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述要》|品乐书会|月旦评

《阳明学述要》是钱穆做的对王守仁阳明先生学说的简要介绍。是书虽简,但源流梳理得宜、要点突出、讲解明晰,对阳明的几个关键概念做了鞭辟入里的解析。如果有人要读阳明,此书必定是入门首选。

宋学遗留之问题 1.本体论:万物一体。 2.修养论:变化气质。 万物一体:周敦颐《太极图说》、张载《西铭》——万物分为个体,而只为大全体的一相,为何? 周敦颐——无极而太极,变化万物,故为一体 张载、二程——仁,浑然与万物同体,存之一心。“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 分歧:1.万物一体,在万物,在人心。2.万物一体,从心体认,从万物参究。 朱熹:考究天下之物(难以实现)。信从古人,算是捷径。 陆九渊:立心,自觉自省 变化气质:张载《正蒙》、程颢、朱熹——小我之私,是人心逐渐沾染的积习,把天地万物一体的理想常存心中,可以复归大我。克己泯小我,明理(万物一体)复大我。 方法:存天理,去人欲便是其一;心无所系,心中没事,无潜隐、不躲闪——敬。 什么是天理?致知、明——持守。程颢重庄敬持守,程颐重致知。二程讲“敬、义夹持”、“明、诚两进”——分化为朱熹先“致知”,二陆“发明本心”。

明学一般趋势及王学有关系之学者 一般趋势:1.重行,轻知——在乎一身一心,不讲宇宙万物。2.一元论倾向——只求得一个把柄,化繁为简。3.折中融会——单纯切实,遇事折中融会到把柄上去。4.各立宗旨,互争门户——难免有所不同,故而相争。 吴康斋与弼——胡敬斋居仁、娄一斋谅、陈白沙献章的老师。娄一斋为阳明师。摆脱文字言说,反向自身自心。用力于变化气质。 陈白沙献章——心为我,理为外,二者如何切合;把柄:此心之体,即明道老路。 湛甘泉若水——随处体认天理;两边混淆,棱模两可。 罗整庵钦顺——分殊上见理一,两边徘徊。 总之,天下之物难于尽格,只能“存心”。

阳明成学前的一番经历 野心、跳动、执着、归隐、讲学、正直、贬谪、遇刺、渴慕、抵抗、沉着

王学的三变 龙场驿:“良知”,始论“知行合一”——以收敛为主,见自身良知本体——心上功夫。 奇功:“致良知”——成一家之言 归越:中道

王学大纲 1.良知——分善别恶,天理在人心上发,其本源就是良知。不需要从外体认。 2.知行合一——知行本是合一,因私欲隔了;“精”“纯”便是自然流露,即为天理。 3.致良知——彻根彻底不使一年不善潜伏胸中的方法。要心不为私欲私意所障碍。 4.诚意——诚意,知行自见合一。 致知代替了北宋的集义和穷理;知行合一和诚意代替敬。融而为一,从而解答分裂。 谨独——独知,诚的萌芽。 立志——真切为善之志,专一于此,便是良知栽根处。 事上磨练——感应,心、物之间。心无内外,只须在事上磨练做工夫,在良知的体验上用力,以致中和。 一元论、折中融会、以实践为本。

阳明的晚年思想 1.拔本塞源论——从人类心性出发,从教育入手,逐步实现良知之乌托邦。 2.大学问——从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到只有一物,只有一事。儒家之至诚。 3.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好恶—是非—善恶。

王学的流传 王龙溪畿——四无说。 王心斋艮——淮南格物说,以反己为格物,以止至善为安身。 罗念庵洪先——入门略可无误。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阳明学述要》|品乐书会|月旦评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