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诗说】(10)曲江二首|月旦评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杜甫《曲江二首》

七律两首。

开局格调颇高,本是“一片花飞”,略有伤感,忽而风起,落花纷纷扬扬,“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饮酒观花伤情,看看别处——垣壁破败、无人打理,燕子在堂里筑巢,石麟倒在地上。世界本就如此,沧海桑田,人不过一粟。成天争取名利太累人,还不如及时行乐呢。

这首诗还可以稍微附会一下:朝政何尝不是“江上小堂巢翡翠”,杜甫本人岂非“苑边高冢卧麒麟”?麒麟俯卧,未必没有青云之志,时势不然也。

第二首顺势写起了“行乐”。衣服都拿去典当换钱用来喝酒。毕竟“人生百岁,七十者稀”,谁指望活到七十岁?没必要哇,欠钱什么的,再说,先把酒喝了。这酒干喝太无趣,又赏起景色来。蛱蝶隐现、蜻蜓高低,一派自然欢腾,就不要再提那些破事啦。

两首诗贯通完满:见落花-起春愁-饮酒-环顾庭院-引出感慨;感慨了就去做呗(行动派啊)-放心喝(自我安慰下)-喝酒少不得赏景-赏景多开心。一气读来,又觉得婉转曲折。诗句韵律通达,内容却不断往复,看外物、观自身、叹古今、劝友人,相互渗透、融汇。

为人的无奈,在明亮可爱的自然面前,也算不得什么。飞花引人愁,虫儿激人赏,说到底景观自在而人心变易,多亏了有酒哇~


如果您对中国古诗词有兴趣,也许我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文章也值一阅。感谢您的支持! 【略说宋词】 略说宋词(上) 略说宋词(中) 略说宋词(下) 略说宋词(续) 【中国诗人】 秦观:当时面色欺春雪,古藤阴下梦少年 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西风一夜尽残红 叶梦得:青山应却怪,此段久无人 柳永:浅吟低唱,一生赢得是凄凉 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张先:芳洲拾翠暮忘归,无数杨花过无影 我所读过的中国诗人(一) 我所读过的中国诗人(二) 我所读过的中国诗人(三) 我所读过的中国诗人(四) 【读杜诗说】 【读杜诗说】(9)高都护骢马行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读杜诗说】(10)曲江二首|月旦评

【也不算水文!】Ten facts one lie challenge – About Me |十真一假挑战

感谢@weitz邀请我参加十真一假挑战,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审视自我的机会~本想围绕“书”来展开,但比较担忧那会很无趣,所以还是从生活开始啦!

1.我曾经会拉小提琴。

2.我中考数学满分,高考却差点不及格。

3.我大约10岁读史记,12岁读康德。

4.我初中时常去酒吧、网吧,参加打架。

5.我做过卖烧烤的店员,也卖过书。

6.我有3000册藏书。

7.我身高只有168cm,所以拒绝打篮球。

8.我习惯独来独往,也喜欢和朋友在一起。

9.我擅长登台演说,平时却不爱讲话。

10.我到处旅游,很少拍照。

11.我喜欢读拉丁语诗,但还不懂古希腊语

游戏规则:

写出十一项和自己有关的描述,其中10个是真的,1个是假的,请大家找出假的那一个。我将提供3 SBD平均分配给答对的人!

我总觉得正确答案很好猜,不过还是请大家尽情来玩吧~~我提名@winniex、@windowglass、@wilhb81、@nostalgic1212、@meixia来参加这个游戏。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也不算水文!】Ten facts one lie challenge – About Me |十真一假挑战

“归”字漫谈·桃之夭夭,乡愁何处?|三个一|月旦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可能是言情小说里最喜欢用的《诗》句之一啦~但小说里的婚礼一般只有两种情况:1.被破坏;2.大结局。所以这首婚贺诗很难整体出现,只是借“桃之夭夭”来描写下女性美貌罢了。

这是一首直白直白的“婚贺诗”:“之子于归”点明主题,没有半点拖泥带水暗讽隐喻。“之”,这、此。“子”,古代儿女兼用,这里就是姑娘啦。“于”,也写作“於”,去、往的意思,也可以看作语助词。“归”,出嫁。

