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對N^(1~2)的看法

目前我對N^(1~2)的看法

geometry-1044090_640 (1).jpg.jpg)
pixabay

HF21相關討論以來,我一直還沒好好去看懂其內容以及太多的回覆討論。

現在也還沒看好。(忙著搞懂這些新SCOTTIES)

不過,剛剛才看到頭號見證人 @yabapmatt這一篇文章:HF21 and the Steem Vision,讓我整理了一下這方面的想法。基本上,我很同意他說的。

過去一陣子我也談過這問題。現在,我整理一下我的想法,雖然我的想法影響不了幾乎任何一個排行榜上的見證人,但算是給大家參考吧~~ 而我的看法跟最近這些新平台(今天又公告了一個 ZANN,天啊!)有關。

看不懂標題的人,提示一下,N^(1~2)的意思是獎勵曲線應該是線性或是平方,或是介於之間的樣子。

到底一個產生內容的區塊鏈,應該採用那一種?早期Steem是N^2,後來HF19變成N^1,現在正在討論如何在這之間折衷。新平台們已經率先實驗了,SCT是N^(1.3),PAL是N^(1.1)。

我認為呢?以下是我目前的看法:

  1. Steem區塊鏈不應該再膠著在這議題上了,我認為Steem區塊鏈應該轉變成承載塑造內容平台的底層,自己是否變成一個全球性的大社區,跟現在一樣,我認為可有可無。如果有新社區可以承擔這樣的任務,例如PAL,那麼完全可以不改變目前設置,甚至把點讚這些拿掉,專心服務上層社區平台們。如果要留著,就沿用N^1,簡單為美,越簡單越容易支撐複雜的上層結構。
  2. N^?的問題,留給眾多上層平台去試驗探索,包括Author/Curator比重,以及一切關於Proof of Brain的參數跟設置。最後總會有個比較好的答案出來的。
  3. 最後,我很認同上述文章說的,Steem區塊鏈的重點在於加強行銷,包裝與推廣,尤其是我們正開始子平台們的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看看Steem Engine上那可怕驚人數量的代幣們!

總結之,N^(1~2)等獎勵方式問題,不該在母鏈上耗去太多精力,應該聚焦於推廣,這問題留給上層的平台去實驗,也省得大家辯論。最後,簡單的東西很有價值,線性方式,可以暫時留著,便於很多商業活動的繼續與開展。

我知道我曾經抱怨過線性獎勵曲線,但我同時認知它優異的一面:簡單。所以,在子平台出現後,這問題似乎變得可以解決:上層解決獎勵問題,下層繼續留著方便投資者與商業進行的設定。不需要再做取捨,多好!

team-3393037_1280.jpg
pixabay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目前我對N^(1~2)的看法’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