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光史

耳光史

我们看问题的思维根据是什么?应该是是历史,就是对历史沿革进程必须清楚,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就能一览天下,看出某一件事物所暗藏的小来,便能洗去文艺青年的稚气。

方方文字所引起的轰动效应是不言而喻的,正反双方都拿出了充分的理由否定对方,现下方方日记已被搞得面目全非。

目前似乎阴谋论占了上风,方方日记是一大阴谋所至。类似方方这样的情况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不新鲜。如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本书叫《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内容是中国留学生在苏联批判作家萧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说这个中篇小说根本否定了卫国战争中的斯大林…… 当文革过去后这些批判文字都成了历史垃圾和文学批评史上的笑话。

一九七八年上海的卢新华写了一短篇小说《伤痕》,当时也是各种批评有之,否定之言帽子重重地扣下。叶文福写了一首长诗《将军不能这样做》,是揭露当时部队中某领导人的特权现象,结果也是一轰而上,也是批判其为毁我长城,下笔太狠了,也是为之阴谋论。

又如八八年《河觞》电视片播放后,也是一阴谋论,也是被盖为帝国主义的走狗代理人,和平演变的重大信号。河觞中的观点:走向海洋,全球化,与世界接轨,等等皆被说成是阴谋论,可现在我们搞得不是正是当年河觞提出的观点和路子吗?

我们的历史总是在打脸,或说就是一部打脸史。方方的文字能否获得诺奖我不关心,就是觉得要警惕一种偏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写了长篇小说《日瓦格医生》,也是在国内不能出版,于是他寄往意大利,五个月出书,一年后获诺奖,整个苏联又炸开了,对作家又是谩骂又是人生攻击,全民动员,连小孩都上阵向作家住处投掷砖块等,置作家于死地,就是因为他的书否定了十月革命等等。索尔任尼琴写了《古格拉群岛》,获诺奖,也是同一下场,如果我们对历史是有修养的话,那我们对今天的发生的事情是很容易定位的。不会失去理智,而跟风,或媚俗与媚众。

图源:pexels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耳光史’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