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宋词(下)|月旦评

https://steemitimages.com/DQmNcTNwMXvm1xaXEgwkbzrfNfwPcFBSxYziAEY2iUBsGd7/xs_1519179447840.jpg

北宋名家

小令近诗而易得,手熟尔。长调初创,非精熟音律者不能为之。柳七屡试不中,艳游浪荡间,于歌、词颇有所得。是故《乐章集》多自创慢调,用俚语、俗话,淳朴直接,得市井生活、情人喃呢之真也。柳七固开长调之先,而因其功名不就,多做“艳词”,遂不为世所重。

苏轼、秦观后起,中长调俱有佳作;周邦彦则为长调词宗;余者如晏几道、贺铸、李清照辈,各有擅场。

苏轼佳作如潮,声名播于日本、占婆。词作以小令为主,中调略少而多妙笔,长调最难得。半塘老人以东坡词为“清雄”,不妨细观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

是词堪为豪放表率。“大江东去”一言历尽千古,追思战火盈天。“卷起千堆雪”状浪花跌宕、水沫纷飞,江流乱涌直如心潮澎湃。所为何者?斯能人辈出,豪杰并起,共逐天下。下片一转,成刚柔并济之道。先说“公瑾当年,小乔初嫁”,是儿女情长;再叙“雄姿英发”之矫健雄壮。“羽扇纶巾,谈笑间”更显从容、柔和,唯从容能成“樯橹灰飞烟灭”之功也。至于“人间如梦”,便是一池清涟、一夜明月。易知,豪放绝非喊喊口号、说说爱国,实乃胸怀浩大、纵横捭阖。东坡不止如此,兼有刚柔并济、清逸豪雄。


周邦彦《清真词》集北宋之大成,开南宋之风气,而国人知之不多,我一向以为遗憾。清真词首在开新声、作新调,白石、梅溪俱从之。次在典雅,其借字用事、征词引类皆缜密精美,如此方有幽微杳渺之美。惜乎声音既不复有,典故事类亦不显焉,是以今人多不能读清真词。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沈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周邦彦《过秦楼》

上片思绪交加,时光冉冉。“水浴清蟾”、“闲依露井”分述一男一女去年相会,“人静夜久凭阑”则今日有人夜不能眠,怀念不尽。下片先想女子捯饬无言寂寥渐懒,再说“梅风地溽”,是春去夏来“年华一瞬”。梦沉书远,有千言万语却无由诉诸笔端,正是“才减江淹,情伤荀倩”。唯有追忆当初,携手赏月、共数稀星。全篇自去年秋夜入,从去年秋夜出,构思精巧、变幻有度,措辞典雅、优美,南宋词多学之。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黄庭坚《答洪驹父书》


秦观淮海词用情至深。年轻时尝系于外物,写“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富贵如此。中年失意,流配万里,转而向内,万物皆为心之颜色染尽,便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晏几道小山词有乃父之风,工小令、专闲情;而小山有刻骨铭心之痛,能发肺腑、悲凄恻,此晏殊一生富足者不能也。“垂泪送行人,湿破红妆面。玉指袖中弹,一曲清商怨”,是为小山词也。

贺铸雅号贺梅子,庆湖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谓也。此句只用景象而情调自在,传诵千古、深入人心,乃汉语语言积习而致。“烟、风、雨,衰草、柳絮、梅子”,其有别于“春恨、闲愁”者乎?

李清照命途颇似秦观,早年悠游、晚年离落。然则比之淮海,易安多口语入词,率真自然,用叠字、叠词极富张力。漱玉词闺怨悼亡之作,皆感怀深刻,意境不弱于后主归宋。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略说宋词(下)|月旦评

