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不会过江东…… Xiang Yu Would not Cross the River…

在“部门联系群众”活动中,我负责包保联系一村庄中的二十几户村民。其中有一户是该村的特困户,其遭遇和境况让人同情、怜悯,也让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痛和恨。

家里就母子两人,老人七十多岁了,脊椎严重变形,腰都弯成90度的样子了,只能靠挪动一高的凳子行走。儿子姓靳,大概是1971年生人,比我小3岁,也算是同龄人了,父亲早逝,母子俩相依为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还算比较难考,小靳苦读、复读,参加高考,可一次次的失败让他几乎绝望,再加上周边人的风言风语,竟使他走上了绝路—喝了农药。幸亏抢救及时,可身体落下了残疾,靠着拐杖勉强能够走几步,整日躺在床上,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尽管母子两人都申请了低保,可仍然度日艰难。本该挣钱孝敬老人的年纪,却让近乎残疾的老人照顾自己的吃喝拉撒。

我不知道小靳是如何想的,难道这世上除了上大学就没有别的路了吗?

原单位有一位姓杜的工程小包工头,有一次去我们办公室,当被问及他弟弟的事时,那么一个大男子汉当着我们的面竟泪流满面。他弟弟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到一农村小学教书,这是该校自建校以来分来的第一个本科生。上世纪九十年代正是全国减员增效、下岗再就业浪潮高涨的时候,却不想这个唯一的本科生竟被下岗了。小杜性格内向,只知道研究学问、教书,被下岗也在意料之中。郁郁寡欢的小杜终日把自己关在屋里,以泪洗面,终于有一天跳进了村边的水库。

我很长时间也高兴不起来。生命是最为可贵的,难道除了高考、除了教学,他们就再也无路可走了吗?高考失利,小靳完全可以边打工边自学,先解决生计,然后再考虑走得更远。下岗或许对小杜来说是件好事,那不过是一所普通的小学,如果真的有能力,何不应聘去更好的学校,拿着更高的薪酬呢?那所小学又有何让他如此留恋呢?

这使我想起了让李清照钦佩的项羽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果项羽过了江东,振臂一呼,应者何止八百子弟,卧薪尝胆,卷土重来,或许历史要重写了。只是他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不是不肯,而是不可能过江东,这是其性格决定的。

他们的不幸是偶然的,但同时也是必然的。这就是他们的性格的悲剧,性格决定了其命运。

1947年,胡宗南率大军进攻延安。毛主席主动撤出,并对不解的身边人说,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是一定要回来的……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任何时候我们都能感受到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伟大。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项羽不会过江东…… Xiang Yu Would not Cross the River…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