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读过的中国诗人(二)|三个一|月旦评

https://steemitimages.com/DQmbDuBspxecttcohgWFrrAgSHALoyVbTdVM6CG6yn6jUM9/IMG_20170125_152426.jpg

上一次介绍了我最喜欢的诗人,从这次开始,就要按时间顺序来啦。所以本文将要讲的,都是时代“久”远、不太常见的诗人们~


9.张衡,字平子。

个人喜好程度:★★★

推荐版本:《张衡诗文集校注》

参照版本:《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文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相关书籍:无

介绍评价:左思右想,两汉着实没啥诗人可选。汉赋笼统天下,散文亦多发议论,乃是战国遗风。仔细想想,战国有多少诗人?楚辞一脉之外,便没有了。到两汉时代,诗歌才缓慢地重新开始发展。汉代文学家并不少,自贾谊、枚乘,至相如、扬雄,及东汉班固、张衡,皆有文名,但其中的诗作,除班固《咏史》(第一首文人五言诗)外,唯张衡而已(实际上现在我们还无法确认西汉是不是真的有诗作流传下来,可见的几首都极似东汉人讬伪)。张衡诗现存的有四篇,七言一、五言二、四言一。七言者名《四愁诗》,由四支各七句构成。句中用兮字,近楚辞;又循环反复,颇类诗经;此诗还是我国最早的七言诗之一,以屈原美人手法喻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摘句:

一思曰: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二思曰: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三思曰: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四思曰: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张衡《四愁诗》


10.建安七子

个人喜好程度:★☆

基础版本:《建安七子集》

参照版本:《诗品集注》

相关书籍:《建安七子研究》、《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

介绍评价:前文已经说过建安时期的重要性。除三曹之外,便是建安七子。孔融,字文举,别称孔北海;陈琳,字孔璋,别称陈记室;王粲,字仲宣,别称王侍中;徐干,字伟长;应玚,字德琏;刘桢,字公干;阮瑀,字元瑜,是阮籍之父,阮咸之祖(阮籍是阮咸的叔叔)。这些人的诗文大抵收录在《文选》、《诗品》里,但由于永嘉之乱,文学多有散佚,有很多都错乱了。徐干《室思》六首最可读,虽不如曹植,也足为传诵一时。

摘句:

峩峩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徐干《室思·其二》


11.阮籍,字宗嗣,别称阮步兵。

个人喜好程度:★★★★

基础版本:《阮籍集校注》

参照版本:《阮籍集》、《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相关书籍:无

介绍评价:阮籍诗原本多无题,也未曾想过结集,不过有感而发罢了。后人编辑整理的时候,便总加一个“咏怀”为题;而实际上这些诗的具体时间、事件、隐义都已不可考证了。由于政治动荡,阮籍作诗多有难言之隐,加之言辞清雅,到了南北朝,其原始意义就已经模糊不清。阮籍本来与司马氏交好,尤其与司马昭相得,偏偏又是高贵乡公曹髦的散骑常侍。司马氏欲代魏,阮籍犹上《劝进笺》。但高贵乡公身陨,则未免颇有微词。这种矛盾的心态自然不能明说,间或泄露于诗作。至于坊间流传阮籍一心忠魏、逢诗必刺司马氏云云,多为唐“五臣”注《文选》时胡诌,不值入耳。阮籍一心兼济天下,又与司马氏交好,但治国理念的不同使他始终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最终因文学而名传千古。其咏怀诗第一首最妙,上半首超凡脱俗、下半首情之所钟,徘徊仙凡,气质清越。

摘句: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咏怀·其一》


12.嵇康,字叔夜,别称嵇中散。

个人喜好程度:★★★☆

基础版本:《嵇康集校注》

参照版本:《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相关书籍:《世说新语笺疏》、《嵇康的精神世界》、《嵇康评传》(王晓毅著)

介绍评价:嵇康以《广陵散》名,“临死,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惜固不与,广陵散于是绝矣’。”正是因为孤傲自与,嵇康放荡山林,不愿为官,这一点颇不同于阮籍。嵇康诗以四言为主,多写山林生活,追求自然、呼朋唤友,极富意趣。“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多么洒脱清爽。

