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突然和我聊起京剧,这我只能当个听众了,因为我不是戏迷,那种躺着摇椅上扇着大蒲扇听着收音机里的京剧的日子似乎距离我还很远,更别提花上昂贵的门票钱去什么剧院看戏了。不过这个话题倒是勾起我一段很久远的记忆,我以为我都忘干净了呢。
(图源 :pixabay)
很久很久以前,那是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记得每逢暑假,镇里总是请一些戏班子来唱戏,什么二人转、京剧、评剧都有,算是丰富一下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吧。
一般来讲,戏台子都搭在镇里的中心小学院内,一则是中心小学位处镇中心,二则当然是因为小学的操场够大,能容纳比较多的观众。每到这个时候,学校里就热闹了起来,这些日子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比节日更吸引人。
欢乐的日子从搭戏台就开始了。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这种便于拆装的钢结构的舞台部件,所以唱戏开始的头些天学校里就会运进来很多又长又直的松木。然后工人们或者将松木用铁丝捆绑用大钉子固定成舞台的框架,或将松木锯开成木板做成舞台的地板。
我们这些孩子则在松木间跑来蹦去,或者去尚未搭好的舞台上蹦蹦跳跳。当时大家安全防范意识都不强,工人们看我们在那打闹,多说大喊两句阻止,但是从未有不让我们在附近玩的意思。被铁丝啥的划出伤口或者被钉子扎到脚掌的事情时有发生。
我的小腿上现在还有一个长约3厘米的疤痕,我隐约记得是奔跑的时候被一根松木突出的一小块枝杈挂到,活生生拽掉一小条肉,疼的不得了,但是随手擦了一把就继续奔跑,奔跑一天回家后伤口早就结痂了,所以也没(敢)对父母说。结果现在留下大疤痕,轻轻一按,还隐隐作痛。
戏台搭好开始正式演戏时,全镇各村的村民都纷纷赶来,学校里马上变得拥挤和热闹起来,然后小贩们也开始努力叫卖他们的商品。对于孩子们来说,小食品、冰棍、水枪等玩具这些是比较受欢迎的。于是在树上舔着棉花糖的、骑在墙头吃雪糕的孩子就成为学校里的一道风景。
(图源 :pixabay)
说到看戏,对于我们孩子来说,哼哼呀呀的东西属实难以欣赏,多说有时候觉得鼓点挺激烈、演员们穿着挺花哨、还有就是有一些演员真的身手了得。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我去校园后边的院子里玩,当时几个演员休息是在后边切磋,然后某人一个空翻飞起约2米多高,然后飞跃很大的一个花坛,从另一边稳稳地落地,然后另外的演员再做同样的操作。
许多年以后,我一直在怀疑,是不是因为我当时太矮小所以才会觉得他们飞跃的很高呢?否则人类怎么能做出那么高难度的动作呢?为了这个疑惑,在我上大学之后,特意回小学看了一下那个花坛,虽然没有记忆中的那么大,但是也不小啊,非常的宽,至少我觉得没人能飞跃过去。
当证实了这点之后,我放后知后觉,当年戏班子的这几个演员不简单,是真正的武林高手,我错过了一次拜师学艺的大好良机啊。事实也证明这次的演员不简单,这次唱戏后的第二年,电视里播出了一部电视剧《野戏班子》,其中合作赞助单位就有我们镇政府,里边好多的场景都是在我们小学唱戏的时候取景的。
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野戏班子》一个镜头拍到骑在学校的院墙上吃冰棍的一群孩子,没错,里边有我,还给了个正脸。因为这件事我洋洋自得了好久,其它小朋友都对我羡慕不已。
(图源 :pixabay)
可惜,我百度一下,竟然找不到《野戏班子》这部电视剧的任何资料。如果不是我腿上的伤痕、如果不是学校后院那几个演员飞来飞去的记忆、如果不是因为曾在电视荧屏上露脸而激动好几年,我真的会怀疑这段记忆是假的,尽管我知道它真的不能再真了~~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记忆 ——野戏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