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为虚,眼见不一定为实

耳听为虚,眼见不一定为实

最近朋友转发了一条视频过来,主要讲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不过在说具体的事情之前,这个视频中先播放了一段声音,然后让大家选择自己听到的是Laurel还是Yanny。


(图源 :pixabay)

我听完几遍之后,确信自己听到就是Laurel,不过后来视频中解释到,其实这段声音是合成了两段声音在一起,对低频声音比较敏感的听到的会是Laurel,而对高频声音比较敏感的听到的则是Yanny。

虽然觉得视频中的说法应该就是事实,但是我还是把视频分享到朋友和邻居群里,大家的答案有的是Yanny,有的是Laurel,相对而言年纪略大的人听到是Laurel的比较多,年轻人听到是Yanny的比较多。

我还把视频分享给爱人和孩子,爱人听到的就是Laurel,而孩子明确表示听到的就是Yanny,这让爱人惊讶不已,听到视频后边的解释后,才算明白咋回事。

微信群里掀起了是Yanny还是Laurel的讨论高潮,相反视频中要说明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反而没人关注了。😀

其实不同的人对不同频段的声音敏感程度不一样,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和蝙蝠能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而大象能发出和听到次声波是一个道理的。

但是这件事却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个成语。当然了,这个成语的耳听为虚与我说的不同人的耳朵对不同频段声音敏感度不一样是两码事。

不过“耳听为虚”,眼见就一定为实吗?这让我不由地想起有很大比例的人患有一种眼疾——色盲/色弱:

临床调查显示,男性色盲占4.9%,女性色盲仅占0.18%

那么在这部分人看到的这个世界的颜色和所谓的正常人是不一样的。不过颜色不过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我们据此来分正常人和色弱患者是不是又有些武断呢?

当然了,我不是要强调听到某某声音的人或者看到/看不到某某颜色的人才是正常人,而是想说,各种不同各种差异在我们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客观存在,而不是非要把我们的结论强行的加在别人那里——你听不到Laurel,所以你的耳朵又毛病,你看不到某种颜色所以你的眼睛不正常。

我们尊重这种差异,这样这个世界才会又各种悠扬婉转的声音,才会有各种绚丽多彩的颜色,这才是多彩多姿的世界呢。


(图源 :pixabay)

否则只容许一种声音存在,只能涂抹一种颜色,那么无论这种声音多动听,无论这种颜色多好看,这个世界也只能是单调乏味的。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耳听为虚,眼见不一定为实’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