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品读(一) | 月旦评 | 品乐书会

《艺术哲学》品读(一) | 月旦评 | 品乐书会

image

对一个几十年24k纯纯的理工狗来说,又是为了生活埋头拉车的那种,理论上这辈子都很难和这类书籍有交集。

《艺术哲学》一书,是19世纪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所撰写的艺术批评经典著作。全书从种族,时代,环境等三要素分析了意大利绘画,尼德兰绘画以及希腊雕塑等艺术作品,希望借此来探究艺术发展的规律。译者傅雷对这本书极为推崇,认为它

实际上等于同时出版一部西洋艺术史。

由推崇而产生敬畏,由敬畏而自我要求严格,傅雷从1929年开始,历经30年才翻译成书。

只是,生活就是这样神奇,你缺乏什么,它总是会用各种方法在各种场合提醒你,哪怕梦境都不放过。

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全书文字部分419页,本篇暂时只谈第一编: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今后可能还会有很多篇。

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
第二编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
第三编 尼德兰的绘画
第四编 希腊的雕塑
第五编 艺术中的理想

这是大概率事件,即使写出来显得低级幼稚(艺术上我简直就是个婴儿,我的天花板可能是很多人的地板),即使写出来没有几个人感兴趣(这见证了我的成长,锦上添花固然好,Inner peace才是终极目标)

有人说,艺术就是美,也有人说,生活就是艺术。这些理解可以说都没有错,本来艺术就是引发人们思考理解这个世界的。只是,艺术甚至早于科学影响人类的历史,在当今几乎科学统治一切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有理由学习一下艺术理论,学着欣赏一下艺术吧。

这篇文章既属于读书笔记,也属于读后感。我尽量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来谈论这一切,会颠倒书本结构,但主要来源都来自于这本书《艺术哲学》。因此,万一有些话语没有标注为引用,并不是想掠美,而是我疏忽了,是那些观点融入了我的血液,我的大脑被欺骗了——以为那真是自己的想法。


人类之初,是和自然世界抵抗的历史。人们必须时刻提防猛兽,洪水,野火,必须为了糊口生存终日奔波,此时,动物性占据了人体大部。当生产力提升,人类开始一种相对高级的生活,开始静观默想,关心基本原因与主要特征时,一共有2条路可以走:

  1. 科学:依靠科学找出基本原因/规律,用正确的公式和抽象的字句表达出来。
  2. 艺术:表现基本原因/规律时,不用枯燥的定义,而是用易于感受的方式,不但诉诸于理智,而且诉之于最普通人的感官与感情。

埃德温•J•德拉特(Edwin J. Delattre)比较了学习技术学科和学习人文/艺术学科的目的:

当一个人学习内燃机的机械构造时,学习目标是他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建造或维修这类发动机,有时他应该更容易因此而找到工作,从而改善生活……

当一个人学习人文学科(艺术)时,学习目标是他应当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建造或者修复一种人生……

看到没?差距就在这里。前者是器,后者是道。

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把最高级的内容传送给大众。
正确与完全的模仿不是艺术的目的,虽然摄影也可以称之为艺术,但永远没有人把摄影和绘画相提并论。

一般来说,仅仅哄骗眼睛的东西在艺术中是不被重视的。但纳一幅肖像画4年,拿着放大镜研究,画出的人头像是真的,但梵.代克的一张笔致豪放的速写就比它有力百倍。

有些艺术还存心与实物不符。比如:
雕塑——颜色单一,还没有眼珠;
戏剧——不讲人话,全是韵文。

艺术品的目的

是表现某个主要/突出的特征,也就是某个重要的观念,比实际事物表现得更清楚更完全。所用的方法是一个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总体,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由艺术家调配的。

艺术的目的:

将事物的基本特征表现得彰明较著。

艺术所以要承担这个任务,是因为现实不能胜任。在现实世界,特征不过是居于主要地位;艺术却要使特征支配一切。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把实物加工,但是不充分。特征的行动收到牵制,受到别的因素阻碍,不能深入事物之内留下一个充分深刻充分显明的印记。人感觉到这个缺陷,才发明艺术加以弥补。

艺术家:

明白了艺术的目的和艺术品要表达的意义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艺术家了。

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天大的苦功天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一种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家与工匠。

艺术家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家,是因为他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辨别事物的基本特征,别人只看到部分时,他就能见到全貌,还能领会精神。艺术家具有

辨别和扩大事物主要特征的那个特殊而高级的能力

按照丹纳的观点:艺术不是孤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环境把艺术带来或带走,犹如温度下降的程度决定露水的有无。丹纳将此发展为一个严密与完整的学说,并以大量史实来论证。

艺术就像是花朵,开得最艳长得最高的那朵;要分析艺术,就要从种子(种族及其基本性格)和植物(民族本身及其特性)开始研究。

恰恰就是艺术家们所处的环境与时代,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寄托了他们的情感——人总是观察自己的内心,倘若心中全是苦恼,就只能研究苦恼。

所以,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创作,都会虚构出一个中心人物,成为同时代人们钦佩与同情的典型,我努力理做了下面这张表格:
image

不论建筑,音乐,雕塑,绘画,诗歌,一切艺术都决定于中心人物,艺术永不凋零,是文化最早而且最优秀的成果,艺术的任务在于发现和表达事物的主要特征,艺术的寿命必然和文化一样长久。

正如我在谈谈“有趣”说的:

丹纳说:

人的心灵好比一个干草扎成的火把,要发生作用,必须它本身先燃烧,而周围还得有别的火种也在燃烧。两者接触之下,火势才会更旺。

时至今日,已经存在很多火种了,有些业已燃烧了上千年。历史上那么多艺术家,生活中那么多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品,散落在生活的角角落落,只待我们去发现,去经历那一场场的邂逅。

祝你我都有美妙的邂逅。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艺术哲学》品读(一) | 月旦评 | 品乐书会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