旅行

还有一种阅读,完全是出于兴趣或是一种习惯,随性而为,读书没有目的,不为任何考试做准备,也没有人强迫着读完后写读后感、复述情节、分析人物。读书者不加选择,好似只要是写着字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沉浸于阅读中,乐而忘返。

读书者随时开始,也可以随时结束,不受到任何的约束和控制。读书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同吃饭一样,饿了自然会吃。而读书后生成的东西——喜悦、悲愤、沉思等,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没有人激发更没有人压抑。

这种读书就是一种漫无目的的旅行,没有任何的旅行计划,背起背包所走就走。到了旅游地,完全陶醉于大自然的魅力之中,直至玩到尽兴才归。没有人提醒你只有几小时的游览时间,也没有人催着你赶往下一个景点,你不只是拍几张风景照,更多的是享受美景,享受人生。这才是真正的旅行。

读书如旅行,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来一场说读就读的读书。不,时时,常常,来次读书之旅吧。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读书如旅行 Reading Is Like Traveling’

为何我们缺乏创新思维? ——假如苹果落在我们头上 Why Do We Lack Innovative Thinking? —If the Apple Falls on Our Head

牛顿因为苹果落地砸在自己身上,由此脑洞大开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尽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但牛顿善于观察且能从看似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有关资料显示,就对世界科技的贡献而言,世界前20所大学中有17所在美国,而清华大学仅仅排在600名左右。近100年来,我们对人类科技的贡献几乎为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缺乏创新思维,有太多的束缚。有时我在想,倘若苹果不是落在牛顿的头上而是落在我们的头上,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我们被苹果砸中的概率微乎其微。

一、被自家苹果树上的苹果砸中的机会很小

小时候,能够吃饱饭就是一种奢望。枣树、杏树倒是常见,可苹果树并不常见。如若家中有幸有那么一棵苹果树,结下几个苹果,也会被家人视作宝贝。大人小心照看,未曾熟透自然落下就被摘下收藏。说不准会压在箱子底,让其散发出一种香甜的味道来,那时满箱子甚至满屋子的香味。即使真的被风吹下或者自然落下,不被我们这些孩子狼吞虎咽吃掉,就会被鸡鸭解决掉了。

苹果甜蜜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期盼着哪一天再落下来一个。我们继续着我们过家家的游戏,若有人真的好奇:“苹果为何会落下来而不向天上飞?”人们一定会认为这孩子的脑袋出了问题。

二、被别人家苹果树上的苹果砸中的概率更小

“瓜田李下”本就是让人引起嫌疑的地方,故此有“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之说,就是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别人家的苹果树(园),你又怎能靠近?果园里养上几只凶猛的狼狗,在树下布上猎枪,以防有人来偷苹果。被狗咬伤,被猎枪伤亡的事件时有发生,谁又敢觊觎那树上的苹果?这种情况下,苹果怎会落在我们的头上?可退一万步而言,就是别人家树上的苹果砸在了我们的头上,我们会如何想呢?
1.是我的躲也躲不放过,不是我的求也求不来,落下的苹果自有它的归宿,不用管它,一切随缘吧。

2.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又何尝不是一个陷阱呢?是不是人为设计来陷害于我?即使落在我的头上也不要动它,免得惹麻烦上身。

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若有人要求对着落下的苹果发表点看法,勿要第一个发言,也不要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吐露出来。要三缄其口,要保持沉默,万不得已,人云亦云,中庸之道。毕竟,法不责众。

4.难得糊涂,看破而不说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做一个糊涂的明白人,明哲保身,这才是生存之道。

5.我非果,果非我,我又怎知苹果的事情。果树上的苹果掉下来砸在头上,说不定会致人伤害,还是避而远之吧。

我们有太多的想象和固有的思维模式,凡事考虑的是自己的内心和他人的想法,而不把眼光投向自然,投向人之外的环境。这或许就是原因之所在。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为何我们缺乏创新思维? ——假如苹果落在我们头上 Why Do We Lack Innovative Thinking? —If the Apple Falls on Our Head’

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 ——参加@familyonline-tv发起的征文活动

bba1cd11728b4710ff7bc937366048fbfd03232d.jpg

弟弟@xiaoshancun向我推荐了@familyonline-tv发起的征文活动,其实,此前我已注意到了@familyonline-tv的点赞,一则是因为博主是上月才加入到HIVE中来的且又增加了10万多的HP,二则是感觉这个用户名虽很陌生,却似曾相识,可又说不出再详细一点的东西来。

在我的印象里,香港和台湾比内地更注重家庭和孩子的教育,而@familyonline-tv关注的正是这些问题。尤其是内地偏远和不发达的地区,说实话,并无专门的儿童性别教育。在性别教育问题上,讳莫如深,避而不谈,或者混为一谈,一句话,就是任其自我发展。

明明知道,我参加这样的征文活动一开始就跑题了,因为我谈的是“穷养儿富养女”的问题,似乎与儿童性别教育的主题相去甚远。可我还是很乐意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也乐意谈一谈自己选的题目。这不也是男孩女孩之间的一个不同?

