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是如何起名字的? How Did Big Companies Come up with Their Names?

1.Lenovo

我已记不清联想集团是何时将其英文名字Legend改为Lenovo的,Legend是“传奇”的意思,大约是联想想把自己打造成这个行业的一个传奇吧。可这名字过于直白,让人一眼洞穿,好似一个人的野心或者雄心壮志全部写在了脸上;直接面对那些自命不凡的洋人,却又显得有点土气。联想便把这英文名字改成了Lenovo,其实英文中并没有这个单词,实属联想独创。我们联想一下innovation (创新)这个词就清楚了,这是Legend与innovation拼合成的一个词,意思就是通过创新创造传奇。

  1. Alibaba

因为《一千零一夜》的缘故,阿里巴巴这个名字世人皆知,阿里巴巴打开宝藏的咒语是“芝麻开门”。马云看来是想用阿里巴巴打开世界贸易之门,打开这座藏富无尽的宝藏。况且,alibaba这个词世界各语种的发音几乎相同,真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 Baidu

百度,摆渡,这确是颇有深意。既是让你搜索达到知识的彼岸,字面上又是将你摆渡过去。你又不过是一个过客,而那摆渡人是船家或是度娘,难怪很多人把百度昵称为度娘。有事没事,问一问度娘,风趣中透着一丝浪漫,怎不会人人趋之。这里面的浪漫故事正是李彦宏的爱情故事,“众人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场景是李彦宏与其妻子的相遇,也正是这场相遇才有了他们闪电般美丽的爱情,千度百度,一眼一度就足够了。李彦宏没有将他公司的名字取作千度、千百度而取作百度,实在巧妙。

只是百度没有一个像google一样美丽的英文名字,只能用汉语拼音写作baidu,甚是遗憾。不过,想想百度的初衷是为了国人服务的,倒也有点可以理解了。

  1. Tencent

Tencent, 照字面就是十分钱,也就是一角钱,这就是我们最初发一条短信的费用。是不是腾讯公司最初的业务就是信息传送?英文的意义虽是渺小,可其汉语意义气吞山河。“腾讯”,腾是飞得高(fly high),讯是飞得快(fly fast),合在一起就是又高又快,如日中天。而马化腾名字中也有一个“腾”字,是先有了马化腾才有的腾讯公司,所以,是腾讯借用了马化腾中的腾字。

联想、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国内的大公司集团,为国人所熟知;Lenovo, Alibaba, Baidu, Tencent, 也能成为国际知名公司,为世界所熟知。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大公司是如何起名字的? How Did Big Companies Come up with Their Names?’

个人福报个人修 Blessings Are Won in Your Doing Good Deeds

有一种现象在农村颇为常见,老人辛辛苦苦把儿女拉扯成人,可子女不孝。老人晚景颓唐,子女又同室操戈,为赡养老人为家产为家庭琐事,骂起娘来,甚至大打出手,相煎何太急。

老人会怪自己命运多舛,怨自己没有福气,又怎如此造孽,长吁短叹,悲天呼地,令人动容。儿女也会痛恨自己没能生在富贵之家,哀叹自己没有一个有本事的父母,悲悯自己穷困无望的生活和未来。总之,就是怪自己没有那个命。

可我并不赞同这种看法。有人说富贵在天,听天由命,若是真的有上天,可为何上天把福报赋予了一些人,而让另外的一些人得不到福报呢?这是一种偶然吗?是上天随机抓取而成为命运的宠儿?

子不教父之过,子女不孝,首先是父母的责任。父母未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没有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没有影响孩子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甚至纵容包庇孩子。潜移默化,滴水穿石,孩子更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比之父辈,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到了择偶的年纪,其最终选择的那一半,无论在品行素质还是为人处世方面都是很相似的,有共同的语言,或者说就是一类人。渐渐地,这样的家庭就形成了一种氛围,一种自视为很正常的行为而无视他人的感受以及是否合情合理。最终,上行下效,他们的孩子耳濡目染,也会步其父母的后尘,历史就会重演。

这就是一个怪圈,圈上的每个人都自私自利只为自己或自己的小家庭着想,只想着索取而从不奉献。得到了洋洋得意,失去了破口大骂,甚至诉诸武力。什么老人恩情、兄弟姊妹情谊,全都被名利淹没了,被私心抹掉了。这种家庭里的人,何来的福报?

