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之道】番外 | 墨子(一):奇人

本文为《黑客之道》的番外《墨子之奇》的第一篇,我们来八一八超级黑客墨翟的生平。

当今天下是“消费社会”,轻松娱乐搞怪的故事更受人喜爱,真正的圣贤英雄的传说反而湮没无闻。墨子与那些喜闻乐见的主角一样,既有传奇的经历,又有杰出的功绩,更是人类文明的脊梁,值得后来者细细品味、俯首学习与发奋超越。

墨家始祖

中国古代有“三教九流”的说法(主要流行于明清):“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对于儒释道,大多数人大致了解其思想的核心(但通常也了解得并不精深),但对于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各家,人们可能只是略知皮毛了。

其中,阴阳家、法家、墨家的知名度略高,这得益于大众文化的影视文学作品等的传播。例如,黄易的《寻秦记》中出场过的就有,法家的李斯、韩非,阴阳家的邹衍和他的五行学说,墨家的“兼爱”、“非攻“,墨家钜子、“墨家剑法”。就后世的影响而言,法家随着外儒内法的传统事实上被帝国的统治者延续使用;阴阳五行学说被董仲舒等吸收,在取名、医学、风水等传统中也随处可见;墨家则似乎只隐身于创作的作品中了,近期的如电影《墨攻》、动漫《秦时明月》、游戏《轩辕剑系列》(《枫之舞》、《黑龙舞兮云飞扬》、《苍之涛》)等等。

from Wikipedia – 轩辕剑肆 黑龙舞兮云飞扬 | CC BY-SA 2.0

事实上,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有“非儒即墨”之称。汉武以后,独尊儒术,墨家的印记在文明中渐渐变的淡薄。但墨子的精神和学说,一直没有被遗忘,直到今日仍然有无穷的光彩与力量,这也是我们要八卦前辈“墨子”的原因。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墨子出生时家族已经没落,平民出身,年少时做过牧童和木工,同情“农与工肆之人”。墨子传闻中曾经师从儒者学习,学习治国之道。但墨子反对儒家礼乐的繁冗规矩与铺张浪费、以及对待命运和鬼神的态度,故而创立墨学,在各地讲学。

春秋无义战”。当时贵族之间不断地进行残酷的掠夺战争。墨子抨击诸侯的穷奢极欲的政治、无休止的战争、同情平民的疾苦,获取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支持。墨子广收门徒,逐渐形成了墨家学派和组织严密的墨者组织。

墨家学说的核心主张是“兼爱”,认为人与人并无差别,天下之所以乱,是因为人们之间缺乏无分别的爱,只要人们平等互爱、视人如己,就不会有不孝慈、盗贼、侵夺之事。因为“兼爱”,所以“非攻”:兼爱天下,放弃战争,以为攻伐是不义且不利的事。这一学说即时在现代也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但其针对“春秋”乱世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深切的时代背景和实际功用,故而得到了大量的支持。关于“兼爱”和“非攻”等思想,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会继续聊。

墨学虽然在后世逐渐落寞,但在当时与儒家、法家、道家、名家、阴阳家等各派学说争锋、相互应证,共同促进了华夏早期智慧的发展。待到近代中国,胡适、梁启超、任继愈、冯友兰等学者,从墨学的实用主义和墨子的振世救敝精神中重新发现了救治中国的希望,墨学又逐渐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这是墨子的第一奇:思想之巨人

from Wikipedia – 墨子 | CC BY-SA 2.0

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墨子是对《黑客之道》所描绘的理想与实践在现实中的体现。墨子集“仁”、“智”、“勇”于一身,并“道”、“术”、“器”于一宗。

墨子强调“兼爱”,强调关注人人平等互爱,反对国家和贵族的暴力与贪婪,此为“”;墨子创造系统的墨家思想,创立墨家组织,取得了惊人的哲学和科学成就,有如飞鸢、城防兵器等发明,此为“”;“墨门多勇士”,墨家弟子“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此为“”。

墨子的行为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学为指导,此为有“”;墨子传播墨学、建立墨者组织、善于逻辑、理性和科学思考、武艺高强,此为有“”;墨子创造了大量技术和工具,直接服务于墨者的“非攻”等行为,制止楚国伐宋,此为有“”。

按照现代的标准,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还要加上政治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发明家,其思想成果的门类之丰富,令后世惊叹。他力行“兼爱”、“非攻”,是一个伟大的和平主义者,思想光芒闪耀至今;他在哲学上的建树,以认识论和逻辑学最为突出,远超同代的诸子百家。除了人文、哲学思想之外,墨子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惊人成果,在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点线面体圆概念等众多领域都有精深造诣,创下一个个“历史第一”,今人甚至送给了他一个“科圣”称号。墨子甚至提出过“民选”天子的想法,近代中国崇尚的“民主与科学”,在墨子这里都能找到萌芽,令人惊叹。

按照现代的标准,墨子或许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物理学奖”、“和平奖”(考虑到墨子对“利”的阐述,可能也包括”经济学奖”),以及数学的“菲尔兹奖”等。墨子是“达芬奇”式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且比达芬奇尚早了将近两千年。后来墨学几乎断绝,有赖于道教葛洪在《神仙传》中保存墨子53篇才流传下来;在抱朴子葛洪看来,墨子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这是墨子的第二奇:全能之奇才

from Wikipedia – 达芬奇 | CC BY-SA 2.0

侠之大者

鲁迅说:“墨子之徒为侠。” 有人说墨子是“任侠的宗师”,也有人说墨子是“黑社会的鼻祖”。

金庸武侠中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墨子的侠,首先在于其人格与精神之伟大,其次是有”行侠仗义“的能力

