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關於SBD溢價的猜想 💱

幾天前寫了Steem價格與獎勵的一篇文章,又看到原來 @xiaoliang比我早寫了一篇,但討論的內容不同,然後O哥也寫了一篇。

雖然我寫完那篇,還是沒得到答案,但倒是讓我想起我一直還沒動筆的一個想法,關於SBD溢價的猜想。我在回覆 @xiaoliang文章時就說了:「而SBD的溢價,一直是一件非常難理解的,我到現在還沒有答案的事。」

確實我沒有答案,我也沒看過讓我覺得很有道理的答案(中英文皆然),如果你有看到過好的解釋,歡迎你給我更新一下。

不過,我一兩個月前琢磨時,倒是有一個猜想可以跟大家分享,讓大家評論一下有無道理。當然啦!沒辦法驗證對錯就是了。

我們先來看看有一個已有的說法有沒道理。那就是,SBD是被韓國大媽(韓國人投資這者)給買上去的,大意是說他們搞不清楚SBD其實應該是要盯住一美元,於是就胡亂買一通。

這說法,顯然到現在為止,應該不太有說服力了。

拉出SBD的價格圖來看:

SBD是在去年12月開始變成脫韁野馬,遠離其應有的一美元絕塵而去的。雖然這一個月以來,看似漸漸向一美元價位靠攏,但這多半是因為整體幣價的修正,萬一比特幣漲回,Steem也跟著上去,我猜想SBD又要走多頭的。

意思是說,如果當初是因為某些新投資人不懂胡買造成,4個月了,難道他們都還不懂嗎?不大可能的事。

好,來看看我的猜想。

我們先來看一下關於SBD的基本數字。

  • SBD當前總供給量:1,149萬個。(steemd)
  • SBD的分布情況:(https://steemdb.com/accounts/sbd?page=1)
    • @ bittrex - 797萬個
    • @ upbit-exchange - 64萬個
    • @ poloniex - 47萬個
    • @ freedom - 38萬個
    • ….

這前四SBD大戶,前三都是交易所,且@bittrex就獨佔了SBD總量的接近七成!當然,在B網的SBD,背後有多少個別帳戶所持有,那就無法得知了。但是,通常用戶把SBD打到B網去,十之八九是為了要賣的,不然是要幹嘛?

當然不排除一種可能是看到SBD暴漲後,想要持有以後更高點來賣,但這無法解釋SBD本身的長期溢價問題。

另外,如果你去看整體SBD市場的交易情況(https://coinmarketcap.com/currencies/steem-dollars/#markets),竟然(今日)有9成以上的交易量是在Upbit這個韓國交易所上完成。而其交易總量達到145萬個,超越交易所帳戶本身持有量64萬的兩倍以上…. 這點我有點費解,不太懂這裏面的邏輯…. 但是,不知道跟Upbit這交易所其實是B網跟韓國的合作案有沒有關係…. 這且按下不表。

好,接下來,我們來比較一下Steem總市值,SBD總市值以及兩者一天的交易量(coinmarketcap):

  • Steem marketcap - 68,170 BTC
  • Steem 24h trading volume - 392 BTC
  • SBD marketcap - 3,193 BTC
  • SBD 24h trading volume - 356 BTC

有趣吧!Steem的市值是其衍生小弟SBD的 21 倍多,但兩者的交易量卻差不了太多。SBD的一天交易量超過其總市值的10%,而Steem卻只有0.6%而已!這當然也不難理解,因為大量的Steem被鎖在SP裡面,其流通量本來就小,而SBD並沒有鎖定的概念,隨時可賣,所以自然交易比率高。

你在這裡混這麼久了,應該知道Steem可以變成SP,SP會生SP跟SBD這個道理。也許是你的SP生SBD給別人,但不管,整個系統來說就是個道理。

就像古代可憐的女人,辛苦懷胎,給大戶人家生出了個兒子,身價會扶搖直上一樣…. 如果SP所生出來的SBD竟然可以比設定的一美元更高,那SP是不是更有價值?Steem是不是應該有更高的價格?