什么是现代古籍(上)?|月旦评|品乐书会

古籍,字面意思是“古代的书”,我为啥还要生造个“现代古籍”捏? 因为书的形式与内容有古今之分。

就形式来说,最早是美索不达米亚人在泥板上书写,埃及人发明了莎草纸,商人刻字龟甲、铭文青铜。西方不论,中国又有了竹简、帛书,纸的改进从未间断。在这期间,书写载体渐渐普及,可书写还是很慢。唐以前,文献多靠传抄,谬误之多可想而知。 唐代有了雕版印刷术,能够快速刊印重要书籍。可是一本一百页的书就要刻一百个雕版,如果不小心刻错一个字还很难改。印刷的效率不错,前期准备效率却实在太低了。所以唐代往往只印刷儒家、道家、佛家的经典以及史书之类。诗集、学术作品、小说、游记等等依旧靠手抄(敦煌出土的许多唐代文献便是手抄本,错别字甚多)。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终于克服了雕版太麻烦的问题。加之民间富裕,普及教育广播天下,学文之风极盛——正与书籍的易得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我们今天见到的古代书籍,绝大部分都是宋刻本——既有宋朝流传至今的,也有明清人见到宋刻本自个“复制”一份的。也只有基于数量巨大、印刷精美的宋刻本,明清才能实现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编纂。

形式直接影响了内容。 龟甲、青铜难得,且工艺复杂,不是国家最重要的大事,不可能往上写。到了竹简、帛书,贵族地主只要买得起,就可以夹带私货了。但是竹简太重,刻字也不容易,如果废话多了,岂不是跟自己过不去。所以先秦文献极其精炼、意蕴深远。 越到后来,纸张越容易得到,大家就越倾向于把话说清楚点儿。宁愿多写几个字,也不要造成误解。 书本也是如此,秦汉时藏主要由国家藏书,私人光是想想要怎么打点竹简上的蛀虫就够心累了。因此学子多是从富家、文豪处借书,借到好书,往往自己手抄一份,不敢动原文分毫。 宋以后,书籍变得价格便宜、方便购买。文人骚客拿着自己的书看,有什么意见,大可以直接在书本上圈点、勾画、往里面夹小纸条、在空白处写简短的评论。是以圈点盛行,私人藏书愈加丰富。

白话文运动促成了文学脱离文言。解放后,大陆推行简体,普及教育也不再以经学为主,同时语言自身就永远处于不间断的流变之中。这些都给现代人阅读、理解古代书籍造成了隔阂。可古代书籍是我们理解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的主要来源,古典文学亦深受大众喜爱,有读的需求和必要。 现代古籍便应运而生。 现代古籍的形式兼有古代和现代的成分。别的不说,其纸张、排版、印刷工艺就是纯然现代的。为了方便阅读,往往还要加上标点,这亦为古代所无。反之,采用笺注、夹注(而非脚注、尾注)的形式,则是古典风格。 内容上也同样古今俱全。原则上说,《论语》就是孔子门人记下来的话,和现代有啥关系?当然有。要标点就要先断句,不同的断句通常能造成意义不同。此外,书中注释、校正(一部书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一句里常常字不一样,为什么要用这个字不用那个字,得说清楚)、征引、评论都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成果。一个普通读者拿到一册宋刻本,直接读懂的可能性几近于零——单是断句就需要相当多的时间了。

因此,现代古籍大体是指经过现代人整理、校对,以现代方式成书,但中心内容是古代文献的书籍。我一般还要求繁体竖排、没有翻译。 此类书籍大多是国家古籍整理计划和各高校、出版社文史研究整理的成果,校对、注释质量远高于市面上随意出版的“国学经典”之类。文史大家的重要著作和文集几乎都以此种形式出版,如余嘉锡、张舜徽、唐长孺、陈寅恪、邓广铭、王仲荦、吕思勉等等。 P80224-111421.jpg 我在中国诗人里所推荐的绝大多数也是这种加标点的繁体竖排本。影印本(直接扫描复印古代书籍,不作另外编辑排版)通常是研究文献源流才用,日常阅读无甚好处,除非刻意练习句读能力。线装则几乎和捞钱、装逼同义,就我有限的经验来看,线装书几乎没有性价比高的。少数几家功底厚实的印社所出线装书内容质量不错,但价格要贵上5~6倍。其它的多是些无名之辈编纂,注释不堪入目。

