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T] 情緒與安全感


pixabay

TT上小學之後,就是我負責送他上學。離家走路十多分鐘,不算遠。送去之後,我通常也還是走回家再休息一下才去上班。這一去一回的路途中,卻也常常見到不少其他爸媽跟孩子們….

有幾次,我在街上見到過情緒很激動的孩子,也見到過情緒激動的爸媽。激動的意思通常就是指大哭尖叫或是狂吼。

我最最無法忍受的一種狀況就是:爸媽可能是生氣或是故意,走在前面,離小孩5公尺以上,一直走,小孩邊狂哭甚至尖叫,喊不要或是媽媽等,一邊又被迫跟上,邊走邊嚎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每次看到我都極度不忍,很想上前干預,訓斥爸媽說,小孩不是這樣教的!

真的,這我很確定。我也罵小孩,罵TT有時也超兇,但我不會故意在外面把他"遺棄",讓他內心無助恐慌。跟小孩子之間,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建立他的安全感與信任。父母當然可以管教,但不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他會開始不信任你,產生不安全感,對於日後的管教其實是更糟糕的效果。

在街頭,小孩不乖,鬧鬧,你可以拉到一旁訓斥(也不能太大聲讓他自尊受損),罰站都可以。處罰方式有很多,不可以用這種"遺棄"手段,這真的是欺負孩子。孩子對於父母一個很重要的情感來源就是安全感與保護,你自己卻去傷害這樣的連結,是很不智的。

當然,有人會說父母可能是一時情緒沒控好,雖然說可以理解,但這也不成藉口,因為你明明可以用其他方式來處理,甚至說是抒發你的情緒,不需要用這樣的方式...

其實,有時候,孩子管教問題,常常是父母重新面對自己情緒管理問題的機會窗口,或者說挑戰。你自己管不好自己,拿孩子犯的小事大發雷霆,其實,真正有問題的可能是你自己。你以為是孩子錯讓你生氣,其實是你自己對於自己無能力管教感到沮喪,不願意承認,於是都怪到小孩頭上.....

喔,TT,把拔錯了............. >_<~~~~~~~~~~

D&TT ( #deantt) 是我的育兒系列,也許談養兒,談育兒,談當年生兒,談媽媽懷孕時,談家庭形成,談生命意義,談我兒TT的好笑,可愛,可憎,或記錄他的生活,我們的生活,三個人的,兩兩的…. Anything about TT。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D&TT] 情緒與安全感’

🧛‍♂️ 比特幣 👻 萬聖之節 🎃 11歲生日快樂!🎂 𝓗𝓪𝓵𝓵𝓸𝔀 𝓑𝓲𝓽𝓬𝓸𝓲𝓷

https://u.today/sites/default/files/styles/736x/public/2019-10/Happy_11th_Birthday_Bitcoin_Satoshi_Nakamotos_White_Paper_Marks_New_Milestone_on_Halloween.JPG.jpg
source

今天是11月1日,但西方還在10月31日。在西方是一個特別的節日,萬聖節。👻 萬聖之節 🎃。

信箱收到一封CoinDesk的信,我才想起,這也是比特幣的生日 🎂🎂

Bitcoin’s White Paper Turns 11 as Network Passes Milestones

對,以比特幣白皮書發布問世來說,是比特幣的11歲生日了!(其他比特幣生日可能還能是比特幣正式上線的日子,1月3日,有點我們過陰曆陽曆生日的味道,哈!)

文章寫到,那一天,中本聰對密碼群組發出這封信,開頭寫道

“I’ve been working on a new electronic cash system that’s fully peer-to-peer, with no trusted third party,”

這句話揭開了這11年來的世界金融變局甚至是經濟變局的大序幕,至今還在激盪之中…. 以下為截圖

其實,

這些事也說夠了。

倒是這次,我注意到萬聖節跟比特幣之間的微妙意象關聯。

我對萬聖節的印象就是化裝舞會、南瓜鬼怪以及小孩胡鬧,哈!原來其原意是這十月底是西洋傳統上認為萬聖夜是鬼怪世界最接近人間的時間,這與中國的中元節及日本的百鬼夜行類似。注意唷,萬聖節,其實應該是萬聖夜,Halloween其實是Hallow(聖)與Eve(夜)的組合字。

不覺得蠻符合比特幣跟中本聰的意象嗎?

