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emit上的注意力经济

时间的战场.jpg

在steemit上写作之前,我是有自己的公众号,并在上面已经写作一年。不过,公众号上更新的频率低一些,大概一周写一篇。

而最近一周都在steemit上鬼混,让我对于写作这件事,有了些新的认识——现在是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大家的注意将越来越值钱。

我是怎么理解的。

1、阅读写作模式的跃迁

我们的写作阅读模式有几次跃迁,大家都知道的就是从博客时代,QQ空间时代跃迁到了现在的微信公众号,简书等新的载体上。

以前的博客,QQ空间写作是纯粹的自娱自乐,也没什么收入。而现在的微信公众号和简书是可以打赏的。

而,另外一次跃迁正在发生(大规模的到来可能在一两年内),往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写作阅读平台跃迁。这次跃迁将使你的注意力本身具有价值。所以,未来的应该是,读者就是爷,你需要好好伺候善待他们。

看到这,你大概知道我想说的是什么了,是的,steemit不就是这样吧。主动权更多的给予了读者,读者的注意力可以变现。

这就是区块链可能改变未来世界的样子。而注意力将变得越来越稀缺,越来越值钱,注意力就是生意。

2、注意力经济的趋势

世界上大部分的生意都是在抢夺大家的注意力,比如电视频道从我小时后就那么几个电视台变成现在的上千个台,各种剧,各种游戏…..都在豪夺大家的注意力,谁夺得多,谁就是赢家。

这种争夺到了一个白热化后,就自然催生另外一种经济,帮你省时间,省注意力。比如《得到》,他们保证文章质量,保证知识的质量,读者少了看到无用信息的机会,帮你节省注意力。

而现在,另外一种经济形态出来了:steemit(可能目前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是未来的趋势,是区块链技术带给我们的一种可能。

steemit上每个写作者都在争取获得更多的阅读量获得更多人的注意力和点赞。不同的是,以前的时代,你的注意力是被收割的,你是给别人送钱的。现在是你的注意力是值钱的,而这种有大量的注意力筛选过的文章也达到了一种文章质量的区分作用。

《得到》筛选文章质量一种是中心化的方式,steemit是一种是去中心化的方式。目前来看,去中心化的方式还不是很完善(不是说点赞越多就是质量越高,我想大家应该认同吧)。

所以,抢夺你注意力——帮你省注意力——注意力本身就是价值,这就是趋势吧。未来的注意力是值钱的,广告需要给你钱让你看(pressone就是这么畅想的)。

3、Steemit的注意力经济

罗振宇创造过一个概念,叫做国民总时间GDT。意思是人是一定的,每个人的时间也是一定的,所以这个总的加起来的时间注意力是一定的。

Steemit也是一样,steemit中国社区的总注意力就那么多,无限的文章/有限的注意力=?。

作为个人,能做的是提高文章质量吸引有限注意力,社区需要做的让更多的人进来扩大社区总的注意力。

最后总结一句,steemit上善待他人和自己的注意力

—————————————————————————
希望 @yellowbird的文章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steemit上的注意力经济

steemit上写作的“损失厌恶”心理现象

@tumutanzi之前发过一篇文章《在Steemit上写作不要忘了初衷》。

这种情况对steemit刚刚进来的人来说应该是很普遍的吧?!正好,我目前也处于新手这个阶段,经历了第一次发文就收到超过小数点的点赞收入的兴奋,然后干劲十足连发了几篇,甚至有篇直接两位数的点赞收入了,然后接着的一篇收入直接比最高一次降了五倍。

然后,我可以体会到自己小小的心理落差。当然我知道那篇自己也有些敷衍质量一般。反过来推想,如果保证目前的总收入不变,前面几篇点赞不那么多,让收入保持一个上升的情况,或许就不存在这种心理落差。

总的结果没变化,但是我们的接受程度确不一样。在心理学上这叫损失厌恶

我们本能上是倾向于因“意外的得到”而快乐,可是这种“得到”变成“失去”,就会让我们痛苦。得到的快乐并没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科学家研究,这种损失所带来的负效用是同样得到所带来的正效用的2.5倍。

所以,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类似经历:

自己一不小心在路上捡了100元钱,于是自己兴高采烈,准备拿捡来的钱去超市买点好吃的。可是刚走没多远,你又突然发现那100元钱又丢了。本质上来说,你又回到你最初的状态,可是你还是会因为这失去的100元很不愉快,甚至影响一天的心情。最初意外捡到的100元而得到的快乐无法妳补现在失去的痛苦。

也听过这样的故事(tumutanzi那篇文章也提到过):