蘋果手機如果那天突然黑市價格大漲兩倍,你認為蘋果股價會不會上去呢?

好了,如果蘋果手機的黑市交易量其實並不大,蘋果公司這麼有錢,難道不能派人找個可靠一點的地痞流氓,給他一大筆錢,去黑市大幅收購蘋果手機,然後拉抬自家股價嗎?

所以,如果我是Steem的大股東或是公司派,不用去拉Steem的盤,去拉小一點的SBD,兒子的盤,就可以了。反正剛好錨定這件事,向下很重要,向上沒想到,而且人人稱讚(是會有些小壞處啦),拉盤利人又利己,百利而幾乎無害,為何不幹呢?

對照SBD如此極端的分配情況,我越想覺得這招很有可能啊。而且這招很高明,只是當然啦,也不知道官方有沒有這麼聰明啦,哈哈!

反正只是猜想,好玩而已。看官們自己去想吧!

提醒:SBD的理論價值就是一美元,如果這一波背後操作的大戶不這麼玩了,那麼溢價的情況很可能會馬上回到一左右,請勿將我的猜想當成投資建議啦!

歡迎批評點評喔~~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 一個關於SBD溢價的猜想 💱’

[B.D.單身日記] 重返"單身"

距離我上一次單身的日子,年代已經久遠到,連我自己都忘記單身的滋味是什麼了…

最後一次的戀愛,在一起許久,修成正果,結婚,婚後自在生活,第三者的甜蜜介入(孩子)…. 噢,天啊!單身這兩個字怎麼寫啊?

tree-3080406_640.jpg

在這漫長的非單身時期,只有少數日子有類似單身的狀態,那就是出差。出差通常五到七八天,有時隻身,有時有同事,但在行程的空隙當中,還是偶而有時間自由的感覺,只是,在異鄉,只是,時間很短暫,畢竟事情通常不少。

其實,兩人結婚後,還沒孩子之前,那種狀態跟單身的差別在於:心有牽掛之處,時間上倒不一定都黏在一起,我們是各自空間比較自在的那種。但就算你做自己的事,還是不時會通上電話,關心一下對方目前在做什麼。

真正把你自己的餘裕時間給無情掠奪的,是殘酷的基因,對!你的孩子。你以為他們天使一般的面孔與可愛到爆的言行,是以什麼為代價的?

從早到晚,只要你有空,他們都要需索。送去幼兒園,只是讓生活回歸常軌運作,讓你該做的事不至於受到耽擱。那些不該做的事,例如放鬆、休息、逛街、喝咖啡、看電影等等等,都屬於這一類。請乖乖回家,扮好家長的角色。愛生嘛,就得扛起來,當初沒人逼你啊~~

對,所以,後來的任何跟單身有關的感覺,就在孩子來到這世界之後,完全的,灰飛煙滅了…. 愛生嘛,就得扛起來,當初沒人逼你啊~~


啊哈!那到底為何我重返單身了呢?

不要擔心,我們沒事。是孩子他媽帶著他,勇敢地踏上遠征歐洲一個月的旅程,我就被迫「單身」了。剛好老情人帶著小情人,一起走了,我的生活於是空出大半時光,監督沒了,牽掛沒了(或是說太遠了),實際的生活照料也沒了…

噢,老天爺啊!是真的嗎?打我一耳光看看,噢!是真的啦!