梁启超在《墨子学案》中就曾说过:“论到人格,墨子真算千古的大实行家,不惟在中国无人能比,求诸世界也是少见的。” 墨子和他的学派以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对反对侵略战争的正义事业做出了出色的贡献。一贯逍遥放任的庄子也不得不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篇) 甚至连敌视他,骂他为“禽兽”的孟子也不得不承认:“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告子下》)

墨家行侠仗义依赖于(1)武力(2)组织(3)技术。墨家弟子很多,《墨子·公输》写到:“墨子之说楚王曰:‘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淮南王书》“亦谓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钜子”是墨者组织的领袖,领导墨者帮助弱国抵御侵略战争(如电影《墨攻》所描绘的)。他们既掌握基本的勇武能力(如剑术),也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防御技术和科学思想(如城防机械)。

秦汉以后,墨学不再是显学,但墨学的影响一直流传着,并未消失,它成为一种在野的、流行于社会下层的思潮。秦汉以后,社会上不断出现“游侠”、“任侠”一流人物,他们提倡扶弱济贫,见义勇为,吃苦耐劳,重信义,集体中成员之间友爱互助,这类思想和价值观一直受到人民的称赞。这类民间团体历代未曾中断,显然与墨家有较深的渊源。

这是墨子的第三奇:任侠之宗师

from Wikipedia – 剑 | CC BY-SA 2.0

科学之圣

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命名为“墨子号”。这是为了纪念墨子在物理学尤其是光学领域的突出成就,在他所著的《墨经》中归纳出“光学八条”。墨子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最先发现了光沿直线传播这一光学领域最重要的科学原理,奠定了光通信的基础。

墨家主要由学者和工匠组成,极其注重实践和行动。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墨子积累了丰富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科学知识:墨子建立中国古代第一个逻辑学体系——“三表”体系。并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是诸子所望尘莫及。

墨子在《墨经》地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力的概念和力矩原理,提出“力”、“动”与“止”的定义。关于杠杆原理,亦提出了“重”、“权”(力)、“称头”(重臂)、“称尾”(力臂)等概念。《墨经》中提出了“端”、“尺”、“区”、“穴”等概念,大致相当于近代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体。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在当时就知道了光的直线传播。他也提出了“粒子论”的雏形,关于“端”的论述,指出“端”是不占有空间的,是物体不可再细分的最小单位。[1]

中西方碰撞以来,墨子的科学成就受后世学者颇多赞誉。梁启超评价说:“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墨经》而已矣。” 蔡元培认为:“中西方碰撞以来,墨子的科学成就受后世学者颇多赞誉。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这样评价墨家的科学技术成就:“完全信赖人类理性的墨家,明确奠定了在亚洲可以成为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的东西”、“墨家思想所遵循的路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能已经产生欧几里德式的几何学了。”

这是墨子的第四奇:科学之先圣

from Wikipedia – 针孔相机 | CC BY-SA 2.0

黑客精神

墨便是黑。说墨者黑客,似乎是极其自然的。墨者也确实有极强的创造性和实践精神,除了科学发现,还有大量的发明创造。墨子是掌握了真正的黑客之道的创造者。

根据百度百科 – 墨子,墨子花费了3年的时间,精心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的木鸟(风筝、纸鸢),成为古代风筝的创始人[2]。这展现了墨子精妙的创造力。

墨子不但着力于技术的发展,更是十分注重技术的价值。墨子将那些能够阻止战争、践行兼爱的技术,作为最高的追求

他是一个制造车辆的能手,可以在不到一日的时间内造出载重30石的车子。他所造的车子运行迅速又省力,且经久耐用,为当时的人们所赞赏。

墨子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在《墨子》一书中的“备城门”、“备水”、“备穴”、“备蛾“、“迎敌祠”、“杂守”等篇中,他详细地介绍和阐述了城门的悬门结构,城门和城内外各种防御设施的构造,弩、桔槔和各种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艺,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构筑技术 [2]。 他所论及的这些器械和设施,对后世的军事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墨子的器械制造技术,犹在工匠的祖先鲁班(即公输班或公输般)之上。“墨子为了打消楚王攻宋之意,便和公输般在楚王面前试演云梯攻城和防御的办法。墨子解下自己的腰带来,弯作弧形,算是城,用些木片作为攻守的器械。公输般用了九种方法,进攻了九次,都被墨子击退。公输般攻城的器械用尽了,而墨子防守的办法却还有余。”(《墨子·公输》)当然,公输班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创造者。季羡林说:“墨子鲁班,善国双圣”。

真正的黑客,不但能够创造新的技术,并且能够应用他们来实现“义”之所在,应用技术而非被技术所控。墨子用自己思想、实践和创造实现了黑客之道、墨家的宗旨。

这是墨子的第五奇:黑客之典范

from Wikipedia – 云梯 | CC BY-SA 2.0

参考文献

  1. Wikipedia – 墨子
  2. 百度百科 – 墨子
  3. Wikipedia – 墨子(书)
  4. 葛洪,《神仙传》
  5. 梁启超,《墨子学案》
  6. 任继愈,《墨子与墨家》
  7. 墨子:最后一个悲摧的理工男



