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abay
哎,開心開心!沒想到我的第一堂[街頭邏輯思考課堂] 街上看見瘋子就抱上SteemStem的大腿啦!❤️~~ 感謝STEM社區以及CN-STEM的curator,竟然對於邏輯課程也大力支持呢!那我就繼續努力端出點新鮮的,有別於正二八經學院派的街頭邏輯,繼續跟讀者切磋了!不預期能持續受支持,但願想法能刺激讀者大腦則幸甚矣~~
來來來,開始上課吧!今天上些什麼呢?今天談談自然科學裡的世界邏輯觀,跟人文世界裡的邏輯觀,很可能發生的誤用情況。這倒不是說自然科學世界的邏輯有誤(誰敢哪!),而是在這兩個世界中轉換,要注意一些可能容易忽略的陷阱~~
鐺鐺鐺鐺,開始上課囉!
同學們坐好坐好~~今天不用發問的方式,好好坐著聽,邊聽邊想就好。
自然科學裡,對於觀察對象的性質,通常會有很明確的界定:例如某某物質,是什麼樣的分子結構,化學性質為何;某電子元件,其電性表現如何…等等。即使,一個物品,其構成的材料非常複雜,終究,每一項組成都是可分析的,可定量可定性的,只是你要花多少資源來做到何種精準度的問題而已。
好!不過,到了人文世界裡,當觀察的對象,從物質變成了「人」這個似乎可知又不可知的對象時,很多看似沒問題的思維,可能會開始有問題了喔!
我們談的,當然不是把人當成「生物」這種觀點,那還是醫學或是生物學的自然科學範疇。我們說的,是人的「看法」、「想法」這類的意見表達。確實,整個社會科學,其實都在觀察人的行為,而要觀察人的行為,則常常會從人的「想法」來下手開始研究。
其實,你去想想一些所謂民意調查,大概就是這類的東西。尤其,台灣選舉多,公民被培養的很愛發表意見,很有看法(一部份啦,聽說現在學生還是不太舉手發言),人的意見,尤其是群體的意見分析,因此常常成為研究的對象或是基礎。
我們就以先前台灣熱門的公投議題為例,但我簡化一下,假設我們想知道的是:『民眾對於同性婚姻立法的態度』。(只是舉例,大家不用討論這議題本身,以免失焦,呵呵)
一個很簡單直覺的民調問題,可以這樣表述:「請問您是否贊成同性婚姻立法?」
事實上,很多民調就是這樣問的。然後,假設問了1,000人,有400說贊成,有500說不贊成,剩下100拒訪。則結果就會變成贊成40%,反對50%,不表態10%。
看似沒問題。是嗎?
對也不對。對的是,在這問題定義下,也許是吧?不對的是,如果你想要的是更貼近真實的結果,那麼這樣的設計,可能是有問題的。
怎麼說?
首先,或許有些讀者想到了,為何採取正面問法?亦即,為何不改問「請問您是否反對同性婚姻立法?」?
此一疑問,其實是有道理的。結果可能會跟上一題不一樣的(在處理完正負問題後),為什麼?
這就是今日課堂的重點:贊成,不代表不反對;反對,不代表不贊成。
所謂不代表的意思,是「不能全等於」,而不是不相關。從字面邏輯上,贊成跟反對似乎是反義詞,所以 ~(~P)=P,不是完全正確的邏輯式嗎?
邏輯是對的,對字面的解讀卻是有略差的。用個更生活化的例子,讓大家明瞭:假設你班上有個O同學,你不太熟,沒有特別交情跟互動。某H同學跑來問你說,誒誒誒,你有沒有喜歡那個O?你回H說,沒有啊!於是H到處跟人說,你「討厭」O,因為喜歡跟討厭是反義字,你沒有喜歡,就表示你討厭。
這樣懂了嗎?
其實,尤其是在一些特別敏感的議題上,贊成跟反對,必須當成是兩種獨立的態度來處理。所以,原本簡單的自然邏輯思維分類是:
更為精確而比較能反映人類思維的邏輯分類應該至少是:
乍看之下,有點重複,不是很好懂。其實就是把握一個原則,贊成跟反對,都具有一個共同特性,就是「明確表態」,就是積極的要表達意見。而在很多民調議題上,會想積極表達意見的民眾,尤其是在爭議議題方面,是比較少數的。去想想例如擁核遊行、反核遊行等等,其實都是全體民眾裡的一部份,多數人其實是傾向不表態,或是不知道,或是有點搞不清楚。
作為科學研究者,而不是想操弄調查結果的人,因此不能很輕易的,把一些意見調查的問題設計方式,用很直覺的方式去問。必須要去進入典型民眾的心理狀態內,去找出最適合的問題形式,才能讓結果盡量貼近這個持續在變動的真實。
讓我教教你如何操弄民調,如果你想讓同性婚姻議題變得看起來不受歡迎,那麼,你就應該採正面問法:「請問您是否贊成支持盡快立法通過同性別(男男,或女女)婚姻?」
看到了嗎?技巧之一,正面問。因為,正面去問,會讓那些其實不太想表態卻略傾向同意的人,為了避免表態,就說不贊成。技巧之二,強化可能會反對的人對於此議題的印象,所以括號男男女女。技巧之三,加入更多形容詞力度,讓表態的意象看起來更為強烈,進而避免更多人表態贊成。
總之啦,要小心簡單的二元邏輯在人文世界的適用性,避免語言陷阱喔!
有趣嗎?我怎麼覺得人的世界好複雜啊,還是埋頭研究自然科學吧~~~ :~~~~
pixabay
*[街頭邏輯思考課堂],咱們下次見!*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街頭邏輯思考課堂] 非黑不即白-人文邏輯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