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激情 | 月旦评

image
日子平淡逝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身处其间的人们逐渐变得麻木不仁,波澜不惊。


01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喜欢一种游戏:跑到荒地里,四处放火。那是大片大片的芦苇荡,经过春夏的野蛮生长,大的已有手指般粗壮,四周一片金黄。
image
划燃火柴,看着小火星长成火苗,随后肆意蔓延,吞噬一切,最后火光冲天,熊熊燃烧。有时候由于风向多变,纵火者会被包围其中,初时会有些惊恐,过不多久,会转变为惊喜。在火苗和灰烬之间辗转腾挪,带给我无穷的乐趣。

冬天可以放火,夏天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从家到学校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操场。那几乎是原始的空地,孤零零地竖着几个双杠和单杠。夏天多有暴雨,有时能下整整一天。雨过天晴后,这片空地就会变得泥泞不堪。每到这时,我就会兴奋地穿上套鞋(就是现在的雨鞋,只是比较丑陋,全黑色,鞋帮的高度可以到膝盖),踏入这片泥泞,开始一场不知深浅的“失足”之旅。

我永远不知道下一脚踩下去会怎么样,是会踏到坚实的板结土,还是似乎永远触不到底的泥坑。有时双脚双腿深陷其中,泥浆甚至漫过膝盖,灌入套鞋,整个人就像被钉在地上,无法挪动半分。
image
这时,感受到身体逐渐下沉,望着四周空无一人,头顶被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无依无靠,一种深深的孤独无助感油然而生,有一丝丝的恐惧,但更多的还是兴奋。

印象里,这冬天夏天的两种游戏,即使被火苗燎去眉毛,即使泥足深陷最终手足并用爬出泥淖狼狈不堪,带着满身的烟熏味或是成了个泥人,永远让我乐此不疲。


02

有多少人羡慕向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又有多少人想过,这可能仅仅是你的一个想法,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

因为,骨子里的你,害怕惯性的生活有所变化,你不敢走出耗费若干年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生活舒适区。

你的口头禅由原来的“这是什么?”,“怎么这么神奇!”,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我很担心……”,“我害怕……”。你宁愿浇熄内心的激情之火,在余烟袅袅中继续憧憬那永远也不会到来的旅程。

人生的魅力就在于广泛的不可预知。

在千百年进化的历程当中,人类基因的选择应该是朝着可以预判,可以掌控的方向演变的,因为那时物质资源远没有现在丰富,永远处于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在哪里的境地。如果始终将自己置于不可预知的境地,那么很可能这份基因早已被自然淘汰了。选择可靠,稳定,这是人的天性。

只是到了现代社会,至少我们已经告别只求温饱的年月很久了,人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口腹之欲,转而寻求更高的寄托追求。

一切趋于安稳之后,人类另一个天性也会显现出来——探险——追寻未知的答案,确定所有的不确定。

只是,这个特质,无关生死,关乎灵魂,因此在我们的基因序列中隐藏极深,需要我们努力发掘并精心维护,否则就像在沙漠中千辛万苦积得一颗水珠,正准备伸出舌尖品尝滋味,却一不小心抖落在地,“嗖”的一声就不见了踪影。

我的微信签名是“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 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这段话出自尼采,全文是这样的: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 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我们这么努力地认知自己,不断地创造奇迹,难道仅仅是为了营造一个温室般的生存环境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真觉得人生只是一场悲哀。

一个人有没有趣,往往取决于他对生活是否还有激情。

一个缺乏激情的人,不但喜欢把自己关在一个舒适的牢笼中,而且反对周围任何人走出这个舒适的地方。这样的人,最后不仅仅是自己无趣,还会变成一个焚琴煮鹤的煞手。
image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向大海的方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吻火者说,图片来源于百度图库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生活的激情 | 月旦评

天地无限,Open Range

image
之所以下载这部片子,最初是被名字吸引了:《天地无限》——真好,作为个人,常常觉得自己的渺小,总是有着一个似乎不切实际的梦想,什么时候能够真正的行万里路,融入到这无限的天地中去。

很喜欢片中的大地风光,草地,蓝天,白云,牛群,镜头的缓慢推移,切换。暴雨,泥泞,将陷入淤泥的马车挖出,这些场景是多么的熟悉,能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但更多的是一种酣畅的解脱感。我从农村来,也许命中注定我会再归于这片广袤的土地,身边越来越多相关的召唤,暗示,我也越来越喜欢这些东西。

目前我的工作生活状态客观的来讲,可能会有很多人羡慕,但是我认为离自由地工作,自由地生活这个目标还很远。我没有牛仔那强健的体魄,如果有的话,我想或许我早已过上了电影中的生活。

在无限的天地中,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显得没有那么的复杂,没有吱吱呀呀的勾心斗角,有什么冲突立即可以用枪来解决,甚至让人来不及使坏。这就是原始的世界,这也是我想要的单纯的世界。

