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定义运动的?“物体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当我们说,“桌子上的水流动”,我们是在说“随着时间变化,水相对于桌子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那么如果是“时间流动”呢?
——“时间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变化?”
这显然是一个无法圆满的自我指涉。
因为时间和空间是我们用来定义运动的某种事物本质。如果一个陈述折回头用在自己身上,很容易产生矛盾和悖论。最著名的例子是:“这句话是假话。”
所以,我们从来不会说,“空间在运动”。空间可以弯曲、可以折叠、可以崩溃,但它不会运动。
实际上有一些微妙的例子。“家里空间变大了”——指的其实是被钢筋混凝土(作为物)包围起来的,而家具、杂物(也是物)又没有占据的部分空间。当我们说空间发生了变化的时候,其实往往是物的变化。
时间亦然。时间是对运动的规定,它本身无法运动,它是事物的次序。
要把一杯咖啡从桌子上打翻,掉到地上,杯子碎裂,咖啡泼洒,这是很简单的。可是反过来就很不简单——散落在地上的液体和碎片自发融混完整,还要反重力地飞上桌子。前者通向混乱,后者自发生成秩序。所以要实现前者极其简单,要实现后者,却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
对的,事物的次序之所以有效力,是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的熵不会减小。
说到这里,其实“时间”已经消失了。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可以叫做“时间”。我们只有回不去的过去,整个宇宙的事物通过运动联系起来:
我往杯子里倒咖啡。 我和朋友谈话。 我和朋友各自喝咖啡。 我的手意外打到杯子。 杯子和咖啡掉落。 杯子碎掉,咖啡洒开。
时间不过是一个抽象的幻觉——就像金钱一样。
难道一张纸真的可以换来一罐茶叶?当然不能。可是每次带着猪肉、锅、盐巴去换茶叶,实在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利用自己的抽象能力,规定了各个物品的价值数量,然后用一种统一的货币来交易。
时间的定义正是如此——世界上的事物这么多,每次都说:“我在抓住兔子后把绳子丢了”。兔子又是啥时候抓住的?“放好陷阱之后”。谁知道你在说啥!聪明的人就说,“我抓兔子是两个日落之前的事儿,放陷阱是刚才说的那个日落和日出之间,太阳在头顶的时候。”于是大家都理解了。
宇宙是记忆的多彩的镜子, 一切都是它的组成部分; 它艰巨的过道无穷趋紧, 你走过后一扇扇门相继关上; 只有在太阳西下的那一方, 你才能见到原型和耀光。 ——博尔赫斯《永恒》
这就涉及把特殊的事件次序置入“普遍的”次序之中,“货币”产生了。从此有了一天、一月、一年,然后又把一天细分成许多等份。
当然啦,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绝对的普遍次序不存在:时空是相对的。为了更好地处理这个问题,我们只好又把事件的次序捡起来,看看它是不是才是那个真正的本质。
物理学前沿涉及大量的此类问题,包括时间是不是离散的、时间究竟是不是人类的幻象、又或者时间是不是某个二维世界在三维上的投影产生的效应等等。但最为喜闻乐道的,可能还是相对论:
“你和一个漂亮姑娘在公园长椅上坐一小时,觉得只过了一分钟;你紧挨着一个火炉坐一分钟,却觉得过了一小时。”
PS:以上只是一种假想,未经检验,请勿当真!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时”字漫谈·时间是一帘幽梦?|三个一|月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