下一篇我将简要说明“现代古籍”的类型,主要是解释笺、注、校、证、考、疏、通、集评之类字词出现在书名里时具有的含义。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什么是现代古籍(上)?|月旦评|品乐书会

【读杜诗说】(2)望岳|月旦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杜甫《壮游》诗曰:“忤下考功第 ,独辞京尹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24岁的时候,杜甫参加科举,没有及第。也不紧张,转身游玩去了。从长安先到了洛阳——也就是前一首《游龙门奉先寺》的由来——再从洛阳一路向东。到了泰山脚,见东岳神峻,遂作此诗。 诗意大抵中学便讲了又讲,无需赘言。唯其章法有度,而中学时不懂。

首联想望。从“岱宗夫如何”引出,眺望四极、青苍浩瀚,不由想到整个山系。答曰:“齐鲁青未了”。言泰山之盛,莫过于此。 次联实望,是眼见山峰拔地而起、鬼斧神工。太阳流转间,山高奇侧,好像成了阴晴、晨昏之界。 三联细望,山间云雾弥漫,归鸟隐隐约约,如果身在其中,不知是何情境。 四联设望,身在山脚而神游峰顶,目穷天下以知岱宗巍峨。

通览全篇,由虚处起,转入实境,结于虚设。首联视角是俯视,好像从天上看见泰山之大;次联见山体,三联更小,是云间隐没的鸟儿;最后联结虚实,再转为俯视,照应首联。 如果写诗时容易想到哪写到哪,便是没有章法,读起来显得跳脱,让人感觉不明就里。这时倘能整饬线索,构造出意象“背后的逻辑”,如视角转换、时间序列、人物介入和退场、景物的大-小关系等等,就会让诗作更圆润自然。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读杜诗说】(2)望岳|月旦评

我所读过的中国诗人(一)|三个一|月旦评

常言道:“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虽失之空泛,倒也没什么错。哪怕单论文学名家,亦不可胜数。趁着“三个一”活动,我想简要谈谈(计算一下)自己所读过的中国诗人。

由于个人爱好原因,中国现代诗一律不计(实际上也没读多少就是了)。宋以后的诗人,读得不多,喜欢的就更少。大概关汉卿、袁宗道、陈子龙、龚自珍而已。其实震川、陶庵、亭林、船山文皆有所长,不过既然说诗人,就不再提。枚乘、相如之属亦然。

还得定义什么是“读过”。如潘岳、张协、左思、沈约之类,在《钟嵘诗品笺证稿》里颇读了几首;为了摸索长调,也从《全宋词》摘出曹组数十。再如皎然、贯休这些诗僧,读得不少,却未曾深究。这些便统统不算了。只计通读过个人别集,或者读了一百首以上的。这是由于李清照全集诗词才不过六、七十,怎么也不能上百;而剑南诗稿共八册九千余首,迄今没有读完。姑且这么定吧~

图片来自可爱的小师妹~

1.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别称杜工部。

个人喜好程度:★★★★★★。推荐精读全集。

基础版本:《杜诗详注》、《杜甫全集校注》

参照版本:《钱注杜诗》、《杜臆》、《读杜心解》、《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杜诗镜铨》

相关书籍:《吴小如讲杜诗》、《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杜诗注解商榷·杜诗注解商榷续编》、《杜甫评传》、《杜甫诗歌讲演录》

介绍评价:唔,没啥好说的,怎么讲都是吹。全集水平普遍很高,劣诗少,即使青年练手之作,也多有名篇,如《望岳》。杜诗易学,集中某些比较一般的诗,往往能见谋篇布局之法。措辞、声律、用事等诸方面俱为表率。所涉及的内容丰富、广阔,兼之诗人人格高尚、情义深厚……啊不,说好不吹的,情不自禁就开始了。

