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乐队有一首歌,结尾是这样的: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这句话很残忍。
老则老矣,我们只能看着自己逐步退出舞台,距离时代的聚光灯越来越远,本以为自己会留下不朽的传说,会引发留恋的目光,甚至想好了金盆洗手的告别辞,但没有机会说…。观众的注意力,仍然在舞台中央,那里仍然有着正年轻的人儿,散发着自己的魅力。
4月30号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多少父母在想:
为什么自己小时候没有这样的节日呢?真是生不逢时啊!
确实是没有。“国际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发起的。这是时代的进步,文明的进化。传统的三纲五常,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
大概每一个父母都曾经被孩子逼疯过,恨不得把那个小兔崽子置于死地而后快,n次发怒,但还是n+1次强忍怒火。亲生的,爱,是最终的灭火器。
村上春树在《高墙和鸡蛋》里说:
我写小说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将光线投在上面。经常投以光线,敲响警钟,以免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纠缠和贬损。这正是故事的职责,对此我深信不疑。
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
强大和弱小永远存在,他们的力量悬殊,简直不成比例。在一个体系中,在一段关系中,如果你我有幸成为那道“坚墙”,希望我们都能够保护好那颗鸡蛋。
今天是5月4号,青年节。大部分能过这个节日的人,都是“鸡蛋”,但也同时是“后浪”。
鸡蛋易碎,后浪坚韧。
长江后浪推前浪,无论前浪再怎么经验丰富,阅历无穷,终究会被拍死在沙滩上。经验的传承,历来是艰难的,代际之间的损耗太大,人们一路走来摔过的很多坑,千百年来每一个人几乎都会再重新掉进去一次,无穷匮也。
我们的那些经验,如果没传下去,是有些遗憾,但也无须多虑——我们自己,又继承了多少前辈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结结实实地摔的那几个跟头,才是最好的老师。
后来者会越来越好,这是一定的。人生就是一场经历,重要的是过程,摔跤也是一种体验。
有一个小兔崽子,现在还是过儿童节的年纪,我对他的憧憬很多,但也知道那几乎都是瞎操心。人生是他自己的,只是希望,等他过“青年节”的时候,我还能载着他前行,在他起浪的时候,做好那巨浪的根基。至于浪头拍打到什么,不是我能决定的。
人生那么长,变化那么多,进化那么快,没有人能够规划好一切。如果在我的陪伴下,他能在跌倒后快速自愈,在四处碰壁无力抵抗时不那么绝望,能想到还有一条退路一个港湾回来到我们的身边,这就够了。这个世界已经够残酷了,家里,就温柔一点。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
图片来自于河正宇剧照,有效果处理
来自于 [WhereIn Android] (http://www.wherein.io)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鸡蛋和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