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承载着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也能从语言中发现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重要特征。比如,我们中国人就很重视结果,而可以不问过程。
我们都知道“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意思是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如果把“亡羊”看作是结果的话,那么“补牢”这个行动是在有了“亡羊”这个结果以后才发生的。而且,我们古人还洋洋得意:“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没有人事前对这个“牢”进行观察研究,“牢”牢固不牢固?羊圈建的够不够结实、紧密?狼能否掏个窟窿进来?又如何防范?羊的主人没有时间管这些事情,别人更不会去管。即使羊圈被狼掏了个窟窿,丢了羊,大不了把窟窿堵上就罢了,更不会去找一找问题的根源,采取更有力的防范措施。
某人如犯了错,受了处分,留职留党查看,以观后效,这效就是结果。一个人触犯了法律判了刑,根据表现结果可能从死缓减为无期、有期,最后减为10年8年就可能出狱了。这在西方国家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秋后算账,凡事我给你攒着,到最后算总账。我们看一看那些贪官污吏犯罪历程,多是几年前犯下的事情,可为何那时无人问津呢?就连《铁道游击队》中对汉奸的惩治也是秋后算账,汉奸们干一件坏事就被记为一颗黑豆,干一件好事记为红豆,红豆可以抵消黑豆,黑豆达到一定数目就被铲除。不是对每次犯下的罪行进行警示、惩治,而是等着最后结果,算总账。
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看谁笑到最后,成者王侯败者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些成语都有着一个同样的意思,那就是看最后的结果。甚至对一个人的功过是非评价,要等他去世之后才能最终确定,这就是盖棺论定。
分分,学生的命根,每次考试的成绩排名。还有不管你平日里学习情况如何,决定你命运的还是最后那场考试。
每个单位、每个人在年终都要做年终总结,有的还要张贴出来,看一看谈一谈你在这一年的工作,至于你平时的工作如何,那不要紧,要紧的是你的工作总结如何。这在我们国家,写工作总结成了一道风景。
五十步笑百步,敌人来了,吓得倒退了五十步的人却在笑话倒退了一百步的人。他可以笑话别人的标准依据,就是退回的结果,是一百步和五十步的区别。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什么意思?那就是一百里的路,即使你走了九十里,也只能算走了一半,没有达到目的地,一切都是白费。
“到时候再说吧”,这句话常挂在人们的嘴边,透着一种无奈和等待,在等待着某种结果的出现。甚至多行不义必自毙,强调重视的还是最终的结果,至于平日里多行的不义,人们只是睁只眼闭只眼了。
凡事以结果为导向,容易造成目标性功利性太强,为达目的,甚至不择手段。
所以,我们应该要“看结果”也要“看过程”,不能急功近利,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中国人重结果 The Chinese Are Result-orie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