Posted from my blog with SteemPress : https://robertyan.000webhostapp.com/2019/01/%e3%80%90%e9%bb%91%e5%ae%a2%e4%b9%8b%e9%81%93%e3%80%91%e7%95%aa%e5%a4%96-%e5%a2%a8%e5%ad%90%ef%bc%88%e4%b8%80%ef%bc%89%ef%bc%9a%e5%a5%87%e4%ba%ba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黑客之道】番外 | 墨子(一):奇人

【观非常人,行非常事】程灵素:海棠无香

此文原为答 小迪 @tydebbie 不定期造句小活動: 第二十三期頒獎典禮+ 第二十四期開始 所作,略加扩展以言事。

答案里写了两组人:苗人凤、胡斐和程灵素;牛顿、欧拉和高斯。前一组,江湖人杰,襟怀坦荡;后一组,数学鼻祖,百代流芳。世上种种,人有情、事无情,“多情总被无情恼”。后补一短文,说说奇人程灵素。

一) 用我提供的詞語造句 書、膏、藥、耳朵、repair (修理)

苗人凤耳朵虽无事、但双眼已盲,唯有程灵素能以学自《药王神篇》书中的药膏来repair。苗大侠绝不疑程灵素会加害于他,程姑娘不问也知苗人凤不会畏惧七心海棠叶带来的剧痛,这种坦荡磊落、英雄相知,也只他们二人,连胡斐也不能及。——(《飞狐外传》)

二) 用任何三個英文名字造句

  • 上联:牛顿顿首落苹果,始启流数
  • 下联:欧拉拉车历七桥,终至图论
  • 横批:高哉斯人(高斯)

解释:上联 – 牛顿被苹果砸中,创立微积分,提出万有引力;下联 – 欧拉解决哥德斯堡七桥问题,创立图论;横批 – 牛顿,欧拉,高斯,数学史上的三座丰碑,都是高人。

——

image.png

“小妹子对情郎——恩情深,你莫负了妹子——一段情,你见了她面时——要待她好,你不见她面时——天天要十七八遍挂在心!”

武侠小说里的女性主角,容颜即使不倾城,也至少脱俗;程灵素却是貌不惊人,肌肤枯黄,脸有菜色。金庸的女主角在“情”都较洒脱、敢爱敢恨;程灵素却至死未明言其情,唯以自己的生命救治所钟之人。这剧情看着有些“琼瑶”,但这背后的至情至性、至真至诚,却叫人动容。

她凡事给人预留退路,惩人罪恶不忘引人向善,解人身毒并且制其心毒,毒中圣手却从不以毒害人,只为救人,让人击节叹赏。她未有一事负他人,但求不负己心。所爱之人,令其爱所爱,虽我身陨,亦未曾悔。这女子心性通达、洞察万物、绝世才情,却只知利人、从不利己,令人叹服。相形之下,热血仗义的胡斐、飞扬洒脱的袁紫衣、顶天立地的苗人凤,都相形失色。

“海棠无香”:海棠并非真的无香,灵素也并非真的不“美”,不是有心人,不能得其妙而已。

image.png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观非常人,行非常事】程灵素:海棠无香

【黑客之道】序 - #2 真正的问题解决者

黑客,是一种创造者;与其他的创造者或创作者类似(如:作家、作曲家、画家、雕塑家、建筑师等),具备目的性,也即解决某一个特定的问题。例如《战争与和平》为描绘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命运交响曲》赞美与命运的斗争,“哀悼基督”为圣彼得大教堂而塑造,“长城”则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所建。

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是黑客之道的核心,也是技术和艺术的核心。甚至对日常生活也是如此,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科学和艺术,就能破开人生的重重困境,人生的意义或许也能够彰显。

于是,黑客之道,是这样一种思想与智慧: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真正的问题

1. 人生意义与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

(1)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总不易回答,由于没有标准答案,人生也就变得多彩、有了极大的自由;但自由和纷繁,有时也意味着茫然与无措。关于人生意义,我们可以看到多种解释,以下为几类:

  1. 享乐: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这浩大的红尘之中,名利权情、孜孜以求,“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不一而足;
  2. 自赋: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是可以自我赋予的、不受拘束的,意义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天下无我、何来山水;
  3. 证道: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乃是维护世间正法、或探求智慧与真理、或推动人类发展,此乃天道所授,时不我待、舍身证法;
  4. 解脱: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解脱于俗尘之外,别有洞天、渡人渡己。

“儒”、“法”、“道”、“墨”对此的看法甚为不同:“儒法”重“治世”、“道”尚“自然”、“墨”主“兼爱”(略近似于“博爱”,但并不相同)。

(2)结果还是过程

就世俗而言,我们可以从结果和过程的角度,获得两个方面的人生意义:

  1. 结果论:以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即此人的一生解决了何种问题或挑战。譬如孔子开创儒家学派以救治乱世,伽利略奠基近代科学的研究方法,贝多芬之《命运》《合唱》交响曲,这些都为人生丰富的“遗产”,解决了极其重要的问题、建立了不朽的作品。对于普通人,则也需要解决生存的诸多问题,学业、职业、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事业、人生使命等等,理性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人生也可圆满。
  2. 过程论:结果论或目的论是一种理性,政治、经济、科学、技术都有明确的目的和精确的理性。但生活中,文化、交往、游戏、独处等行为,并不总以解决问题为明确的目的;哈贝马斯认为,我们的“生活世界”被货币和权力所支配,正在丧失生活的意义和自由,这是对结果论、功利论的反驳。以经历的角度来看,人在时间和空间中畅游,可以自赋结果、也可以没有结果;体验人生的旅程本身,也可以是一种人生目的。

不可分割地,我们的生命既有解决问题的部分、也有体验过程的部分。体验过程的价值因人而异,标准较为个人化、本土化、时代化;所谓体验,可以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体验,也可以是无目的之体验,但都是生命的旅行。解决问题,可以是别人的问题、也可以是自己的问题,可以是重要的问题、也可以是琐碎的问题,可以解决地彻底、也可以解决地拙劣,由此解决问题的价值便有一些差异。

(3)解决人生中的问题

人的一生的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问题,例如学习、思考、职业、婚姻、家庭、教育等,对于这些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人生之路也会遇到诸多坎坷;设计这些解决方案是人生旅途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黑客而言,解决问题的大小、多少、好坏,可以衡量他的创作的社会价值。有些“匠”才,精通技艺、技法和技术,但对问题的选择与解决策略缺乏思考和探究,因此无法成为“将”才,以及真正的问题解决者

有人认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是决策智慧,努力是执行能力;毫无疑问,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表现为选取正确的、有价值、有机会的问题,努力表现为有效、高质量、快速地解决问题。选择是战略,执行是战术。

How to Solve It by George Polya

from Wikipedia – How to Solve It | CC BY-SA 2.0

2. 言志:解决什么问题(What & Why)

选择问题”,不论对于研究者、工程师,还是作家、创业者,都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从小的方面看包括发现挑战或危机、找到切入点,从大的方面则是看到时代和文明的趋势、从事最重要的事业。选择问题,是决策过程,并且可以提高到战略高度来回答。

所以,“问题”的选择或识别,并不仅是说在某一个特定的工程或产品中,发现具体的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而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而言,在宇宙、世界和社会的庞大时空中,敏锐的识别要设计哪种系统、实现哪种技术突破,这是极其具有挑战的。比如,对牛顿而言,专注于对圣经的研究,还是尝试用数学原理解决自然哲学遇到的挑战,便是重要的问题选择;对问题的嗅觉与品位(自然哲学、天文学、物理学)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数学能力、微积分、实验设计)映证了天才之为天才。

(1)选择问题,需要格局、志向与智慧,不仅仅知道是什么,也知道为什么。

当代的很多中国程序员常自称为“码农”,这有自嘲幽默的成分、也可能有被贬损的股份。很多国家向来重“农”的(“士农工商”),未必就是贬称,但值得警惕的可能是“码农”的自我定位的局限。自称为“码农”的较多是企业或组织内的工程师,他们按照产品经理的设计来实现代码,是“实现者”(implementor)而非“思想者”,这带来诸多隐患。失去了思考、设计、识别问题的能力,犹如人失去了大脑,只有手脚;久而久之,人被技术所用,而非运用技术

黑客则不同,黑客以创造技术、解决问题为基本工作,不局限于组织和企业内的日常任务,有开阔的视野和坚实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顶级黑客解决问题和思考的维度,常常直击产业和技术发展的关键节点。《浪潮之巅》作者吴军根据物理学家朗道对物理学行业的分级,提出了工程师的分级方法如下:

  • 第五级:能独立解决问题,完成工程工作。
  • 第四级:能指导和带领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响力的工作。
  • 第三级:能独立设计和实现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 第二级:能设计和实现别人不能做出的产品,也就是说他的作用很难取代。
  • 第一级:开创一个产业。

三~五级分别是创业者或产品负责人、领导者、内部工程师,第二级是卓越的创造者(Jeff Dean、Donald Knuth),第一级是开先河者(爱迪生、福特、贝尔)。黑客的目标通常在第一到第三级,自称为码农的工程师可能多来自第四和第五级。这是技术维度的差异,也是将才与匠才的差异。也存在第零级的黑客,有如孔子、老子、伽利略、牛顿等,借助理性、科学的精神,开创了新的轴心时代,他们创造文明。

普通人囿于谋身、自利等小问题,卓越者“执拗”于开创、忧国等大问题;虽人人平等,但真正擅于利他、勇于助人者,总是少数。Richard Stallman等开源时代的开创者们,执着于自由软件运动,与商业世界决裂,表现出的是为世界谋利益的宽阔胸怀与远大志向,其功甚伟;没有这种预见力,也就没有Linux等开源系统,也就没有今天的互联网世界。

(2)选择问题,除了深刻理解其价值,还要有坚毅的勇气、恒心与忍耐。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对王安石颇多贬损,梁启超在《王荆公》中对王安石敬赞之至。以文人的视角(林语堂),苏东坡豪迈自由,引致了“乌台诗案”的王安石则被描绘为奸相;以政治家的视角(梁启超),王安石舍身为国,为常人所不敢为。林、梁格局不同,所作评论便有差异;苏、王或许都是一时“王佐”,但王安石以《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直陈天下之危,而后又能辅神宗变法,这又是苏轼所未能及。虽变法成败褒贬不一,但如果没有王荆公的远见、心力与勇气,则绝无可能迎天下之难而上。