否則你以為,我為什麼有時間看兩天電影?否則為什麼,我會感嘆『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

問我開心嗎?其實心情很複雜。

在機場送別後,自己在漢堡王寫文章,等著他們上飛機,還不小心流了一點淚。只是那busy把我的文章給毀了,逼我任性了一下。

但又不得不說,有大把時間可以揮霍真好!儘管我自己早已對這段時間該做些什麼事有所規劃。

生活的一切都變了。吃飯得自己在外覓食(懶得自己煮了),得找那種適合一個人吃的地方。不再有人在接近下班時打電話問你幾時到家,想加班想留下來,隨你自己高興。晚上睡覺,不用再忙到九點把大爺送上床,然後去洗碗洗澡幹嘛的,搞得很晚才睡,半夜說不定還會被他吵起來說:把拔我要去尿尿,你陪我去。

人說旅行是為了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到不熟悉的地方去,然後你才知道你熟悉的地方,對你是什麼意義。

我看這一回,是我可以好好感受家庭的意義的時候。正因為短暫失去,才能對照出以往熟悉的擁有狀態,到底是什麼。

前幾天,我開玩笑跟老婆說,我最害怕的是,你們離開這一陣子,回來之後我卻感到沒有你們我會比較快樂,那就GG了!這當然是玩笑話,因為我非常確定不可能,我很知道虛無的日子是什麼滋味,我年少時也曾經有很長一段日子有這種感受的。婚姻、家庭與孩子,都是我渴求已久的,但像這樣被單身,任性地感受一下假性單身,應該會是蠻有趣的一段經驗吧!

以往,當你被日子累著時,看到許多年輕人,打球啦,看電影啦,喝咖啡聊天啦,難免會羨慕,心酸地想起當年我也是你們之類的…. 現在,我這兩天“單身”了,輕快地走在街頭,我竟然一點不羨慕這些人了。反而,對於牽著小孩走過,或是一家大小快樂地說話經過我身旁時,我會在心底酸溜溜地說:

哼!好可憐喔,不像我這麼有空,想幹嘛就能幹嘛!

人總是很矛盾,總是羨慕自己所沒有的。總得拉開距離,才能好好看清自己的存在。

無論如何,我的單身日記,就此展開了。我想,反正我這一陣子會有不少所思所想所遭遇,那就好吧,乾脆直接開一系列,紀錄一下這段日子。

B.L. 單身日記,Beauty Liu的意思,呵呵! 以後要寫些什麼,我也不知道,但肯定有的寫了。反正我時間多了啊!^_^

更正:剛剛發現BL Diary跟北里日記會撞tag,所以改成B.D. Diary好了。Beauty Dean…. 有點噁,但who cares,我單身啊!^___^

writing-2317766_640.jpg

images - pixabay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B.D.單身日記] 重返”單身”‘

[閒聊] 電影之二

photo-manipulation-1825450_640.jpg

聊起電影,似乎可以聊個不停呢。光是電影對於(我)人生的意義,就可以好好聊聊,還不需要去聊到特定喜愛電影的情節噢。

但我並不是對於電影特別有研究那種電影迷,我其實跟大部分人一樣,看熱門院線片,看大片大明星,對於藝術電影,通常是敬而遠之。倒不是說我對於藝術類電影有意見,而是電影通常對我而言,主要是放鬆的功能,並不是用來思考人生的(至少進電影院時沒這想法,看完開始思考人生,那就是人之常情了)。

所以,其實嚴格說起來,我是一個愛聽愛看故事的人。看小說也是一種方式,只是我後來太懶,總覺得看小說好累,不像是看電影,坐在那裡,人家把東西餵給你,你只要張開眼睛就行了,哈哈,就是懶。

我從非常年輕就開始看電影(對,大約是十年前,還是其實不到?)。台灣早年有很多所謂二輪電影院,價格非常便宜,通常是一個放映廳兩片輪流放映,不清場,等於你可以一張票看兩片。我印象中,票價大概是台幣100元一張,所以,單價大概是院線片的1/6到1/7左右。

比較早的時候,還沒有DVD這種東西(對啦,十年前還沒有DVD啦,怎樣?),也沒有第四台像現在播這麼多電影。所以,二輪電影,就像是一部電影的告別式吧,基本上就是now or never,所以我常常都很關注新的二輪電影的上映動態。那時,電影的時刻表啦,哪部電影在哪個戲院放,只能在報紙的某一版找到,或是你打電話去問,什麼www,還沒有啦!(對啦,十年前還沒有網路啦,怎樣?)

