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红色力量》有感︱月旦评  Thoughts on Red Force

观《红色力量》有感︱月旦评 Thoughts on Red Force

延安.jpg

今天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红色力量》,讲述的是习近平同志走过的足迹,特别是他在河北正定县的那段岁月,也促使着我参加完活动后从网上搜索着有关正定县的故事。

正定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常胜将军赵云故里。面积不足5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0万,曾是有名的贫困县。

1982年,习近平同志到河北正定县工作,1983年任正定县委书记,当时的习近平年仅30岁。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大念“人才经”,礼贤下士,爱才敬才,聚才用才。根据习近平同志提议,1982年,正定对全县知识分子进行三次大普查,对各行各业技术人才进行登记造册,对23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专业、特长、工作经历进行分类、汇总,建立了正定有史以来的第一本“人才账”。同年11月,正定下发了《关于发挥知识分子作用,改善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规定》,给各类人才安心工作、献计出力吃了定心丸。

习近平同志亲自撰写面向全国的“招贤榜”。1983年3月,正定颁布了招贤纳士的“九条规定”,以大布告形式在各生产队、机关、学校、工厂张贴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3月29日,“九条规定”在《河北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以后,在河北“一石激起千层浪”,并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

全国各地人才开始关注古老而又青春焕发的正定,许多有一技之长的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来人来函要求到正定工作,为正定的经济腾飞出力。正定当年就引进各类人才46人,在一年多的时间招来了科技人才257人。

习近平同志亲自向全国有关专家、学者发出100多封邀请信,组建正定经济顾问团。

习近平同志坚持“下挖”、“内用”并举选拔县内人才。起用县社商品生产中一批崭露头角的改革者,为他们清障除卡,让他们领路示范,从基层“挖”出人才。根据“人才账”对每人所学对号入座,合理安排工作,让他们“人得其所、才适其用”。(以上五段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1981年,恢复研究生考试。能够在1982-83年间,有此设想和做法,可见习近平同志的远见卓识。全国各地开始重视知识分子,开始引进人才,应该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了,而习近平同志重视选拔人才的做法至少比全国早了十多年。

人才是一个地方飞跃发展的一大法宝,必须发现人才,重视人才,必须让人才得其所适其用,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放心、舒心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既引进外来人才,又从内部挖掘人才,让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又要把熟悉内情、被埋没的人才或者崭露头角的有志有才者启用起来。内外兼修,不但充实了新鲜血液,也促使内部人员积极向上,增强了活力。

反观我们有些地方的做法,真的让人不敢苟同,出台的引进人才的政策千呼万唤始出来,还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地方官员曾坦言,自政策制定以来,没有一个人才是按照这个规定来引进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制定的文件有问题,不切实际,不实用,只是应付公事,没有实际调查。这样的地区何以发展?

有理想有信念,这是前提,但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落在纸上,要落到实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讲得再好写得再棒,不去实际执行,或者无法实际执行,不过是一纸空文。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制定任何政策都是一样。

《红色力量》给了我很深的启发,有远见卓识,然后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富民兴国之道。一个家庭有好的家长,一个地方有好的官员,一个国家有好的领导人,这是家庭之幸,地方之幸,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观《红色力量》有感︱月旦评 Thoughts on Red Force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