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要亲而不近 You Should Be Hospitable but Not Too  Close to Your Relatives

亲戚,要亲而不近 You Should Be Hospitable but Not Too Close to Your Relatives

亲戚,指的是由血亲或姻亲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中国社会由一张张密密麻麻的亲戚网人情网等关系网织成,复杂而又深奥,局外人是难以理得清晰的。从另一个方面,也能看出古代和旧时的中国亲戚关系的复杂以及等级制度的森严。

对亲戚粗略的理解,大体就是男方的亲属关系称之为“亲”,女方的亲属关系称之为“戚”。故此有外戚的说法,也能看出古时女人地位的卑微,连自己的亲人也要被称之为外人。我小时候,有时称自己的爷爷为老爷,而自己的姥爷就要称呼为外老爷了。再细一点的区分,那就是自家由男方形成的亲属关系称作“宗亲”,由女方(母亲和女儿等)形成的称作“外亲”,而由妻子形成的亲属关系称作“戚亲”。

你说这关系是不是很复杂?你到底有多少亲戚?或许都不能说出个具体的数字来。

因为与亲戚有着转弯抹角、千丝万缕的某种关系,自然要比普通人亲一些。毕竟,一扎不如四指近,打断骨头连着筋,血浓于水。所以,亲戚见面免不了热情寒暄一番,嘘寒问暖,把酒言欢,甚至还要礼尚往来,维持着亲戚关系。
这就是亲戚间“亲”的意义,因为有某种关系,所以要变得亲切,这也是与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可往往就是因为这种亲戚关系,有时会生出许多烦恼甚至造成利益上的损失。

如果有一天,你一个八百杆子都打不着的亲戚上门来找你,那定是有求于你。若你神通广大,谋得个一官半职,那这亲戚是来求你办事的,比如孩子就业,或者某事需要与某人打招呼走个后门等。你若答应去办,亲戚自然高兴,万分感谢,可毕竟是违规、也难办的事情;你若不答应去办,亲戚转而就变成了仇敌,一脸的不高兴,满腹的埋怨——“还是亲戚呢!还不如不是亲戚……”他还理直气壮,好似是亲戚就得去办,不能讲条件,更不能推辞,至于是否合规合情合理,才不是他关心的了。谁让我们是亲戚呢?

若你只是个平头百姓,平日里不曾多来往的亲戚上门,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来向你推销保险、加入某公司或平台的理财活动,若你是在事业单位工作,还可能是来找你作贷款保证人的。

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在说服自己所有的亲戚购买了保险后,就再也开展不下业务,最终离开了保险公司。这也说明,很多事情都是从自己的亲戚开始的。亲戚容易上门,苦口婆心,满是自己工作的艰辛和保险产品的诱人。尽管你不是很乐意购买保险,但看在自家亲戚的份上,最后也会买上一份,替这亲戚完成一份任务。可这年年都要继续缴纳保险费的负担,有时感到压力不小,后来你想再联系一下这个从事保险业务的亲戚时,却发现这亲戚早已离开保险行业了。你是不是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更让你恼火的,是那些来让你加入某公司或平台从事理财活动的亲戚,声称高利息高回报无风险。可到最后,终是人去楼空,或者人还在,只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了。你又能奈他何?

直接让你追悔莫及的,是那些让你当保证人的亲戚。看在亲戚的情面上,为他的贷款作了保证人,可待到期还款时,他却不见了踪影。法律无情,只能找你这保证人来还款了。

我们这里一个镇一个村子里的老人,由在农村当教师的亲戚作为保证人,从银行贷了几万元钱,可不想老人不久竟去世了。老人的子女死活不认这笔账,这教师亲戚有苦难言,银行也无奈,只好免除了利息,让这位教师只还本金。从此,这亲戚关系也就彻底断了。

传销曾一度疯狂,我的一位同事曾碍于一亲戚的死缠硬磨踏上了南去的列车,去一座城市参加一个培训,去了才知原来就是“老鼠会”。他趁机跑到了汽车站,坐了几个小时的大巴车,总算回到了家里。此事过去了好多年,这位同事还耿耿于怀。

之所以出现了以上这样的事情,是因为把亲戚间的关系拉的太近了。亲戚除了有亲切感之外,在是非、原则面前也应当作其他普通人一样对待。既不能牺牲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来为亲戚谋私利,也不能牺牲亲戚的利益来为自己捞好处。这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亲戚要亲,但不要近。亲戚是一种缘分,但也要坚持原则。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亲戚,要亲而不近 You Should Be Hospitable but Not Too Close to Your Relatives’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