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字漫谈|三个一|月旦评

“累”字漫谈|三个一|月旦评

大家春节过后上班、开学,是不是心累又疲劳~@TVB姐在这时候说“累”字,真是大大的狡猾了。

“累”的小篆字和现代汉字差别不大,历史上也没多少异体。这不得不说是造字优秀,象形简洁、直观的功劳。至于读音上,昆明话读作“lùi”(劳累)或者“lǔi”(积累)。

《说文》曰:“缀得理也。一曰大索也。从糸畾聲。力追切。” 力追切,是指累的读音可以用力的声母“l”和追的声母“ūi”相拼得来。 大概来说,早期的“累”字常读平声,意思和绳索有关:细丝有条理地聚集在一起,就可以形成坚韧、能承重的绳索。因此,那时的“累”字既表示和绳子有关的意思,也用来描述某种聚积。

《左传》曰:“两释累囚”,累囚便是由捆起来的人,引申为监禁。至于《楚辞》:“层台累榭,临高山些”,则是形容一个挨着一个,接连成串。

后来小篆化为隶书,“纍”字从三个“田”,简化为一个“田”,就此稳定下来,两千余年没有更改。

在漫长时间的使用中,“累”字的引申义大放异彩。

“拖累”、“连累”,自然是从“绳索”引申出来,表示因为关系联结而牵涉。这句话挺有意思,关系、联结、牵涉,全都服从于绳索隐喻(参见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说到底,“系”字是绳索,由“系”字构成的字、词也就“摆脱”不了它啦。

另一方面,“危如累卵”、“累赘”则是从“聚积”来,同一类东西不断放在一起,变得越来越多。如果是麻烦又没收益的事儿,就难免变成“累赘”了。这种意思还可以形容抽象的事物,比如“累次”、“累世”。虽然肉眼不能见到次数、世代堆叠在一块儿,却马上就能理解。

再多一点儿呢?比如说“干不完的活儿”、“做不完的事儿”,那肯定是相当的“劳累”。不过这一下就不再是描述外物,而是人的感受。

我们不妨从诗歌来看看这些意思的转变。

《诗·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南边有樛木,葛藟往上爬。这里的“累”字是缠结、攀援。

《汉乐府·孤儿行》:“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则是清鼻涕止不住地留,一连连、一串串。

陶潜《感士不遇赋并序》:“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诶~这就有了“疲劳”的意味。再看陶潜《闲情赋并序》:“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更加明显了,就是要祛除“疲累”。这两个“累”字都意味深长,不仅含有以俗务为“累赘”的感觉,也象征着世俗名利是人心中堆积的重物。因此,迎清风可以扫除身体上的疲劳,也可以卸下心头的“负累”。

P70927-181048.jpg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又回到了形容词的正道,醉酒观月朦胧,好似重重累累(咋跟近视一样)。

我也衷心希望大家能多见累月人烟、清风过岗,不为形物所“累”~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累”字漫谈|三个一|月旦评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