等等,“归”怎么是出嫁?没听说过“归宁”、“归省”么,明明是回娘家啦。

中文里有著名的例子:“治”vs“乱”。《说文》曰:“乱。从乙。乙,治之也。”唔,所以“乱”的意思是“治”?例子还不少,《尚书》:“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我有十个治世能臣,很傲娇。因此,从一开始,“乱”就兼有“治”和“不治”两种意思,只是慢慢地大家不再用前一种了。英语里也有类似的例子哦~同一个字(词)含有两个对立的意义。

“归”亦如此(金文甲骨要搞图,懒得弄…)。繁体“歸”字,左边象征行动,右边是扫帚——合起来就是打扫卫生的来了(保洁阿姨?),古代向来是女性在家做家务,所以“歸”也就是女子出嫁的意思。

想必反过来也是一样。自然是勤快能干的女儿好嫁人啦,所以如果回娘家的话,也顺便打扫下卫生吧……(好惨啊,这段纯属胡说)

2bdaaa00c7a7c1bc.jpg

这两个意思并没有“治”和“不治”那么大的冲突,毕竟要“嫁了人”才存在“回娘家”,也算有一点关系。后来从“回娘家”又引申出“回到原点”、“回去”的意思,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归”字。

自屈原“魂兮归来”以降,“乡土情结”就和“归”字紧密联系在一起。都说“落叶归根”,可做起来却不这么简单。

去年参加的一次英语翻译比赛,题目是John Berger的On Home。名为On Home,实则写离乡:

家所以为世界的中心,缘于家是垂直线与水平线相交之处。垂直线只是一条小径,上摩天云,下及幽冥。水平线则代表着世界的交通,所有可能的道路横贯大地,沟通异域。因此,只要在家,一个人便可亲近天神,迫临死亡。这种临在允诺了往天神和死亡的通路。与此同时,在家的人正站在一切环球之旅的始点上;若天随人愿,家也将是整个漫长旅途的归宿。

乡愁曾经是离乡之人的专利,现在却人人可为。家乡是人的此身在世界的标点,是世界的中心,意味着现实空间和精神绵延的交汇。可是现在,某种意义上,家乡消失了。老房子被拆除、传统习俗不复存在——我们从牛顿的绝对时空来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坐标任意选取,参照系同样在运动——原点不复存在。

没有家乡的人往何处归?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归”字漫谈·桃之夭夭,乡愁何处?|三个一|月旦评

让我们荡起双桨/都是你的错|春好声音#17|Music ChallengeA#夜的第七章

今天又开心(tou lan)地去合唱啦! 一首是和@winniex一起的《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首是和@windowglass合唱《都是你的错》(月亮惹的祸)

这次好声音“春”的主题炸出一丢丢儿歌哈哈哈哈~听到大家唱了那么多童年的歌曲,整个人都欢快起来了! 感谢@davidke20带来了萌萌哒粤语国语混合版《都是你的错》(月亮惹的祸),听起来还莫名和谐~

还要感谢@windowglass点我参加@kona举办的的Music Challenge,这里面大家推荐了好多好听的歌~~本来我想唱一首的,但是杰伦的歌真滴是太难唱了,所以就推荐原声啦:《夜的第七章》。这是一个黑暗向的故事——

1983年小巷12月晴朗 夜的第七章 打字机继续推向接近事实的那下一行 石楠烟斗的雾 飘向枯萎的树 沉默的对我哭诉 贝克街旁的圆形广场 盔甲骑士臂上 鸢尾花的徽章 微亮 无人马车声响 深夜的拜访 邪恶在维多利亚的月光下血色的开场 消失的手枪 焦黑的手杖 融化的蜡像 谁不在场 珠宝箱上符号的假象 矛盾通往他堆砌的死巷 证据被完美的埋葬 那嘲弄苏格兰警场的嘴角上扬 ………… 越过人性的沼泽 谁真的可以不被弄脏 我们可以遗忘原谅 但必须要知道真相 被移动过的铁床 那最后一块图终于拼上 我听见脚步声 预料的软皮鞋跟 他推开门 晚风晃了煤油灯一阵 打字机停在凶手的名称我转身 西敏寺的夜空开始沸腾 在胸口绽放艳丽的死亡 我品尝这最后一口甜美的真相 微笑回想正义只是安静的伸张 提琴在泰晤士 如果邪恶 是华丽残酷的乐章 (我听见脚步声 预料的软皮鞋跟) (他推开门晚风晃了煤油灯一阵) 它的终场 我会亲手写上 (打字机停在凶手的名称我转身) (西敏寺的夜空开始沸腾) 黑色的墨 染上安详 如果邪恶 是华丽残酷的乐章 那它的终场 我会亲手写上 晨夕的光 风干最后一行忧伤 黑色的墨 染上安详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让我们荡起双桨/都是你的错|春好声音#17|Music ChallengeA#夜的第七章