一、穷养儿——男孩要穷养

穷养儿,意思是说男孩子要穷养,不能娇惯,要让他经受磨难和锤炼。这样男孩子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男人,才能立身安家。棍棒出孝子,虽然有点偏颇,但也是不无道理。只有严加管教,才能使男孩子不致走上邪路、弯路;只有让他吃点苦受点累,才能让他懂得生活的艰难,才能促使他自强不息。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例子,出身寒门,子女却很有出息,也都很孝敬父母,这就是家教有方。而很多富贵人家里的孩子却不争气,而且对父母也没那样孝顺。富二代官二代的身上最具代表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对其也是百依百顺,可最终变成了啃老族;更有甚者,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有的竟对父母大打出手。

我的老家里曾有一位邻居,父母对最小的儿子真是疼爱有加。小时不愿上学,便让他呆在家里;不愿干农活,便让他外出玩耍。大了嫌工作累,父母便让他在家吃闲饭。可如今这个当年的男孩也已经50岁了,至今光棍一根,一事无成,成了母亲的一块心病了。

穷养男孩,会激发他去努力改变现状,增强他坚忍不拔的意志,使其具有责任感,使他懂得父母的不易,生活的不易。同时,父母严厉并非严酷无情,而是不放纵娇惯孩子让其成为了坏人,而是使其学到真本事,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二、富养女——女孩要富养

女孩柔弱无助,若是穷养,很容易使其走上绝路或者走上邪恶之路。旧社会穷人家的女孩子被迫卖作童养媳、丫鬟或奴仆,有的沦为风尘女子,有的为钱而出卖了贞操。虽则是在旧社会里才会发生的事情,可其影响却是久远的。

古时穷人卖儿卖女要在其头上插一根稻草,男孩子的头发又疏又短,怎能插得住一根草?加之,女孩子地位比男孩子低,所以我认为插稻草卖儿卖女主要还是指的卖女孩子。

富养女孩,是给她自信和舒适的环境,增加她对人生的信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此来培养她的气质和涵养。毕竟,女孩子将来终要嫁人的,知书达理、落落大方、气质清雅,这样的女孩子注定有美满幸福的生活。

富养女孩,不是溺爱,不是让其挥霍无度,不是满足其物质上的享受。更多的是,丰富其精神世界,在不让其为生活担忧发愁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其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和空间。

让女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关心她支持她,为其提供一切之可能,助于其理想和梦想的实现,把家庭当作其避风的港湾。提升其境界和层次,使其出落成一个多才多艺、才貌双全的扫眉才子。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富养女的含义。

穷养儿富养女,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因材施教的问题,不过这里的“材”是性别。男孩也好,女孩也罢,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才是至关重要的。这教育来自家庭、社会、学校,而父母家庭的言传身教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个人不只是通过学习提升自我,还能够把子女培养成才,使其有出息,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d0c8a786c9177f3e8a3e861c8561b0c19e3d56ca.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 ——参加@familyonline-tv发起的征文活动’

困境使人清醒、睿智 Difficulties Make People Sober and Wise

楼前的小广场原是一个篮球场的,偶尔有人来打打篮球。每逢晚饭过后,球场便被那些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捷足先登,篮球爱好者们便被挤到了篮球架下面狭小的空间里。翩翩起舞的大妈们跳着欢快的舞蹈,踏着轻松激情的音乐,好似机械地舞动。

能够看得出,处于欢乐幸福之时,人的身体、精神、思维都是上行的、轻松的,只顾贪婪着喜悦,脑中一片空白。人变得兴奋,喜形于色,手舞足蹈,按捺不住就会浮躁、狂躁,坐立不安,得意忘形。所谓利令智昏,兴奋也能使人头脑发热,也有高兴的昏了头的说法。

我便想到了对立的另一面了,逆境造成的苦难和悲伤却是下行的、沉重的。人人往往触景生情,甚至因为一句话而触动了内心深处的那根弦,拨动起绵绵的愁绪。或者,正谈论着某件事情,七拐八拐,似顺腿一般跑到痛苦的回忆中去了。此时气氛凝重,心情沉重,给人的感觉是压抑得不堪重负。唯在此,才能看到一个人清醒冷静的状态,这时人才会平静下来,静心思考,探究事情的本源,看透本质,而变得睿智。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司马光遭受宫刑后,忍辱写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书——《史记》,还有很多传世之作也是在逆境中完成的。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独树一帜,他的词凄美的让人心碎,尤其是亡国之后,面对家国沦丧,故土难归,他的悲伤许多化作了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即时今日读来,也令读者伤怀不已。