有一种老人既注重自己的品行和素质的提高,更注重子女的培养和言传身教。既疼爱有加,又严格要求,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尽管家境贫寒,可子女们都能长大成人,堂堂正正做事,坦坦荡荡做人,加上自身的努力,一般也不会混得太差。整个大家庭里,儿女孝顺,事业有成,兄弟姊妹之间相互关心帮助,谦让包容,怎能不其乐融融,家庭和睦幸福。他们的下一代到了找对象的年纪,也定会找到与他们相似或者相伴配的另一半。这才是门当户对,喜上加喜。这样大家庭里的一员,能不感到幸福吗?!

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个人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身边的人。善恶皆有因,才结下了善恶果。说到底,善恶皆是自己种下的因果。看似不相连,实则有着因果关系。

个人福报个人修,个人命运个人定。自我好修行,不但给自己带来好的福报,也能影响着后人,造福于后人。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个人福报个人修 Blessings Are Won in Your Doing Good Deeds’

守墓人的后裔 Descendants of Graveyard Keeper

001JqgtWty72aITPwn5ef&690.jpg

我现在居住的房子是2009年交付使用的,然后经过简单装修后,就隔三差五来这里住下,真有点像来此度假旅游。直到2013年女儿上大学去了上海,我们才算正式搬到了这里来。

说是旅游地,一点也不过分。这里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座小水库,山环水抱的风水宝地。唯一没有山相环的东面,现在是一所高校,应该是高校也看中了这里优美的环境。

来这里度过的第一个晚上印象特别深刻,正赶上一场大雨过后,夜里出奇地静,只有齐鸣的蛙声,早上是被不知名的鸟儿鸣叫声吵醒的。童年里的蛙叫声不想又在这里出现了,还有那周边的宁静,好似自己来到了桃花源,过上了神仙般的生活。

居住的小区与一个小村庄紧紧连着,没有围墙的小区倒也出入自由自在,我们的这栋楼房在小区的最前面,与小村庄最近,那楼房的墙角与村民的房子只有几米远的距离了。

我们时常到村子里转转,看一看那里的环境和村民的生活,如此仙境般的地方,是不是也住着神秘的仙人?

村庄不大,有160余户,大约有420人。村庄建在一个小山岭上,低矮的房屋随坡而建,没有次序。村内只有一条宽的土路,弯弯曲曲,通向村民家的小路更是崎岖不平的小道,却是曲径通幽。偶有鸡犬相闻,家门口、道路边,有老人在那里乘凉,面目和善,微笑着与我们点头打着招呼。

妻子曾在附近的荒地上种点蔬菜,也因此与村里的一位老太太相识,老人腿脚不便,拄着一根木棍。有一天,门铃响起,是这位老太太给我们背来了一大塑料编织袋的白菜,说是自家种的。妻子也和我有同样的感受:这里的村民就是朴实、善良。

001JqgtWty72aIq07IZa1&690.jpg

后来才知,这个现在称作岩庄的村子,此前叫阎家庄,因为我曾在楼前的空地上见到过写有“阎家庄”的一块石碑。这个村子最初的名字,应该是叫做赵家林的,不知为何改成了阎家庄。这个村应大多是王姓人,而何来的阎家庄?我至今没有搞明白。

能够称之为林的墓葬,应是属于具有较高等级地位的人了。赵家林,顾名思义,应是一位赵姓的大人物的墓地了。果不其然,村子西边相邻的山上就曾是赵国麟的墓地所在。赵国麟(1673年-1751年)为清泰安人,康熙年间进士,历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后人尊称为“阁老”。据说,曾任过康熙的老师。可惜,文革期间,墓被扒,碑被炸。

这个村庄的先人应是为赵国麟守墓的人家,故此才有赵家林一说。最初守墓的可能是一个人或者一家人,经过近300年的繁衍生息,最后形成了一个村落。

守墓人有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所以最讲究“诚信”二字,这一祖训也就被一代代后人所继承。村民和善,民风淳朴,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相处,只闻鸡犬声,未听吵架声。这是我对这个村子一直以来的印象。

