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班途中,见一七十岁左右的老者,蹲坐在路边的沿石上,面前摆放着几铁桶又圆又大的黄杏,边上还停着一辆三轮车。附近的村民总是把自己产的瓜果蔬菜拿到这里来卖,老人是在卖杏,那杏煞是诱人,我停下来打算买上一些。可又有点犹豫,因为经常用支付宝、微信支付了,也就很少再带钱在身上。这农村老人会用这现代化的东西?我便问他能否用微信支付,他笑着说行,可我又看不到他摆出来的微信二维码。
与老人一顿攀谈,原是来自十几里外的一个叫做鸡鸣返的村庄,十几年前我曾在那里包村一年,那里山清水秀,民风也淳朴。说起这名字,相传明代的永乐皇帝南巡返回时至此,正值鸡鸣,因而有该村之名。
老人捡了一个软一点的黄杏让我免费品尝,还把里面的八旦核用石头砸开,也让我尝一尝。说好的2元一斤,可老人最后按的是1.5元一斤,共计5.7元只让我付5元。老人拿出手机,熟练地打开微信让我扫码,想不到老人把微信也玩得很溜。
若在二十年前,这种情形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不只是一种新的支付方式、通讯方式,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交易方式。
二十年前,那时我连手机也没有,能够用的上手机的人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了。尽管还不是现在的智能手机,也要挂在腰间的手机套里,很是惹人注目。有事情只能用公用电话联络,市内电话费不便宜,市外的长途电话费更是高的离谱,打几分钟的电话费用就是几元钱。电脑更是凤毛麟角,不知上网是何种感觉。那时的网线是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网速也慢得惊人。实在需要上网,就只能去外面的网吧。
外出买东西或者到市场上去,就得准备好现金,还生怕被小偷偷去或者不小心丢了。到原单位附近的菜市场去买菜,还要准备好零钱,否则你拿着50元、100元一张的人民币去买几元钱的菜,那些卖菜的村民无法给你找的开钱。你只能去找附近卖猪肉的摊主给你换成零钱,即使你不在意那沾满油腻的零钱,可人家还十分的不情愿。你只好再顺便买上一点猪肉,人家才算勉强答应。
可现在,谁还会再为没有带钱而担忧?谁还会再为带了大一点的钱而烦忧?谁还担心钱会被小偷偷走?手机扫一扫,一切欧克。一机在手,走遍天下。消灭小偷的不是公安竟是马云,甚至马云都说,西湖边上乞讨的乞丐,面前放的已不是陶瓷缸子,而是二维码。你说这世界变化是否奇妙,变化是否巨大。
那时,单位周边还难以见到卖新鲜水果的村民,在市区里见到有卖新鲜水果的,忍不住要打问一下价格,可买回去才发现竟然缺斤短两,少了很多。你若是只问价不买,那卖水果的妇女竟撒起泼来,还不让你走。这就是那时买水果的印象了。可现在那些缺斤短两的小贩子已经不存在了,到处都是新鲜的水果,谁会去买个不痛快呢。
前段时间,给在北京的大姨姐寄去了大樱桃,今日寄明日至;大姨姐也从网上给我们寄来南方的水果:芒果、沃柑、菠萝蜜,这些难得见到的水果如今也时时吃的到了。
这就是二十年发生的巨大变化,不只是物质生活,更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变化,我们期待着再过二十年,那会有怎样的巨变。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二十年,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Great Changes in the Past Two Deca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