片中的男一号和男二号都属于那种有故事的人,这也暗合我从小以来对自己的要求——做一口古井,别人是否注意没有关系,但是一旦停下脚步,融入我的/或者让我融入你的世界,你会感受到古井的魅力和内容。

随着主人公复仇的展开,爱情不期而至了。其实爱情就是这么简单:遇到了,动心了,承诺了,付出了。前面2个是爱,后面2个是情,爱情里面,我最看重的是情。

年轻的时候把爱情想的很美,或者说总觉得应该很美,但是想不出实质的情景,好像只是一种虚无的感觉;现在,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爱情,触摸到,感觉很简单,真的很简单——似乎任何事情放到天地之中,立刻就变得简单透明了。

总之,很怀念农村的那种生活,自己家其实还不是农村,突然很向往当年姨妈家里那种情况——住在遥远的四角——只有四户人家,远远地相望着,家里养着鸡,兔,狗,驴,牛,门前的小渠里总能在需要的时候捞上几条小鱼,屋前院后成群的麻雀唧唧咋咋,周围都是玉米,高粱,葡萄藤,那时没有感觉,现时才觉得那是真的幸福。


节选自微信公众号:吻火者说,有删改,图片来源于百度图库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天地无限,Open Range

我知道一个永生的方法 | 月旦评

有一个故事,是老禅师教育小和尚,大意如此:

老禅师说:“如果你的生命是一只碗,当碗中全都是这些大米般细小的事情时,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么放得进去呢?”

如果您整日奔波,异常的忙碌,那么,您很有必要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先将核桃装进生命当中呢?

如果生命是一只碗,又该怎样区别核桃和大米呢?”

如果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核桃是什么,生活就简单轻松了。

我们要把核桃先放进生命的碗里去,否则一辈子就会在大米、芝麻、水这些细小的事情当中,核桃就放不进去了。

生命是一只空碗,但是应该先放进去什么呢?

工程师看完了,有点不成熟的小想法。

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生活往往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很多事,不是你想,就能做到的。很多东西,不是你要,就能得到的。不要把什么都看得那么重。

人生不能太刻意,成功总在无意中。

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极其有限的,每天发生那么多事,有时候一件事情看起来与另外一件无关,是随机发生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生命具有无限复杂性与可能性,存在着出人意料改变生命轨迹的非理性和偶然因素。
image

每个人都是在广泛的不可预知中摸索前行,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人连明天会发生些什么事都是无法确定的,怎么可能看清哪一个是自己生命中的核桃?

人生就是如此地充满着不确定性,任何一个看似微小的选择,都会影响今后的生命轨迹。

所以说,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往你的这个碗里放尽量多的东西,这样才有可能拥有更多的可能。
image

在每个人学习成长的道路上,尽量不要去问“装这个东西进来有什么用?”。不要问用途,先装进来就可以了。许多年后,生活自然地会找到了这项技能的用处,让你享受已有技能所带来的种种好处。

然后,这个既有经验成为我们心智的一部分。当遇到新的事物,学习机会时,已有心智帮助人们采取同样的策略——管它有什么用呢,装进来再说呗,总有用处。

有些东西在碗里装得久了,不但不会占用空间,反而会变成碗的一部分,会让这个碗变得更大,比如你阅读的书籍,比如你学习的某种技能。

当一个人从未拥有过某种事物或感觉时,就不可能有机会亲身体会,永远不知道这东西今后究竟会有什么用。

生命中到底什么才是核桃,这是一个结果,而非过程。这个判定,只能在回顾时才有意义,而当时憧憬时,一定是若隐若现无法明示的。

如果在我们生长的过程中,总是拿着结果来评判过程遭遇,这是本末倒置无用可笑毫无意义的。就像我知道一个永生的方法,你只要做到就绝对可以长生不老,诀窍就是——

保持呼吸,不要断气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吻火者说,有删改,第二张图片来源于百度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我知道一个永生的方法 | 月旦评

工程师的十真一假挑战赛答案揭晓

这个帖子借用 @shine.wong的帖子格式与图片,因为我觉得女码农做得很好,可以当做教材~


感谢参与的朋友
image

感谢以下参与的朋友:
@kingak47
@kidsreturn
@ericet
@xiaoyaosilang
@tydebbie
@liuzg
@kingwriting
@thedreamsun66
@snoopycode
@sevenusdchain
@shine.wong
@zilin
@money-way

原贴在这里:
https://steemit.com/cn-activity/@julian2013/6xghpb

我就不逐条分析啦,工作太忙,还有一个压力计等着我去debug。直接公布答案:

我是上海人,法律上是的,身份证开头是310103.

虽然我觉得自己既不是上海人,也不是新疆人,像是徘徊在走兽与飞禽之间的蝙蝠。

所以恭喜大家,没有一个人猜对!!!