如今,赵国麟墓地所在的赵家林山已被夷为平地,上面建起了高高的楼房,那是碧桂园的高档住宅小区。岩庄村昔日破落的土房子也变成了整齐漂亮的居民小区。另外,村里还为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再补贴500元,除了国家每月给予的120元以外,这个村子里的老人每月就有620元的收入,老两口每月就有1240元的收入了。钱虽不算多,可在一个三四线城市,对一个农村家庭,这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诚信为本,忠厚传家,这是岩庄村民——一群守墓人后裔,过上美满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守墓人的后裔 Descendants of Graveyard Keeper’

走进阳光里 Walking in the Sunlight

我实在不愿看那交通安全宣传用的视频,那是用作反面教材的,用以警示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那血淋淋的车祸现场,直让人惨不忍睹,我似乎总觉得有东西堵在胸口,几日里不愿说话。
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采访后,于1997年出版了轰动世界的英文畅销书《南京大屠杀》,以纪实手法揭露了侵华日军当年在南京犯下的惨绝人寰的罪行。他采访的人中包括美国老兵、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甚至当年参与大屠杀的日本士兵。

愤怒和悲哀,张纯如的灵魂不堪重负,最终患上了抑郁症。2004年,她带着对人性的绝望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刚参加工作时还是单身,晚上时常去厂里的俱乐部看闭路电视以打发时光。我清晰记得有一次播放的是《黑太阳731》,讲的是日本在东北建立的细菌实验基地的事情。那时的我并不完全了解这样的事情,直到我看了这部片子。画面上一个活生生的放羊娃,转眼却是一颗还在跳动着的鲜红的心脏放在了装有药水的器皿中。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愤怒、悲哀和恐惧袭来,我直直愣了好久。好久以后,那个跳动的心脏,那个放羊娃,都在我的眼前晃来晃去。我几乎要崩溃了,变得沉默、呆滞,变得一言不发。

大灾大难过后,许多人变得忧郁、绝望,甚至选择了自杀。他们感到人生失去了意义,看到了自然无情的灾难,看到了人最原始的残忍和杀戮。

那骇人的情节、噩梦般的场景,时时出现在你的脑海中,你就会变得焦虑、难过,寝食难安,心神不宁。满目都是丑恶、犯罪和残忍,最初的那点愤慨也会变成最后的无望和无力。

人的心太小了,世界上的悲惨的事太多,整日里面对着一场场悲剧和灾难,人迟早是要发疯的。就像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阴暗中,必须走到阳光中来,才能够健康地生活下去。

相反,积极向上、动人的事情却给人美的享受,激励着人们不断向前,给人以力量和勇气。

痛苦过后,把悲哀和忧伤留给记忆,尽快走出来,实现个人的自强,民族的自强,国家的自强。

阴霾过后,阳光露出笑脸照着大地,那暖洋洋的样子才是你我最美的心愿。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走进阳光里 Walking in the Sunlight’

写作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过程 Writing is a Process of Maturity

强扭的瓜不甜,其比喻意义指的是若非情愿不能强求,尤其是指感情上的事情。可其本意是说,瓜果未到成熟的时机不能采摘,否则摘下的也只是几枚酸涩的青果。如同未到火候的作品还不能出炉一样,否则就不是一件成熟的作品。

强扭瓜果,大概有以下两种情形。

一、心中无果,却要有果

上学时写作文就是很好的例子,老师布置下作文题目,自己腹中空空,抓耳挠腮,可就是不知从何处着笔。干巴巴写上几句话,发几声豪言壮语,或者蚊子般嗡嗡叫几声悲戚,便再无内容可写。为了凑足规定的字数,胡乱拼凑,边写边数字数,为字数而写作。

这就是心中无果,却硬要描绘出那果子的样子来,这样采到的果子如同嚼蜡,这样的文章不忍卒读。

二、果未长成,却要采摘
纵然心中有果,不过是初长成,小荷才露尖尖角;可硬要采摘下来,生生的硬硬的,透着青涩,绝不可口。

为赋新诗强说愁,为了写文章,自己并未有真感受,却要说自己有感悟。无病呻吟,无病装病,以此博取别人的怜悯和同情。可这做作的样子总是不像,难以引起共鸣。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真正懂得了愁滋味,无力用言语诉说。真正病了,心却累了,不愿再去呻吟,感到悲凉藏在内心深处。待瓜熟透了,却不愿去摘。

瓜果成熟需要一个过程,萌芽的种子破土而出,在你的心中脑海里扎下了根。此时的你小心地培土、除草、施肥、养护,似是养育着自己的孩子。

幼苗长大,开花结果,瓜熟蒂落,多像自己的作品从灵感萌发、情节构思、酝酿发酵,到一气呵成作品出炉。过程固然重要,可那灵感的种子来自哪里?