  • 對於傳統金融來說,比特幣就是鬼怪啊,但其實鬼怪是相對概念,不主流的神與聖似乎就會被當成鬼怪啊!
  • 比特幣自那一夜之後,打開了百幣、千幣、萬幣的問世之路,不就是百鬼千鬼萬鬼,來顛覆這世界嗎?(嘿嘿,雖然還不太成功)
  • 比特幣代表色是什麼?萬聖節南瓜是什麼顏色?
  • 萬聖節的南瓜燈,Jack-O-Lantern,很嚇人卻是空的,沒有真實身分,像不像是中本聰大神?
  • 孩子們Trick or treat,不給糖就搗蛋,像不像是各國政府面對比特幣的頭痛模樣?
  • 萬聖節來源裡,也有一年之終的意義,像不像是比特幣要終結這金融史前時代呢?

哈哈哈,是我想多了,還是中本聰大神跟我想得很類似,該不會…..

我就是中本聰吧!?

不會吧,我怎麼自己不知道啊~~~ LOL


pixabay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 比特幣 👻 萬聖之節 🎃 11歲生日快樂!🎂 𝓗𝓪𝓵𝓵𝓸𝔀 𝓑𝓲𝓽𝓬𝓸𝓲𝓷’

[社區閒聊] 為什麼要持有STEEM?


pixabay

這個問題可能也是個老問題了。我自己可能都談過幾次了吧?但這也是非常要害的問題,其實最早期的時候,這問題不常看到,倒是這一兩年比較看到了。

這可能是因為,漲的時候,代表成功,比較少人去想根本問題。跌的時候,才會迫使大家去思考什麼是應該的,值得追求的。

在英文討論裡,這方面的討論大概都是這樣的問題形式:How do we find ‘sinks’ for STEEM?

Sink就是排水的地方,很貼切,很形象。

因為多半的crypto,包括STEEM,都是不斷地生幣。生了幣,卻沒有用途(用完就是排掉的意思),那就只能靠炒作,靠資金水位帶動。

眼看SMT可能就是STEEM下一階段的救世主,那在那想像的SMT-STEEMconomy中,Sink是什麼呢?

我沒去研究SMT,或許會類似ENG之於Steem-Engine?有ENG才能使用服務。服務上去了,ENG就有價值了…. 那就會是有STEEM才能使用SMT,SMT應用上去了,STEEM就有價值了?

如果是這樣,那麼SMT模式,能否成為去中心化社群運作的熱門服務呢?機會可能比Steemit這樣的模式大一點,畢竟可以自由調整很多參數… 但老實說,我也還不是很能想像。有什麼樣的網上社群,需要積極去鼓勵用戶參與內容生產?而且帶有強烈的商業應用潛力?

而其實,內容生產激勵,在過去幾年的Steem中已經驗證得不少了。不太成功,老實說。但機會或許還有,只能期待有更多創意出現。

目前看到商業世界能夠把內容生產做得好的,甚至是運用社群用戶投入來參與創作的,都不需要去中心化的方案。雖然這樣的方案有其優點可以吹噓,但是,內容創作需要管控品質,這件事透過群眾智慧來做,理論上有道理,實踐上,還真的是相當困難哪~~~~

想到這裡,不禁又想到,EOS的Voice呢?怎麼6月之後,就沒消息了…..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社區閒聊] 為什麼要持有STEEM?’

幸福是什麼?


pixabay

這幾天因為工作上的事,忙得天昏地暗,什麼都顧不上。

早出晚歸,一大早就出門,忙到九點十點才回家,孩子都早已經睡了。這樣的日子,只有幾天,所以倒也還好,忙完就恢復正常生活一點。

昨夜,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匆匆從捷運站要走回家。已經九點多,快要十點了。十點是我們這邊倒垃圾的時間,通常都會有一對老夫婦,推著一輛鐵拉車,上面放滿資源回收物,在我們這一點的收垃圾時間,向鄰里們收取有價值的資源回收物,藉以維持生計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老伯不太說話,但人很客氣,街坊鄰居大多都會主動拿一些比較有價值的回收物給他們,紙類啦,金屬類等等。不過,有時候,他們等垃圾車一來,就會把鐵拉車靠過來要把一些可能人家給的,但其實無價的東西給扔掉。在人人都爭相趕快丟垃圾的這幾分鐘哩,有時難免都會卡到不少人。其實,說真的是有點沒公德心。我常常在丟垃圾時也會心裡這麼想。不過,多半人都是好人吧,沒有人對他們口出惡言,畢竟人家這時候算是在街頭找一口飯吃,我們沒必要太計較。

回來主軸。

我昨夜回來時,匆匆走過巷口,就要到家。距離垃圾車來還有20分鐘吧。我看鐵拉車已經就位,但沒看到人。仔細一看,原來阿伯在路邊人家下拉鐵門前獨自坐著。

我沒有看向他。我只是心裡在想,如果當時有人在這裡,看到我,西裝筆挺 and all,步伐匆匆走過,然後回收阿伯,準備好今天要收的一攤的前置作業,獨自坐在街邊... 應該多半人會覺得我是成功人士,而阿伯是社會底層的辛苦人吧?

