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一些挺玄妙的理论。因为我们可能会认为它是一种禅宗的理念,就好比“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这样的玄论。不过当我们细细品味时,其实它不过是一种研究的方法论。
我们都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在庖丁的眼中,这不是一头牛了,而是一堆骨头和肌肉的组合。而不巧的是,庖丁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论,分起牛肉来就游刃有余了。
类比一下,看牛不是牛,而是一堆骨头和肌肉的组合;看山不是山,而是一些山石土木和溪流的组合。这是一种相对更入微些的方法。所以画家们画山其实是在画山石土木而已。当然这也是我们所提的方法论的问题了。我们在研究一个大问题的时候,是要去分解它,把它分解成一些更细小的问题。如果还是不能入手,那就往更细小处去分它,直到你能把握住为止。在你画山时,你要先去观察山上树木的走向,山上泥土的构造,山中溪流的蜿蜒,当你观察到位时,这座山你就画出来了。
“看山不是山”实在是现代更细微级的方法论,不过在古人的口中说的玄妙而已。它还有后面一句“看山还是山”,是又回到了整体论的方法了,把所有部分再次整合,成为一个整体了。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看山不是山”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