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非常人,行非常事】下邳圯桥,张良进履

【观非常人,行非常事】下邳圯桥,张良进履

看到村长 @ericet 写的 最让我怀念的桥 中的结构力学作品,觉得十分有趣;于是去看了瓜子@iguazi123 办的活动:哪座桥最让你念念不忘?

本来只是想简略记一下“下邳圯桥,张良进履”的旧事作为回答,但追思贤达、抒怀有感,写得多了一点。于是略加整理以成文,如此而已。


张子房得授《太公兵法》于黄石公,乃在“下邳圯桥”。

《史记·留侯世家》叙述如此: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後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颐和园长廊彩绘:张良进履 | from Wikipedia – 张良 | CC BY-SA 2.0

世上千千万万桥,无论如何雄伟、坚固,或终将腐朽,但文明之”桥“却更容易流传千古。为何我独重”下邳圯桥“?盖见英雄之坚忍与不凡心性与其中。

世上千千万万桥,无论如何雄伟、坚固,或终将腐朽,但文明之”桥“却更容易流传千古,桥上之人最为令人感怀。

但为何我独重”下邳圯桥“?盖见英雄之坚忍与不凡心性与其中。

下邳圯桥之前,张良做了什么?“荆轲之事”而已: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李太白有诗作《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赞子房之豪壮,却未尽得其妙。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张良任侠之士,以推翻秦皇为毕生己任,不顾己身。如此之人,却屡翻受辱(骂“孺子”,呵斥“取履”、“履我”,数次曰“後”)于一“衣褐”老人(在当时为最下层之人)竟不怒,忍之,此非常人之所及,若项王、高祖在此,亦不能也。苏轼《留侯论》说:“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正是如此。

现代人学这一故事,都常说张良“尊敬老人”云云,这是典型的儒家礼法思维,但张子房并非儒生。我以为,经历此事的张子房才是千古之非常人。豪侠之士多有壮气与傲骨,张良又曾经是楚国贵族(原为姬姓)、出身不凡,屡受辱与最下层之人,却能忍之、敬之、信之,足见其非凡之心性。正是由此,黄石公才授子房以《太公兵法》。

无论黄石公是否真有其人,《太公兵法》是否真有其书,“进履”于“下邳圯桥”乃令张良由“勇”入“智”,终成推翻秦皇之不朽奇人。千古之下,有大志却不得其门而入者,当学张子房之“”也。

太史公在《史记·留侯世家》最后写道:

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当如是,此真子房也。




Posted from my blog with SteemPress : https://robertyan.000webhostapp.com/2019/03/%e3%80%90%e8%a7%82%e9%9d%9e%e5%b8%b8%e4%ba%ba%ef%bc%8c%e8%a1%8c%e9%9d%9e%e5%b8%b8%e4%ba%8b%e3%80%91%e4%b8%8b%e9%82%b3%e5%9c%af%e6%a1%a5%ef%bc%8c%e5%bc%a0%e8%89%af%e8%bf%9b%e5%b1%a5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观非常人,行非常事】下邳圯桥,张良进履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