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请叫我黄工”

christmas-3021154_960_720.jpg

前天,我还在外面出差,跟着同事在慈利县的交通局给领导汇报项目现阶段的情况。手机不停的震动,没有在意,同去的另外一位同事告诉我赶紧看公司群消息,有好消息。

一开手机,都是@我的消息,祝贺我通过了“工程师”,还给我截屏了公示的消息。

201712281745161.png

助理工程师好多年,评工程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也让我去年评工程师没弄上,很是郁闷。评职称这个事很繁琐,需要准备大量的材料,业绩材料,发表论文,继续教育等等,每年基本要折腾半个多月。评选要求也在去年提高了,比如增加了参与的工程项目要获奖,这个就很难了。

通过工程师,这是2017年年尾我收到的最好的消息了。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称作“黄工”了。

在路桥的行业,我们称呼对方除了老总级别的就叫某总外,其他的一律称呼某工。某工实际就是,某某工程师的简称。有些姓式在路桥行业就有些尴尬了,比如姓“向”、“龚”的。

高兴之情无以言表,那天赶紧在公司群里丢了个大红包“以后请叫我黄工”!


steemit中文区“我的2017”年终总结写作活动正式开启(有抽奖) 还有几天就截止收稿,想参加活动的小伙伴们,时间得抓紧了!大奖丰厚!

感谢可爱的你
花宝贵时间阅读@yellowbird的文章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以后请叫我黄工”

币问,币圈的知乎?

在了解steemit后,对于steemit这种内容激励模式让我开了眼界,我曾想过目前大部分的内容模式都是可以移植到区块链上的,比如知乎。我曾幻想在steem上能有团队作出一个知乎。

前段时间 @peterchen145 邀请我注册了一个网站——币问。初步熟悉后发现,这不就是我很早前想过的“知乎”吗,已经有团队已经开始在做这方面的内容了。

币问到底是什么?

币问跟知乎一样,是一个问答社区,用户发起提问以及分享着彼此的知识、经验和见解。通过“币问”的名字可以知道,跟知乎还是有所区别,币问是专注区块链的问答社区,可以当做是“币圈的知乎”。

对于一个小白来说,区块链(blockchain)这个概念还是很难理解,想加入区块链发展的大趋势,做一个专注区块链问答社区的垂直领域还是有很大的需求,币圈还是需要币问这样的社区去培养跟多人对于区块链的认知。

20171227173616.png

我了解到,目前币问还只是一个问答社区网站,后期会接入yoyow,目前还在推广阶段。使用币问提问或者优质的回答可以获得yoyo代币的奖励。

我自己用了一段时间,偶尔会对我感兴趣的几个话题聊聊自己的看法,比如”yoyow,steem,pressone它们有什么区别?“等谈谈自己的理解。

后期的币问接入yoyow后就是引入了yoyow的内容激励,才真正意义上可以称作区块链知乎。就像steemit一样,我是很看好接入yoyow内容激励的币问的。

20171227173752.png

我们在币问里我们可以做什么?

对于想了解区块链的小白用户来说,币问是一个找寻答案的好地方。

我简单看来下币问已经汇集了不少圈内的大佬,牛人。比如bitshares社区的白菜,yoyow联合创始人梓岑,币圈牛人金马,自媒体牛人jimi,steemit中文区的牛人justyy等等都在里面。所以,对我来有一些区块链认知的来说,我更希望在币问社区看到他们观点和看法。

比如白菜就回答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比特股系统中1bitCNY就等于1cny(人民币)?还是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20171227202214.png

对于很熟悉区块链的牛人来说,币问可以拓展你的圈子建立你的影响力,当然在币问回答问题也可以获得一些yoyow报酬。


你可能感兴趣:
对比STEEM、YOYOW来看PressOne
对比STEEM来聊聊YOYOW
基于STEEM区块链的SMTs/My understanding of SMTs
继区块链养猫后,养狗又出来了
从电费都赚不回来的电脑挖矿来看机会成本
通过CNsteem方便快捷注册steemit
价值互联网正在兴起
如何在比特股内盘交易steem
持有STEEM的我当了回股东/STEEM DPOS

感谢可爱的你
花宝贵时间阅读@yellowbird的文章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币问,币圈的知乎?

