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ibra,你需要做的就是屯比特币

昨天也就是周三的下午,大概18:00的样子,我开车走在常青花园的路口,前面的道路堵车了。虽然堵车让人心烦,但是此时我的心思全在此时的FM95.6中国之声的广播里。

广播里主持人在评论facebook要搞加密货币这件事,竟然评论了十几分钟。我第一反应,很意外,主流媒体都在刷facebook加密货币Libra的新闻。

所以,今天一定要来聊聊facebook发布加密货币Libra这件事。

关于这件事,解读的文章那多得去了,质疑的,乐观的,解读Libra背后技术的,解读白皮书的……层出不起。许多币圈大佬也都对此发声,不来蹭下热点发表看法,别人可能都觉得你是不是从币圈失踪了…..

我看过一条我觉得一语中的评论:Facebook发布加密货币Libra最大的亮点,是Facebook

这真是一语中的。几年的币圈经验告诉我,关于白皮书、背后的区块链技术,都不需要关注,产品出来了,直接用起来,用起来用产品体验来说话。

白皮书谁都能写,我现在越来越对白皮书不感冒,看过太多白皮书写了好几百页,愿景很伟大,最后一个月死掉的。关于背后的什么区块链技术,这关普通用户啥事…..很多把技术写的很牛逼,产品出来一用是垃圾。

Libra项目本身没有什么伟大的创新和创意。但是,Facebook来搞,这件事就影响力就很大了。

从我自己的感触来看,至少登上了各新闻媒体的头条了吧,我开车的路上都能在主流的广播频道里听到。

那么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用户来说,最大的投资机会是什么?这才是我最关心的。

我认为,最大的机会就是屯比特币。至于为什么,我说不明白,自己琢磨吧!反正告诉你了!我后面也会努力一聪一聪的屯比特币。

最后总结下关于Libra,最大的亮点是Facebook搞的,然后你需要做的,就是去屯比特币

Posted using Partiko Android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关于Libra,你需要做的就是屯比特币’

币圈大佬微博撕逼

这两天币圈的新闻挺多的,大事件就是facebook要发币,这个意义似乎很重大。后面有时间读读这方面的资讯解读。

今天想闲扯八卦的是另外一件事:李笑来和赵东在微博的撕逼。

大概情况是,有人扒出:“老师的话一定要听,老师的币不一定要买。”这句在币圈似乎形成共识的话的始作俑者是赵东。

然后李笑来不爽了,开始扯出更多的事,如投资赵东,赵东未还钱的事。

每次币圈大佬撕逼总是爆出猛料,吃瓜群众看得过瘾。

Posted using Partiko Android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币圈大佬微博撕逼’

持有NBC,6.18日换算年化收益率95.7%

最近14天,我持有5.58NBC,共收到0.049SBD,这个收益是按日结算,最大收益0.007SBD,最小收益0.001SBD,平均收益0.0035。

按照1NBC的定价是锚定1STEEM,1NBC价值约0.41SBD。于是,我们可以很快算出,持有NBC的年化收益率。

NBC01.jpg

比如6.18日,我staking的5.58NBC收益0.006SBD,当日年化收益率=365x0.006/(5.58x0.41)=95.7%

考虑NBC每日收益波动巨大追踪了两周的收益数据,我持有NBC近两周的当日年化收益率16%~111%波动,平均年化收益47%,当然这个年化是个波动值。

不计算不知道,一计算下一跳。持有NBC的年化收益相当可观(感觉比目前大热的SCT挖矿的年化收益率高),这还不包括获得的发帖点赞。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买入NBC投资。惊讶其较高的年化收益的同时,我们还是需要保持冷静。

NBC是以@teamcn账号及附属账号的收益进行分红的。@teamcn账号的盈利能力是有上限的,目前的盈利的总盘子很小,大概一天盈利不到10SBD,这个盈利不能支撑大量NBC分红,盈利盘子一定,NBC越多,单位NBC的收益就越低。

目前计算的年化,应该是被低估的。

最后有一个建议,@teamcn-fund负责发放收益,每日收益是确定的,需要发放的NBC锁仓数量也是确定的,可以很容易计算出当日的年化收益,建议@teamcn-fund每日更新里增加当日年化收益指标。对于目前被低估的NBC应该有很好的宣传效果。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持有NBC,6.18日换算年化收益率95.7%’

中国“渐进主义”治理模式,也体现在区块链技术上

shanghai.jpg

最近听得到的“邵恒头条”《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的优势》,收获一个外国人看待中国优势的不错角度。这个角度,让我感觉有些意外,就是中国“渐进主义”的发展治理模式