摘句:

比翼翔云汉,饮露餐琼枝。多念世间人,夙驾咸驱驰。冲静得自然,荣华安足为。
——嵇康《述志诗二首·其一》


PS:

唐宋以前的“鸳鸯”既有“夫妻”之喻,也有“兄弟”之义,大抵只要“不离不弃”的就可以。宋以来便单指夫妻了。

《玉台新咏》、《乐府诗集》保存古乐府比较多,特别是民间歌曲,很多都挺好玩的。只不过因为不知作者,有时代分散,不能写进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也搜集了不少,可以作参考。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我所读过的中国诗人(二)|三个一|月旦评

“久”字漫谈|三个一|月旦评

本来想写一系列追踪“三个一”关键字的文章,主要是关于汉字“字音、字形、字义”流变,以及相关的社会风俗、古代思想之类。没想到马上@TVB姐就给我出难题!“久”的意义相对稳定,两千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实在没多少可说的。幸好“解铃还须系铃人”,@TVB姐又说带有“久”字的诗词蛮多的,催我多写。虽然诗词讲的太多,想开哲学、社会学,但我还是新人,两次参加“三个一”都有幸运奖!(用数量堆……)还是挺好玩的~就姑且再写一篇啦。

https://steemitimages.com/DQmNLsZZB1DGvkxHJ2YAjHEwFuuc8UXTqD52HUHMwyydXkS/xs_1519179727316.jpg


“久”字在诗词和现代汉语里都大体是“时间长”的意思,但最早并非如此。古人没有用字规范,所以经常有字不会写,也可能是字还没发明出来。最早“久”和“灸”就是同一个字,《积微居小学述林·释久》曰:“古人治病,燃艾灼体谓之灸”。比如《睡虎地秦墓竹简》有:“其腹有久故瘢二所”。意思是他腹部有灸疗遗留疤痕两处。

作为“灸”的“久”字是如何产生了“时间长”的含义呢?现在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一是直解,由于灸疗时间比较长,所以慢慢变成了“久”的意思。其二是《说文解字》从字形来解:“以后灸之,象人两胫后有距也”,是从身后进行灸疗,表示有距离;再从这个空间的距离,引申到时间的距离。两种解释都可成立,都表明了“久”和“灸”字的关系。实际上,后来发明了“灸”字,也就不再有人混用了。

另一方面,在先秦典籍中,“久”偶尔也引申做动词。《左传》云:“寡君以为盟主之故,是以久子”,这里的“久”是“长留、久待”。这种用法在秦汉以后也几乎不见了。

因此两千多年来,久字基本是形容词、副词,表示状态、动作的持续时间很长。


时间最长的,自然是宇宙了。可是古人不太有宇宙的概念——其实是很难设想“没有人”的情况。在神话中,很少有天地自生自灭的,总是需要某种“意志”的介入,世界才成其为世界。这是人类早期自我意识的结果,它导致了古代神话与历史混同。在中国,便衍生出了历史之悠“久”和人的寿命长“久”。前者如“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后者如“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当然,“久”最普通的用法还是简单地说某段时间很长,又或者用“不久”来表示时间短。“久”字出现最多的诗当属《孔雀东南飞》,一共出现六次。用法颇多趣味。

焦仲卿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三二年,始尔未为久”。焦母却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儿子喜欢媳妇,觉得共事三两年太短啦,满心想要白头偕老;母亲不喜儿媳,早就不忿,磨人几年还嫌不够?太长了!