这说的是治国,对于黑客也是同理。做大量的琐碎的选择,不如坚守一个重要的选择。(投资的智慧与此类似)

(3)选择问题,更需要品味,知其机要、有所不为。

这品味,包括了对时代、社会和技术的洞察,对私利的淡然,对“小聪明”的无视,以及“勿以恶小而为之”(Don’t be evil)。这品味,不仅仅是技术的,也是精神的;不仅仅是关于“剑”的,也是关乎“心”的。

有人由于经济、家庭等约束,自认为无从选择。主观或客观的约束总是存在,突破约束、克服限制,也需要分析、取舍、筛选问题的品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故欲成一流之工程师,必有一流之抱负、一流之见识、一流之精神、一流之思想,以道御术、以心御器,选择正确的问题而解答之;善恶高低,由此可知。

3. 问道:如何解决问题(How)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决问题能力是一种技术,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从劳动力市场来看,公司招聘的是能解决特定问题的人;对于商品市场来看,消费者购买的是能满足个人或者组织需要的产品(固化了的解决问题能力)。劳动力和商品代表的能力是目的明确的,这从招聘广告和产品广告就能看出,但种能力在社会分工这种“分析”、“分解”的行为模式下,呈现出支离破碎的状态,他们背后的共同性和“综合”特性只有少数人掌握。这也造成了大部分人解决“小问题”、“局部问题”,少部分人解决“大问题”、“整体问题”的局面。

如何才能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核心技术,下面简要叙述。

(1)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是思想

就较广义的黑客而言(工程师、发明家等),其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看似是技术的运用能力;而对于一般公众而言,狭义的黑客(计算机技术专家、程序员)的核心能力似乎是写代码。这两种看法都存在偏见。

或许对于“第五级工程师”(见上文)来说,只要能将产品意图翻译为程序语言就足够了。但好比我们不会说一个人擅长“写作”是他认识多少汉字、能用几种句型,而最关键的是他具有什么思想或叙事、如何表述;我们也不会认为会使用程序语言就代表能用程序解决问题了,如果“码农”不会思考,那和机器也并没有差别。

解决问题,就其本身而言,需要的是对问题的理解、分析、溯源、设计、执行、检验等过程;书写、作画、代码,可能只属于执行这一个步骤。同一个问题,不同人的处理方式可能完全不同,这在程序设计中随处可见:

  1. 理解错误必然导致白费功夫;
  2. 分析不透彻、找不到根本原因,或解决方案草率、短视,容易产生dirty & quick fix;
  3. 设计不考虑长远变化或灵活性,容易产生较高的维护成本;
  4. 缺少检验必然带来质量、安全等隐患。

就此而言,解决问题需要的是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局观与细节处理的能力,而不是某一个专门的技巧或“锤子”。将问题放置到当时的情景中考察,并结合整体的系统或生态进行判断,以及判断是否可以不解决该问题,都依赖于清晰严谨的理性

要解决大问题,或者设计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需要对根本问题的深度思考(如使用者的人性考察、场景的深入分析、技术发展的脉络等),需要跨学科、多模型的综合分析和思维能力,需要领导力和决策能力,需要对资源、技术、人力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问题的维度越高或者深度越深,对思想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解决复杂度高的问题,多强调协作与分工,如果主导者的思想不深入、不精确,那么整盘解决方案的设计和调度必然混乱,获取成功将极具挑战。这与古人对领导者“内圣外王”或“哲人王”的政治理想传统是一致的。

随着分工细化的加剧和社会复杂化的发展,对“真正的问题解决者”掌握智慧与思想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实际上,学习能力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解决问题能力始终“清如许”,思想与技巧能够保持卓越,是因为有学习的“源头活水”作为输入。

(2)解决问题的内在结构

内在结构的含义是“一种解决方案”或“一种技术”,通常会依赖于其他技术的运用或创造,而形成新的技术或内在结构。常规的解决问题过程都是用已有的方案或技术来解决特定问题,技术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黑盒”,很少需要“重新发明轮子”。但重视内在结构,同时也是对内部或根本方法的反省,是极为重要的,我们来看几个历史上的例子。

  1. 伽利略通过自制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了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及木星的四颗卫星、金星的盈亏现象,用事实打破了天地的界限、支持了“日心说”、并进一步提出了惯性理论,解释了潮汐现象。这是通过构建新的工具,以解决眼前问题的例子。新的工具,又继续推动了更多问题的进展。
  2. 为了实现搜索引擎,Google在内部实现了GFS、MapReduce、BigTable等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并公开发表成果,直接推动了之后的大数据开源Hadoop技术等的出现。这是内部的基础设施成为创新的基础,从而推动技术跨越式发展的例子。Amazon的AWS的出现和商业化也是类似的例子。

解决问题的技术是层层相依的。新的技术推动更多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依赖更多过去的技术。明白这一点对于黑客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也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忽视了这种“副产品”,既有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更可能错过潜在的机会。

