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輓歌?

餐廳輓歌?

下班時滑手機,看到這一篇文章

張忠謀:這次疫情將永遠改變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

看得很有感覺….

image.png
pixabay

讓我先摘錄一些重點在這裡,給各位迅速了解文章大要…

張忠謀引述《紐約時報》採訪一名餐廳經營者David Chang的內容,「他說了一句話,相當絕望的話,餐廳的行業,已經沒有,永遠沒有了!」以後剩下的,絕大部份都是大型的連鎖餐廳。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David Chang並非餐廳界的無名之輩,他在全球開設超過12間餐廳, 「重新定義開設好餐廳的標準」,他除了在曼哈頓開設Momofuku Noodle Bar,還主持Netflix節目Ugly Delicious,出版美食雜誌Lucky Peach,現在正在寫他的回憶錄《Eat a Peach》,今年42歲。

他認為,這波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將毀滅餐飲業,「如果政府不介入,將不會再有服務產業」他說,他們還在搞清楚情況,但已被迫要在餐廳倒閉之前,準備結束營業。

「現在的狀況,就像2008年的狀況倒過來」他分析,2008年時,出問題的是大銀行,大型金融機構,如果不救這些公司,「世界就會毀滅」,但這一次不一樣,他說,這一次出狀況的都是「不重要的公司」,那些沒有能力向政府喊話,夫妻共同經營的街邊店。

他認為,美國政府應該像2008年救汽車產業一樣,救餐飲業。而餐廳業背後牽動不動產和農業,如果餐飲業垮了,會有骨牌效應出現。他也分析,餐廳業的規模差異很大,從一年7000萬美元營業額,到一周只有5000美元,但同樣的狀況是,只要沒有銷售,餐廳的狀況就會快速惡化。

image.png
pixabay

這次疫情,確實造成餐廳這種商業活動很大的傷害,大概外送可以減緩衝擊,但外送平台也會抽不少,其實也不是長久之計…

尤其是文中提到的小店、街邊店、攤販等等,沒有規模效應,沒有總公司可以提供很多支援,只有小家庭、職人、因為失去工作而微創業的人們… 更別說這些店所聘用的一些弱勢勞工… 都是隱形的社會成本。

對於顧客來說,我們這些吃客們,真的在乎是小店還是連鎖嗎?真的在乎老闆跟員工是誰嗎?也許還是有的。但不可能是一日三餐這種關懷,你能夠一個月在乎個幾次,特別光顧,我就會說你是大好人了…

此外,以前我說過,科技造成的衝擊,餐廳是還沒實現的領域。自動做料理的機器,我覺得應該越來越成熟了。不要以為機器做的不好吃,或是都一個味道。機器越來愈聰明了,你知道嗎?

我敢說不跟你說就端上桌,你可能都吃不吃來是真人還是機器煮的,甚至會選機器煮的…

當然,那些身有絕技的米其林廚師,不會受到影響的。但,他們只是這些餐飲業中的一點點人啊~~~~

疫情很可能造成了人們更快地接受機器廚房以及無店面廚房,機器與資本加上管理,成為餐廳致勝的秘訣,個人不再能夠百花齊放地開自己的餐廳來營生….

或許,這也是做為社會整體,開始思考基本收入或是如何發展新服務業以及兼顧就業轉型的時刻了吧?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餐廳輓歌?’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