说有一个老人家想赶走公共草地上玩耍的小孩,怎么硬赶都赶不走。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先每天给过来玩耍的小孩一人10元钱,一个星期后只给5元钱,小孩们很气愤怎么少给了5元钱,抱怨后还是欣然接受了。又一个星期过去了,老人就只给他们一人1元钱,这时小孩们非常气愤,为什么这次少给了他们9元钱。于是就气愤的说再也不来了。

所以,明白了损失厌恶的这种心里现象,就好理解为什么steemit上写作的新手后面文章点赞少了容易放弃。

除了steemit写作,工作中我也是经常发现类似的心里现象。比如:

过去的几年老板都会在元旦的前几天给大家额外的奖励——每个人发个现金红包感谢大家这一年的努力工作。可是这次离放假都还只差半天了,“老板怎么还没发过节费呢?”小明同学已经无心工作,最后老板还是没发今年的过节费。这顿时让小明有些气愤,开始不停的抱怨和吐槽。

老板最初元旦发红包只是额外的奖励,激励大家一年的努力工作。这次没发完全可以当做没有额外的奖励这回事,为什么小明这次会反应这么大,觉得自己好像没得到应得的。

小明国庆调休后的补班,那天本来是个休息日,可是因为调休,小明不得不上班。那天上班让小明格外不爽,坐在办公室心不在焉。上班的总时间没有增加,实际是没有损失啊。长假休息的快乐为什么还不能减少小明调休后上班的痛苦呢?

这都是我们那个损失厌恶的心理在起作用。那么,对于steemit写作的新人来说,应该怎么做去减少这种心理的影响呢。我认为:

1、了解这种损失厌恶的心里现象,只有了解了,才知道如何去调整自己和正确看待问题。
2、想办法把注意力从“损失”转移到“得到”上

比如我上一篇文章《聊聊今天的捐款事件》,也是一个损失厌恶的例子。你可以把注意力从“损失”一点捐款的钱转移到“得到”一些健康。比如,把关注steemit上写作点赞的“损失”转移到写作能力的提高,英语能力提到等“得到”上。

也许这样,可以走得更远!

————————————————————————————————
希望 @yellowbird 的文章对你有些启发!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steemit上写作的“损失厌恶”心理现象

聊聊今天的捐款事件

今天,公司上面的组织通知了一次捐款活动,跟很多捐款的发起通知一样,大家一想就知道。

为响应XX活动,发起捐款,希望大家奉献一点爱心……本次活动坚持自愿原则……

然后,捐款发起的讨论群,一片寂静。

直到我发了条信息:

我就把7月份的加班工资捐了吧。减肥的,大家可以捐个鸡腿,下次少吃一个;正在戒烟的,可以捐一包烟,下次少抽一点。

然后,群里就一下热闹起来了

捐款这件小事.png

他们开始捐鸡腿,捐面膜,捐“金顶”(武汉麻将的大胡,大概意思应该是封顶了的胡),捐一次大餐……

于是,这件事想来觉得有些意思。很多事情我们换一个说法好像就容易接受了~~~然后,我也玩嗨了,说了句:

你们也让老板捐2个“金顶”呗

接着有人开始私信我,说老板也在群里。哎,不知道说错话没,我还是赶紧逃了……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聊聊今天的捐款事件

忆大学时写过的诗

s.png

今天去参加了一个亲戚小孩的大学升学宴。回想起曾经的大学升学时家里也热闹了一番,父母肯定是高兴和自豪,请来了不少的亲朋好友~~~

时间过得也是真快,自己大学都不知不觉毕业了六年。进入社会后变化还是蛮大的,想想那时的大学也喜欢写两个文字,也是自得其乐。

那时的自己写东西其实挺乱的,什么都尝试过。并且在大学时经常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也尝试过他们的写作风格,比如王小波,孔庆东,还有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奶牛。

奶牛很会写诗,而且很会写一些朦胧情愫的诗,他曾经写过这一首诗:

你总是在黄昏时
嫁给晚霞
在月光中
蒙起面纱

笑着世人的傻
哭着悄悄凋谢的花
故乡有你的天真
天边有你的小城

藏着我的忧伤
含着我的甜蜜
你的一切
都让我得到慰藉
如果你不能属于我
就让我属于你

那时的我一看,牛逼去了,文字中的韵味很是玩味,让人懵懂。

于是,那时我就喜欢上的“造诗”,之所以是造,主要是确实没啥功力,主要是装逼。我也开始写,但是这个需要情绪(或者说自己营造的一种孤独)和灵感,然后我就开始闷憋。在大学那段时间,断断续续算是闷憋了一点。

比如,一日在图书馆无心搞学习,然后憋了这么几行字:

地板上一阵轻轻的脚步声
风从右耳轻轻语过
我抬头探望背影的方向
目光安静的绵长
消失在楼道右的方向
笔躺在书上,停止思想
然后我用左耳聆听窗外
天色惆怅

那时写诗大概的套路就是:来点情绪最好有点淡淡的忧伤,让人看不懂好像又能读到点什么。(比如,你可能会从上面的诗中看出在图书馆一美女从作者身旁飘过)这种情愫中的懵懂,一些修辞,也就是所谓“玩味”了。

后来,写着写着,自己都快不懂自己了。

某日看见一句话“三年前 樱花 邂逅 是一种态度~”有感,想起自己去武大看过樱花,然后,我就写了这段文字:

只是来过,没有邂逅
一年前,我路过武大,我路过樱花

那不是我的“三年前”
时间切削过的画面
连绵雨湿的三月
和樱花有关,和邂逅有关
来过,也许错过

而今,三月的樱花
将再次为我们伤逝的青春歌唱
它生于春天
也必将义无反顾的死于春天

因为,在武大有朋友,几乎每年都会在樱花灿烂的季节去那边一次,最后的那一次有些伤感青春流逝。

那时就是喜欢单纯的玩文字,当然也喜欢装,装个深邃的诗人,也是自得其乐。

再后来看了些孔庆东的文章,很喜欢他文字里的诙谐,不知不觉被其影响,也开始“造”几句打油诗。

屎哥大一树上掉,为情所困伤头脑。
水哥有女追着跑,他说反正我不要。
毛哥日子过得妙,老婆常常小情调。
鸟哥单身爱情抛,没事装逼乐逍遥。

屎哥、水哥、毛哥为大学室友,我steemit账号不是yellowbird吗,就鸟哥代替自己吧。写了一首诗大概说说我的大学室友,也许后面我可以分享下关于他们的文章。

那时原以为“打油诗”指“打酱油”的诗,百度后才得知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打油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

于是我从写诗的“独自孤独”又喜欢上了“诙谐有趣”。

再后来发现长篇的打油诗,原来还可以这么玩。于是我又开始模仿着(具体好像是篇咏华科的打油诗)写长篇的打油诗。

大学生活多美妙,只是女生太稀少。
男女比例真糟糕,犹如一座工科庙。
工科庙里都夜猫,半夜三更狼嚎叫。
X湖边上学垂钓,其实就想把妹钓。

美眉自是领家好,常到隔壁学校瞧。
大门太远懒得绕,翻个院墙扭到脚。

毛哥游戏鼠标摇,当年诛仙爱人妖。
如今又把多塔搞,半夜三点不睡觉。
屎哥痴情树上掉,为情所困伤头脑。
水哥有女追着跑,傻逼一个他不要。

学个音乐装逼好,买个吉他又买箫。
胡乱拨弦噪音吵,吹个箫来鬼哭嚎。
完美身材锻炼搞,俯卧撑来热情高。
又把双节棍来绕,砸了脑袋闪了腰。

考试高峰又来到,自习教室很难找。
考前佛脚得抱好,连夜奋战弄小抄。

想想大学时代的自己,文字也是还算有趣。而今,年纪越大,文字也越来越变得理性,说什么都要找点意义。现在的自己自然也是写不出来大学时代的感觉了。

很快中午的升学宴结束,武汉的天气开始有些暗沉,看来是要下雨了,赶紧回家收衣服写steemit发文了!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忆大学时写过的诗

来说说我的职业——桥梁设计Bridge Designer

刚来steemit,非常幸运的是发的第一篇就收到了不少的支持。在此感谢各位前辈,后来陆续又发了2篇文章,发现@tumutanzi、@myfirst、@redtea 等经常给我点赞,这对于一个刚刚加入的新人来说能得到一直的支持是莫大的鼓励。还有一些follow 我的一些朋友,在此表达感谢。

而我能做的,当然就是关注你们,奉上我微薄的赞。也要认真分享些东西,不浪费大家的注意力,成长起来后让自己的赞也厚重一些。

在这个圈子里,为了加深大家对我的了解,我想我有必要跟大家谈谈我自己,那么就来简单说说我所在的城市和我的职业吧。

一、我所在的城市

进入steemit后,我开始给自己的页面做一些简单的标注。比如地址,标注了WuHan China,是的,我来自中国武汉,一个内陆的二线城市。还标注我的的职业,Bridge desinger,桥梁设计。

在土木设计行业里,武汉有设计之都之称。比如这样的武汉:
ywz.jpg
鹦鹉洲长江大桥(2014年建成通车)

01.png
图片为建设中的杨泗港长江大桥(2017年建成通车)