摘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庐为秋风所破歌》


2.三曹。曹操,字孟德,别称魏武。曹丕,字子桓,别称魏文。曹植,字子建,别称陈思王。

个人喜好程度:★★★★★。推荐精读选集。

基础版本:《三曹诗选》(余冠英)、《曹植集校注》

参照版本:《曹操集》(包括诗、文及孙子注)、《曹丕集校注》

相关书籍:《三国志》、《三曹资料汇编》

介绍评价:三曹是促成中国诗歌转折的重要人物。汉人写诗,仍以《诗》为正宗,多四言。四言古奥、幽僻,逐渐与日常生活语言脱节。五言早已有之,东方朔诗、苏武、李陵诗、团扇诗等,即使不是西汉作品,也颇近东汉。东汉另有《古诗十九首》,实开建安之先声。然而东汉诗数量太少,几乎没有名家,上述几人大概率全都是东汉人托名。可见五言诗在东汉绝非主流。魏晋之后,五言诗数量一举超过四言,而且是远超。这完全是三曹之功。曹操恢弘大气,曹丕细腻深沉,曹植天才勃发。

摘句: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曹植《野田黄雀行》


3.陶潜,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别称靖节先生。

个人喜好程度:★★★★★。推荐通读全集。

基础版本:《陶渊明集校笺

参照版本:《陶渊明集》、《陶渊明诗笺证稿》

相关书籍:《诗品笺注》、《钟嵘诗品笺证稿》、《陶渊明研究》、《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

介绍评价: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有“冲淡”者,人多以陶潜为最。陶潜以冲淡、自然为宗。前者言其对事不缠结于心,安宁平静,诚如“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后者说语言不刻意、无雕琢,“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者是。中学读《桃花源记》,就知陶潜精炼、质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直如白描,而优美鲜明、身临其境,世所不常有也。

摘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陶潜《归园田居》


4.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别称王右丞。

个人喜好程度:★★★★★。推荐精读全集。

基础版本:《王维集校注

参照版本:《王右丞集笺注》

相关书籍:《王维论稿》、《涵泳大雅》

介绍评价:王维是杜甫之外最适合初学的诗人,这一点应该有很多人在很多书上反复说过了。但是为什么呢?因为王维是五言圣手,学诗多从五言入,增加两个字,便是七言。学会律诗,今体便无碍了,古体诗只需用仄韵、忘记格律、随心所欲即可。王维的边塞游侠诗、山水田园诗、哲理禅意诗、思亲怀旧诗,皆一时之选。

摘句: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王维《陇西行》


5.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别称谪仙人。

个人喜好程度:★★★★★。推荐精读全集。

基础版本:《李白全集编年笺注

参照版本:《李白集校注》、《李太白全集》、《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

相关书籍:《李白评传》、《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介绍评价:无。

摘句: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


6.岑参,字不详,别称岑嘉州

个人喜好程度:★★★★★。推荐通读全集。

基础版本:《岑参集校注

参照版本:《岑嘉州诗笺注》

相关书籍:无

介绍评价: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并尝与太白同游。安史乱时,李白因随永王东巡下狱。其时高适节度淮南,岑参写信给高适求救李白,高适不发一言。知此事后我以岑参胜于高适矣。岑参最妙者是出塞诗,描写异域风景多出奇语,豪爽开朗。其七言歌行激越处不下太白。

摘句: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7.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个人喜好程度:★★★★★。推荐精读词集、选读诗、文集。

基础版本:《东坡乐府笺

参照版本:《苏诗文集》、《苏轼诗集》、《东坡词傅干注校证》、《东坡志林》

相关书籍:《三苏年谱》、《苏轼评传》

介绍评价:无。

摘句: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苏轼《点绛唇》


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个人喜好程度:★★★★★。推荐精读词集。

基础版本:《稼轩词编年笺注

参照版本:《美芹十论》

相关书籍:《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

介绍评价:词之气格,未有胜于稼轩者。猛士生于沙场,稼轩以弱冠之龄鏖战江北,故能写东坡、于湖所不及者。其奋发昂扬、慷慨悲歌之气质,古今仅此一家。稼轩词存六百余首,在两宋词人中是最多的。而且无论体裁、内容、写法都非常丰富多样,咏物、抒情、说理、日常生活俱全。说稼轩以一人之力撑起南宋词坛,不为过也。

摘句: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辛弃疾《满江红》


PS:

第一期写最喜欢的,大抵是名家。杜甫、李白和苏轼,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可写,有兴趣的自己就去看了吧!所以摘句也偏向不太出名但又有味的。从下一期开始,按时代顺序写,就会出现许许多多(在业余爱好者看来)小众的诗人了~希望到时我的介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这些人可能有不少(今天觉得)很平庸的诗,也没有特别脍炙人口的句子,但其中偶现佳作,也足够惊喜。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我所读过的中国诗人(一)|三个一|月旦评

【读杜诗说】(1)游龙门奉先寺|月旦评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

《游龙门奉先寺》常为杜甫集开卷之作,

原因在乎此诗或是集中最早一首,系于开元二十四年,其时杜甫二十余岁,正游历中原。《两京新记》云:隋炀帝登北邙,观伊阙,曰“此龙门也,自古何不建都于此”。现在去龙门石窟,主景点之一即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像龛。一千三百年前似乎亦然?杜甫也去了奉先寺里游玩,并借住一晚。

常人到了寺庙,拜神敬佛、平心顺气,如果夜间冷了,加衣加被便是。如果心有所感,未尝不可以漫步山林、举头望月。文人有感,则“遗此感予怀,沈吟忘夕永”,要说出来才好。

所闻者,“阴壑生虚籁”,是山风越谷,在与枝叶、树干、石头的交谈中升起隐秘的乐章;所见者,“月林散清影”,是光华微淡、影影绰绰。景象缥缈之间,人要出一口气,自然抬目远望。望见山间拔出星河,好似经纬万状近在眼前。不知不觉便站得久了,山中云雾漫漫,冷气爬上衣服。庾子山曰:“山深云湿衣”。

“沉吟芳岁晚,徘徊韶景移”,胜景已矣,困了,睡觉吧。谁知此时响起了晨钟,钟声浩荡,不由为之惊醒。

人在尘溷中,真性沦隐,若身离尘表,其情趣自别。而又宿于其境,对风月则耳目清旷,近星云则心神悚惕。已上六句,步紧一步,逼到梦将觉而触于钟声,道心之微忽然呈露,犹之剥复交而天心见,勿浅视此深省语也。
——王嗣奭《杜臆》

读诗岂非如此?嬉戏文字、悠游诗境,触动于优美、壮丽,而不应沉沦其中。当闻钟声、破虚实,然后深思内外,方能回到生活。

全诗顺流而下,没有多么精巧的设计。不过说了事端,描绘见闻,如入仙境,结于钟声醒人。但细细揣摩,即知连贯亦不易得:

到奉先寺游玩,方能住在奉先寺。晚间听见声音,才会走出来,才看见光影流动。随着月光而上,便是山门,星河又牵于山门之上。天河流转之慢,终于冷了衣裳。一夜无眠,恍恍惚惚,以有晨钟之醒。

事件一件接一件,而诗句却未尝不和谐一致。“阴壑”句言清,“天阙”句说高,句内事虽有别,而情状如一。这就是我们可学的地方。


PS:

古文中“沉”常写作“沈”。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读杜诗说】(1)游龙门奉先寺|月旦评

此情无计可消除,西风一夜尽残红|三个一|月旦评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金石录后序云:“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方两岁,便负笈远游、寻访名胜。这在当时也属正常,好男儿志在四方,只苦了家中娇妻。

其时易安不过双十年华,不忍久别,便写这首《一剪梅》在锦帕上,送给丈夫。“轻解罗裳”,即挽住、提起裙裾。孟浩然诗云:“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便是舟人引船、浣女曳裙。可惜易安纵有风情万种,也无人赏,只能“独上兰舟”了。能赏易安的人在远方,唯锦书可期。锦书但传字、词,而无以致情。终归“此情无计可消除”,独萦绕无尽。全词流转纯如、天真自然。

