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月前寫過這一篇介紹Tasteem的文章:
文章裏頭表達了我對這個項目的喜愛之處,唯獨,我沒說的是,其實我早已覺得這項目這樣的運作模式是不會成功的。
在Steem上面說人不好的事,尤其是說Steem相關的人或物的壞話,通常不是這裡的文化。不過,既然這想法已經很久了,而且我說不說跟項目火不火大概也沒關係,只是路人一枚,我也不是針對這項目,而是討論關於App的成功條件,那就說說吧~~~~
話說回來,我其實是很喜歡他們的介面跟設計的,如果能夠調整營運模式的話,或許還是很值得期待的,甚至是非常有潛力的呢~ (不過我說不說跟項目火不火大概也沒關係,只是路人一枚)
廢話不多說,開始:
一個具有成功潛力的Steem App應該具備什麼條件呢?在我看來,至少要有的一個條件就是存在”價值循環”的可能途徑。例如Steemhunt,獎勵獵人發掘新鮮產品,聚集這些訊息,可以進一步吸引喜歡嘗鮮的消費者,進而產生後面宣傳廣告告的可能性,進而帶來價值,進而鼓勵源頭的內容生產…. 此為一循環
另一種成功潛力,則是能夠提供獨到的服務給你的客戶,這就不涉及內容生產問題,例如DrugWars, EpicDice…
顯然Tasteem應該是比較偏向第一類,但是讓人看不到價值循環的可能性,Why?
Tasteem是餐廳美食評論,理論上是可以輕易創造出一種價值循環的想像,為什麼反而沒有?很簡單,餐廳是有地域性的,真正對人有意義的餐廳評論,都必須是非常在地化的,才能產生價值。例如,無論我看到摩納哥那間咖啡廳多美多好吃,對於我都是幾乎無用的資訊,只有單純美學或增廣見聞的微小價值。我需要的是密集且有內容的台北市餐廳評論。但是在Tasteem上看不到這種努力,頂多是有一些語言的聚焦,但那都是成效甚微的。沒有sink,就沒有價值啟動的可能,無論你拿再多SP代理或是介面再美,都是徒勞的。
怎麼改?隨便說說的話有可能有兩種方式:1) 以城市為單位來經營,挑一些重點開始做樣板實驗,把單個城市的餐廳評論弄到一萬筆以上,那或許是個開始,開始有人會想參考tasteem來選餐廳…. 2) 把美食改成食譜,食譜就是去地理化的一種方式,也還是符合Tasteem的意象,那就轉作跟食物烹調處理相關的資訊網站… 這就比較可以想像了….
最後,Tasteem不能成功,不代表你不能成功擼Tasteem,這一點,可得明辨囉~ LOL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為什麼我認為Tasteem現在是不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