感谢大家的参与,既然没有人猜对,那么所有奖金2个sbd大家平分吧,稍后我会逐一奉上,大家耐心等待。

2/13 = 0.1538461538461538,每人0.154个sbd,再次感谢大家!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工程师的十真一假挑战赛答案揭晓

浅谈父母的耐心与孩子的快乐教育 | 月旦评

image

其实,让孩子快乐很简单:凡事顺着他就行了。

这做起来很简单,但这是缺乏耐心的表现。

只有坚持引导和示范,才能让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顺从总是简单方便的,而坚持需要耐心。

不要以为孩子很小,什么都不懂,他们早已从自己不算丰富的经历里,学会了分析、判断,推理。

孩子从大人的反应中,学会了对待意外和困难的态度。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将烙印在孩子的心中,并从他的行为再次显现出来。
image

顺从孩子的天性:懒惰,自私,趋利避害,他当然很开心,觉得你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如果这样长大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那么,我举双手赞成——人活一世,不就图个开心吗?这样也就不会有什么成长的烦恼了。

然而,这只能是幼稚的一厢情愿。一个人的成长,必定要经过教育的刀斧,斩去人性中负面消极的枝枝蔓蔓,经过艰难的磨砺,才有可能从天生的丑蛹,化为斑斓的蝴蝶。

教育有两种,家庭教育和公共教育。

家庭教育如果遵循孩子的天性一直快乐了,那么,在公共教育部分,一定有某个方面会受到学校与社会的再教育。

你是让孩子正确了解这个社会,再针对人性的弱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磨炼,还是愿意人生早期对他百依百顺,然后在某一天突然直接将他投放到这个严酷冷冰冰的世界中自行摸爬滚打,接受社会的暴击?

孩子总有一天会在社会上孤独的前行,我们没有办法照料他一辈子。
image

你得让他知道天地不仁,虽然在父母家人眼里他是个宝贝,但放眼社会,在别人的眼里他并没有什么特别。即使他拥有能够向社会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但他的运气,他的机遇也并没有生来比别人多一点点。

真正的耐心,不是妄图快速解决问题,而是应该平等沟通,分析原因,讲道理,不纵容,不娇惯,不盛赞。

所谓的快乐教育,只能尽可能去找到给孩子带来最小的负面影响的方法,过程可能会不太舒服,但不能因为这个不舒服而无条件地妥协。

目的是通过教育让孩子快乐,而不是为了快乐的快乐。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吻火者说,有大幅删改,图片来源于百度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浅谈父母的耐心与孩子的快乐教育 | 月旦评

见字如面

image

这是一个暴露年龄的表达。不知道现在谁还在写纸质手写信,至少我身边已经没有了。

上网搜索“纸质信”,竟然有很多人提“如何寄一封纸质信?”,“如何寄信?”这类问题。在我看来,这如同问我“如何喝水?”一样荒诞。当然,这个“荒诞”只是我个人感觉,并没有歧视任何人的意思。

这是一个效率至上的年代,一寸光阴一寸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被深刻诠释过。即使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被自己浪费了,而没有转化为一分钱的现金。

如果你告诉一个90后,00后说:“以前和心怡的对象或是笔友联系,写信大概需要花一天时间,然后去邮局寄信,距离近的(就算在同一个地方)要2天收到;500公里以内大约3~4天;再远就没谱了,一个月以后才收到也是有可能的”,这些网络原住民一定会大吃一惊不可思议:明明一个星期就已经分手5次了,你们一个星期可能连个P都没见到,真是效率低下啊😱

大概70后是最后一个收发过纸质信的世代了。没有写过收到过纸质信的人,永远不会理解那种感觉:写信前沐浴更衣焚香净手(此处略有夸张😅),仪式感隆重;寄信后便有了期待,总盼着鸿雁归来,一天要跑好几趟收发室。明明知道会很慢,会有几次小失望,但这个期待的过程是快乐大于失望的,并且饱含希望的,因为,知道总会收到的。

见字如面。

从前,日子很慢,书信很远……

纸质信,是有感情有温度的表达,不是冷冰冰的电脑手机惯性操作,没有control C + control V那种快速的表达。写信的时候,如果是摘录或引用一段文字,那必定是小心翼翼极其用心地抄录或默写,经历了这个过程,你所喜欢的文字,你所羡慕的技巧,会逐步融进你自己。

现在,时光如梭,信息爆炸,一天时间就可能风云突变,翻天覆地。

人是有惰性的,也是有占有欲的。一旦复制黏贴收藏很方便的时候,一个人就会疯狂地搜集干货,美文,各种鸡汤及生活技巧,藏于电脑和手机,以为就这样拥有了知识。

你自己看看你的收藏夹,你的备忘录,有多少是你空了以后又看过的?有多少是你真正记住并属于你的?

我们现在可以方便的近乎零成本地语音视频,这在原来是不可想象的,就像科幻片一样。只是,我们也失去了手写纸质信那样的美好感受。见字如面,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

真正的信,几乎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我们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email,公开信,微信。只是,随着微信成为了一款国民应用,我们对于周围的人们,也变得只能“微微相信”了。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吻火者说,有删改,图片来源于网络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见字如面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