通过文字传播的亲吻是不会到达其目的地的,它们在路上就成为鬼魂们彼此酬酢的酒醴。正是靠着这些丰富的营养,鬼魂们得以大量繁殖……为了将人类关系中的各种鬼魂因素尽量剔除,从而营造出自然地交流,实现灵魂的宁静,人类先后发明了火车、汽车和飞机……而人类的敌人却已变得更加沉着,更加强大。在邮政之后,人类又发明了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看来,幽灵们不会受饿,而我们却将灭绝。
——弗兰克·卡夫卡

中国文人多做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是。可男人写来,总觉得有些别扭。薛涛气格雄浑,不常作小女儿语。鱼玄机不值一提。惟李清照、朱淑真知其真味。前者从幸福美满到国破家亡,后者则婚姻不幸自怨自怜。


易安四十三岁前,与赵明诚琴瑟和谐,考究金石(青铜器、碑刻),悠游潇洒。词风当是娇俏可爱、清水芙蓉。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卷帘人真是个笨蛋啊。昨夜“一番风雨,一番狼藉”,还说今天海棠依旧?你个猪,明明是绿叶饱满、红花消减才对。“知否,知否”既俏皮又无奈,犹有几分伤感。易安心思细腻,百转千回,俱在此中。


谁知四十余岁,竟有家国之难。靖康元年,易安四十三岁,金人破汴京。虽家在山东,亦不得不奔走江南。三年,明诚卒于健康。此后不过颠沛流离。正是玉箫声断,风扫残红。古诗中秦楼、玉萧是专有名词,特指弄玉萧史故事。秦楼、秦娥、秦鸾之类说女子,玉萧、乘龙之属言夫婿。玉箫声断,自是哀思亡夫。“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要问“门外谁扫残红”,那是“夜来风”。一夜无言,一街空寂。以前尚有雁传锦书,现在无可寄托,唯行云漫漫,天际无垠,盼魂兮归来矣。

梦断漏悄。愁浓酒恼。宝枕生寒,翠屏向晓。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
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忍把归期负。此情此恨此际,拟托行云。问东君。
——李清照《怨王孙》


大约我们中学时代就知道词分婉约、豪放。婉约词宗淮海、易安。淮海词虽多情,而诗、文皆豪迈激越,以天下为任——易安亦然。易安诗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真壮怀激烈;犹有“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之讽刺。

一面儿女情长,一面天下有恙。前者入词,是北宋习惯;维遭逢巨变,不能不歌咏故国、忧思战事,后者亦渐为词矣。“九万里风鹏正举”焉有不如“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者?

词或可分婉约、豪放,人则难分。淮海也许是婉约词家,却不是婉约诗人。易安连婉约词家也未必见得了。即便同为豪放词,苏、辛亦多不同,于湖、芦川别出机杼,至于竹山词,堪称兼而有之,自成一派。读词者应自察之。


PS:

09、10年时,我从书店淘来《重辑李清照集》一册,内附李清照事迹作品考,甚喜。后来,某前任亦爱之,加上易安词我已抄完,就送了她。两三年前,我又想读易安,翻翻自己抄的,字丑看不下去,于是再买王仲闻先生《李清照集校注》一册。大约一年后,好友欲读易安词,送之。

去年买书时凑单,见《李清照集笺注》又出修订,问友人,曰增订颇多,已近600页。我想想左右不过13、4块,《校注》也才400页,就买了。买回来一想,我不是有《李清照资料汇编》吗,还要你的集评作甚。算了,反正自己抄的是看不下去,新本又补阙几首,也不算亏。

再说王仲闻,论文不计,笺注诗文,有《南唐二主词校订》、《李清照集校注》;另注解《诗人玉屑》两册,并参与《全宋词》校订,作《全宋词审稿笔记》。除全宋词外,我都读了。《李清照集校注》送人。《南唐二主词校订》嫌其太略,用新出《南唐二主词笺注》代替,送友人。《全宋词审稿笔记》,许是落在雨崩。只有《诗人玉屑》尚在,然而不过草草看完一遍。旅游完回家收拾东西,发现丢了,一想,深感对不住老先生……

李清照集笺注》的作者正是上一篇说秦观用《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的作者。这绝对是一个巧合。。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此情无计可消除,西风一夜尽残红|三个一|月旦评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