當時報紙的放映資訊,是每部電影一小格,下面有個放映戲院的時間,好一點彩色,不然就是黑白。小小的方塊裡,承載多少年少飢渴的眼光,盼望著,能找到自己喜愛的電影,在二輪戲院播放。

當時年紀小,零用錢也不多,要去看一部院線片,那實在是太心疼了。後來跟一個也好電影的同學一起,開始幾乎每一兩個禮拜週末,就到一家附近的二輪戲院看片的習慣。挑哪一廳看有時頗為頭疼,因為都是兩片合搭,我們鐵定是要看兩片的,心裡計算的價格都是一片50的概念,所以如果有一片很喜歡,另一片卻很不怎麼樣,那就很痛苦了。

所幸,店家似乎很清楚它的消費者心理,通常都會是同類型的兩部搭在一起,例如愛情浪漫配愛情喜劇(然後我們當然不看這種),動畫配動畫,科幻配冒險等等。所以,我們不常面對這種抉擇的痛苦。

一次看兩片,其實是非常累人的。如果又有一片長一點,那五個小時才能看完,也不是不可能。進去一定要先吃飯,或是帶一堆零食進去吃,出來就吃飯。在一個座位坐五個小時,年輕人都會覺得累,所以等年紀大一點,也很少這麼幹了。

二輪戲院,戲院本身的品質,座位啦,放映設施等等,不會輸給一輪戲院太多。差一點是一定的,但還可以。其實,我自年輕養成看二輪的習慣開始,後來對於看院線片,還會覺得莫名其妙何必呢?(追女友例外囉)我後來自己分析了一下,給定放映設施差異不算太大,頂多90分與70分的差別,那大部分人還是看一輪戲院是為什麼呢?我的答案是:趕流行,時髦,以及能夠在談話時跟別人討論最新電影情節。所以,其實是在為時間付費,而時間,主要是出於一種同儕的渴望,一種社會化的需求。

我們看電影,純粹是為了自己娛樂,所以,樂於讓這些願意付高價的人去支持電影產業,我們搭搭便車,付一點場地費,卻有接近一樣的享受。所以,這也解釋了我們年輕時,瘋狂在週末看電影的心理狀態,賺嘛~~ ^_^

於是乎,我就這樣被好萊塢,洗腦了我的年輕歲月。什麼叫做文化輸出,什麼就做軟實力?這就是了。我對於美國,或是美國夢,美國精神的許多嚮往,後來發現,都來自於這些主要產自於製造美國夢的基地,洛杉磯的好萊塢。

即便後來長大後,知道美國有許多邪惡的一面,但那電影裡的美國精神,自由奔放的個人主義,帶一點點英雄執著,以及許多幽默,就是我心中永遠的理想美國。這種年輕時的潛移默化真的很厲害的,我一直到現在都還認為,美國無論如何墮落,它的裡面,永遠會有那美好的一塊。我不曾真正在美國生活過,沒什麼資格評論對錯(其實這種事也通常沒有對錯,只有看法),這只是我的個人體驗而已。

很久以後,我才知道台灣受到美國影響之大,其中,電影又是很大的一環。當然,全世界都受美國電影影響的,我說的是相對,以及在那久遠的年代,當網路什麼的內容管道都還不存在時,電影可是一種非常厲害的思想傳播工具(無論是否刻意)。可以說,我就是跟著美國電影文化長大的,在這地球的邊陲島嶼上。也是後來我才知道,世界上,討厭美國,嘲諷美國的人可大有人在。並不是所有地方的人,都對美國人事物買單。這就有點政治層面了,按下不表。