为什么有人觉得自己比别人活得更长 ∣月旦评

snow-2992534_960_720.jpg

我不止一次看到牛人们这样的体会:觉得做一些事,让自己感觉活得更长。比如,中国比特币首富亿万富翁李笑来说他每天写3000字觉得自己比别人活得更长。

然后罗胖在2016年的跨年演讲说了这样一句话:

一些人60岁时死了,80岁才埋。

对我来说,这算是一个“可怕”的事实,你虽然生命尚存,但是感觉活得很短,不希望自己这样。

如何让自己在60岁退休时不早早“死”掉,如何让自己感觉自己活着,并且感觉自己比别人活得更长?我有时就会去想这个问题并尽量尝试理解。

1、生命的刻度

有一个词“生命的刻度”。就像一把尺子,有了刻度你才能丈量长度。生命的长度,也需要刻度来丈量。

某年某月某日你来到这个世界,你的生命有了一个起点。18岁生日那天,你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日,你成年了。26岁你结婚娶妻,28岁你成为一个父亲…..最后的葬礼。

这些都是你生命的刻度,这些特别的日子,都以一种“仪式感”的方式让你铭记,让你感知生命走过那些特别的日子,都在生命的标尺上刻上一道痕迹。

比如一些生日,就是“仪式感”的事。我之前觉得生日这天没有太多意义,也常常在生日那天跟老婆闹得不愉快。对我来说,有一个似乎很能说服自己的借口“为什么一定要重视这一天,为什么不把每天当做生日,为什么不把每天当做特别的一天来生活”。

农村出来的我没有过生日的习惯。我的记忆中,留下了10岁的生日的记忆。那天家里办了酒席,父母招呼来了亲戚来过给我庆祝生日,那天也收到很多礼物。10岁后更多是一空白,我感知不到我怎么过来的。

这也告诉我,没了那些仪式感的事,也没给生命刻下痕迹。

对生命的长度的感知,可以说是自己对过去的感知,感知自己活过,精彩的活过。我们大多生命的意义存在历史中,存在记忆中。而那些“仪式感”的事恰恰是我们主动给自己制造的一个记忆的刻痕。

牛人们感知自己比别人活得更长,也许是因为他们把每天都过得特别有仪式感,把每天都过得有意义,把每天都当成生日来过。但我们大多人甚至把生日过的像平时,太过平淡,人生也就匆匆走过,不留痕迹。

就像那句话:当我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可以理解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回首往事,把人生中重要的记忆连接连来,你连接起来多少,你生命长度的感知就有多长。

在未来的日子,给生命多些痕迹,尽量把每个月过得有仪式感,尽量把每周过得有仪式感,尽量把每天都过得有仪式感。

candle-2992645_960_720.jpg

2、除了那些仪式感的事,还能做什么

罗胖的2016年跨年演讲,王石作为嘉宾分享他关于“终身学习的话题”。其实,他讲了些他干过的牛逼事。

比如中国滑翔伞攀高记录最近刚被打破,他两次登上珠峰等等。

有些事都是10年前的了。人一辈子能干上一件那样牛逼的事就不错了,他是不是比别人多活了几辈子。对于王石来说,那些成了他生命刻痕,10年了都可以拿来诉说。

王石告诉我们,除了仪式感的事,我们可以做些牛逼的事,让自己比别人活得更长。

比如你跑了个马拉松,花掉了一天的时间,你也可以葛优躺舒舒服服的度过一天。对这一天的感知,在当下、在未来的某一天回忆时,都是不一样的。你会忘记无数个葛优躺过去的日子,但是你必定记得那天你完成了大多数人完成不了的事。你比更多人多活一天。

于是,在2017年,我可能比别人多活了两天,我跑了一次武汉马拉松和一次后官湖马拉松!2017年因为steemit我写了很多文认识了很多人,也感觉这一年活得更长,干了不少事。

除了牛逼的事,我们可以做些人生更多的尝试和体验。比如一次旅行,比如一次体验异国文化的经历,比如特意的去看一次日出日落。

跟天天加班的同事们聊天,大家会说起某年去零下三十多度下长白山看雪景和日落,大家会说起自己一次国外的出差经历……我们依然记得我们生命中走过的那些不同的体验和精彩。体验更多尝试更多,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比更多人多活了几个他们不曾体验过的某年某日。


steemit中文区“我的2017”年终总结写作活动正式开启(有抽奖) 目前奖池已经达到22SBD,还有几天就截止收稿,还想参加活动的小伙伴们,时间得抓紧了!