  1. 从别人那里借来的

作家赵树理写了许多农村题材的作品,那土得掉渣的语言和人物情节都来他曾生活过农村。他同农民一块下地干活,口袋里装着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碰到他认为好的话语他就记下来。有一次,见到两位农村妇女吵架,他边看边听边记,还要阻止劝架的人让他们多吵一会,以便观察的更仔细,记录的更详细。

这些语言、动作、情节变成了他创作的源泉,创作源于生活,可以说素材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只是这借来的东西要经过自己的加工,才能为己所用。写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说的是这个道理吧。

  1. 自己泡制的种子

人家的一句话、一个故事,便引起了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并非是对别人故事的描述,而是激发了自己写就另一个故事。这是自己泡制的种子,许多感悟,许多虚拟的故事情节,尽管有别人的影子,却是自己的果实。

大量地阅读别人的作品,也能萌发出自己写作的种子来。毕竟直接从别人那里借来的毕竟有限,况且不一定能够借到,而那些最真实的东西别人未必心甘情愿借给你。

所以,自己泡制种子才能长出自己想要的果实来。这灵感的种子就藏在别人的文章中,等着你去挖掘。

赵树理在谈到写作时,曾作了一个比喻。当你遇到一个让你生气的人,你非常气愤,逢人就讲,大骂起来。这就到了你非写不可的程度了,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感人。

这就是瓜熟蒂落的过程。写作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勤于观察,多加思考,日积月累,心中灵感的种子在博览群书的沃土里就会萌发,郁郁葱葱,勃勃生机,茁壮成长,定会硕果累累。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写作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过程 Writing is a Process of Maturity’

Hive上的声望值升至68级 My Reputation Score on Hive Reaching 68

我已记不清Steem分叉时我的声望值是多少了,只记得大约是67.7x的样子。我比弟弟@xiaoshancun早一个月加入到Steem中,所以声望值也一直高一些。大约是有1.5个级别的差距,可后来这差距越来越小,而现在却被弟弟赶超了。昨日我在Steem上的声望值是67.82,而弟弟已是67.86了。后来者居上,真的是后生可畏。

Steem硬分叉以后,大多人搬去了Hive,原本不很景气的Steem更是日渐萧条。我那年初时的梦想——今年年底前升至70级的愿望可能要落空了。再看一看Steem上文章的收益,心中更是有一种凄凉之感。

分叉后新生成的Hive便把Steem原原本本复制了过去,可我看不到声望值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了。可昨日,我的那篇文章《静心读书便是福 It’s a Blessing to Read a Book Quietly》发表后,得到了@sweetsssj、@jawnz等前辈的点赞后,我的级别便升值了68级。

于我而言,这是一种意料之外的事情了。@sweetsssj甜心等前辈创立了HIVE CN社区,为大家的好文章点赞,使我们信心倍增,干劲十足。也承蒙几位前辈的厚爱,我的这篇文章的收益超过了$11,这是我在Hive上得到的最高收益了,也正是这一篇文章使我的声望值升至68级。可我并非要特别归功于这一篇文章了。

某人吃了三个馒头后就饱了,他难道要特别感谢这第三个馒头吗?接近了吃饱的状态,一个烧饼也能替代第三个馒头的作用,关键是平日里积累打下的基础。所以,第一个馒头、第二个馒头的功劳不可忽视。

正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非是那根稻草的过错,此时若是一阵微风,也会把那骆驼吹倒。量变会引起质变,量变无声无息,不引人注目,而质变却是飞跃性的,惹人注目的。我们往往就是只注意到骆驼的倒掉,而意识不到稻草的累积,只是把目光投向质变而不注意量变。

68级,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质变,是自己不断写作耕耘带来的的收获。只要勤奋努力,还会有更多的质变的,比如:69级,70级。待到小小的质变积累起来,也许会有更大的质变。

我努力着,为有更大的质变的到来!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Hive上的声望值升至68级 My Reputation Score on Hive Reaching 68’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