杨慎因得罪了世宗被发配到云南充军,带着枷锁被押送到湖北江陵时,看到一个渔夫和一个樵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杨慎很是感慨,让军士找来纸笔,写下了那首流传至今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厄运、磨难,却让杨慎有了最真的感悟,他灵感迸发,一气呵成,留下了千古绝句,无人超越。

苏轼一生坎坷、颠簸流离,换来的却是文学的璀璨。失意落魄使他豁达乐观,总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理。若不是一次次的挫折,苏轼怎能突破自己人生的重重境界而放飞自我,才有了如画的诗词。

李白郁郁不得志,忽一天得到唐玄宗要召见的诏书,狂喜不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困境中灵感的迸发,若李白一直官运亨通,就算皇上召见也不会有此踌躇满志、得意自负。

很多名家伟人都是经过逆境与挫折的磨练后才走向成功的,这也正应了那句话——“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 

人处逆境之中,才会沉着冷静,才会燃起生命的希望,唯在此,那智慧之光灵感之光才会闪现。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困境使人清醒、睿智 Difficulties Make People Sober and Wise’

关于“借”的种种 On Various Borrowings

世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借,比如借书、借款、借物等,虽然五花八门,形式各异,但却能找到一种共同点,那就是是否以信用为基础。借的事情或大或小,却能折射出人性的闪光或晦暗。

一、借书

书非借不能读也,说的是借来的书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还回去,所以才要时刻想着阅读,免得超过了时限。这首先是一种信用,若是借书人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不论阅读与否,到了时限却找个借口或托词而不归还,你又能奈他如何。如若他像孔乙己那样辩解一番:“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人家振振有词,直让你哭笑不得。如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也完全可以逾期归还,大不了被减少借阅的次数和时间,被取消借阅资格,甚至被罚款,可有的人也满不在乎。所以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是以信用的遵守为前提的。

二、借款

我们把钱存进银行,等于把钱借给了银行,可我们从来不担心银行会失信而不把钱到期归还给我们。这是国家信用在起作用,因为我们相信国家,没有哪一个国家会拿自己的信用当儿戏。可反过来,银行把钱借给我们就不会那样放心了,因为这是个人信用。

像银行借款,银行会设置各种各样的条件,还要有财产、物品抵押和保证人的担保,还有借款额和贷款时限的限制。可人与人之间的借贷往往没有字据,而仅凭口头上的承诺或约定。可屡见不鲜的是,借款期限遥遥无期,借款人从此只字不提,好似没有借款一事。而出借者碍于情面又拉不下面子来,真的是有苦难言。

三、借物

1.借车

我的连襟曾把自己的车辆借给他的同事用,可待他第二天再用时,竟发现车底的一个部位被碰坏了。自己只好到修理厂维修,花费了300多元。连襟很是恼火,不只是耽误了事情,也多支出了费用。可用车人应该明明知道出现了问题,可就是故作不知。这就是一个诚信的问题了,这样的人不讲信用,难怪我的连襟此后不会再借给他车辆了,恐怕其它方面的借用也免谈了。

2.借打气筒

小时候,父亲不知从何处搞来了一只打气筒,在农村俗称为“气管子”,倒也很形象。自行车渐在农村普及,可这打气的工具却不太好找。来家里借打气筒的人多了起来,可他们把打气筒借走后从不想着送回来。待到自家使用时,父亲只好到来借的那一家里去找回来,可人家竟又借给了另一家,另一家极有可能又借给了另另一家。父亲几乎跑了大半个村子,才把那打气筒找回来。本来是为己方便,为人方便,可最后是人家方便自己麻烦了。一气之下,父亲就把打气筒用链子锁在大门口,有需要者可带自行车来家里打气,而不再对外出借了。

3.借饭卡

区政府为方便干部职工的就餐,为每个人办理了可充值的饭卡,每次就餐扣掉2元。我不太常用,又一次被同事借去了用。可他用了一次后竟又借给了另一位同事,而另一位同事借给了另另一位同事,而一个多月以后,我才从最后那位同事那里要回来。尽管里面的金额只是比最初少了几元钱,但总觉得不爽。本来是帮助别人,可别人却视为当然,而且还毫无感恩之心。自此,我便不再对外出借饭卡。

借有各种各样,借能够成功是以被借人的信用为支撑的,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一旦这信用被打破,这种借的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借,有的人失去的只是一本书、一件物、一笔款,可有的人失去的是信用;有的人失去的是一时,有的人失去的却是一世。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关于“借”的种种 On Various Borrowings’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