(3)问题与解法的进化路线

问题是源源不断的,来自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时代、市场等),也来自于解决方案的驱动。一个新的解决方案,通常也并非完美的,或者有其适用环境,所以也经常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iPhone也开拓了一个之前平不存在的移动信息空间,使得大量的新的技术和产品可以被发明和应用,极大地刺激了新的解决方案的出现,如共享单车,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如隐私、安全和社会治理问题。

旧问题的解决,并非一劳永逸,不断涌现新的解决方案,以替代旧的技术方案。如,交通,从牛马、马车、火车、汽车、飞机、航天飞机,到自动驾驶,这种变化依然没有停止。对于“空间位移”这种近乎永恒的需求,依然会不断有新的解决方案被提出和实现。

技术的发展动力,高度依赖于其背后的现象,尤其是物理学本质。工业革命就是发端于科学革命,每一次系统性的物理发现,都将带来颠覆性的技术发展。(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突破,至今我们仍然没有消化完毕)化学和生物学的进展,又在21世纪带来纳米技术和基因工程的飞跃。这种被认为是“指数型”技术爆炸的趋势,使得我们的问题域和解法域的进一步扩展,而激发出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从结构上把握问题与解法的进化路径,对于设计真正的解决方案,是极为关键的。

以上,我们探讨了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的基本问题。在之后的篇章中,随着问题的深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具体的解读与分析。

下一篇预告:【黑客之道】序 - #3:技术之美

参考文献




Posted from my blog with SteemPress : https://robertyan.000webhostapp.com/2019/01/%e3%80%90%e9%bb%91%e5%ae%a2%e4%b9%8b%e9%81%93%e3%80%91%e5%ba%8f-2-%e7%9c%9f%e6%ad%a3%e7%9a%84%e9%97%ae%e9%a2%98%e8%a7%a3%e5%86%b3%e8%80%85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黑客之道】序 - #2 真正的问题解决者

【黑客之道】#1:如何培养真正的黑客?

本文为《黑客往事系列 之 黑客之道》的第一篇“如何培养真正的黑客”。《黑客往事》系列是一个文集,旨在介绍黑客相关的人物、历史、技术、文化、哲学、美学等有关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节点。

《黑客之道》《黑客往事》这一系列的其中一个章节,旨在介绍黑客在“道”的层面的修养



那么,什么是黑客之道呢?我们想要解决的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首先,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黑客”?

由于媒体报道的缘故,“黑客”一词存在歧义。似乎更常用的是指代入侵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或攻击的人。我们这里采用Eris S Raymond的在How to Become a Hacker中的定义:

There is a community, a shared culture, of expert programmers and networking wizards that traces its history back through decades to the first time-sharing minicomputers and the earliest ARPAnet experiments. The members of this culture originated the term ‘hacker’. Hackers built the Internet. Hackers made the Unix operating system what it is today. Hackers make the World Wide Web work. If you are part of this culture, if you have contributed to it and other people in it know who you are and call you a hacker, you’re a hacker.

The basic difference is this: hackers build things, crackers break them.

Eric S Raymond, How to Become a Hacker


“黑客”需要追溯到那些追求自由和实现伟大技术的创造者们,而不是那些破坏系统的人。换句话说,我们这里说的黑客是那些有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力、开放共享和协作态度的技术开拓者们。


Ken Thompson (sitting) and Dennis Ritchie working together at a PDP-11
from Wikipedia - UNIX
CC BY-SA 2.0




其次,什么是“道”,为什么要谈“道”?

我们今天的计算机科学的高等教育是成功的吗?毫无疑问,那些创造了最早期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明者们,都不是现代计算机科学教育的产物,恰恰相反,他们从其他学科和人类的普遍智慧中汲取养料,独立创新,取得了非同一般的突破。然而,现在的大多计算机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更注重知识、技术、工程、商业的“术”的层面的理论和实践,而忽视了“道”的层面的贯通与升华(当然这已经好过一些只注重书面知识的教育模式),以至于很多行业从业者仅仅能完成最基本的编码、测试等工作,常被称作“码农”(或者“软件工程师”)。

他们对于如何实现更具有创造性、颠覆性的突破,在行为上难以有建树,更致命的是在思想上、哲学上、认识论上过于浅薄,找不到方向而不自知。有些“程序员”常常为了追求技术而技术,但并不能影响或主导技术真正发展方向,也就有悖于真正的“黑客精神”,无以望先贤的项背。所以这种差距有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是思想、观念、文化、哲学和美学上的“道”,但这些并不是书本上的计算机知识会直接传授或培养的。

不管是哪个专业背景出生的工程师,要成为真正的“黑客”,则必须具有内在的好奇心、探索精神与创造力,以及思想与文化上对技术与创造的认识、格局与见解。我们把这些蕴含了黑客的精神、情义和思想的力量,称为“黑客之道”;好比于侠之道义,而非限于武艺。这也是我们想在《黑客之道》中讲述的。


所以,想要“培养真正的黑客”,除了很多人已经有所了解的、看得见的“术”的层面,我们希望从大多数忽视的“道”的方面出发,结合在技术、方法等其他方面的学习,来最终抵达一种通融的境界。君子不器,黑客亦然。



欲成其道,必先问道。问道之人,或有疑惑、或有闲情、或有鸿志,无论动机如何,只要一个人愿意尝试成为我们所说的“黑客”,我们就希望与之一同探讨这“黑客之道”、技术之禅。这旅程由此开启。



下一篇预告:【黑客之道】#2:真正的问题解决者



参考文献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黑客之道】#1:如何培养真正的黑客?