渐进主义的发展模式对中国人自己来说,并不陌生。

据说,七八十年代,西方就要求中国全面开放市场化,把中国转变成西方那样的自由市场,一步到位。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先开放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实验几年后,效果不错在拓展到沿海更多的城市。

你会发现任何新的创新,中国很擅长先试点,效果不错再拓展,这样的思维模式,渐进式创新能力已经深入中国社会的很多层面。

这让中国面对新的事物,会保持了一个开放的心态,同时也给自己更多灵活性,在渐进式探索中找正确的路。

了解了中国“渐进主义”的发展治理模式,我认为就不难理解中国面对“区块链技术”这个新事物的态度,这其中也体现了“渐进主义”的治理模式

一方面中国承认比特币的商品属性,个人合法持有受法律保护,另外一方面全面禁止法币交易;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探索,也是全面支持鼓励,中国的很多大型公司如腾讯,支付宝等已经有众多项目落地,但是另外一方面限制数字货币的金融方面应用创新。

反观其他国家的政策日本的全面接受,印度准备立法全面禁止,委内瑞拉的国家背书发行石油币……中国显得谨慎很多,我认为这其中体现的是“渐进主义”,不一棒子打死,也不盲目“创新”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中国“渐进主义”治理模式,也体现在区块链技术上’

数字货币到底属于哪一类资产?

BTC.jpg

今年的巴菲特的午餐被被孙宇晨约3100万人民币拿下,有人说这是一个新时代的转折点,作为数字货币领域的创业者,这是第一次买下巴菲特的午餐,随着数字货币的兴起,这个领域将会有更多的财富新面孔出现。

面对数字货币的兴起,当然一批人嗤之以鼻,认为数字货币属于投机泡沫,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另外还有一批人,显得谨慎得多。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从专业的角度研究数字货币。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数字货币到底属于哪一类资产:货币,商品,证券还是全新的一类?在这些经济学家、学术家眼里分类问题属于血统归属的重要问题,一直在激烈讨论,但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而我最近读到一篇文章《经济学家眼中的数字货币-分类篇:灵魂无处安放》,分析总结了这些研究文献里面的一些观点,这篇文章最后也提供了一个很不错的角度去看数字货币到底属于什么类资产?

在这篇文章里,总结了主要四个研究观点:

1、数字货币是货币
2、数字货币属于商品,类似于黄金
3、数字货币属于投资资产和证券
4、数字货币是合成的新资产:股权,黄金和货币的融合

研究者们通过大量的数据论证分析研究,得到的这些观点,但都没有绝对的说服力。

数字货币,是一个新物种,关于它的分类,虽然无法获得绝对的共识,但是,作者最后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角度去看数字货币的分类。

看其用户的属性和持有的目的

作者以比特币为例,进行了说明:

比特币自2009年诞生到2010年5月22日和现实世界发生第一次交易:一个程序员花了1万个比特币,买了两个比萨饼。在这之前,比特币更多只是极客小圈子兴趣爱好,像是一个玩具。

2010年后,比特币开始和现实世界发生交易,价格逐渐上涨,在2011年突破了1美金和10美金。比特币开始吸引了很多罪犯的注意,他们发现比特币的匿名性可以成为洗钱、非法交易和逃税等最佳的支付工具,此时比特币就>是非法世界里面的通用货币。

2013年,比特币从10美元涨到100美元,又过了4年,比特币从100美元涨到1000美元,又在1年内从1000美元,突破10000美元,甚至到最高点18000美元左右,然后在1年之内跌回3000美元。这样巨幅的价格波动,吸引了很多敢于冒险的投机客。这时的比特币在很多人眼里是投机品。

2018年到2019年,全球经济下行,人们突然发现全球资产都在下跌,竟然有个叫比特币的东西跑赢了所有的资产。更多的聪明人,有钱人开始关注比特币的资金保值功能,在他们眼里,比特币是一种资产配置的选项。

从比特币发展历史看,持有比特币的用户属性和目的是不断变化的:从极客的玩具,到罪犯的流通货币,到投机者的暴富标的,到投资者的资产。

我自己是2017年开始接触比特币,那时是被其巨大波动吸引过来,开始了解区块链技术,后来持有了一点点,那时我研究更多的是投机。大概在2019年,我在得到的专栏作者如香帅、张潇雨那里获得他们对比特币的看法,他们把比特币当做是资产配置的一个选项。这些聪明的“专家”,对比特币还是很开放的态度,让我有些意外。

从我自己参与进来的进程来看,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更像是一个投资资产,是资产配置的一个选项。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数字货币到底属于哪一类资产?’

烤肉

烤肉

烤肉撸起!

来自于WhereIn Android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烤肉’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