最负盛名的句子,则来自于一诗一词。

诗是《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词是《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咦?怎么都是情诗。是呀,感情中时间是最磨人、最无奈,又最想要得到的东西。当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时光飞逝难挽留;一旦别离,却是一日三秋。正是那痛苦深沉辽阔,而欢娱不过朝夕之间。

所有这些文艺作品都是这样产生的,都是苦海之上宝贵的然而又是瞬息即逝的幸福之花。——黑塞《荒原狼》


PS:

文言中出现“恨”字多半不是“仇恨”的意思,是“遗憾”。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久”字漫谈|三个一|月旦评

【读杜诗说】(4)夜宴左氏庄|月旦评

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杜甫《夜宴左氏庄》

此诗意味稍淡,而用语工整优美。


首联“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多有歧义。

“林风”或作“风林”,“静”作“净”。

当风和树林相遇,多半是两种结局之一。要么风吹林动——一如大兴安岭风吹松林,观海听涛、浩瀚苍莽。要么是林间暗涌,清风徐来、微抚人面。可知一在高处,一入林中;一张扬霸道,一婉转柔和。

相比“风林”,“林风”显然更有清丽意味。一阵林风吹来,当然是清风拂面了。若是风林,未免劲风过岗,一身落叶。

“静”与“净”倒颇可商榷。我喜欢“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自取“静”字便是;且兼有静/张对比之意,月落露浓,方才弹琴饮酒。“净”则稍显突兀,此诗并不拭琴,何需言净。

次联一个“带”字,多为强调炼字者征引,写出了夜空的微渺、流动、飘遥。古来夜景有月好写,因为有光、有影,还有一大坨关于月亮的传说。此联写月落景象,犹能视听如一,精妙绝伦。

三联则吟诗作对、闲观剑舞,还有琴声萦绕身侧,何等的快意。

诗做出来,有人情不自禁吟哦出声,居然是吴越那边的方言——杜甫游齐赵之前便是去了吴越——想起当初泛舟五湖,不也像今天这样潇洒吗。


最后仍需提醒读者,“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应“月落”,是写景;“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应“琴张”,是夜宴。夜宴宾主俱欢,自然要赋诗,赋诗便少不得吟哦,勾起吴音,结于扁舟。

虽然没有多么深刻、感人的情绪,由其自然优美,亦不失为名篇。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读杜诗说】(4)夜宴左氏庄|月旦评

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吐槽大会

有一天,小姨告诉外婆,她第二天吃了早饭就去外婆家,外婆又叫了我妈。 第二天,我和妈妈吃了早饭便坐车去外婆家。差不多11点到,看见外婆在厨房里忙里忙外,准备了丰富的午饭,有牛肉凉片、辣子鸡、水煮鱼、凉拌折耳根、鸡刨豆腐、炸洋芋、干煸四季豆、炒苦瓜还有冬瓜排骨汤和苦菜汤。但小姨一直没回来,我也只能干等着。 到了12点多,外婆见我饿了,就打电话给小姨,问她到哪啦? 小姨说,我们在家吃早饭呀~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吐槽大会

略说宋词(续)|月旦评

南宋名家

永嘉晋室南渡以后,文学多有发明,二谢、鲍照、沈约、江淹、庾信皆一时俊才,四声八病、文心雕龙、钟嵘诗品之类群起蜂至;建炎以重铸大宋基业为名,而日趋衰颓,文坛亦渐宕跌纤弱。

李纲、岳飞词虽存目不多,犹壮烈豪雄,使人怒发冲冠。张元干芦川词、张孝祥于湖词、陈亮龙川词,或文才不足,然皆气骨凛然,未尝有敢怒不敢言者。至于陆游放翁词、刘克庄后村词,颇见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无奈——“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姜夔白石词师法清真,婉转微妙。史达祖梅溪词、吴文英梦窗词意蕴隐晦、典雅绮丽,如有隐忧而无甚愤慨。南宋没后,周密、蒋捷、张炎多黍离之叹,往往不能自已。


我尝谓“稼轩以一人之力撑起南宋词坛”(见中国诗人一文),当之无愧也。稼轩词存六百余首,为唐宋词家之最。其词作风格多样、语言丰富。沙场奋战、叹古咏怀、时之不遇、儿女情长俱全;口语俚俗、遣典借事皆运用自如。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送别诗或叙离情,或顾念前程。上片稼轩一心戎事,竟叮嘱“汉中开汉业”。兴元府,秦汉之汉中也。汉高祖刘邦以汉中基业,破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遂降,终成大汉之功。如今山河满目疮痍、旧地难重游,萧何月下追韩信之事亦不复闻也。此国破家亡、抱负不得者。下片述惜别之情。先说友人才华横溢,“一编书是帝王书”用张良受书事,为君王分忧,“匆匆去路”。再述惜别之情,“安得车轮四角”则车轮自圆而方,不能行也;“不堪带减腰围”如“为伊消得人憔悴”,削瘦也。是词足为稼轩一生写照,独以一腔热血、一片丹心空对故国,才华横溢而不得重用,终于壮志未酬身先死,一身才学、一倾忧愤皆归幽冥。