回頭再說一下二輪電影。

週末下午(通常最早場是11點左右才開始),看完兩片之後,重新回到人間,或許還有陽光,你會感到很刺眼。仿佛剛剛去很遠的地方旅行回來,非常疲憊,大腦也被刺激過度,整個人會非常精神萎靡,恍恍惚惚地去吃飯,才漸漸回到這現實世界的認知裡,腦中還在想著剛才電影裡的情節。看片時間過長,對於健康有點不好,或許是看二輪片最大的缺點,但人年輕,也就無所謂了。看完如果去吃飯的時候,其實也不一定會聊很多情節,似乎大家都還沉浸在剛剛的電影裡… 除非,實在是有什麼劇情太扯了,就會忍不住要說一說,抱怨一下。

後來我覺得,我看電影容易太進去,但電影終歸是電影,不是人生。常常結束時,儘管非常疲累,但我總還是會有點失落感,失落於怎麼那個世界就到這裡為止啊,就這樣了嗎?後來呢?這似乎是一種,你對於劇中人物付出感情認同了,卻在兩小時之後被告知:抱歉!Game over,請你回去吧!這一切都是假的。不過,這算是一非常潛意識的分析,我直到書寫這一刻才發現這似乎有點道理,以前倒是從沒這麼想過….

無論如何,電影,之為一種說故事的內容表現方式,是我年輕歲月的一部分,與我之為我已經無法分開了。但是後來,我又漸漸脫離了電影。一方面是,人生不會讓你一直待在這裡面(除非你做這一行工作),另一方面則是,我所感受到的,電影內涵的下降(比較精確地說是熱門電影內涵的下降,我相信還是很多好電影不熱門的,但我也沒去深究了~~)。

其實,後來感觸是,人生其實比電影還電影,在劇情方面。機器人大戰外星人這類就不算了,其實本質上,這種等級跟我兒子拿起湯瑪斯小火車跟麵包超人打架,其實是一類的,只是前者砸下重金去搞而已。電影的極限,其實在於你人生的閱歷,而這,就因人而異了~~

感覺還能繼續聊,那就先不喊結束吧!^^

architecture-3276886_640.jpg

images - pixabay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閒聊] 電影之二’

[閒聊] 電影之一

photo-manipulation-1825450_640.jpg

這兩天比較有空,看了好多部電影(從電視上看)。突然想起一個我其實很久以前就有的問題,想起來了,所以就上網查了一下。答案令我驚訝,跟我所想的不一樣。

這幾年,漫畫變成電影,好啦,其實精確地說是,美國漫畫變成好萊塢(荷李活?)電影,變得非常流行。票房很好,於是拍得更多。票房都可以上史上賣座排行了,可以想見有多賺錢。

前幾年開始,就很流行了,一開始,我沒太大意見,畢竟電影很多種類,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嘛~~ 後來,我開始覺得受不了。機器巨人變成外星人,還能拍好多集。鋼鐵人蠻不錯的,雷神索爾開始也不錯(第一集女主角是我的菜),美國隊長聽起來很大美國,我不看,但有人看,我也沒意見…. 問題是,這些人還能湊一起,搞個復仇者聯盟??

我一直以為,這是片商因為A, B, C, D… 電影賣座,然後又都是自家的,所以搞個類似我們過年會看到的『賀歲片』,把這些大卡司主角們,真人與角色,通通搭在一起,大拜拜般來衝衝票房…. 資本主義嘛!只要不犯法,有人看可以賺錢,沒什麼不可以的。

然後又有第二集,甚至第三集。於是我覺得他們好沒品味,這麼明目張膽地,無異於宣告只要有錢,故事怎麼發展無所謂。

Well,一直到我昨天查了一下。我才發現我錯了。

原來,這些都不是憑空出來的。還真有復仇者聯盟的漫畫,這些角色們,至少大部分,都不是拍電影時才虛構的。噢,我的天啊!原來這些漫畫就是這麼惡搞的,一個地球以外的“天神”,一個高科技軍火商,一個被冰凍數十年的實驗軍人….等等,竟然可以聚在一起,變成一個英雄天團,真是敗給他們了….