芳洲拾翠暮忘归,无数杨花过无影|三个一|月旦评

略说宋词(中)里,我简单地提到一次张先:

张先子野公兼善诗词,而词名犹胜。同时代人叶梦得言:“俚俗多喜传咏先乐府”。张先与柳永齐名。二人皆熟谙音律,能自创新调,其一也;《张子野词》、《乐章集》俱按宫调编排,今唯此二者犹存唱本面目,其二也,亦知当时传唱之盛。子野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得“张三中”之号。后子野自举生平得意之作有三,曰“云破月来花弄影”、曰“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曰“柳径无人,坠风絮无影”,世称“张三影”。

张先和晏殊是一辈人,实际上张先比晏殊大两岁,可仕途却恰好相反。公元1030年,晏殊38岁,张先40岁。38岁的晏殊已经是御史中丞、资政殿学士,主持科举。40岁的张先还是个考生,和年轻的欧阳修同榜登第。

故而晏殊是张先和欧阳修的“座主”。此后即便天南地北,亦不曾断绝文章往来。晏殊之《珠玉词》便是张先作序。《过庭录》载:

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红杏嫁东风’郎中。”

张先、晏殊、欧阳修词风格相似,既有时代背景的影响,也是他们相互唱和、共咏风月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张先发展了自己的特色。其一,集中小令不少,却也不乏慢词;其二,使用大量新调,颇近柳永;其三,既有清丽自然,也有艳色纤秾:如果说晏、欧只是“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则张先不独如此,还有“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前者是冯延巳,后者也很明显——温庭筠。因此《白雨斋词话》以张先为能创体立派之词人,而晏、欧不是。 P80411-090207.jpg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是词上片写事,下片对景,相互交融,风流雅致。

“临晚镜,伤流景”句出自杜牧“自悲临晚镜,谁与惜流年”,真乃用典模范。用典,是指在作品中借用前人的故事、词句等等,以丰富文章内涵,唤起读者联想,形成“雅”的文学效果。它提出了双方面的要求,既需要作者用得好,也需要读者会读。毫无疑问,如果读者缺乏相关的文史基础,压力就全都在作者那边了。

用典的要旨,在于使人看懂。如果典故过于密集、深奥,就很难引发什么联想,成了炫耀学识、技巧,万不可取。“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读来如亲临其境,谁都能懂,可又意韵深远。晚镜,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流年,则“逝者如斯夫”,是中国文化传统敷衍开来的韵味,天然去雕饰便是如此。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相当有趣。并禽是鸳鸯,又叫匹鸟,总要成双成对儿。鸳鸯是鸟儿,见它们戏水、鸣叫、恩爱、飞行(鸳鸯飞行貌似比鸡强一点。。)是常态,总在动。月亮和花是静物,要“千里共婵娟”那肯定不能让它在天上乱跑了。这句里恰好是反的,“云”是点睛之笔。云朵遮住了月亮,鸟儿在黑暗中沉寂,池塘昏昏。忽然云儿散开了,月亮钻出来,光华朦胧,万物起舞。“暝”和“云”字连在一起又分离,整个句子倏然活了过来。“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也堪称一时名句,“花弄影”,自然是风不定;“重重帘幕”,人才能静。景色自然生动、缜密圆满,意趣高雅。时人以为“子野韵高,是耆卿所乏之处”,然也。

后来张先一发不可收拾,成了写“影”的头号玩家。除了上面提到的两句,还有“隔墙送过秋千影”、“湖水亦多情,照妆天底清”等等。

古来七十致仕,张先一直活到89岁。85岁的时候,还跟小迷弟苏轼(不到四十岁)一起游玩,填词唱和。张先、晏殊、欧阳修,一生都波澜不惊,政局起伏比不上苏轼、秦观,更不用说叶梦得、李清照遭逢破碎。其词作自然要淡一些。