然而,就一定是嗎?

其實,社會上有多少每天忙成狗,身心不快樂,壓力大還沒賺多少的上班族?看起來不也光鮮亮麗,不也時時步伐匆匆?阿伯或許從事比較勞力且骯髒一點的工作,但每日這樣收,如果能三餐溫飽,別無多求,日子其實也可能悠閒?

到底幸福是什麼呢?

回到家裡,看兒子熟睡的臉龐,其實,幸福不在於你看到的表象,我們都無從得知別人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你所珍愛的,是否跟你在一起。其他的,就甭多問了吧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幸福是什麼?’

[區塊鏈讀報] 非洲農民故事


source: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203

天下雜誌的網站有這麼一篇文章:

不只是比特幣 區塊鏈還能讓非洲小農脫貧

算是比較不錯的,最近看到的區塊鏈文章。比較樸實一點,比較不浮誇,而且,似乎是很真實的一個應用案例。

讓我擷取幾段精華:

美國新創公司BanQu開發了區塊鏈經濟身份識別技術解決方案,讓供應鏈尾端的弱勢族群也能順利申請銀行貸款。

2015年創立了BanQu,並開發了第1個區塊鏈經濟身份識別技術解決方案,創造1個安全且不可改變的平台,更選擇不將平台設計為App,而是在行動網站上運作,就是要讓只有非智慧型手機的用戶也可以免費註冊。行動貨幣解決方案使農民能夠安全且免費存儲貨幣、支付帳單和匯款,不必擔心走在路上會被偷走現金。

沒有集中控制的區塊鏈才是「數據民主」,他表示:「現在有很多數據正在以幫助窮人的名義被蒐集,但誰賺到所有錢?實際上是人們蒐集你的數據,擁有你的數據,然後他們賺錢。我稱之為數據獨裁。」

2019年7月,AB InBev透過ZX Ventures(該集團的全球成長和創新公司)向BanQu投資了一筆未揭露的金額,將幫助BanQu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建立業務。這項合作將透過把弱勢與他們所參與的全球供應鏈串起來,目標是要讓1億人擺脫極端貧困。

聽起來很有意義吧!?

沒能好好去研究一下真實應用情況。感覺是很用心設計的方案,也是立意遠大的方案。

區塊鏈應用就該這麼用的。

報導也不錯,我唯一有意見的一點就是:這些事情不能都歸功於區塊鏈這個技術,配合的其他作法、流程、設計思維,以及對於這場景的透徹了解等等,可能才是精華。區塊鏈,只是剛好提供了讓這些可以運作的技術基礎而已….

這類的報導角度或是文字選取,是讓區塊鏈名聲差的原因之一啊~~~~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區塊鏈讀報] 非洲農民故事’

[生活用語] 炒魷魚

昨天不知道看到什麼新聞還是文章,看到炒魷魚三個字,可能是剛好晚餐前吧,就聯想到菜餚,於是想到為什麼被解雇要這樣叫呢?想不通….

於是去查了一下網路,才知道這個典故:

炒魷魚是廣東話俗語,就是被公司裁員的意思。以前被解僱的人是沒有地方可以申訴的,一聽到老闆的通知,便只好捲起鋪蓋走人。因為那個年代老闆只提供住的地方,棉被都要自備,因此被解僱的時候,當然要捲起自己的鋪蓋,被解僱的人,覺得開除或解僱這些字眼太刺耳,所以開始有些人用「捲鋪蓋」來代替。在炒魷魚時,魷魚被加熱後會慢慢捲曲。和捲鋪蓋的動作相似,因此炒魷魚就成為被公司裁員的代名詞。另一傳說來源是以前香港的老闆如打算裁員,會在每年所有職員圍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加一道炒魷魚以慰勞大家,並暗示會裁員。

原來,這還是廣東話呢,捲舖蓋就比較容易懂,但其中也包含了當年工作供吃住的時代背景,蠻有意思的。當然,如果你沒有自己炒過魷魚,可能也不懂由於加熱會慢慢捲曲吧?美女我當然懂啊

1
2
3
4

其實許多生活中的慣用語都很有趣,而且還帶著許多往日的文化或風俗的隱藏內涵,只是我們都習慣了,沒事也不會去想那麼多,甚至還不知道。

喔,對了,本人並沒有被炒魷魚啦,哈哈哈~

讓我想想台灣還有什麼說法呢?例如,回家吃自己?

那麼,在你們那邊,被解雇工作還有什麼樣有趣的說法嗎?分享一下吧!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生活用語] 炒魷魚’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