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岳父读书的日子 Thinking of Those Days When My  Father-in-law Was Reading

想起岳父读书的日子 Thinking of Those Days When My Father-in-law Was Reading

几天前,在书架上翻出鲁迅先生的《野草》来,薄薄的只有60余页,大约是装订处开裂的缘故,在那里又订了两个订书钉,还用胶带缠了边。这是1973年的版本,定价也只有0.20元。记得这是我从岳父家拿来的,书的封面上也用钢笔写着岳父名字的汉语拼音——kong fansen。是的,孔繁森,想不到岳父与领导干部的楷模有着一样的名字。

岳父今年87岁了,身体硬朗,离休教师,如不是他开朗乐观的性格,恐怕真的难以走到今天,而在这一点上,妻子与岳父性格上竟有那么相似之处。

岳父性格耿直,说话直来直去,容易得罪人,也因此在文革中被打成右派,下放到了农村,妻子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生的。

丢了教师的工作,一家人去贫穷的农村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可岳父总忘不了找时间读书,夏日炎炎,躲在树林子里乘凉读书的岳父被老百姓发现,竟惹来了一阵嘲笑。农村人不学着种地,读书能当饭吃?

岳父不为所动,更不会受那些风言风语的干扰,自我陶醉在文学的天地里。鲁迅先生所言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用在这里也很恰当。

迫于生计,又喜欢读书,岳父便在县城一中的校门口摆起了书摊。改革开放以后,原属革委会的一些单位要处理掉原来的一些藏书,得到消息的岳父大喜过望,讨价还价,便全部买了下来。这便成了书摊上部分书籍的来源。

我手头上的这本《野草》,扉页上印着“山东省济宁市革命委员会机械工业局”的印章,这应是这本书的来源了。里面的有些句子,岳父在下面做了标记,有的在页边加了注。这是岳父读书的习惯。

从书摊、书屋,到书店,岳父的生意越做越大,可他读书的习惯一直未变。各种杂志、文学书籍是他喜爱的内容,岳父家里也摆满了这样的书籍。每次去岳父家,沙发上、床头上、写字台上,到处都是书,而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收获了不少的书。

岳父个子不算高,再俯身读书,显得就更矮了,可岳父总是认真地读书,这种习惯或者说是爱好一直保持到现在。即使来我这里小住上几日,也会看到岳父在灯下读书的样子。

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能够改变命运,这是岳父的信条,而岳父也是这样改变自己命运的。

岳父被下放到农村时已近40岁了,可他却矢志不移,坚忍不拔,不坠青云之志,用读书改变了一生。

农村艰难的生活,我也时时难忘,每当我感到彷徨,感到无助,感到失望、悲伤之时,我就会想起岳父当年读书的日子。那是一道亮光,照着我努力前行。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想起岳父读书的日子 Thinking of Those Days When My Father-in-law Was Reading’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