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路》,作者:吴军。不同于一般的官样的硬梆梆的文字介绍,本书的写作手法采用第一人称自叙的手段,以故事的方式来展开对美国教育的探讨,其中又以作者和女儿亲自走访过的英美数家著名大学为主,对比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差异。故事轻松易懂,又颇有趣味。就算你是一介教育方面的外行,读来也是颇有收获的。
如果你想对美国高校或者高等教育有个清晰快速的认知,也许本书是个不错的入门手段。作者吴军从他进入清华大学求学到霍普金斯大学读完博士,前后长达十八年之久,这期间他还参与了霍普金斯大学的管理工作,所以对于大学教育,他有一定的发言权,而且他为了自己的女儿选心仪的大学,又走访了英美众多名校,分析每个学校的特色和理念,从而形成了对大学教育的看法。这些分析和看法或多或少对你总有点参考价值。
一、世界林林总总的大学无数,但从教育的方式来分,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通才教育,另一类则是专才教育。
第一类以纽曼式的思想为代表,主张素质教育、通才教育,其中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为代表。这也是我们所常说的综合性大学。它们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为主。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又或是琴棋书画、说学逗唱都要来点。说到底,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干什么行业的都有,倒也不为它的身份所限。相对国内,北大的毕业生去卖猪肉好像就是什么大罪过似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国人对大学的理解还是有所偏差的。
当然对于现代职业的高专业化的要求,通才教育的弱点也很明显,在于所掌握的专业性不强。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就有了研究生教育。它是专业教育的提升,到了这一步,基本的专业要求是达到了。
另一类是洪堡式大学,研究教学合一,主张专才教育,重视职业技能。这是德国最早的大学理念的最好诠释。这点被美国人学会了,发扬光大了。其中以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为代表。它们是专材式的院校,只注重本专业的发展,只出专才(怪才)。
二、美国大学不仅在教育的理念上很有特色,在大学的管理上也是独具特色的。比如财务方面的捐赠制度,又比如管理上的教授治校。
捐赠制度可谓是历史悠久。比如哈佛大学,就是有个人给哈佛大学捐款了,学校为了感谢他,就以他的名字来给大学命名了。有类似经历的很多,如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都是如此,它们都是由某位有名的捐赠人支持下成立的大学。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小的捐赠人,比如盖一栋楼啊,建个实验室啊,都会发起捐赠。捐赠人给学校捐款之外也能得到给大楼或实验室命名的荣誉,我们所熟知的逸夫楼就是这么来的。
这种捐赠有非常明显的好处。除了回报母校回报社会的理念外,会有利于更多人去关注教育、参与教育中来。
另一个特点是教授治校。我们通常会认为这个概念表示教授拥有很大的行政权,成为了官员,其实不然,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学术自由。而且教授治校是美国一些大学的历史所决定的,最初的大学物质贫乏,更不指望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行政管理,这些教授们便肩负起行政管理的工作,后来就延续下来。
如今,教授治校制定也形成了特有的制度,必须是终身教职通道的教授才有资格管理学校。他们主要负责制度的制定和管理招生、教授的晋级。教授治校的好处是行政成本较低,管理民主透明,教授有尊严和权威。当然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教授的精力有限,如果过于操心管理,可能会导致教学方面的欠缺。需要平衡取舍。但是总体来看,教授可以不受其他势力的威胁,学术研究可以更加自由,有利于发展。
总之,大学应该起来四个方面的作用。首先,他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让年轻人学有所长,对社会有所贡献;第二,它是一个研究中心,引领世界科技的发展;第三,它是一个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第四,它是年轻人的家,是他们度过人生最好时光的地方。对于大学的这四点,你是否认同呢?
品乐书会—阅读经典,分享创作
欢迎爱好写作和阅读的朋友加入,专用标签 #cn-book 和专用帐号 @cn-book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品乐书会”
扫码关注,“品乐书会”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大学之路》美国教育面面观/ 品乐书会#34–阅读经典,分享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