这就是武汉。武汉还有众多的桥,当然图片上的桥跟我没多大关系,一生能参与一座也就可以光荣下岗了。

武汉市的这些桥大都来自武汉自己的设计和建造。武汉土木行业的设计单位很多,大型设计单位,比如中铁大桥局、铁四院、中交二公院等等都在武汉。作为一名普通从业人员,这就是我所在的城市。

二、我的职业

我所从事的桥梁设计在行业属于大土木,在大学选择专业时,我想象的我的职业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03.jpg

其实,我们可能是这样的存在:

加班狗

04.jpg

凌乱的网线和插线板,随意丢置的图纸…..水果、零食、牛奶、泡面…..上面这张图片是,今年上半年加班最厉害的一个项目。

为了保证项目进度,项目成员被组织到一个临时租的别墅里,集中办公,吃住都在这里,无休的每天彻夜奋战接近转点,这也是目前路桥设计行业的常态—从拼脑力到了拼效率拼体力。

这样的日子有些像坐牢。每天抓紧时间吃饭,抓紧时间休息,抓紧时间干活画图。

好在这样的日子不多,我们的忙碌是随整个国家的经济状态的大环境决定的。当国家经济下行时,就来个几万亿的基建投资刺激,然后我们就累成狗。

当没了这些经济刺激时没那么多项目时,我们又担心未来没了事情干没饭吃。

为第三世界人民贡献一点力量

土木行业在中国已经是个夕阳行业,中国的基建投资能投的地方现在也基本在西部了,比如新疆投10万亿。西部做完了,我们真的可能就没活干了。

其实,国家也没闲着,土木行业早就走出了国门。中国已经有大量的从业人员正在为第三世界人民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比如,这样:
05.jpg

四年前,我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区块链上还是不要暴露身份,黑人大哥对不住了)考察一条公路。我们雇佣了当地的警察保护我们。

06.jpg
我同事在巴基斯坦的奎达的施工现场。

07.jpg
去年我在缅甸,前面的峡谷上要建一座大桥。为了考察现场地形,我们徒步走下峡谷,高差400多米上下,累的够呛。

群众眼里的反面教材

现在,在国内做项目也没好到哪去。没人的地方,没路的地方,就有我们的身影。
08.jpg
同事,在一条国内公路的现场走线考察。

带着草帽,仗着花杆……不明真相的群众还以为是要饭的,跟自己的孩子说“不好好学习,以后长大了就那样了”想来,我们也是正经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啊。

还有朋友,他们在新疆的沙漠修路,现场考察,三次出入无人区失联,幸运的是三次都被救。

这就是我的职业,当然文章上面提到的是比较少的情况,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坐在办公室熬着夜加着班画着图。还有我这样偶尔不务正业来steemit写两儿个文字的。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来说说我的职业——桥梁设计Bridge Designer

了解区块链的正确姿势——注册一个steemit

很多新手进入区块链世界,一上来就是注册一个交易所,兴奋的买买买,有时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

我最近在一个区块链的微信群,某位大叔大概是注册个交易所给账户充了值:

IMG_20170816_215215.png

于是,下面的有人就开始鼓励大叔“在CNY贬值前,赶紧卖掉”,想来这句玩笑颇有老猫“long bitcoin,short the word”的意味。

当然这是一个区块链世界里的笑话,还有更多比笑话更悲剧的事,比如存了大量的币忘记私钥的。

所以,我认为正确学习区块链还是要用起来,可是问题也来了,大部分的区块链应用并没有落地,steemit算是为数不多的落地应用,把steemit用起来我认为对区块链加深理解是有帮助的,也有助于理解以后的pressone,国内的yoyow等。

注册steemit的用户可能都知道,注册完成的时候系统给我们一长串字符,只有用起来我们才知道那一长串字符在区块链的世界里意味着什么。幸运的是,在steemit的中文区里,我发现很多懂程序的前辈比如oflyhigh,他们探索steemit更加深入。

oflyhigh提到“STEEM区块链忠实的记录你的言行和操作”,作为一个新手,肯定会问为什么?steemit用起来后,也会有更多为什么?比如,我这篇文章第一次学着插入图片,为什么它只录一串图片链接?带着疑问去探索,才能慢慢知道,这就是区块链世界的运行规则。

区块链将会改变未来,这可能已经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了解区块链就是活在未来。如何正确了解区块链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把区块链用起来——比如注册一个steemit

steemit是我用起来的第一个区块链应用,能发现steemit并且用起来的人,我认为是幸运的。我们应该是比更多的人更早的活在未来吧。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了解区块链的正确姿势——注册一个steemit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