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麦收时节 Wheat Harvest Season Again

又到麦收时节 Wheat Harvest Season Again

1.jpg

小时候,每到麦收时节,我就有一种恐慌、焦虑的感觉,直到女儿5、6岁时,家里仅剩下两口人的土地承包给了别的村民后,我的这种感觉才算消失了。

按照母亲的说法,那是“争秋夺麦”。秋天收玉米,持续时间长一些,也不用担心连阴天玉米会烂掉。再者,立了秋的天气总能稍稍凉爽一些。可夏天麦收时节就完全不同了,麦子熟的时候,也正是开始连阴天的时节,若不及时收割、晾晒,麦子会烂到地里。因阴雨天无法收割,况且即时收割了也无处堆放、脱粒,麦子也会发霉的。这样一来,一年的收成就打了水漂,白劳累了一年。我曾见过邻居家的麦子,因为阴雨连绵,熟透的麦子在棵上又长出了嫩芽。

夏天高温炎热,直晒得你脸上、身上红肿,甚至脱皮。割麦子时要穿上长衣长裤,戴上草帽子,穿上布鞋,穿凉鞋会被尖锐的麦茬扎破脚。镰刀不小心还会割破手和小腿,手掌上磨起的血泡,严重的是麦芒、麦壳还会让你痒痒得难受。麦收时间短,必须争分夺秒,有时一夜也难得合上几眼。你说,怎能不让人惶恐、焦虑、急躁。

我们那里麦收季节的到来,似乎不是布谷鸟的叫声,待布谷鸟来时,我们的麦收已近尾声了。开始串种玉米,我就感到麦收快来了。

大约是在收割麦子的十多天前,就要在麦地里撒上玉米种子。在两垄麦子中间,弓腰倒退着用大镢刨出个浅窝来,后面的人散上种子,然后再用土盖上。有时麦子种的密,种玉米就费劲了。那时的麦子就已经发黄了,可惜那时没有《风吹麦浪》这首歌,否则我会吟唱一番的。

3.jpg

村边的荒地上,家家户户要用石辘砫压出块硬硬的场地来,那是用来堆放麦子,压麦子脱粒,晒麦子的地方。还要用木头支起一个窝坡来,白天可以在里面休息,主要是晚上用来看护麦子的。窝坡里刚刚容得下一个人躺下,晚上蚊叮虫咬,空中全是扬起的麦芒麦壳,那滋味真的不好受。

后来有了脱粒麦子的打场机,可要排队等候,待到轮到自家时,一家人全上阵才忙的过来。有时要整整一晚上的时间,结束的时候累得连动都不想动了。灰头土脸,鼻孔里、喉咙里都是黑黑的东西。

好在麦子上了场,只等着晾晒,就不那么紧张了。最后,把收获的麦子全部装起来,数量上能够与上一年有个比较。可一部分还要作为公粮,交到公社的粮所里去。

沿着窄窄的、坑坑洼洼的土路,拉着一地排车的粮食到粮所交公粮,第一次很难通过被收下。不是不干净就是不够干,回去晒一晒、筛一筛再来。公粮交上,不但没有钱,还会给你一张条子,限你在某月某日前要交集资款几百元。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多年,老百姓辛苦一年,换来的是几百元的集资。在那个年代,几百元已经不是小数目了。你若交不上,没有钱,对不起,村子里的领导们会领着一帮人,去你家里装粮食、抱走电视机。暑假放假在家里时,我经常看到村子里的大小头目在挨家挨户地催要集资款。

那个时候,在我那幼小的心灵里,早已埋下一个念头:一定要走出农村,一定要改变现状。

后来,农村形势天翻地覆的变化,老百姓种地不用交公粮了,而且还有补贴,集资款再也没有了。农民可以把地租出去,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然后寻找致富的门路。种粮能手可以承包土地,发展多种经营,同样可以致富。

农村的改变是政策的变化,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一个人的改变,也应是从思维观念开始的。穷则思变,只要有改变的念头,有决心有抱负有劲头,纵然土地贫瘠,那理想的种子也会生根发芽的。

4.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又到麦收时节 Wheat Harvest Season Again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