好吧,我原本以為的蠢蛋,只是從電影商變成漫畫家,蠢還是一樣的蠢。

原本英雄類電影,無可厚非,總是有人愛看科技科幻類,我也算是一個。但單一英雄系列,邏輯上比較可以接受,超過兩個英雄出現,總是怪怪的。人的想像力,不能過度利用。一個蝙蝠俠,可以。一個超人可以。兩個在同一片,我就認為不可以。

這有點像是你要把傳統菜餚去做一點變化,發揮想像力。你可以大膽一次,改變一個關鍵食材或是作法,但不能一次搞兩個以上的變化。否則,創意就變成了亂七搭糟四不像,失去依據,反而落得下乘。

你說說看,一個地球以外的天神,幹嘛跟地球人聯手?我看他一人就可以勝過超人了吧?還有英雄是拿弓箭的?真是笑死人了啦~~

哎,總之…. 當今的電影,跟我年輕時候的電影,真的差異好大了。科技是更進步了,進步到你其實已經不會被什麼給驚訝,也就對於進步無感了。

我還記得,我看第一部侏羅紀公園時,所受到的衝擊。那才是科技應該帶給人們的東西啊!

其實,電影,終究是說故事的,故事不精彩,科技是沒用的,或者終歸沒用的。

夜深了,下次再繼續聊電影。

architecture-3276886_640.jpg

images - pixabay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閒聊] 電影之一 ‘

Bratislava Castle of Slovakia #myeuropaplog series 📷 布拉提斯拉瓦城堡-歐洲行旅照片記錄系列 📷

The series of #myeuropaplog documents my travel photos in Europe (central and east parts) back in May 2017. Please checkt the tag for the past dozens of posts if you’d like.

我的歐洲行旅照片記錄系列,是以旅遊照片的方式記錄了我2017年5月到中/東歐之行,歡迎由 #myeuropaplog標籤來瀏覽過去幾十篇分享。


Today I am sharing the photos I took at the Bratislava Castle of Slovakia. Let the photos speak for themselves.

今天要分享的是中歐小國斯洛伐克的代表建築,布拉提斯拉瓦城堡。城堡位於丘陵上,可以俯瞰多瑙河,風光十分明媚,想當然爾也是古代的要塞了。

DSC_1921.JPG

DSC_1880.JPG

DSC_1916.JPG

DSC_1917.JPG

DSC_1912.JPG

DSC_1908.JPG

https://steemitimages.com/DQmTaKRWvcwSWVK8kvoD3T22ePDQmSrAwHoykAUbapY9DQ1/DSC_1910.JPG

DSC_1898.JPG

DSC_1897.JPG

DSC_1891.JPG

DSC_1886.JPG

DSC_1895.JPG

DSC_1892.JPG

DSC_1888.JPG

DSC_1911.JPG

DSC_1899.JPG

DSC_1904.JPG

DSC_1907.JPG

DSC_1882.JP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Bratislava Castle of Slovakia #myeuropaplog series 📷 布拉提斯拉瓦城堡-歐洲行旅照片記錄系列 📷’

記錄一刻

今夜讓我任性引述一首詩。

《賦別》

鄭愁予

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
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
念此際你已回到濱河的家居,
想你在梳理長髮或是整理濕了的外衣,
而我風雨的歸程還正長;
山退得很遠,平蕪拓得更大,
哎,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

https://steemitimages.com/DQmRWAMJ1ShHuoS6UW2VqDzawCE8Dhg5HEv26Zq3GJggDrh/DSC_4761.JPG

然後告訴你,busy.org雖然有草稿功能,但若網路不穩,那麼你的作品,很可能會停留在半小時前的版本。

如果那最後的半小時,偏偏又是你最文思泉湧的半小時的話,那你就只能搥鍵盤,或是,跟我一樣任性了吧!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記錄一刻’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