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写出的文章那么骨感?︱月旦评 Why are Our Articles So Skinny?

为何我们写出的文章那么骨感?︱月旦评 Why are Our Articles So Skinny?

上学时写作文是我最头痛的一件事,首先勾勒出了一个大体的轮廓,或者说有了一个骨架子,剩下的就是添加上有血有肉的细枝末叶,使之变得丰满。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纵是抓耳挠腮也找不出有血肉的东西来,只好无病呻吟,还不忘时时数数已完成的字数,如还不够字数标准,那就只好再加上几句豪言壮语般的空话、套话,到最后就成了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了。

除了主干或者骨架,为何我们再也无话可说,然后就直奔主题?写出来的东西一不丰满,二不吸引人呢?读了余光中的《春到齐鲁》,可以说我们就找到了答案。

2002年,余光中有了山东之行。事后写成《山东甘旅》四章:《春到齐鲁》、《泰山一宿》、《青铜一梦》、《黄河一掬》。《春到齐鲁》主要描写了济南特别是山东大学校园的景色,在这里我们节选前半部分进行分析。

文章的主干清晰简单,就是从济南遥墙机场——山东大学——山大校园。

“从机场进城,三十公里的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但两侧的柳树绿阴不断,料峭的晴冷天气,千树新绿排成整齐的春之仪队,牵着连绵的青帐翠屏,那样盛况的阵仗,将我欢迎。那些显然都是耐干耐寒的旱柳,嗜光而且速长,而且绿得天真情怯,却都亭亭挺立,当风不让,只等春深气暖,就会高举华盖,欣欣向阳。”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速路两侧的柳树,余先生将之拟人化,像情窦初开、天真烂漫、亭亭玉立的少女,排成整齐的仪仗队迎接着远方的客人。

先生知识渊博,对这种树木有着准确的描述:耐干耐寒,嗜光而且速长, 当风不让,春风一吹,高举华盖……更叹服于先生的手法了,把毫无生气的旱柳写得有声有色,生灵活现,其中却又不失幽默。

来到了山大校园里的专家楼外,那争艳的群芳让余先生应接不暇,梨花、桃花、樱花、海棠,最让作者一见倾心而又大费笔墨的却是丁香了。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的名句谁读了能忘记呢? 至少我竟不知李璟为何方名士,更不用说借用他的名句了。

对于丁香的产地、历史、药用价值、科目类别、花朵盛开时的模样特征,都让我们大开眼界。没有对植物的爱好和渊博的知识,先生又怎能有此入微细致的描绘?

“……简直要亲人,依人。你怎能不停下步来,去亲她,宠她,嗅她,逗她。”

那繁花像可爱的小姑娘,让人忍不住要亲她、逗她,而余先生又像一天真孩童,透着俏皮。

“只恨被人簇拥来去,点指参观,身不由已,无法化为一只蜜蜂,周游众芳,去留连一花一天国。”

先生的心早已在那众芳之中,恨不能化为蜜蜂,飞入花的天国。先生对生活有着一颗童心,可爱之处,跃然纸上。

纵让我们去描绘这些植物,我们也很难有这样的神来之笔。究其原因,就是对植物或者说描述之事物知识的匮乏,缺乏想象力,对自然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更做不到以诙谐幽默之心态来对待生活。

那些有血有肉的东西来源于生活,需要我们认真观察、思考;同时要博览群书,把可用之才拿来为我所用;更要有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当然,如能透着点俏皮和天真,那应是锦上添花了。

mmexport1505629733090_结果.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为何我们写出的文章那么骨感?︱月旦评 Why are Our Articles So Skinny?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