如果您对中国古诗词有兴趣,也许我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文章也值一阅。感谢您的支持! 【略说宋词】 略说宋词(上) 略说宋词(中) 略说宋词(下) 略说宋词(续) 【中国诗人】 秦观:当时面色欺春雪,古藤阴下梦少年 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西风一夜尽残红 叶梦得:青山应却怪,此段久无人 柳永:浅吟低唱,一生赢得是凄凉 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我所读过的中国诗人(一) 我所读过的中国诗人(二) 我所读过的中国诗人(三) 我所读过的中国诗人(四) 【读杜诗说】 【读杜诗说】(9)高都护骢马行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芳洲拾翠暮忘归,无数杨花过无影|三个一|月旦评

科幻何为?——读《神的九十亿个名字》兼谈科幻小说(系列)|月旦评|品乐书会

科幻往事

kindle上有一个阿瑟·克拉克的套装,包括《神的九十亿个名字》、《最后一个地球人》、《遥远地球之歌》和《地光》。这几部书,要么是在图书馆看的,要么是以前的《科幻世界》上零散刊载过。

阿西莫夫、克拉克、海因莱因这类久负盛名的作者,在中国也流传了很久,大约2000年-2010年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做了一批“世界科幻大师丛书”,该有的都有了。这家出版社和《科幻世界》杂志关系密切。但当时我还是中小学生,买不起多少书,自然精挑细选。往往最后只买历史、哲学和科普回家,小说呢,能在书店多看一本就算大赚。

后来有了幻象文库读客全球顶级畅销小说文库,以及像《微宇宙的上帝》、《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思维的形状》、《软件体的生命周期》这类散出或者个人别集的,甚至《万有引力之虹》(我觉得它一定算科幻小说)。

以前买不起的,现在能买了,于是撸了一波又一波。《永恒的终结》、《神们自己》、《殡葬人的秘密》、《天渊》、《与拉玛相会》、《严厉的月亮》、《量子窃贼》、《零伯爵》、《奥杜瓦伊峡谷的七个故事》、《上帝眼中的微尘》、《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环形世界》……全都是一本书能讲完一个故事的,大约5、60本。(比约德的书现在很难买到,是个大遗憾)

《银河帝国》、《海伯利安》嫌套装太大放不下,找机会从亚马逊拿了kindle版的(有时候活动很便宜,《银河帝国》15册kindle版只用了19.99RMB),克拉克这一套也是这么来的。

钢铁直…硬男克拉克

阿瑟·克拉克是任何一个科幻爱好者都无法绕过的高峰(绝不亚于阿西莫夫),上个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克拉克发表了一系列相当“硬派”的科幻小说。

所以什么是科幻小说的“软”和“硬”?

简单地说,“硬”就是科幻小说中趋向科学推理的成分。可惜,我们虽然希望世界上的事情都简单点,实际情况却常常是非常复杂的。

拿大家耳熟能详快要起茧子的《三体》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他是“硬”的。无论是“三体问题”、“智子”、“曲率飞船”还是“二向箔”,作者无疑都下了大工夫。但是通观《三体》布局,故事的宏观背景,则是所谓的“宇宙社会学公理”——黑暗森林法则。而这恰恰是一个没有理论基础、逻辑推理也很有限的社会科学推论。

刘宇昆是把《三体》翻译、介绍到英语世界的人,刘慈欣能获得雨果奖,刘宇昆要占40%的功劳。但刘宇昆的作品(比如前面提到的《思维的形状》,以及《奇点遗民》、《爱的算法》、《杀敌算法》)其实都挺“软”。刘宇昆擅长在特定的科幻背景下,展开社会人文推理——这和《三体》的内核相一致——构建科学技术细节,是为了形成一个“不同”的世界,然后在这个世界中讨论人类普遍的社会问题。《三体》提出的社会模型更有宇宙感,并填充了相当丰富的自然科学素材,所以它总体来说更“硬”;刘宇昆强调当下的人文关怀,也就更“软”。

实际上,优秀的科幻小说作为文学,多少都要涉及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反思和展望。也只有基于此,科幻小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科幻作家需要平衡“技术描写”和“叙事”的比重,在故事性和科学性之间有所取舍。

仅仅是这样吗?

阿瑟·克拉克绝对是不一样的。克拉克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纯硬派”科幻。

那正是本系列第一篇《读《神的九十亿个名字》·《捉迷藏》:一个机智特工的逃生之路》的内容。

《神的九十亿个名字》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共计十八篇。我将逐一评论这部分短篇小说,并通过这些评论展示一些与科幻小说有关的态度和看法。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This page is synchronized from the post: 科幻何为?——读《神的九十亿个名字》兼谈科幻小说(系列)|月旦评|品乐书会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