感谢可爱的你
花宝贵时间阅读 @yellowbird的文章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为什么有人觉得自己比别人活得更长 ∣月旦评

刀还未佩,出门便已是江湖∣月旦评

20171225204304.png

我不懂音乐,但是我很喜欢一些歌里诗意的歌词。最近出差在外,偶尔翻翻手机存了许久的歌来听听,又勾起了一些思绪。比如,在今年4月份武汉的草莓音乐节邂逅的一只摇滚乐队——万能青年旅店。

乐队的名字让人拗口和诧异,他们的歌也一样,很多歌名都让人很是不解,比如《乌云典当记》,歌词也是感觉透着诗般的懵懂和深意:

谁用黑铁换黄金
谁用头脑换垃圾
……
谁用运气换呼吸
谁用灵魂换稻米
……
谁用乌云换日星
谁用匕首换光明

年轻时候的我喜欢写诗,所以对于这些诗化的歌词很是感兴趣,总想去探究探究歌词的深意。我后来专门去探究了他们的另外一首歌《十万嬉皮》,歌词如下:

大梦一场的董二千先生
推开窗户 举起望远镜
眼底映出 一阵浓烟
前已无通路 后不见归途
敌视现实 虚构远方
东张西望 一无所长
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文不能测字 武不能防身
喜欢养狗 不爱洗头
不事劳作 一无所获
厌恶争执 不善言说
终于沦为沉默的帮凶
借酒消愁 不太能喝
蛊惑他人 麻醉内心
浇上汽油 舒展眉头
纵火的青年 迫近的时间
大梦一场的董二千先生
推开窗户 举起望远镜
眼底映出 一阵浓烟
前已无通路 后不见归途

歌词大概讲述的是一个叫董二千的人,“东张西望,一无所长”,“文不能测字,武不能防身”这大概说是年轻人存在的尴尬,特别是一些毕业了的大学生。

虽然,看见了存在的慌缪,但是“前已无通路,后不见归途”

这样的人最后的结果很多就是,郁郁不得志、不知所措、迷茫、孤独。于是就是“喜欢养狗,不爱洗头/不事劳作,一无所获/厌恶争执,不善言说/终于沦为沉默的帮凶” 生活在沉默中浑浑噩噩

知乎上曾搜到一个解读:“经过多年的教育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才发现:刀还未佩,出门便已是江湖。”对此,我也算是老江湖了,只是江湖很大,至今没几把刷子……


感谢可爱的你
花宝贵时间阅读 @yellowbird的文章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刀还未佩,出门便已是江湖∣月旦评

平安夜的“烛光晚餐”

IMG_20171224_100523.jpg

IMG_20171224_100149.jpg

IMG_20171224_100022.jpg

IMG_20171224_163526.jpg

IMG_20171224_181856.jpg

湖南慈利出差,今天的外业风光,登高涉水……

晚上回到通津铺小镇,在这平安夜整个小镇停电,如此应景。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平安夜的“烛光晚餐”

steemit写作收入1万用了四个月,从1万到2万却只用了两个星期∣月旦评

两个星期前我才写了篇文章《写作四个月,我赚了10000元》,由于种种因素吧现在的steemit账户价值已经达到3000美刀,接近20000元人民币。

达到1万人民币用了四个月,从1万到2万也只是短短的两个星期,对此,我总会找到道理来总结一番。比如,我想到了复利曲线,steemit写作的成长很多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像复利曲线。

20171223190142.png

一个新手在steemit上成长,绝大部分的时间会是一个几乎没有斜率的直线,这很让人气馁。好在我开始玩steemit之前有一年的公众号写作经历,那纯粹是作者自嗨,我自嗨了一年 ,从中体会的就是写作这件事,我要走过那个长期。公众号走过一年的长期后,练就了还凑合的写作思维,培养了写文的习惯。所以,每周写几千文字对我来说不是难事。也因为这个长期,在我遇到steemit后能保持不错的输出效率。现在,steemit上也走过四个月的长期。

能做到长期是很难的,因为绝大多数的长期跟图上的一样,跟刚加入steemit的新手一样,绝大多数时间,我们所做的事都是没有进步和收益的直线。

IMG_20171223_193642.png

但是复利曲线告诉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拐点,会让我们的进步和收益像指数一样增长。比如,因为有那四个月的“长期”积累,才可能在机会来临时一两个星期就实现指数的增长。

工作,学习,很多事情都是满足复利曲线的,至少我目前是这么笃信的,并尝试总结了几点心得:

笃信长期一定能有收获
短期不期望,长期高期望
知行合一,笃信长期就找件事“做到”长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steemit写作技巧之白描
steemit里那些作者们是如何给文章取个好标题的?
steemit写作技巧之讲好一个故事
steemit写文排版常用技巧
steemit写作你需要了解的一些事
steemit上写作的“损失厌恶”心理现象

感谢可爱的你
花宝贵时间阅读@yellowbird的文章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steemit写作收入1万用了四个月,从1万到2万却只用了两个星期∣月旦评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