姜白石父亲早丧,虽薄有文名而家境凄凉,不得不漂泊江湖。友人张鉴家境优裕,“欲割锡山之膏腴以养其山林无用之身”,白石不受。张鉴故后,白石生计日绌,维清贫自守。范成大称白石“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其人品高洁、不屈于节,善音律、书法,文章高雅、方正,词作优美,颇有魏晋古风。大谢尝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南宋一代,则曰“稼轩独占八斗,白石占一斗”,可矣。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全篇作比。金人南寇之前,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而今“荠麦青青”人何在?无人。故“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美景清声犹需人赏。既然无人,犹厌言兵者,亦“废池乔木”而已。当年盛况不复,“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俱成断壁残垣、野草杂生,一片空寂,只余红药年年,无人摘。正是故国有人,反衬如今无人;眼见繁华之地化为焦土,犹知凄凉。白石词以雅正、迂回之法写忧时伤国事,别有韵味,乃蒋捷辈之先也。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跃。——张炎《词源》

南宋词大抵不过辛、姜两支,精熟两家,则南宋无碍。唯梦窗词例外,其譬喻艰涩深奥、行文构造复杂,非专研者实难解之。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略说宋词(续)|月旦评

【读杜诗说】(3)登兖州城楼|月旦评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杜甫《登兖州城楼》

《登兖州城楼》是登高诗的典范。

登高诗不乏天才之作,比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可是这诗我们学不了,不是天才勃发不可能写得出来。

《登兖州城楼》不一样,恢弘壮阔,却有迹可循。


先说诗义。

为了东郡的事儿,翻了好一阵地图。。

熟悉三国的同学应该知道,曹操是东郡太守起家,治濮阳。兖州则是一个大州,比得上现在的省。而本诗“东郡趋庭日”,指的却是杜甫小时候,父亲在兖州司马任上的事儿。唐代东郡改为滑州,离兖州隔着百多公里呢。兖州和滑州平等了,都是一个县的大小,属于河南道治下。所以这里的东郡不是实指,而是借古称代之。 

https://steemitimages.com/DQmaFRoFhca7txs9kwuVy9TThjG4TtJVzZK5qhGUH9Aazbb/QQ%E6%88%AA%E5%9B%BE20180225230722.jpg

趋庭,是孔子的故事。《论语》云: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季氏》

大意是孔鲤被孔子揪住学习。所以后人就用“庭鲤”、“趋庭”、“过庭”、“鲤趋”一类词语表示长辈对晚辈的教诲。

南楼类似“西楼”,并不非得是南边或者西边的楼,借字而已。

秦始皇东巡,刻石歌颂秦德,是谓秦碑;汉景帝子刘余为鲁共王,在兖州曲阜城内筑殿,是为鲁殿。


再说章法。

“东郡趋庭”是往日,“南楼纵目”是今时。重返故地,自然感慨颇多,讲明由来。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承“纵目”,宏阔浩大、俯仰千里。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开“临眺”,今日登临,想古迹依在,上下千年。

结句自然收束,意味不尽。

首联交代事由。微妙在中两联,次联接续首联,说空间之广;三联怀古意,是纵横时间,并打开结句。末联隐约点出父亲之教诲,正是“趋庭”之功,才有“从来”多古意,照应首联。最后归于踟躇,意味深长,余韵悠悠。篇章内在联系非常紧密,过渡就显得很自然、可靠,一空间、一时间,又大开大合、壮丽无比。


《登金陵凤凰台》写法结构与之相当类似,可以一并参考。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读杜诗说】(3)登兖州城楼|月旦评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