【Steem之旅】2019年Steem世界的探索 | Exploring the Steem World in 2019 |【新手学堂作业】

本篇的初衷是为了完成CN区新手村的本期作业2019年的计划

最初了解和注册Steemit是在2018年2月,在研究基于blockchain的技术和社会学问题时顺便做的尝试。但之后一直没有留意什么时候通过注册的,所以也一直忘了尝试打开,直到最近希望做更进一步的体验和学习,才真正打开了这个账户,零碎地阅读了一些资料。直到大概一周前,开了一个写作计划才正式开始了Steem之旅

之前在CN区看到team-cn发的新手村文章,所以发文的同时at了team-cn,才终于被村长大人 @ericet 捞到了新手村!进村以后,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帮助与关照,发现这是一个“乐观、友谊、多元、合作”的村子,十分有趣,更加强了在这里认识更多朋友、一起探索世界的兴趣。

目前来说,Steem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世界。之前看到blockchain的价值和潜力时,曾觉得互联网的田园牧歌时代即将过去,而一个更现实和趋利的现代的Web会逐渐降临;目前看来确实也未必一定如此,但至少这是一个更真实而有趣的游戏(如 @kidsreturn 提到的)。事实上,现实的人类社会也不过是个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只不过用财力和权力替代了Steem/SBD/SP,用国家/地区/文化代替了各种标签和群组,大多数人并不认识背后的游戏创造者和规则制定者,每个人在这个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玩法也确实足够丰富。

如上所说,我的2019Steem计划如下:

  1. 完成写作计划 约40~60%:我认为写作的目的在于成长,所以我对每一篇文章本身都略有些慎重;可能已经没了年幼时随意书写和记录的心态,当然以后也很难说 :) 其实还有一些别的书单想完成(如关于语言学),但能力和精力所限,先从这一些开始写吧。目标设定方面,我一般都按照OKR的比较有野心的设定法,能完成40~60%属于正常发挥吧。
  2. 深入探索Steem世界:这方面的工作会记录到【Steem之旅】这个系列中来。包括对Steem在内的生态系统的探索,对基于Steem的开源和开放数据实践的研究,对Steem经济系统、社会形态、文化影响的学习和了解等等,Steem对现实世界的潜在影响等。同时希望可以基于Steem以及其他技术和方法,做一些工作,对这个世界,提供有一些有限的帮助
  3. 在Steem认识更多朋友:Steem是一个微缩但更真实的世界(正如有时候游戏比现实世界更真实;参见计算社会学相关研究),希望在CN区以及其他组群中了解并认识更多朋友,参与一些线上和线下活动,让这里的居民的生活可以更有趣、更有意义吧。但前提是,如 @honoru 所说,一两个月后能留下来,再说其他的 :)

最后,很荣幸认识CN区新手村的大家,希望可以一起在这里快乐成长~ 世界总是充满各种可能,这里也是。






Posted from my blog with SteemPress : https://robertyan.000webhostapp.com/2019/01/%e3%80%90steem%e4%b9%8b%e6%97%85%e3%80%912019%e5%b9%b4steem%e4%b8%96%e7%95%8c%e7%9a%84%e6%8e%a2%e7%b4%a2-exploring-the-steem-world-in-2019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Steem之旅】2019年Steem世界的探索 | Exploring the Steem World in 2019 |【新手学堂作业】

作为科普作家的艾萨克·阿西莫夫 | Isaac Asimov and Popular Science

本文介绍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在普及科学精神中的价值,以及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不为人所了解的科普作家的一面。

为什么我们热爱科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然科学课程在全世界主要国家的公民教育中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在国内出现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大众对于科学的崇敬与追逐,几乎到了科学至上、“科学主义”的程度。

在熏陶科学素养方面,政府主导的学校科学教育、自然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等,毫无疑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真正让科技变成了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还要属科技与文化、传媒和商业领域的结合与应用。其中,大量的文化作品,例如科幻小说、少儿科普读物、科学杂志、科幻电影、科幻动画和漫画,对于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除了80年代曾经一段时间的“科幻”禁令带来的隔绝,90年代以后的年轻人接触了大量的科学和科幻文化作品,启发了年轻人对于未来世界和科学创造的极大兴趣。比如:

  • 科幻小说:如儒勒·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80天环游地球》,H·G·威尔斯的《时间机器》、《隐身人》,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基地系列》等;
  • 少儿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系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
  • 科幻电影:《2001年太空漫游》、《星球大战》、《黑客帝国》等;
  • 科幻动画和动漫:《铁臂阿童木》、《星际迷航》、《银河英雄传说》、《攻壳特工队》等

有趣的是,在1999年的全国语文高考中,命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具有强烈的科幻色彩,曾经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Big Bang(《生活大爆炸》)等科学类热门电视剧也曾经深受年轻人喜爱,剧中随处可见与上面这些科幻小说、电影等相关的桥段。至于近几年刘慈欣的《三体系列》(The Three Body Problem)的火爆程度,则几乎直逼金庸“武侠小说”的待遇,让科幻文学一跃成为主流,被无数孩子和成人认同与喜爱。

