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需要灵感的,可我并没有那样幸运,时时有灵感之光迸发,时时有灵感的光顾。也只能自己想法取些火石用力击打,崩出点火光来;或者用火柴点燃那灵感之光。那闪电之光,难得一遇,倏然而逝,终是指望不上。
闭目,挠头,这是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了。白头搔更短,这苍苍白发,不就是岁月烙下的印痕吗?伤感之余,苦苦思索找寻,岁月留下的那些看不见的烙印呢?它印的那样深,影响那样远,却只印在自己的心头,也只为有着同样经历和感触的人所感知。
母亲6岁时就失去了母爱,尽管有我姥爷在,可终究无法替代那慈祥的母爱。母亲自嫁到这个村子来,就带着她的五个孩子,住在三间破旧的草屋顶的房子里。那原是地主家用来做仓库的,房屋西北角的山墙上裂开了一条长长的、拳头般大小的缝隙。每逢农历六月天连续下大雨时,母亲就担惊受怕,害怕这茅草做的屋顶被风吹走,害怕这房子会被大雨淋塌。
直到我11岁时,我们才搬进了新房子里去。
一有大一点的声响或动静,母亲就害怕,心里砰砰地跳。我甚至取笑起母亲的胆小怕事了,可我渐渐明白,这是岁月在母亲身上烙上的印痕。自小冷暖自知,担惊受怕,总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总是为生活的艰难揪心、发愁。
这烙印却使母亲心地善良、生活知足、待人真诚和宽容,母亲从不会议论人、小瞧人,更不会算计、计较,艰难困苦并没有难倒母亲,只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而这烙印同样也印在了我的心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艰难、无助,才懂得生活来之不易,才懂得祖祖辈辈走过的坎坷和磨难,才会自我拼搏奋斗,才懂得感恩,懂得与人为善,洁身自好,有正义感。
这是家风的遗传,还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或许说,这是感知岁月印痕之人的一种自我成长经历吧。
母亲身上的印痕烙在我的身上,而我身上的这种印痕,同样影响着我的女儿。我对母亲之心的感受,恰如女儿对我之心的感受,因为女儿从这烙印中,感知了她父辈的不易和发愤图强。
可历史重演的不只是动人而又催人奋进的故事,更多的是一场场悲剧。
我单位里的同事几乎是清一色的官二代,他们的父辈甚至父辈的父辈,就开始做官了。他们毕业后,凭着关系进入了机关事业单位,有房有车,甚至连女朋友的工作也一并解决了。
进入到单位里,他们想的是如何鹤立鸡群,搞点成绩,让领导重视;或者溜须拍马,请客送礼,讨领导的欢心。这些做法,至少让我疑惑不解,可他们并未觉得有何异样,因为他们从父辈那里看到的学来的,就是这些东西。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他们父辈身上的烙印就是这样,这不足为奇。
官二代缺少人生磨难的一环,衣食无忧,安逸享受。每天考虑议论的,无非是去哪里玩,到哪里吃喝。岁月留给他们的就是享受、享受、再享受。别人的痛苦、艰难,他们体会不到,更无法感知。路有饿殍,天下灾荒,那位皇帝却纳闷:没有饭吃,为何不喝点肉汤呢?与此皇帝相比,官二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官二代如此,那官三代又能有怎样的世界呢?岁月又会给他们留下怎样的烙印呢?
岁月会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打上深深的印痕,在以后的岁月里,这种印痕会以某种方式显现出来,被人感知,又会将这烙印印在后辈人的身上。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岁月留下的印痕 Traces Left by the Years Gone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