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series - Learn Python with Steem] 是DA(@deanliu & @antonsteemit)關於「從Python程式語言實做Steem區塊鏈的入門」的系列,歡迎趕緊入列學習!
前情提要:[DA series - Learn Python with Steem #03] 邏輯判斷
第#04堂課,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個也是非常重要的主題:迴圈 。
Python的迴圈 (Loop)
前一期說完了if-else判斷式,這一期來看看另一個重要的元素:迴圈。
迴圈簡單的說,就是讓電腦「重複執行某一動作」的語法。原因很簡單,我們使用電腦程式就是為了解決繁瑣的工作內容,而這種重複性很高的動作,我們可以透過迴圈的設定讓我們一個程式就執行完所有內容。舉個簡單的例子,若是我們未來要觀察區塊鏈上的內容,可以透過迴圈的方式不斷搜尋不同的block,不斷的回去翻找歷史直到第一個區塊為止。
迴圈又可以分為While迴圈跟For迴圈,其中只是是語法跟使用情境稍有不同,大部分的概念是一樣的。我們先來介紹While迴圈。
While Loop
While
迴圈的使用情境是「面對我們不知道何時會中止的程式時」。可以用以下一個簡單的例子讓大家稍微看一下這個邏輯:
註:本篇教學的程式碼可以到GitHub觀看。
執行結果:
1 | Stop! |
While的執行邏輯是:每次執行while的範圍內的程式前,會先確認while
後面的expression是否為True。如果是True的話就會執行內容,反之則跳過迴圈。這裡我們先使用一個布林變數continue_to_loop = True
來當作「要不要繼續迴圈的指標」,稍後我們只要改變這個變數,迴圈就會中止。
跟if-else
相同的是,被包含在while
迴圈裡面要做的事情,我們一樣要使用縮排一層一層的包好,免得讓系統誤會。這裡我們一開始令 n = 1,在每次迴圈裡都把他乘以二,並且判斷這個新的n有沒有大於1312300。如果有的話,我們就把continue_to_loop
這個變數設為False,藉此中止程式。
所以等程式不知道經過多少次迴圈後,2的某個次方數變成2097152,也就大於一開始設定的m
了,迴圈因此中止,並且最後印出n
:這時已經是 2097152。
這種先設計一個布林變數來看要不要停止迴圈的手法,通常這個變數會被稱為flag
,因為它的True or False決定了迴圈的命運。這種手法在很多情況下很好用,也會讓程式的運作邏輯很淺顯易懂。不過其實我們這一個例題是不需要用到Flag的,如果只是單純的數字比較的話,我們可以做一些簡化:
這樣是不是簡單很多呢?我們將我們希望每個迴圈繼續執行的條件:n < m
放在while的後面,而while迴圈的設計正好就是「不斷執行直到不滿足 n < m
」,也就是在n >= m
時就會自動停止了。
For Loop
另一個迴圈是for
迴圈,原本在程式語言中通常是用來執行「可以預期什麼時候結束的迴圈」。跟while loop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一開始就會告訴程式我們要loop的範圍或是次數。舉一個最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印出1~15的數字:
執行結果:
1 | 0 |
在 for 的語法 公式就是 for x in o:
,代表著:「走過o
裡面所有的x
」。上面的這段程式有一個新的部份叫做range()
,專門用來產生這種一串的東西讓for迴圈走過。所以range(15)
就會產生0,1,2,3,4,….,14 (從0開始直到大於等於15停止)(在預設情況下,只輸入一個數字n就是從零開始走到n,不含n)。如果我們想要指定從1開始走走到15,就可以寫成range(1,16)。
不過python好用的地方在於,我們往往不需要知道一個「O」裡面有多少個「x」,就可以直接很懶的使用for
迴圈了。python的for迴圈很聰明,會自動幫我們想像「我們應該是要重複拿出裡面的某些東西」。
例如下列程式中,我們先把東西存在一個陣列(array)(後面我們會教更多關於陣列等等資料結構)裡面,然後就可以透過for迴圈「一個一個讀出來」。
執行結果:
1 | apple is in your shopping list |
這段程式當中,我們先把shopping_list
定義好,把一堆的字串存在這個陣列裡。接著我們利用for item in shopping_list
的語法,來走遍每一個item。
python
聰明的地方是,我們可以直接叫for loop跑完整個清單,每次回傳一個東西,並且這個回傳的東西叫做item。我們前面完全沒有告訴過python說過item是什麼,這一句 for item in shopping_list
就好像:「遍歷shopping_list
裡面的東西,每次拿出一個,稱為item」。所以在這個迴圈中,第一次 item = apple
,第二次 item = orange
,以此類推。
不過這裡的print()
裡面我們多了一個函式,稱為format()
,是今天要教大家第二個好用的小技巧。format()是字串的一個class method (類別函式),也就是只有字串能夠用。我們可以用這樣的語法在字串中加入我們要的變數:
1 | 'The value of variable a is {}'.format(a) |
意思就是把a的值,以字串的形式放入前面那一串子裡面的{}
中。
所以上一段例子裡,每次我們會印出 ‘ {} is in your shopping list ‘,其中{}就會變成每次的item,也就是物品名子。這樣是不是在設計output的時候有比較方便阿!
Homework time:練習題!
好了,今天簡單的for, while介紹就到此為止了,也來給大家出一個練習題,同時也是程式設計裡面的經典:九九乘法表。問題:請用迴圈在螢幕上列出99乘法表。提示:要使用雙重迴圈,也就是Loop in a Loop。
不過要完成這個作業,大家可能還需要一點新技能,就是關於print()
函數的多一點認識。print()在沒有任何設定的情況下,會印出你輸入的內容並且換行。在印九九乘法表的時候,我們並不是每次印出數字就要換行,因此會需要使用print 函數裡面的end
設定來變更這個預設的字莫換行
print(number, end = ‘ ‘),會在螢幕上印出number的值,並且不換行,而是在後面加上' '
。
如果想要印出縮排**,也就是一個整齊的空格的話,可以設定end = '\t'
,如下:
1 | print(number, end = '\t') |
(在程式語法裡,通常使用\t
來表示縮排(tab),而用\n
表示換行)
接著就祝大家好運了,我們下回見~
寫完的朋友們,也歡迎來GitHub@antoncoding對對答案呀!不過這不是唯一的解法喔~
我們下篇文章再見囉~下課!
image - pixabay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DA series - Learn Python with Steem #04] 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