《三体》The Three Body Problem | from Wikipedia) |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诚然大众在批判性思维、科学素养、独立思考等方面仍然有待提高,但科学幻想故事与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代年轻人的共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回忆,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改变世界的科幻小说

对于科学精神和方法的教育,不能脱离科学相关文化的熏陶;而基于科幻作品形成的文化甚至能直接塑造现实、改写未来。

第一流的“科学幻想”(Science Fiction)作品,除了天马行空的“幻想”的部分,还有体系严密的“科学”的部分,或许在一些科学逻辑和论证上存在漏洞,但对于激发读者对未来的想象和科学的热情,甚至引领科学研究的方向,有着惊人的价值。比如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对于机器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机器人学(robotics)”这一单词则直接是由阿西莫夫所发明的、“心理史学(psychohistory)”则与今天的大数据技术遥相呼应、“人类殖民银河系”的情节对Elon Musk的SpaceX等项目的启发等等,可以说阿西莫夫对于当下依然热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太空技术”都有着从理想、技术和文化层次的影响力。

有人认为阿西莫夫,与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可以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对于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作品的介绍,可以参见维基百科艾萨克·阿西莫夫词条中的详细描述。都说刘慈欣的作品以架构宏大见长,阿西莫夫那一代科幻作家想象的宏伟瑰丽,也无一不是令人惊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重点阅读《基地系列》、《机器人系列》、《银河帝国系列》等。这里特别推荐阿西莫夫的一部短篇作品《最后一个问题》亮点在最后,但请别直接跳到最后),它与区块链技术有着微妙的联系。

Isaac Asimov 艾萨克·阿西莫夫 | from Wikipedia |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阿西莫夫的科普生涯

对于科普作家及其作品,公众真正熟悉和了解的并不多,特别知名的如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大设计》等。事实上,存在大量面向公众的学科普及类书籍和杂志等,他们在传播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方面存在极为重要的价值。面向少年儿童的《十万个为什么》即为这一类,曾经也是儿童科学教育的必备读物之一。今天面向少年儿童的读物更多了,但影响力却似乎不如从前。面向成人的科学读物,则似乎被大量的知识付费课程和在线文章所代替,也是值得思考的社会现象。

阿西莫夫一生著作接近500本,涉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历史、文学、宗教以及小说等领域,几乎遍布学科分类法的各个门类。相比之科幻小说,阿西莫夫在科学普及上的成就虽然影响力不如小说,但却更令人敬佩与叹服。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深深地触动了阿西莫夫,他深感公众的科学素养落后于当代的科技发展水平。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尽力而为使这种差距尽快地缩小,于是毅然收缩早已得心应手的科幻创作,潜心撰写科普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在这些科普作品中,较为著名的有百万字的著作《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和《阿西莫夫的科学与技术传记百科全书》(中译本易名为《古今科技名人辞典》,历时三年时间完成,由为古今各国最重要的1000多名科学家的小传组成);以及一批二三十万字的科普力作,如《生命和能》、《地外文明》、《终极抉择》、《科技名词探源》、《洞察宇宙的眼睛》、《亚原子世界探秘》等;为青少年读者写的丛书《我们怎样发现了一》和《阿西莫夫少年宇宙》;还有《无穷之路》、《变!未来七十一瞥》、《新疆域》和《新疆域(续)》等科学随笔集。

科普与学术研究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方法,一个注重广度、一个注重深度。阿西莫夫原本是一位生物化学副教授,研究最需要在某一个创新点上不断深入,但他发现最广泛地涉猎知识并向大众传播科学精神更符合他的思维方式与爱好,这使得他离开研究工作,成为一名专职作家。

作为作家的阿西莫夫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财富:关注社会公众的精神,传播科学的巨大热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处事作风。重读阿西莫夫的自传、跨学科的著作以及科幻杰作,对于科普工作者而言具有极大意义。若无对生命、世界之深刻热爱,是不可能完成像阿西莫夫这样巨量的高质量作品的;唯有凭借这种大爱,才能真正将科学精神与理性思考传播给更多的需要它的人。

It’s Been a Good Life,阿西莫夫的人生正如他的自传的标题所言:作为写作者,阿西莫夫一生出版作品近500部,震古烁今;作为科幻作家,他产出了大量“神作”,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对后世影响极大;作为科学家,他广泛传播科学知识,以利社会,令人敬佩。如阿西莫夫这样天赋非凡,又有宏大志愿与坚韧毅力的名家,足以为后世作家与科学家在精神与行动上之楷模。

本文是《观非常人,行非常事》这一系列文章中关于伟大的科幻/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介绍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1. Wikipedia, 艾萨克·阿西莫夫 / Isaac Asimov
  2. Edward Seiler, Isaac Asimov Home Page
  3. 百度百科,艾萨克·阿西莫夫
  4. Wikipedia, 科学普及
  5. Issac Asimov, It’s Been a Good Life, 2002/03 (Issac Asimov’s autobiography edited by Janet Jeppson Asimov)

Introducing DCLICK: An Incentivized Ad platform by Proof of Click. - Steem based AdSense.

Hello, Steemians. Let us introduce you a new Steem B…

This posting was written via
dclick the Ads platform based on Steem Blockchain.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作为科普作家的艾萨克·阿西莫夫 | Isaac Asimov and Popular Science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